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好看了!也太悲痛了。甚至中间看见导演老公杀鸡都能把我看哭了。一部非常具有”公”意义的”私”纪录片。一个看似遥远的政治事件如何在其后漫长的岁月里真实地影响一批人和他们的家人。那批人携带历史的记忆衰老和消失,但残留的伤痛还会持续下去。 |
|
好苦的一生,就算最后知道了所有的答案,理智上能理解所有事又有什么用 😢 |
|
作为近代东亚殖民与离散化身的母亲,对着历史残骸阿兹海默地齿落舌钝喃喃失语,一旁从未参与历史苦难的女儿面对再造的历史景观失声痛哭,用力地希望从母亲嘴里拷问出什么——这个震撼与不适交杂在一起的场景似乎最能代表这部电影了。喜欢直面母亲衰老身体的段落和家庭剧的部分。 |
|
最让我难受的一点是在43研究所终于采访到母亲,听她讲出那段残酷的历史之后,她仿佛没能承受住记忆反刍带来的痛苦,从此陷入了混乱,死去的人又出现在眼前,而发生了什么渐渐想不起了。但那样的回忆,忘了岂不是更加幸运的事。 |
|
连续看哭很多次。导演的舞台挨拶也很有趣。只是中间那段animation可以改进一下。令人感叹的是直到最近韩国政府才真正正视济州岛四三惨案,对于记忆逐渐模糊的母亲来说,不知这一天的到来是早是晚。 |
|
到底是在日本長大的人,說起痛苦的時候,也簡淡悠長,雖然她的母親康靜姬畢生都很決絕地對待她的國族。1930年出生於大阪的韓國人康靜姬,1945為躲避美軍轟炸而逃往韓國濟州島,1948濟州島又發生了慘絕人寰的4·3事件,18歲的少女帶著弟弟,揹著三歲的妹妹逃離濟州島,偷渡回日本。從此,這位少女恨透了韓國政府,轉而支持北邊那個政府,22歲婚後生了三男一女,把三個長大成人的兒子都送到北邊那片土地。這怨恨可得有多深啊!影片未多敍述康靜姬在北邊三個兒子的情況,大略知道他們長期接受母親康靜姬發自大阪的資助。電影片名,湯是家庭生活中最瑣碎、真實、美好的事情,而意識形態卻是虛幻、殘暴、醜惡的東西。把這些東西擺出來吧,讓人們知道過去曾經做過多麼愚蠢的事情。 |
|
几近落泪,被故土屠杀,被信仰辜负,最后被阿尔茨海默吞没的母亲的一生。依旧以羸弱、顽强甚至是顽固的本能延续着民族和亲缘之间的筋络。一些无法掩饰的母语透露的情感:家庭交流时称呼父母哥哥用韩语而非日语,提及韩语依然是下意识的우리말。再次为口述史的意义打动,想起《平行母亲》开头引用的,人类的历史拒绝沉默。感觉配乐用的曹英沃某首曲子,看演职员表果然。ps:是前几年一位友邻力荐的电影,还按照母亲的菜谱做了鸡汤,可惜她已经无法登上也不愿用豆瓣了,想念她 |
|
普通人的政治,由一些对大人物们来讲不过是些边角料的情感驱动,一念就是一生;而理解母亲的痛苦,也花了女儿一生。在回来的渡轮上一直尝试将自己代入,出于恐惧,我也会作出母亲的选择吗?我也会作出母亲的选择吧。像洗衣机里的一张纸巾一样被打湿甩干摔打揉碎的我们啊。妈妈忘了一切,却没有忘记那种让所有人都高兴、受尽了委屈也点着头笑着说住哪里都好的,母亲的习性。
btw, 人生第一次,我做了电影院里第一个鼓掌的人啊! |
|
0813 AC 没有亲爱的平壤那么打动我 温温润润的 可能母亲本身的角色性格就比父亲来得温吞 / 济州岛之行里导演唯一一次的情感爆发竟也让我突然共情了中国历史语境里老一辈的一些执念 / 中间那段动画太拖累了 但映后连线里导演笑着说了好几次实在没钱制作 哎已经很棒啦 / 实践证明母亲的鸡汤方子很不错 简言之:鸡肚子里塞满大蒜锅上留一道缝炖4小时 |
|
被歷史翻弄的普通人的一生。拍攝手法非常樸素,記錄和保存資料的高度意識予人深刻的啟發。母親接受四三紀念館採訪後,彷彿卸下重負一樣,認知症病程進展加劇。後面點點滴滴呈現的是母親記憶流失的全過程,作為記錄者的女兒則一點一點繼承了這段記憶。 |
|
在日韩人的隐痛。无法抹平的历史与记忆的裂痕。“所谓意识形态,只是在合理化屠杀。” |
|
@伏見ミリオン座 |
|
亲爱的平壤·解谜篇 |
|
3.5 要是我妈会拍外婆也能拍出那些Soup,除去Ideology |
|
一个家族的苦难史折射整个东亚二战后的政治动荡,记忆愈发清晰,反而愈沉默无言。最后就是“把自己炖了”,个体选择和命运被掏空、被塞满意识形态的香辛料,五个小时,五十年,肉身解体又浑然不觉。 |
|
78/100 东北亚幽灵。 也难得不那么苦大仇深。 |
|
东亚历史下颠沛的个体,看得心塞。 |
|
omoni在濟州島的沈默 |
|
《亲爱的平壤》续集 |
|
沉重细碎的历史就封存在鸡汤里吧。无论什么意识形态,我们都可以坐在一起品味其中的绵密。最后在慰灵碑,熏穿的是奈良美智from the depth of Drawer系列的短袖。(原计划倒立成树的她们展映24.11) |
|
认识过去的另一个角度,被时代裹挟的普通人飘零的一生令人唏嘘;那个3d动画实在太粗糙了,我还以为是导演自己做的,没想到片尾看staff还是几个人合作;后半段的音乐很好听。 |
|
從親愛的平壤時隔五個月來看這部,感覺像重訪很久沒見的朋友,很喜歡這樣平實的私影像紀錄,父親去世後媽媽的晚年生活,不忍細細感受。很喜歡媽媽煲湯的段落,隨著影片推進母親的衰老和生命的漸漸流逝是肉眼可見的殘忍,紀錄將時間壓縮進兩小時以內有種強烈的恍惚感,這樣顯著的身體變化只有在孩子和老人身上能夠顯現,生長和衰老被影像如實紀錄原來是這樣的感覺。這一家人的命運真的就這樣和政治背景與意識形態綑綁得太深了,導演從家庭出發去記刻歷史,也在過程中發覺對家人和故國的知之甚少,是啊⋯總是這樣的,想知道 最後媽媽的遺骨是否有順利帶回平壤⋯ |
|
原来在与大阪相识相遇相知相爱的丈夫相识之前,康哦母尼就已经有了一位在济州岛的未婚夫,是半岛培养出来的医生、随和的社会精英、毅然上山游击的队员,也由此死亡,与其他济州四·三事件的死难者一样。文在寅真的很了不起,因为他的决定,总联系统的在日「同胞」才有机会回韩国探亲,而大多来自南方的他们当年之所以有转向北方的政治选择,除了金日成不幸被多重滤镜加强的领袖魅力,更多就是直接来自南部当局当年的保守暴力。可是,「保守与进步派都需要接受公正评价」,韩国一代又一代努力的结果,在朝鲜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有可能看到点点微光?梁英姬放弃诘问已经去世的阿布机,面对阿兹海默了的哦母尼,她也在重返济州岛的过程中终于达成了和解。还是要擦拭朝鲜的所有照片,还是要陪妈妈走完最后的路。最后还有仍在平壤的侄女,把骨灰送回平壤合葬 |
|
鸡汤与意识形态,家庭与世界,生活与历史,母亲与女儿。母亲的晚年生活、创伤、选择以及女儿的再认识。 |
|
和韩江的《不做告别》连着看,都是和济州岛大屠杀有关的故事 |
|
对大多数人,哪有什么信仰和主义,不过是最朴素的情感在支撑着一切。。。 |
|
经历战争和屠杀,逃到异国他乡,这种刻骨铭心的伤痛强烈到宁可将三个儿子送去所谓意识形态相对的同族,也因这种政治地缘上的割裂终身异地而处。再看下去,出生在日本的韩裔母亲因二战躲回济州,经历了因反对分裂而遭到驻韩美军和当时韩国政府对济州地区的屠杀,四三事件,再偷渡逃回日本。这事之前也没听闻过,但光看看有限的资料就有点抖,无需多言,这一家子见证的东亚战争殖民分裂史真的太惨了。文在寅说正视历史,这是好事,希望更多真实的历史能让人了解,这种本来很基本的事如今都好像有点奢求了,别说历史,眼前发生的都分不清真假,更别说以此来判断什么甚至上升到意识形态了,所以英姬无政府了,突然可以理解。 |
|
《亲爱的平壤》与《家族的国度》导演梁英姬的又一部作品,镜头依然对准的是她家庭,那个生活于日本大阪的韩侨家庭,却将整个人生奉献给了朝鲜。在此片中,那个有坚硬政治脸并效忠于金氏家族、却为生活于朝鲜的三个儿子无法团聚而嚎淘大哭的老父亲已去世。因此导演关注焦点转向她母亲,那个已经八十多岁、经常在家里熬人参鸡汤的康女士。拍摄她现在的生活,追溯母亲的历史,由此引出深藏于母亲心中的恐惧,引出韩国济州岛的四三事件。鸡汤与意识形态,这是现代朝韩人生活中最显著的特点,也纠缠了梁家几代人。 |
|
kofa 除了中后段的稍显粗制的动画片段 |
|
非常珍贵的影像,在各种意义上。 |
|
第一个将差异和不同以等级进行区分的人,和第一个有“统一”执念的人,为全人类的分裂、政治、仇恨……埋下了伏笔。 |
|
残酷的劫难也没有磨损人性的温暖,很有爱的片子,被暖到心底了。 |
|
最应该哭泣的母亲,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以及最后的二十分钟让我觉得并没有尊重母亲这个个体,我很失望。
母亲对平壤的供养我觉得像是在说对不起。 |
|
又是一个家族历史和国家历史的重合,非常好。 |
|
4.5 |
|
质疑妈妈,理解妈妈,却没法解决任何事。历史会被记住,记忆却慢慢消失了。 |
|
0240709 |
|
4.5。梁英姬一面自问“对父母对这个半岛知之甚少”一面继续挖掘的家族影像。本以为《亲爱的平壤》已经讲完父母一代的家族史,没想到母亲的记忆里还有一段更早年的漂泊与逃亡。并且这记忆在说出来以后也消失了。
然而正是这段历史,补完了后来父母做出种种选择的因由。
(女婿真的好体贴温柔,镜头里都能感受到幸福感。
|
|
鸡里头塞红枣再用针线缝起来看起来好好吃,看的时候觉得拍的好好,朴素自然,也稍微明白为什么把家人送到朝鲜,经历了43大屠杀,看到了很多人的死亡,还能笑着说出自己背着妹妹带着弟弟逃难。 |
|
一件事影響了一家人的人生。 |
|
#MSFF#将个人经历与历史洪流结合在一起的纪录片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一种拍法,而在本片中导演又颇具新意地给出了两种意象来与之互相照应:“意识形态”是历史洪流的缩影,正是因为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才造成了历史上的一个个褶皱,而这样的褶皱鲜少是欢声与笑语,更多的却是鲜血与泪水;“汤”是个人经历的缩影,在被历史折磨之后我们都在奋力恢复成曾经平静的生活,煮出的一锅锅鲜美的鸡汤似乎昭示着一切都已变得正常。可谁又知道,复杂的历史却也是如同汤一样的东西,早已与我们深深牵绊、不可分割。 |
|
[4+]不论是《我的小天地》里对在日库尔德人的关怀(我记得当年旬报文化电影十佳中也有相关的纪录片),还是本部对在日韩国人的抚慰,我本来感觉是日本电影人独有的视角,结果翻看导演履历的时候发现,这些女性导演才是链接两个文化的核心,才是看破历史的眼睛,同时也要经受这种难以言表的撕扯。有的时候我其实已经不关心成片的质量了,只要有人还在记录就是一件让人觉得宽慰的事情了,总有人要记得这一切,总有人要继续下去。 |
|
战争、政治镇压、意识形态产生的悲痛影响普通人的一生。而阿尔兹海默好像是一味命运的解药,用来忘记一生的隐痛。 |
|
非常动人。舒缓的节奏中蕴藏着情感的力量。最触动的反而是母亲在得了阿兹海默的时候,还能唱出朝鲜爱国歌的一幕(而到了济州岛,已经完全忘记了四三事件的母亲却跟着周围的人一起唱起了她最痛恨的韩国的国歌,这个细节更叫人唏嘘)。在看的过程中产生了通感,闻到了人参鸡汤的气味,非常奇妙的体验。 |
|
片名取的真好,雞湯代表著母親與作者同丈夫之間情感的聯繫與傳承,同時也是那些溫馨回憶的味覺觸發。意識形態的探討,在這部裡偏向於母親,阿茨海默症與遙遠悲痛的歷史,追隨母親在濟州島的經歷讓作者更加理解她為什麼會傾向於北韓,也同時諒解了她把孩子送去北韓的行為…從私人的心事延伸到歷史的傷痛,作者的意識形態、母親的意識形態、丈夫的意識形態….不管大家都懷有怎樣都過去,不同的立場,都還是能坐在一起吃飯,所有的不解都融在湯中,飲入心口。 |
|
一段边缘的历史,如果不像接力棒一样由人传下去,再沉痛也逃不过被遗忘的命运。 |
|
關於家庭、媽媽、4.3事件,非常震撼也感人,不過對導演本身持有懷疑態度。 |
|
想来“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也是十分难求的。人生真是说不清,是什么决定了一些人杀人,而另一些人被杀呢?命运之说千百年来何以不灭呢?另外,导演的老公人不错。 |
|
济州岛四三事件|填蒜缝合、小火煨煮、漫长等待后出炉的一锅锅鸡汤,在东亚三国的土地上蒸腾,直至消除肉体,直至消解记忆 |
|
三星半,胜在情感真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