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th金马18:到底是由于原型人物的限制还是继任创作者的视野所限,整部影片再次落入「爱我就X我,爱我就不要离开我」这样的酷儿影片窠臼,这种洁身情结到底是什么驱赶不散的创作老僵尸吗?本来想看到更多关于同志医疗健康和遗产处理与继承的问题讨论,但是统统隐匿,或许是我投放的期待本来就是错位的。即使抛开我的期待而言,目前除了时空遐想部分的视听有点趣味以外,影片大部分的确是陈旧老套的。 |
|
除了多了个袋子,没啥特别创造 |
|
7.0 / 看得出来制作相当成熟。从抗癌片或病友片的角度来看,一个比较合适的类比是《金属之声》。后者优点在失聪的声效具象化,不过故事相对平庸;而本片的优点在于对同性情欲的描摹,却没能在抗癌和「造口」这一点上深入刻画。直到后半段才有意识地从略到祥设置了三组对照,第一例手术患者的口是心非、自然疗法患者的遗憾与男主坦然选择「造口」手术,却因看重性大于爱的男友而陷入情感纠葛之中(造口需要封住肛门,和男主的同志身份尤其是 Bottom 有实际冲突)。主演都是直男,尺度蛮大的(有男主正面全裸),曾国祥客串男主哥哥(确实非常帅)、陈惠敏客串男主爸爸。据制片人介绍,最后一个镜头是 2019 年在海南电影节的酒店拍的。@爱酷电影周 |
|
据说戏外喜欢踢足球的林耀声很帅啊,身材也不错!如果他留短发,剃胡子,胸肌再大点就最好了。如果男主角帅哥和爱人露林俊杰和亲热的镜头近一点,时间长一点就好了,我想仔细看看。 |
|
豆瓣友鄰對電影的評價嚴厲,事實上當了解了部份的創作就知道李志超的意思,洪榮杰拍成這樣是非戰之罪,家庭的疏離、愛人的不忠都是他人生的遺憾,而他將自己的故事寫進劇本也是源於孤單與想他們關注,愛的反面就是恨,也許用錯方法表達但可以釋懷了。整部電影沒想像中差勁,林耀聲的演出是他的代表作,不過講英文就難改善了,要再進步。同志電影少不免情慾部份,也有導演要表達的方式,一些紅色的畫面也許炫弄了一點,但整體一個人生病,面對同志與病人身份在香港電影是少見的題材。導演完成任務替朋友做了這一件事,了解一下製作與故事就感覺沒那麼差。 |
|
放在香港电影的序列里,尺度其实算蛮大的了,但很遗憾的是,最后除了这些也没有留下其他什么印象,人物那种爱而不得同时又病魔缠身的绝望心境也完全没有展现出来,不同时空的处理也有些失控。 |
|
《造口人》是目前为止从入选金马创投(2009)到影片最终成型(2020)间隔时间最长的作品,长达11年。 |
|
人都是一瞬间体会到疾病、衰老和死亡的,明明前一刻还活在艺术浮想和潇洒孟浪中,仿佛能抛下全世界与爱的人私奔到冰原山巅,胡天胡地撞击野合;下一刻就要独自面对手术台上的宰割和脏器的残损,带着剧痛步入独苦的弃世归途。曾经的闪耀瞩目,都会陷落成触目的疤谷和剜肉的残窟,当一切遭遇叠加经济与情感的双重寒冬,生命将重新面对六亲不认的课题。 |
|
非常沉重的一個話題,同性戀者失去肛門之後該怎麼辦?還是第一次聽說造口這種療法,比起患癌,這樣苟延殘喘地過餘生,對於某些人來說應該很難抉擇。我覺得從始至終銀行家都沒有真正的愛過主角,越是光鮮亮麗,越是不堪。這世界上沒有人可以依靠,到最後還是孤身一人,如此最好。 |
|
抗癌经历远远大于其他部分 相当的真实 |
|
真人真事改編,最終卻只落到要命還是要性上,男主角和他所謂男友之間,看得到性而看不到愛,而就是這樣一段所謂愛情,卻偏偏從電影甫一開始糾纏到了字幕滾動,再加上剪輯造成的時間線和情緒混亂,時不時讓人看得滿頭問號。洪榮傑導演早年的《無聲風鈴》,是可以在我最喜歡的華語同志電影中排上名的,然而,上一次在金馬影展看他的短片《推開世界的門》便很不喜歡,這一次又讓人很是失望。 |
|
病衰死悟刹那间,前刻逍遥意畅然 |
|
离开香港外景就像是进入了一个真空空间,虚假情感的典型场景,完成流程范式。 |
|
同性情慾書寫那部分真的可以,抗癌經歷中規中矩,狹窄局促的構圖和人物特寫(只有男主和前男友在準備做手術之前一起去旅遊才有難得的寬敞感)可見男主角時刻處於獨自一人,被親友戀人孤立的困境,手術遺留的「造口」及由此引發的身心恐懼(同志身分、無法正常性愛)一直對男主重回正軌構成極大障礙,「紅色」轉場亦成為其中一項別具巧思的設計,分別對應男主與前男友顛沛曲折的愛情,以及術後腹部的紅色造口。另一方面,男主與兄長、父親之間的家庭隔閡就處理得很潦草,即使取消了對影片也沒多大影響,這部分是較為遺憾的。 |
|
香港男子因身体残缺,失去了和白人爱人欢好的能力而痛失爱情,不要说这是编剧的人生故事,这分明是某种隐喻吧。 |
|
Doctor, give my asshole back。李志超选了一个最无解的局给bottom。我不爱你。你爱我。老外很诚实:我确实不爱你,你没法强迫我说爱你,我只是喜欢你和你玩玩。 |
|
剪辑也太乱了吧?看的莫名其妙
如果故事还行的话,也就原谅他了,关键故事也稀里糊涂。明明对于零来说,没有菊花装个造口,几乎是灾难,这就需要考验真正的爱了。同性大部分都是冲着性来的,没有了性,只能靠真爱维持感情了。当然还可以靠嘴,但那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勉强替代。或者依靠开放性关系?电影只是略微提了一下这个现实的问题,却没有深挖,其实这明明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而癌症的到来,对于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值得考验的命题。电影只提到了哥哥应付式的漠不关心,以及爸爸聊胜于无的关爱,也没有深挖家庭关系。
整部影片都浮于表面,没有主题,没有深挖,仿佛造口就是一个主命题,然后随便堆砌,没有重点。
说实话不太好看……颜值也差强人意 |
|
肛门是南通的性器官,没有不行。
亲人嫌弃,爱人消失,还身患重病,人生感觉到了尽头,但是换个环境,找个新人也许能柳暗花明。
人生目的:身体健康,多出去走走。 |
|
1790。很特别的切入点。 |
|
竟然还不错,剧本虽有瑕疵,但主线仍然清晰,主角林耀声表现很好,几乎让人要相信他本人就是同志了,影片感情真挚饱满。 |
|
看到半程的时候觉得平平无奇,同性、家庭、恶疾的条线都很平,但是临近结尾节奏迭起,鼓励着男主从不同角度迎战恶疾的伙伴,一个要面对撒着谎却同样要带造口的尴尬,一个要面对采取自然疗法仍不可避免走向死亡,反倒是男主的“共犯”病友,身体力行地默默感染、改变着男主的态度。在亲情、爱情乃至性欲的幻灭之后,幸有一盏艺术的孤灯在燃。 |
|
人总要有个出口。 |
|
+.5 |
|
题材新颖。但本子太弱,对于“患者”这个处理太浅显,主要展示的是这个病会不会影响做爱,没有深挖一下别的内容。但也避开了那些包饺子式的结局。尤其一个癌症患者居然这么淡定的接受自己的病室还自己解决问题,真的超人 |
|
时间衔接好奇怪,感情线也很莫名…/癌症治疗的过程太平淡了(不是本来就想拍这个的吗…结果都讲情爱了) |
|
生前求助无门,死后永远怀念,未免讽刺。 |
|
想说的太多,以至于有种矫枉过正的的间离感,新手导演的野心勃勃,落实后常见的虚空苍白。大尺度同志情欲戏,视觉赤裸,叙事割裂,主题承载厚重,成片发散思维飘渺无重心,剪辑手法和流畅度常有顿挫感,同志关系的亲疏,父子兄弟的情感角力,癌症病发的无依无靠,身体造口与性爱达成的对立尴尬,不可否认抛出一些剧作上的灵光时刻,但角色塑造上的各种拧巴,以及行为逻辑都充满迷惑,一部你无法用常规思维来评判的电影,它更像导演的前作《无声风铃》在书写情书,聚焦一个男人的情史,一段与疾病抗争的经历,一辈子在寻找的身份认同,它不具有普遍性,但依然能唤醒我们曾经有过的炽热,和不得不背负的伤痛。★★☆ |
|
导演李志超根据亲身经历在生前写下的剧本,经另一位导演洪荣杰完成的作品。题材大胆刁钻抓人眼球,不过在叙事重点上的选择出人意料,错失不少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好机会。剧本更侧重于展示同志主人公思想与感情观的成熟,以一场重疾的突然降临为切入点,并围绕此疾病而触发他与家人、情人之间的关系演变。全片弥漫着绝望黯淡的氛围,却在手术后浮现出励志的色彩。这究竟是不是剧本原作者的真实构思不太好说,但是焦点散乱的处理看出导演对主题没有太强的掌控力。几位演员倒是奉上了精湛用心的演绎,除了为艺术牺牲的男主角外,就连客串的曾国祥也令人印象深刻。 |
|
阵容颇为震惊:曾国祥演哥哥,陈惠敏演父亲。电影不该有那么多做爱镜头的,满是有性无爱的戏谑,打破了营造良久的无奈与悲哀。性少数群体本就是这个社会最孤独的一批人,家庭的争论、社会身份的矛盾,得了病后会愈加如此。如若想要安全感必须强大起来,因为未来能拯救你的只有自己。 |
|
有些花里胡哨的内心戏和剪辑的呈现显得非常的乱糟糟,不太能与林共情或者说不太能同情,一个人太作了真的不行,家人的嫌弃和爱人的冷漠更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
|
such a baby |
|
4.3,典型的“导演借好技术的电影泄欲但试图证明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
|
2.5星。本片观后感:一个人不要和财富超过自己很多很多的人谈恋爱,以及,没钱就不要活得太矫情。全片有气氛,但没故事,断断续续的这个外国男友,根本没法称得上是感情。 |
|
无爱纪,太浅了 |
|
西装革履高富帅谁tm不会陷进去啊,深情有力,动不动消失是唯一缺点吧。肛门对同志来说是性器官吗,这样算不算半阉割,可是性高潮又不是只有一种方式。同志造口人模特是唯一的一点光亮,除此以外都阴郁到极点,哥哥赶人真的是现实到残酷心疼。阴翳的河流纷乱的钟声,太阴暗了,那种自杀的念头第一次看到这么表现,绝对算一种限制镜头,需要提前预警了。
最后的镜头,暴力血腥的暗示,是一场强暴吗?太狠,不留一点余地。 |
|
基佬得病更加无奈 |
|
充滿了硬傷的片子 李志超把劇本交到導演手上⋯⋯⋯哎⋯⋯⋯cast林耀聲真的很災難 是不是英文講得好的都不願意全裸正面?兩顆星恐怕要全給曾國祥…… |
|
用《無聲風鈴》那種天涯淪落人的感動訴求、寂寞渴愛拍法,來拍李志超(如果延續過往《妖夜迴廊》路線,應是)帶有象徵性、論述性、間離感的劇本(關於癌症陰霾、有漏洞的身體,由生理至心理的心魔;殖民主義問題,香港攝影師被白人跨國銀行家幹,後來肛門被塞住;SM元素),就是讓人大惑不解啊。末段某些自然、心靈寧靜、另一種生命樣貌的描述,懷疑不是本來有的,或者拿捏的調性被更動了。血色紅光、迴廊收尾,是效益有限的補強妖色之舉。 |
|
很痛苦的是 主角对护士喊出 我是gay 我不可以没有肛门的时候 太直白也太冒犯了 |
|
性的张力还不错。但直到后半部分才有意识地将疾病和身份联系在一起,重心不稳,Toxic relationship 成了最大的着力点,顾此失彼。蛮遗憾,期待能早日看到导演剪辑版。(这里面的曾国祥还怪可爱的🙈 |
|
看見你便想X你。 |
|
以癌症议题切入故事,但是本身和疾病探讨关系不大,讲述了主角从爱的冲动,如何一步一步认清事实,寻找自己的故事。它更像是一部陈述一段爱情故事的自传体回忆录。寻求爱情,寻求亲情,却处处碰壁,挚爱之人无一人伸出援手。他不得已被迫独自默默承受这冷酷的一切。一个人看病,一个人手术,一个人面对癌症的侵袭,一个人忍受造口带来的身心伤痛,一个人开启生命的倒计时。他对未来的生活保有一颗小小的火苗。直到,直到他的“真爱”对他的造口充耳不闻,只嫌弃耽误do i。直到那一刻他终于战胜了自己,从这段情感中走出,一切的回忆都烟消云散吧。哪怕面对死亡,也不再可怕 |
|
这个剪辑我真的无力吐槽…… |
|
鲜有的亚洲同影,值得一看 |
|
什么玩意 |
|
不如请如影随形的病魔和所谓的同志情感直接打一架吧,男主歇斯底里的状态让我觉得他其实也需要看看精神科。正因为性爱是无比激烈的,所以造口是不能接受的,我能理解这个逻辑关系,但是电影的处理还是过了点,节奏并不好,浪费了“造口人”的主题。 |
|
家人冷漠,无人的爱,有时候面对这个身份还有令人绝望的疾病,这一切真的心如死灰,只是电影拍得并不是特别的深刻。 |
|
影片内容很心酸,男主的鸡鸡很黑哦🙄 |
|
4.9-5.5之间。这样的爱情也没啥好可惜的吧,难道同性恋只有性没有爱?承认某部分拍的不错,但是结果就是娄烨化了。造口与同性性爱之间的矛盾太表面了,疏离感是出来了,但也只能娄烨化。 |
|
还不错,讲的挺清楚的,同志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同性恋人之间的若即若离,病友之间的互相鼓励。就是穿插的回忆片段需要更细化一些,容易让人串戏或者不知哪里接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