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从布景布光到调度,一切看似过于well-staged的精工细磨,都是欧容对偶像theatricality的致敬。性转后人物心理略显单薄,但将主角“还原”为男性导演,一方面构成法斯宾德其人生平的镜像,另一方面也引出本片最有趣的元电影自反:电影创作的本质是对痛苦的剥削,既是用镜头撕开对方伤口的施虐快感,也是沉溺于自身苦难无法自拔的受虐倾向,而电影人们全都心知肚明又心甘情愿地参与这场游戏——结尾用不断放大的特写逼近那一滴“苦泪”,不正是欧容在践行这一法则吗?2022.2.12 Berlinale |
|
一部欧容为“戏剧与电影如何分割”所做的申论写作。题干是伯蒂娜,欧容在其上为“苦泪”做了引申,把Filmaking中的权力关系与“施虐/受虐”情结做了拓展性连接:拍电影是“watch others suffering and I cry”,又同时“crying with happiness”,这一SM母题撑起了电影想容纳更多议题讨论的尝试,但很可惜所有的一切都并不让人觉得新鲜。翻拍本就是冒险之举,与经典几番较量,总想让人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问题。可当看到墙上贴的模仿《雾港水手》所拍摄的照片、听到《伯蒂娜的苦泪》中的声轨被转制为字幕的配乐时,一切疑问似乎都不重要了。这或许就是欧容自己的迷影实践,辅佐一点元电影的巧思,让人在看得下去的同时还能在小包袱中发现新趣味,不失为尚可的胜利。 |
|
好坎普好俗套好drama好喜欢 |
|
一个不变的地点,一个不说话的人,一个自欺欺人的导演,一个隐喻生活的媒介,一个世纪老梗。 |
|
François Ozon致敬著Rainer Werner Fassbinder,故事翻拍的是《帕蒂娜的苦淚》,海報模仿的是《霧港水手》,以及電影中的其他小彩蛋,然而,風格上卻愈發讓人覺得像Pedro Almodóvar了。有不少段落處理得極佳,使人著迷,但是回到電影整體,電影則一直在恰好和過火之間反復橫跳,權力不對等前提下的愛戀,終究缺少了許多細節,無法讓人信服其愛得真切,繼而難以讓人感受其虐之刻骨,但是電影所表現出來的神秘與詭譎又十足誘人,令人充滿矛盾。 |
|
这就很欧容啊,什么都会被欧容改成他自己的,肉体拍得少了点但还是情欲那些事,三流小说的剧情总能被他包装成精致塑料品,面上好看就行了,不要管里子。 |
|
#VIFF2022 对于现在的欧容没任何期待,有个“好看”的下限摆在那儿,仅此而已了,另外要是换成西语配音说是阿莫多瓦拍的我也会信 |
|
中年男人可以爱得如此炙烈吗? |
|
爱一个人无非是想要变强,强到可以摆脱他,对于Peter, Amir, Karl, Sidonie都是如此。只是矛盾长久无解,每个人都只能敞开软肋走过荆棘,然后离开:镜头里是浪漫,镜头外是虚伪,而现实往往合二为一,导演想做的也许是打通这正反两面。72.Berlinale |
|
这便是那个极端个性的弗朗索瓦·欧容,用最具舞台感的方式传递情感,这波膝盖一定要奉上。不对等的爱情永恒是这样,一面是用权利(或金钱)企图获得占有,一面是用身体(或美色)渴求达成目的。哪有什么「爱情」,从最初到最终都不过是「相互利用」的单方面欲望输出罢了。电影的每一幕都非常棒,细节处理与情感传递相当到位。至于表达,恰到好处的达到了我心里想要它达到的样子。所有的情感贯通都恰似「感同身受」,结局的处理深得我心,对于这种「爱情」的价值观塑造亦同我保持一致。2022年度,最佳电影候选。 |
|
2022柏林主竞赛入围+开幕片。7分,回到欧容早期的坎普室内剧风格(《八美图》之类),多重密集的影史八卦和迷影梗(不仅扒了法斯宾德还扒了阿佳妮也是……),汉娜许古拉一出场这情怀真是炸裂……把法斯宾德放回到一个法斯宾德经典文本中,这个高概念真的很厉害了;演员挺不错,处理有点太浮夸了(所以这是不是不少评论说像阿尔莫多瓦的点?)。用法语是个硬伤但是想想也算是跟形式能匹配上(毕竟不是“传记片”)。 |
|
7/10 彼得看向阿米爾的目光太炙熱了,彷彿透過眼神佔有他的一切。陷入愛情的他是無條件的付出,卻無法做好被遺棄的準備。真的愛過嗎?這個問題到最後似乎也變得不重要了,就像卡爾最後的離去,他不值得。Denis的表演真的很出色,喜歡那場夜裏窗前獨自起舞的戲,孤獨中的破碎感讓人動容。 |
|
“我们追求欢愉,而非陷于忠贞。” |
|
继“干柴烈火”后欧容再次改编法斯宾德剧本,但这次明显心不在焉,一晃而过的“9个月后”简直是把偷懒写在脸上了,再也看不到火上浇油、欲擒故纵的性爱游戏,虐与被虐简单粗暴的duang一声就端了上来。致敬不如怀念,也许欧容只是想用这个老房子着火的故事缅怀遇人不淑的法斯宾德本人吧… |
|
欧容的半部元电影。很好看(就是字面意思的那种好看),观感不错。欧容深知如何在单调的室内场景及序列中避免使之成为无聊的室内情景剧。主角(导演)的摄影机向Amir的面孔迫近,片尾欧容(导演)也让摄影机逐步推至主角那眼含泪水的大特写。全片紧抠主人公的情感与欲望, Denis的表演实在有趣,他这个法斯宾德在趣味性和观赏性上都拿捏的很恰当,值得一个最佳主角奖的。 |
|
虽然无数问号和感叹号如同射向巨型画作上塞巴斯蒂安的箭,但是也还会竹篮打水地寻觅一些欧容伏藏的标示。歇斯底里得有些好笑,也怪曾比特潜入了Amir的脸庞。人如千古前的模子,恋着心不在焉的美少年,回光返照了一点旧电影、旧把式、旧光景、旧情调的装模作样小讽刺,但确实很容易像Karl唾出的那星口水,啪地四散,还满心以为是汪了半池的泪珠。 |
|
10.21 看到「立青映画」的那张中字版海报让我诧异一下,还以为是部恶搞《雾港水手》的电影,结果查看影片信息,竟然是「弗朗索瓦·欧容」的新片。如今地看了正片,感觉有些无聊。P.S.:2021.05.13 是《新女友》与《85年盛夏》先后观看,2022.10.26 则是《一切顺利》与《彼得·冯·康德》接连观影。 |
|
挺老套的一个故事吧,舔狗躁狂恋爱脑中年壮熊和他的名媛花蝴蝶的抓马韵事,差不多是欧容随便拍拍的水平吧,不难看,但也没多大意思。不过最近还蛮适合看一看这种通讯录疯批文学的,毕竟这状态谁不想发个疯呢? |
|
其实一开始就可以料到结局,但却还是让自己越陷越深,直到最后无法自拔。在欲望和利益边缘徘徊,爱情只不过是彼此间的借口,有人享受占有感,而有人享受名誉感,说到底还是相互利用罢了。 |
|
Berlinale第一场#爱情不是重点,更多指涉权力关系、body work,sm中的施虐和受虐。发布会中欧容反复强调关于电影与戏剧之间的互文/分裂,性别倒转。70年代色调和服道以及法语香颂运用得俗气,许古拉的德语口音《gute schlaf》也略显突兀。总体观感不愧是被戛纳下放的电影,确实一般 |
|
翻拍背景作为柏林电影节开幕片实属完美匹配。不过因为没看过法斯宾德原片所以没有情怀,光这个疯逼天才和缪斯的设定已经太土了、同性设定放在今天也不再先锋。拍电影的那段戏很动人。 |
|
阿佳妮针针到位 steal the show 近年来为数不多让人意识到Chanel高定其实是好看的造型!du bist mir unvergesslich…唱歌挺好听的,和简铂金搞个组合吧。就感觉做导演追星途径挺多的。 |
|
欧容何时能找回《弗兰兹》《登堂入室》的水平? |
|
花容月貌,登堂入室。爱神比死神更冷酷,我只希望你们爱我。p.s.:欧容是江郎才尽了吗?(2022-10-25) |
|
作为一个法斯宾德粉我沉默了……虽然翻拍加海报调侃但还是看出来是欧容。(我错了应该打四星无论怎么样想这都很逗宾德粉值得一看哈哈哈。) |
|
奥宗与摄影剪辑二度翻拍老法,请回当年的 Karin 漢娜·許古拉来饰演老法母亲原型,且把老法剧作的身份/性别投射逆转录回本体,配上仿制他生前最后作品 Querelle 的 Warhol 风格海报。两两人物间失衡的依赖关系发展出权力等级,单方面的激情折磨导致吞噬自我,直至诞生充破房屋的孤独感。本应着重刻画穿透角色的苦痛,却被刻板的剪辑与电视剧般的空间摄影所消解,Sidonie 人物功能提携和最终伏笔回收算得上是仅剩有作者意识的有效添加,拿出这样的作品的奥宗简直丑陋。细节呼应:1. 贬损 Romy 是老法和罗密的 "笨牛/野兽"旧事,对比化干戈的許古拉给出那么温暖的儿歌清唱 2. 慕尼黑看中的戏 Tropfen 是奥宗2000年翻拍过的 3. 歌曲名人人杀其所爱和泰迪熊,在剧场/房间都很应景 |
|
尽管回到了欧容早期的室内剧,但仍然保持了近几年一惯的低水准。一种浅层的关系推演,电影充其量只是某种背景的海报,无关痛痒,红蓝两色相互角逐,直至走出室内。 |
|
欧容生涯最差作品候选,俗艳不可怕、荒唐不可怕,肤浅才是最要命的。在这种喜怒无常、爱作爱闹的巨婴作为绝对主角的电影里,找不到留给我的一丁点儿位置。 |
|
不再如迷茫中的仓促选题般投靠现实议题,又回归到结构与情欲的谜中谜,大概是欧容最好的归宿,看得出来他拍得从容和开心,即使如今他的这种悬疑游戏早已不再新鲜,然能够继续保持着形式上足够的诡艳即使内里却早已瘫软滥情的别样醉态影像生命力都已属难得,形如法斯宾德如今在他的作品中究竟是依然如过往那般被崇敬的还是变为了被剥削的似乎也不那么重要,欧容从某个层面上讲从来都是狡猾的。 |
|
【X】致敬法斯宾德还是临摹阿莫多瓦?母气看得到,灵气是再也没有了。 |
|
这哪里是向法斯宾德致敬?分明是羞辱先辈!非常不喜欢这样的改编翻拍! |
|
我为了所谓的爱情让所有人离我而去。汉娜·许古拉出来的时候还是让人有些恍惚,几十年了啊。 |
|
这不是爱,是嫖。。。 |
|
非常喜欢,有重蹈覆辙(导演)之感。 |
|
从Peter和Karl共舞开始,摄影机就露怯了。人物在情感间的游走姿态就像是不愿意正视自身迂腐与陈旧的男主角们,亲密关系的崩坏似乎从瞬间的炙热就注定了。但欧荣还是太工整了些。 |
|
D / 除了一些小趣味之外真的没有东西了。但演员的表现都还可以。 |
|
这绝对最想见到的组合!当年8美图少了阿佳妮,这次终于能看到导演和阿佳妮合作了,柏蒂娜的苦泪这部电影很久以前看过,对法斯宾德和他的情妇的八卦也了解一些,这剧情和阵容,只能说万分期待了!
已看,怎么说呢,这个性转版,就很阿莫多瓦,最出色是阿佳妮! |
|
+2 |
|
“人是可怕的,他其实什么都能承受,坚硬而残酷。”能有这样炽烈哪怕撕心裂肺万劫不复的爱意,是幸福的,对无爱可诉的人来说。去年就知道这电影,我是来看阿佳妮新片的!!结果看了俩老爷们儿搂搂抱抱半天。很好看啊为什么豆瓣6.2这么低!Amir长相身形越看越像我EX,而那纠缠癫狂的痛苦关系又像和EX-EX。以这样的方式致敬法斯宾德,找来汉娜·许古拉,还真是身为导演的欧容的迷影行为。这么多年了,印象还停留在阿黛尔和玛戈王后,如今看她久违的新作,我妮美是美的,可鼻子以下太僵了整张脸坐在第一排近看枯瘦。男主片中单纯可爱莫明像大虎…这爱根本不像世界级大导演。歌超好听。今天也算一波三折,周一签版日紧赶慢赶迟到前来,但机器故障晚放了看到开头;明信片领光又有人表示可给。内嵌英拍中。法国文化中心售出约47张。爱酷电影周 |
|
独自等待,恋爱中的我们总是暴露自己的缺点, |
|
以一个远景镜头,如《后窗》般的视角开场,主色调是红与黄,奠定情感浓稠热烈的基调。旋即切入室内,酒红色的氛围,让观众跟随Karl的视角游览一遍故事将要发生的主舞台,直至其拉开百叶窗,隐在暗处的阿佳妮的肖像遽然出现,故事正式开始。十分连贯的一组镜头,几乎是舞台剧惯有的调度。拉开帷幕,追光灯切聚光灯继而点亮舞台。精致的构图一如韦斯·安德森,随着故事延展,发狂、极端且可悲的剧情仿佛又走入了阿莫多瓦的电影中。除了中间再次切回开篇时的屋外远景以及结尾处的电话亭,本片的所有故事全在这间屋子发生。结尾Peter拉上窗帘,一如舞台帷幕慢慢合拢,首尾呼应,十分巧妙。但除却这些巧妙的镜头设计与构图,剧情部分实在乏善可陈,尤其是演员哈利勒本人并不如其角色人设那般不可方物,而真正令人感到惊喜的阿佳妮却又出场寥寥,因而可惜。 |
|
爱得如此这般-09/03/22 at IFC Center |
|
致敬法斯宾德?很失败,每个人的眼里都写满现代人世俗的算计和疲惫 |
|
就爱这种一本正经的矫揉造作,全员喜感十足,从头笑到尾。但小秘书着实抢戏,他眼神越幽怨我越想笑。 |
|
爱让人坚强,也让人软弱。 |
|
柏林電影節。我喜歡的ozon不復存在。 |
|
连拍三部平庸至极的欧容快被拉进黑名单里了 人物也好故事也罢都浮于表面 完全没有任何的记忆点 (以摄影机来作为导演和演员交媾媒介的那场戏不比之后的任何肉体裸露都更色情吗 为什么不将这种明显动了脑筋的设计一直延续下去啊) |
|
6/10。欧容对法斯宾德《雾港水手》全方面的致敬,直白到海报都一样,甚至男主都是照法斯宾德的样子找的。我对这部舞台剧式电影竟然没有反感,可能是高水准美术的功劳。“天才艺术家和他的缪斯”这个永恒的主题并没有拍出新意,最后可以硬坳他疯狂的爱是爱电影本身,但太模糊了。我想看欧容本人录个抖音高唱“你是场面调度电影之神!”(一直出戏到王晶在睡曾比特,哈哈哈哈) |
|
法国人演德国人还是有点过于软绵绵轻飘飘。法斯宾德即便刁蛮撒娇,也该更粗鲁泼辣些。不知为何片中的彼得,让人联想到骚姆Sam Smith(并无贬义)。迷恋对象从现实中的莽猛汉落俗为片中的美少年,算是某种审美降级——Tod ist heißer als Liebe (死比爱更热)……
虽说隔壁那部Enfant Terrible也非珠玉,但相比之下,此片更显轻浮——布尔乔亚矫揉粉饰,老黄瓜刷绿漆。 |
|
海报和故事都在照搬,德尼·梅诺谢与法斯宾德的相似度也很高,纯粹的致敬之作,男主陷入的对于肉体的爱渐渐成了击碎其自尊心的利剑,他成了一个彻彻底底刻薄的人,亲人和朋友当仁不让遭了秧,但都赶不上一直爱慕他的卡尔受伤害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