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台北電影節 |
|
3.5/5想起了高中的某堂社課老師要我們隨手用手機拍隔週進行分享,但我卻什麼都沒拍,就跟片中的綁馬尾女士一樣,影像構築真實,也構築曾經渴求的夢想,cinema的魅力,在一群電影初學者的交流辯論出影像的力與美,以及背後不起眼的故事。高中時真該隨手拍點東西構築故事本身的,收尾理想但這就是cinema的魅力本身。 |
|
2023/1/10 長春國賓 非常震撼的女性群像戲,短短一個半小時,導演用簡單的故事調動觀眾情緒,時而輕鬆、時而催淚。整部電影沒有一位男性,但完全可以感受得到鏡頭後面男性對女性深沈的壓迫、窒息。女性生存的這個世界,由男人一手打造,社會的秩序、種族的衝突,它們是男人的遊戲。女人們在一起,扶持著走向堅強。 |
|
本来可以用更具故事性的方式去展示现代耶路撒冷一城四区三教不同文化、性别、种族、国家的碰撞,结果所有东西都是蜻蜓点水,剪辑的也莫名其妙 |
|
优点在于以“工作坊”的形式集合了各色女性主角,表现了新的东西,缺点在于重点填充的内容比较死板,比如刚开始让每位女性在镜头前自我介绍,比如后来看每个人的习作,很像是素材的基本罗列,没有编剧技巧去整合,其中所插入的敏感话题比如种族的,比如性别的,导演也没有调动得更加好,结尾部分丝瓦德的戏中戏部分已经超越了“学习电影”的范畴,那更像是一个心理诊疗的过程,因此我会认为比较刻意,外加在导演这个角色上设计的想把工作坊学习拍成长片的动机,在这个电影所呈现的板正的纪实过程里也显得比较drama。话题、形式、群像人物、交流没有有机的组合在一起,陷入了一个流程里,使得各方面的呈现比较勉强,不过它仍然输出了值得去了解的女性内容。 |
|
舞台剧式的,有点像 只爱陌生人 的结构,探讨了多方面的女性问题。 |
|
有思考有探讨的纯女性电影 |
|
可能是目前最佳的本地且普世,平常且沉重,粗糙又有诗意的女性题材电影了。要是女性题材的电影都有这个质量,多出几部我也不会觉得恶心了 |
|
剧本还需要精进,随性得过头了,视角太多显得相对就杂,给个2.5 |
|
2021耶路撒冷电影节(JFF)最佳以色列首作 |
|
我觉得很好看啊!去了以色列以后深切得理解距离arab jew和israeli jew会起矛盾的点 |
|
拍得保守了一点,放开了拍这个题材的话可能会火。 |
|
3.5星 |
|
当每个人用摄像机对准自己的生活,奇迹就会发生。这部电影在设计上有接二连三的巧妙,一个电影工作坊,同时结合了团体心理辅导、女性互助团体与拍摄真实影像的意义三个功能,编导先以每个女性参与者拍摄的生活影像做女性议题的切入,影像中几乎涵盖了女性从青春期到年老孤独问题的方方面面,再以团体辅导的方式让拍摄者自述,最后在女性之间的互相共情中达成互助的目标。更进一步,本片除了女性议题,作为一部以色列电影,她又不断尝试在议题探讨中,将文化、民族、信仰这些更外显、冲突更强的问题用女性视角加以讨论,编导其实是在尝试假定,战火不断的中东,如果换成女性,她们将会怎样解决冲突,就像远在亚洲另一头的日本编剧笨蛋节奏在描写的那样,以商讨、辩论和日常对话为解决矛盾主要手段的女性,一直在提供着一种“新”的可能性。 |
|
只属于女性的影像,各种不同的女性齐聚一堂,不同的政治背景,家庭经历,她们分享自己的人生一隅,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痛苦,对不同的观点发表争论,但又都能对女性共同的经历和苦难产生情感共振,她们言笑晏晏,她们高歌一曲,属于女性们的温暖角落。评分:7.5/10。 |
|
不像電影 |
|
很专业的拍摄,一屋子女性的观念碰撞 |
|
3.5星 |
|
用影像赋权来质问父权。女性在以色列被压迫的时间全部倾注于影像,呈现出日常巨大的力量与质感,也伴随着一定危险性。影片就是近期以色列伊朗等等pro*test差距的浓缩,没有pro,就没有影片,其实是一个东西,分不开的,杜SIR不是在柏林又说了一遍。另其中一位角色拍的水流镜头很美很美,失语与寂静的恐怖。 |
|
啥都点到了一遍,也就点到为止 |
|
即使是世仇種族——以色列和阿拉伯——的九位女人們聚集到一起,也會被真誠情感摶攏成溫暖的生活圈。她們通過學習拍影片而向別人展露了自己的經歷和感受,片中某種通過表演和空白所帶出的溫和、深沉感覺,比較感人。但是,在這個表現手法之下,難免使場景和內容顯得有些單調。以我一個寫漢字的人的感受是:個人要把真實的自我擺在第一位,因此才會有靈敏的理解他人的能力,進而因爲個體的同情心而使社會粘合起來,人的生活才會比較有生趣。如果整天在攀比中計算“高大上”的程度,那生活就是對人生的懲罰。 |
|
看不下去 |
|
很动人的女性电影,就是拍太短了,意犹未尽。 |
|
3.5 |
|
女性电影 |
|
挺好,节奏和剪辑取舍尚需进步 |
|
光点华山 |
|
好看。镜头语言代入感很强,而且很能以假乱真为纪录片,但是从人物和选题的组成来看,又明显有重构的成分。但是还是被导演和制作人员的努力打动了。那个想学开车的女性,会在生活中怎样面对她的丈夫呢?想拍女性的困境,又是明显在投资方是XX的情形下真的太难了。不知道这个片子的排片如何,我只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看到这个周六中午十二点的一场,大厅里只有我们,和另外两个人 |
|
贴图完毕,转战下一个~ |
|
生靠聊啊。 |
|
2023年5月4日观看。题材很好,但是座谈会形式就大打折扣。 |
|
3.5,女性群像 |
|
想起来之前看过的《编剧工坊》和《乌斯特雷姆》。 |
|
以色列女性生活的一个述说。宗教、家庭和社会对女性的态度。 |
|
一直认为 ,真正优秀的反映现实的电影是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真实表达,编剧在其中的作用无非是协调个人视角和观众视角,而不过多介入故事本身。但目前,电影“编造”的成分过重,是先想好要表达目的再去编造过程,尤其是掺杂其他目的后,已经彻底失去了真实性,但是偏偏有些人想要借助虚假的故事来伪装真实。庸俗的编造以及竭力朴素的表演,让整部电影彻底拉跨 |
|
75/100 |
|
探讨种族、家庭暴力、婚姻、平权等等,构思巧妙,很有意思 |
|
长春国宾 整体是一种欲说还休的现实主义诗意 有几次可以体会到色彩的vivid 但是真的很难接受全世界的女性议题进程差这么多 父权是屋子里的大象 但是他们真的不值得 |
|
查了一下 果真出境的都是素人 虽然总体而言真的非常简陋 更像是毫无章法的非科班学生拍出来的科目作业 没有剧情 没有逻辑 相比“电影”来说 更像是一部“真人纪录片”。选取中东地区的妇女们进行拍摄 不同的宗教、年龄、阶级、文化 并且每一位都在积极且真心实意地配合 实话说 站在这个角度其实这部影片就已经迈出了非常非常很难得的第一步 。 “想要拍一部关于你们 ,关于女人的电影” 即便是在这种生涩的镜头下 也应该被给予一定的鼓励。 |
|
虽然没有太多情节,但挺喜欢这种题材的 |
|
不喜欢这个话题 |
|
(transferred from letterboxd, 2022/7/5)
6.7/10
TA must be the adults who are older than 30, that's probably why my feeling was not as deep as my parents.
Even though there's a difference between "mockumentary" as people said, it's a peaceful(?), true, and close journey. So many close-ups, made you feel you are a part of this course. |
|
很有意思的导演思维课程训练,一步一步慢慢走入我们的内心 |
|
her于长乐路127号组织的线下观影,特别的体验。20平左右的空间,十多位年轻女性(还有大学生),街上淅淅沥沥的小雨和偶尔闯入幕布的车灯,静静陪我看完这部陌生国度女性的叙事。影片整体观感平平,作为想要披露以色列女性处境的影片来说,内容只是浅尝辄止,不过也埋下了一颗未来想多了解耶路撒冷的种子,好奇宗教、父权是如何驾驭这片领土,是否有女性突破枷锁、脱下头巾。 |
|
電影入門課,女性們的相處,交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