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 主演:佩内洛普·斯皮瑞斯 / 南希·理查德森 / 尼娜·门克斯
    • 导演:尼娜·门克斯 / Jackii Chun
    • 编剧:$$$Nina+Menkes
    • 分类:纪录片
    • 地区:美国
    • 年份:2022
    • 更新:03.31
    • TAG:纪录片
    • 别名:Brainwashed
    • 片长/单集:107分钟
    • 豆瓣评分 8.1 (2021票)
    • IMDB评分 6.2 (1,088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70%
    • Metacritics评分 Metacritics: 58
    • TMDB评分 6.30 (热度:12.89)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美国电影《洗脑影像:性、镜头和权力》的免费在线观看,《洗脑影像:性、镜头和权力》是对白语言为英语,属于纪录片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0分,有92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本片通过1896-2020年的80多部电影的影像片段,研究了电影镜头设计的政治性,以及这些元电影是如何与性虐待/侵犯和对女性的就业歧视这两种现象的猖獗有所挂钩的。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本片通过1896-2020年的80多部电影的影像片段,研究了电影镜头设计的政治性,以及这些元电影是如何与性虐待/侵犯和对女性的就业歧视这两种现象的猖獗有所挂钩的。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6.9 IMDB 7.3 HD中字
      The Story of Film: A New Generation
      2021
      纪录片
      英国

      电影史话:新生代

      The Story of Film: A New Generatio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对这种超长的影像论文,只能说导演的阅片量很大,善于联想,他选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只是算导演个人的观点。相比新一代电影人的创新,我更恋旧。
      • 能够理解戛纳为何将此影片作为第一场媒体放映,毕竟疫情一年,大银幕集体观影已经成为一种奢侈,需要某种具有仪式感的方式,再次宣告对光影的热爱。只不过,这内容,怎么看都是一篇命题作文,论述尚属扎实,角度却相当平平。内容集中于千禧年后的”新作“,从《冰雪奇缘》到《幻梦墓园》,从《小丑》到《大象席地而坐》,编织出一段工整的新经典史。但,再甜美的情书翻来覆去180分钟也难免考验观者耐心。#Cannes2021
      • 从《小丑》到《神圣车行》,从豆瓣到Metrograph,满眼皆是熟悉的内容。过去十年是我大规模看片的第一个十年,160分钟显然无法把对这十年的电影发展做到面面俱到,整体的节奏加上Mark Cousins浓重的口音也让人有点不耐烦,但经历了过去一年的电影院关门,以这样一部影片开启今年的戛纳还是很有意义的
      • 相比较前作,这部“续作”显得更加“论文化”,导演是绝佳的影史叙述者,跟随他的逻辑在新生代电影的语言创作中游荡,看到的是对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仍然屹立不倒的信心。
      • #74th Cannes Online# 特别展映。卡曾斯对2010世代电影的回顾(算是他电视专题片的最新续集)。有佳句(主要集中在新媒介方面)而无佳章,套路就是“这部片子的XX拍法电影史上早就有了”(可以拉去跟波米练练哈哈哈哈哈)。加上卡曾斯的选的角度也不是特别刁钻,基本是一个超长的video essay的水准(K B Lee比他强太多了嗷嗷)。入围戛纳也很逻辑,里面提了多少部戛纳的片子啊我的天……亮点:惊现豆瓣(每月1500万啥啥,没听清……);“慢电影作为类型”一段的分析。
      • 一半时间在看过的影片里共鸣 一半时间被种草想着回去一定要补片 疫情真是把电影人逼疯了 思考来思考去感觉电影这个东西都快完蛋了 又或者说随着数码时代和技术革新 电影正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显然是低于一切现实的存在 包括纪录片 …… 虽然在散乱片段和长论文里几度走神 但结尾出现的时候又喜欢了起来:进站的不是火车,是我们
      • 片子结尾的话音落在了一座纽约某出戏院“我們希望文化悲觀主義者都錯了,就算在艱難時刻,尤其是在艱難時刻我們都想前往新宇宙,過去十年來這個電影新宇宙持續成長,更多人在拍電影更多類型的人,帶來更多元的觀點,這是我們的棲地,屬於我們這種暗黑生物,我們的生命在這裡被重新點亮,我們在這裡天馬行空、感受恐懼,我們在這裡遇見電影、窺伺、框限,一如《花都魅影》(神圣车行),我們所熱愛的電影近在身旁,就在隔壁房間,在哪房間裡的時間,永遠像是星期六”。或许是整个10年的观影经历一一被导演所戳中,到缓缓驶出光亮的片尾字幕眼泪不自觉掉落了,这10年确实见证了很多新电影,打开这电影最佳方式就是需要优美中字加持,一路以来确实在累中获得了很多,也在不理解中走到了现在,每次说做好准备或许太俗,但下一次永远才是最好,献给自己~
      • 【2021 TGHFF】津津有味地看完这部近3小时的电影论文。在马克·卡曾斯梳理的新世纪世界电影版图里,亚洲电影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份饱含深情的电影片单,虽非真理,但也足够真心。(片中重点提及的五部华语片是杜琪峰《复仇》、侯孝贤《最好的时光》、胡波《大象席地而坐》、蔡明亮《家在兰若寺》以及王子逸《别告诉她》)
      • 2010年代补片指南
      • 既松散也缺乏理论逻辑(这可是数字转型的二十年啊,最后沦为一张亲切的片单,一段我们亲历的电影史。
      • 好像在听李迅老师讲课(误
      • # 74 Cannes # 从阿彼察邦到侯孝贤,从Lulu Wang到胡波,亚洲电影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史最重要的一部分了
      • 我们重新来看看这个世界 我们就是电影的家
      • +0.5 大型种草片 放在戛纳第一场 很合适
      • (2021TGHFF)
      • 不错的学习材料,影节场合不方便拿手机,回家已经不记得几部了。既有概括性的专业语言旁白,也有直观的镜头对比。//大象席地而坐和豆瓣惊喜出场。
      • #Cannes2021SpecialScreenings
      • 影像论文+补片指南。第一章中关于「身体」的表述非常精彩,从《月光男孩》到《地心引力》再到《我失去了身体》,洋洋洒洒,完成对其的探索。而其中穿插出现的华语电影和豆瓣(?)更是打破了疫情尘封的壁垒。看着21世纪熟悉的作品接连亮相,尤其是在你最初接触电影时看到的那些影像再次出现在你眼前,你会回忆起当初爱上电影的那个幸福时刻。
      • 久别重逢电影院,作为真正的开场非常合理,手把手教人重温cinema,很感动。以及提到了豆瓣的时候真是非常惊讶……
      • #Cannes74 film review
    • 豆瓣 8.6 IMDB 7.7 38-40
      Women Make Film: A New Road Movie Through Cinema
      2018
      纪录片
      英国

      女性电影人:一部贯穿电影史的新公路影片

      Women Make Film: A New Road Movie Through Cinem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20200725-上海电影节晚场,放映了40个章节中的Introductions/Openings/Tone/Staging/ Journey/Discovery。电影拍摄教科书观感。旁白对不同年代/风格/地域/色彩的电影的诸多拍摄元素进行细致点评,电影艺术的感染力彰显无疑。看完电影后欣赏官方网站(https://www.womenmakefilm.com/)提供的700多部电影的截图与说明,余音绕梁,历久弥新。珍惜本片提供的观影视角与叙述素材!
      • 真的是老暴虐的论文机器能做出的事儿了,130年电影史巨量女导演作品的索引和编目(共40个标题),开宗明义即:女导演拍了什么、用了什么技术、可以学到什么。看的是主观镜头、特写、超现实主义和梦境、死、结局、音乐和舞蹈。每段之间由行车公路影像连结,片尾去了爱丽丝·盖伊的墓地为其致敬。
      • SIFF@上影八佰伴。是从“看见女性工作者”的工作这个角度来讲女导演。时长所限只能从整部影片中摘几个单元。影片最后:和男性主导的电影史为数不多的差别在于,我们在女性导演的作品中看到了更多的女性。
      • 上影节记录,女性主义视角的电影史,表达却不偏不倚,与其说这部片子是试图证明女性对电影的掌控力并不输于男性,更不如说它用电影本身在讲一个常识:电影是全人类的艺术。(即,它不属于一种生殖器,或一种相对长久的社会规训)
      • B / 看了1+4。第一次在大银幕看这种解析论文,观感极为舒心(不管是评析文案的敏锐感知力,还是仙姑的旁白声音)。一开始还是对影片的题旨和选择的编排方式持怀疑态度,毕竟一部讲述“女性电影人”作品目前看来似乎暂时没有特意去解释“女性”的内涵。但后来想想这可能恰恰是导演思路清晰的地方,其创作逻辑或许是:一方面,她们只是恰好生理性别为女性又在电影创作史(而非被建构出的主流电影评价史)中留下了自己几笔的人;另一方面,影片选取的素材部分已经体现出了的差异化的视角。至少作为一部超长片,能挖掘出那么多完全没听说过的女性电影人已经很值得。为德尼马特尔雷查德疯狂打call!!!
      • 只看了Part 5,回头补上。马克·卡曾斯这次并非想讲一个平行的“电影史话”,而只是用女性导演的作品重新解答“电影语言是什么?”这个问题,以此杂糅起经典名作、稀有冷片、世界电影和近期新片,用大量珍贵选段上了一堂精彩电影课,以此他也成功规避了那些刻板印象去定义“女性电影”的陷阱。
      • 7.5 #SIFF#看了其中2集,以女性导演作品作为范本,从Tone(基调)、stage(调度)、jorney(时间线【个人理解】)等角度讲述电影制作,想从电影史的层面突出女性电影者的地位,尽管有些动画或者特殊女性视角的影片令人印象深刻,但总体来说杰出的女性电影人还是不够,讲述过程中的素材也不够丰富,用电影方法论的方式组织影片也有些太教科书了。多一星给立意。
      • 电影教学。希区可克的佛洛依德式镜头,《天浴》的悲伤音乐。《淑女本色》的超现实主义,《董夫人》的宗教感,《德国 苍白的母亲》恐怖的政治超现实主义。动画《黑狗》的超现实主义。《永恒的乳房》表现主义,《拴线的气球》隐喻。波兰电影《死期将至》,《人鬼情》,巴西《爱莲娜》
      • TS那段简直就是标准雅思听力啊!太好听了!女性导演的电影和男导演作品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更多女性主角,更少暴力镜头。几乎都是没听过的冷门电影,不过很多视角和形式真的很特别,在主流电影里根本看不到的。期待有人整理豆列 7.25@siff第二部+第五部
      • 电影里流泪的镜头 因为银幕大 眼泪能有一米长 真是诗意表达
      • SIFF@梅龙镇UA 一部非常轻松愉快,带点诗意的电影论文。像回到大学时代,听老师讲POV。其实这些电影技巧并不是女性专属,不过当女性电影创作者的优秀作品如此密集展现附带透彻分析时,内心还是很被触动的。
      • SIFF 2020 散场几乎全是女性的壮观场景
      • tilda Swinton 声音太好听了,被人也很好啊学习了
      • 没想到上影会放映这部作品,虽说只播放了其中一部分,但影片评论和旁白都是由杰出的女演员进行朗读叙述,不仅嗓音非常优美,而且对一些电影做出了自我的理解与解读,十分的难得与珍贵,也让我更期待29日21点的那场了
      • 等大佬建豆列
      • TIFF, 在五个人的P&I场看了三个小时
      • 五个部分,一部伟大的电影史纪录片。Women define films.
      • #SIFF2020# 两小时女性电影人大师课:如何让电影变得可信 什么是高级的调度 发现在电影中意味着什么 十分有启发性 以及在场的果然大多是女性哈哈
      • 看了开场和基调,更期待后面的
      • Criterion Channel; 一周看完 说实话感觉离期待值有不小偏差;本片并非是系统性的 而更像是A Glimpse of Brilliance;个人觉得援引00年代之后的影片意义不大 更想看到女性电影人在电影技法上的开创性的工作;章节的划分逻辑性也不强 不过总体而言作为一个survey还是不错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