|
最悲哀的莫过于牺牲了一批人,成功脱北来到“天堂”,却发现天堂并不如自己想象的美好。这种落差造成的矛盾和回忆带来的罪恶感必将成为缠绕一生的梦魇。 |
|
最后五分钟。十五年完全生活在半动物性环境,没有完善的道德伦理观念,没有情感概念,逃离的初衷是饥饿的本能驱使。所以不能适应真正残酷的现代社会,也不会受到丰富物质的诱惑。与其说是怀念纯洁的心,不如说依赖根植的奴性。麦尔斯说北韩人是最纯净的种族,所以我说愚昧可以绝对统治。 |
|
“我渴望回到北韩,假如北韩开放边境,我会第一个回去。”——得了吧,瞧你在帝国主义社会里吃菜吃得那么香,就已经证明一切了。 |
|
几年前,我读过文字版的14号收容所,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对朝鲜感兴趣的。仔细观察的话,片子能反映很多人权之外的问题。申东赫现在似乎已经变成人道主义者的录音机了,为了各种目的拿到世界各地去播放。集中营心理、奴性、本能、价值利用竟能引出最后对纯真与天真无忧的呼唤,着实是对自身的莫大讽刺! |
|
我只想知道某国,对,就是某国,对待政治犯,会不会相对人道一点? |
|
這部北韓系紀錄片要比以往看過的要好。申東赫並沒有對自己的慘痛經歷作出政治化的闡釋,反而以一個人的本性為角度揭開自己的傷疤。所謂的「the purity of heart」正是他對自己複雜而又殘缺的人性的一個概括吧。 |
|
最后让人想起了【海上钢琴师】的1900,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一生都不愿踏进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一切会让他的生活失控。这部逃北者的纪录片胜在选择的讲述视角,没有泛政治化,而是一些亲历者的直接回忆,回忆他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外面这个他难以适应的复杂世界。★★★☆ |
|
看到他告发自己的妈妈和哥哥的时候,想到了那个十年时期。听他描述集中营里的生活,根本不是人过的日子,就是一个工具一个奴隶一个被使用者。人为制定的种种规则,遵守之前能不能想一想先?想这么问的,但也知道是徒劳,因为他根本也不知道可以反对可以质疑,因为那个体系里的洗脑逻辑就是无限服从,不然就死(这么活着,自认为和死是一样的)。最后他说他还想回去,只能说人不同吧。有的人愿意为自由承受代价,有的人则不。不懂自由为何物的人,是甘愿做奴隶的。反过来说也一样,甘愿做奴隶的人,是不懂自由为何物的。人和人之间差别太大了。 |
|
当他说想回到camp去时,整个纪录片的立意都不一样了。 |
|
难得真实 |
|
政治是复杂的,人心更复杂。没有什么是能够单纯用对或错、好或坏来定论的,南韩真的好吗,北韩真的好吗,都不是能够简单的下决断的,就像主角申东赫,他间接害死他的至亲是出于一时的恶意还是无知的本心,他是个好人还是个坏人,恐怕谁也说不清。 |
|
http://pan.baidu.com/s/1qWucd1U |
|
这也能叫纪录片?就是一采访+动画画面补全 |
|
Escape from Camp 14那本书的男主,据说是唯一生在camp的脱北者。结局其实不意外,脱北又返朝的也不是个例 |
|
无言以对 |
|
最让我震惊的是还是那个结尾,当他说到现在的世界,当他说到还想回去集中营的时候。 |
|
脱北者的故事。申东赫是最主要的叙述者,另了几个旁证者,而真实的残酷,只能以动画影像重现之。你能够想象得到的灭绝人性的情况,在那里应该都发生过。 |
|
只要给口饱饭,他想享有免于自由的自由 |
|
2014009 其实电影本身手法简略,但是纪录片的价值永远不在于技术。很难相信这样的纳粹行径依然大规模地发生在北韩,而主人公最大的悲剧是从一个不自由却简单的集中营逃向了一个自由却孤独而迷失的集中营。 |
|
01.06.2014 |
|
仅仅是访谈而已。很好奇他们到底讲述了多少遍自己的故事。有好几次都萌生出他不过只是一个木偶的错觉。 |
|
基本做到了绝口不提政治,着重剖析人物内心。唯一一名从劳改营逃逸成功的脱北者说:“我想回到劳改营”。二十多万分之一,是幸运还是不幸。 |
|
怀念朝鲜时期的纯真,不用为钱愁,也没有那么多人自杀,就是被人虐打,时常有被枪毙的危险。 |
|
XXX will be shot immediately.第90人看过。 |
|
申作为经历者完全个人化的解读,不必强行与社会政治搭边。而人道主义者们一遍遍地揭开他伤疤以满足自身目的时,随之而来的一遍遍回忆与现实的落差的渐渐增大是否才让他怀念起集中营“无知无欲”的生活? |
|
不过感觉多少有刻意安排叙述者讲话内容的嫌疑 |
|
刚从平壤回来就看这个简直是对主体思想的亵渎(>^ω^<) |
|
从小就被institutionalized的人,即便你给他自由他也无法消受,他还是想回去那种过完全被控制脑子空空的生活,这才是最可怕的 |
|
申东赫的故事已经看过一些了,四颗星是给片子最后五分钟的,完全不同的高度 |
|
用英语配音盖过受访者自己的声音,why |
|
很多讲述都让我想到1984,二十万分之一概率的逃北成功者,无法适应外面的复杂世界,却想再回到集中营,因为怀念着那一颗纯真的心,令人唏嘘。 |
|
难以置信在21世纪的今天竟然有如此邪恶的政权 |
|
1我看到了父亲的眼里含着泪 2 我第一次见到天堂般的景象 3怀念纯真的心,那个时候我没有烦恼。 |
|
影像资料的缺失客观上还是导致表达力度的减弱,基本是申的口述史,作为纪录片来说很平庸,作为历史资料是价值连城的。 |
|
出生于北韩集中营,不知钱为何物,也无从体会父母亲情,逃出后却怀念当时的纯真,令人唏嘘。 |
|
我竟能完全体会申东赫的心境,家父从毛时代长大,一辈子追随心中红太阳,对当前社会也不算不满,但是十分想念过去。他小时候也挨过饿,因为文革书也没读完,这和申东赫最后想回朝鲜一样一样的。外人无法评判指点,每个人要的生活不尽相同,只能这么说。 |
|
讓大家相信一個東西,沒收人的土地,大家分糧食吃,沒爹沒媽,大家都是同志,這樣的共產主義你信嗎? |
|
我们是否真的喜欢外面的世界呢,一颗种子落在那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结果. |
|
首先为这样发指政治犯集中营表示震惊,平时不是很关注这些,难得看一眼真心觉得凉飕飕的。让我更为背脊发凉的是从小出生在集中营且被非人待遇的申东赫的各种心理,他一开始就没被当作一个人来对待,所以他自己也没有了作为一个我们常规意义下的人的感情和概念,当人的动物性被那么真实的描述出来的时候 |
|
大受震撼。 |
|
就片子本身来讲,并未给人以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就故事本身来说,确实让人感到心惊,而且,被奴役惯了的人,竟然无法承受自由带来的生存压力? |
|
每个片段都在刷新认知。身在南韩心在北,这是旁人永远无法理解的。对他来说,自由世界的生活一样痛苦。所谓的纯真内心就是吃饭生存的动物本能。 |
|
很多事不适合用影像表现:我们很难想象这个在镜头前平静叙述的男子跟残酷的北韩集中营有什么联系——除了当他展示那只严重变形的胳膊的时候 |
|
那你能跑呗 |
|
二零二四年十二月十四日二十二點! |
|
“文化的边界” |
|
为人所治或金钱带来的慢性自杀。 |
|
之前錯過城大的北韓人權電影節,今次有機會就看吧,除充滿深思回憶及壓抑與突然而來的夢魘外,那種與主流世界格格不入的抽離感覺,扭曲人性及其所顯示出的行為模式才是令人深思的傷害,至於在外的商業世界掙扎及當中失去的童真,何嘗不是世人現在不時的感嘆,值得一看的記錄片 |
|
非常发人深省的一部电影,是会停留在我心里很久很久的电影。在电影院里哭了好久。 |
|
这制作也拿的出手,写篇叙事配插图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