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酷这么多年,我花了这么多钱,不就留着今天用的吗。 |
|
从这个节目再一次验证,旅行之所以有意思,不是因为地点,而是因为和有意思的人一起,遇见有意思的人。 |
|
轶君!轶君你给我回来!! |
|
如果最后不要老是揪着女博士问婚恋问题,我会给六星 |
|
轶君不在,少了一半的灵魂 |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节目里每个有关西湖的镜头,都让人忍不住暂停截图,每段关于文明的追索,皆是嬉笑怒骂成文章的大巧不工。
看得尽千里风景,看不尽万种风情。
犹记第一季,几人意气风发,赏遍异域奇情,浪漫海岸,追忆文学似水年华,那年尚无疫情压城,尽可开怀畅言。
第二季疫情来袭,节目伊始,文涛便愁容不展,又遭逢许子东老师身体抱恙,在大陆西北,苍茫天地,都蒙上一层“纵使前路无定,我亦携伴前行”的悲壮豪情。
如今时过境迁,相逢江南,仿佛世事大梦一场,又仿佛经历轮回诸行无常。但无论如何,老友回归,锵锵风起——
不妨我们并肩,痛快行天下! |
|
文涛:“我就喜欢石头,您会觉得我有点幼稚吧?”念顺:“有癖好是好的。” |
|
上午看的,下午就去了丝绸博物馆打卡,看到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喜欢那个馆长,说话很有料,他的说文解字和一些文化延伸让人感觉确有其事而不是牵强附会。
博物馆整个的结构布局很像个度假酒店,尤其是这个时节,时装馆里落地玻璃前白色的桌椅,晓风书屋外黑色的藤椅,丝路馆里白色的旋转楼梯,每一处都很好拍照。难怪是峰会时太太团贵妇团必去的打卡点。
涛哥就该多去这种交通便利我们周末就能够抵达到的地方,前两季的伊斯坦布尔、河西走廊,虽然心向往之,但要去一趟时间精力财力上都太消耗了。
ps:我爱文涛,生命不息,锵锵不止。
|
|
被综艺拍烂了的杭州终于露出了文化的底色 |
|
第一集拍得很美,嘉宾的对话、汉机织汉锦的讲解令人享受。优酷弹幕对女嘉宾太不尊重了,觉得女人只应该是摆设,说话也不行笑也不行,啥年代了? |
|
春风又吹红了花蕊,你已经也添了新岁 |
|
发现几位还是更适合在摄影棚里面聊。后面坐下来在陈宁老师家边吃边聊状态明显不一样,光打得也好看的多。出外景如果没有真正的熟悉和默契的话,很容易尬。当然新的相遇也是好事。 |
|
推荐,第二期西泠印社、永福寺与飞来峰,普通人去了也未必可见的行程。第一期后半段拉胯油腻,望后续改进。 |
|
头图绝对是林玮婕挥之不去的阴影!窦文涛老了,许子东老了,陈立也老了…周琦墨太装逼!不赚钱?喝风? |
|
前面好看,后面的闲聊简直尴尬到抠脚趾,不要再聊婚恋问题和两性问题了,没有深度啊,但是介于情怀我还是给满分。 |
|
陈立老先生太懂生活了 |
|
文涛「小混混」许老师「老混混」 |
|
看到大家说文涛油腻,但我还蛮喜欢这一季女性的声音,以及陈老在其中的润滑。陈老的厨房和家宴,我知道可能并不符合有些人的想象,可是我就会直接想到爸爸的小厨房,治愈我所有的挑嘴,施魔法于世间食材。 |
|
求轶君回来,一人血书!跟第一季差远了,但是还是不舍得低分,毕竟这样的综艺本来就少 |
|
一份小众江南游视频手册。旅游业过度开发的江南,原来还悄藏几个可作文人雅观的隐秘角度。看了两集立马就去西泠印社瞻仰“烟云供养”并入手灵隐十八籽,谁说文化节目不能带货? |
|
如果不是频繁物化女嘉宾,窦文涛可以值五颗星。他像是被江南烟云供养的古代文人,终于在金石与古琴、造纸和刺绣、越剧与昆曲中找到了灵魂的嬉游之地。当他于雁荡山、富春江、国清寺中一一打捞那些散落于时光缝隙中的人文风物,忽如米芾拜石般癫狂,忽如倪瓒泛舟太湖之沉静……那份与古人隔着千年时空印心的感觉总让他饱足。而每每棋逢对手,遇到以赤子之心坚守中国传统文化、胸中有丘壑起伏的宝藏嘉宾,他们彼此间又总能被激发出令人醍醐灌顶的深刻表达。窦文涛贯通古今、信手拈来、点石成金的旁白,也难以令人望其项背。 |
|
窦文涛你现在真的很油腻,老男人的那个油劲儿真叫人受不了。 |
|
太精彩了,只凭第三集纸上春秋就值五颗星!!! |
|
每一集都可以封神。还有就是越看越觉得自己,真是浅薄。 |
|
窦文涛要馆长围巾和女博士聊天真特么油腻。 |
|
没有周轶君!1.错综复杂的提花机大开眼界,古人智慧。陈立家宴和他的真知灼见令人舒适。2. 研印,参禅。西泠印社,永福禅寺。随缘与随便。贤人有我你,圣人无我。外缘内因,因缘结合。3.二十世纪欧洲印刷术传入我国带来的快销型、酸度高的纸,不易保存。特别强调报纸的纸,牛皮纸都不适合用来包裹书籍。4.许子东老师在郁达夫故居给大家讲了郁达夫鲜为人知的故事。窦文涛在富春江前的那种有感于天地山水兴奋我太懂了,仿佛看见了另一个时常出现的自己。 |
|
最后一集,戏曲之所以如此唱法,因我们的语言的平仄入声阴阳有别。西方音乐不论音调,那是西方语言的特点。我们现代人无法见识戏曲之美,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的历史文化知道得太少太少。 |
|
第一期后半部分是个啥 |
|
部分知识是有趣的,但这个“天下”变成了赵汀阳的“天下”,民族主义风味盖过了启蒙之光。一些刻意的剪辑更是体现出对时代趣味的迎合,9.2的高分即是表现。蒙昧如我,加们。 |
|
苏州博物馆的馆长真棒啊啊啊啊!
王阳明龙场悟道嘛,抛去我执,立地成圣,知行合一。
人生而有欲,只要进食就会有欲望,没有欲望就自我坐化不吃不喝啦,维持活着怎能没有我执!
资本论牛吧,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圣经!但他仍然没有更深刻的去讨论人性。
过吧大师。
感谢王澍老师传道!真艺术家!
陆老师好像我嫂子,
情商非常高,交际王!
许老师还没吃完呐!
你们怎么就跑啦!!
让许老师吃完饭!!!
厨师说不能乱发财,都这么想就好了!
吉他手真有诚意呢,
这首歌指弹真细致,
聊天也挺朋克的,
自由自在,
真实又让人舒服。
陈琪刚先生老了这么多啊
我却更爱他了…
游园惊梦???
游园惊魂!!!
以前只是觉得按照音调写的歌很舒服,没想到曾经学的懵懵懂懂的东西如今一下竟找到了根!仿佛我的语言回了魂。 |
|
王澍的诡辩 |
|
为什么海报上没有小点啊 为什么海报上没有小点啊 为什么海报上没有小点啊 |
|
1、2、内因外缘因缘和合成就一事,所谓佛系佛家随缘俗人随便。3、4、王澍说:白墙黑瓦是古代纸墨象征,古人愿意住在读书人的房子里;礼仪即推迟重大事件的发生。5、嗨就是high,很高的境界,张高澄道长,元神元气,三十秒。6、最好的山水是无相;中国艺术是幻象艺术;山水就是中国文人的宇宙观;在极大的质量面前,时间会变慢。11、姑苏城外,完美!12、苏州昆曲的最好入门片。美好结束了,据说十五日还有番外。 |
|
没有轶君,总是少了那么点感觉。 |
|
许老师沧桑得厉害,唉。最后的眼科博士充分说明了,追星要适度,即便是窦文涛林玮婕这水平的主持人,跟你不熟的这种场合,也只是拿着“刻板印象”一顿尬聊… |
|
所以周轶君什么时候回归? |
|
看这样的节目会让人想要去认真生活 |
|
不像圆桌派的每期主题的那么有目的性。
第一期的西湖简简单单走亲访友聊天:第一次知道原来丝绸还有神圣意义,去刘老师家里吃饭被刘老师的生活态度给震到了,原来还可以这样:然后边聊着聊着,特别想笑骂一句许老师渣男哈哈哈。我真没想到,一档唠嗑节目,我全程喜不自禁,是怡然自得的那种喜悦 |
|
江南又细腻又绵厚,所以也难讲。片头就放了昆曲,但把苏州摆在压轴。看到第八集的时候,一度以为都在浙江了。回头想想,吴越苏浙其实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江南也不均质。12集下半和第五集台州最好(好在无法复制的感情)。这一季很多戏中戏。更多表演,讲演,讲解,少了好朋友间的聊天(但在总主题下可以接受)。在2022年秋冬拍摄。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230309窦姐姐下江南什么的,看起来//看了大家的评论,呼唤许老师和轶君。啊如果没有纬婕就几乎没有锵锵老嘉宾了。原来我是忘旧的人呢,或者更接受那几位已经有新的领域了。 |
|
尬且油腻,浪费摄影。 |
|
江南山水、人文艺术、历史与文人相和相融之美,一边看, 一边想念杭州;可惜给陈立老爷子讲美食的时间太少了;文涛的兴趣和好奇心让这个节目富有乐趣的原因之一; |
|
第一季从伊斯坦布尔到雅典卫城,是我不论几时打开都会感慨“人类群星闪耀时”的程度,是情趣、哲思、文艺的集大成,是无穷无尽的自由海洋,近年真的没有能和第一季媲美的谈话类旅行节目,看一次就升华一次,主要是也很爱第一季的意气风发。
第二季是意想不到又情理之中的大西北。大漠孤烟向来是我憧憬的意象,是爱过的、踏过的、深受感动过的。家国情怀、世界大同不会因灾难而磨灭,他们遍历疲惫,但还是在用一种更朴素、更平实、更恳切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类被摧毁后还能再战,荒凉之上还有希望。
第三季是还没官宣就已听说的江南。文臣武将,如果说武将让人联想到塞外边疆,那么文臣容易让我想到宋室,第一集的杭州便让人心服口服,且看如何将江南再玩儿出花。 |
|
窦文涛so far做得最好的节目,超过锵锵三人行和圆桌派。我是指这一季,前两季不如第三季。 |
|
窦文涛你自己看看和第一季第二季在一个水平线吗(其他人的参与感其实非常弱) |
|
制作水准远超前两季,行天下似读万卷书,很多关于本真的探讨被展现出来了。必须夸下制作团队,嘉宾的选择、话题的延展和片子呈现出来的气质彰显水平,文化综艺的桂冠之作,当之无愧。 |
|
山水舒服,一聊婚恋就油腻。 |
|
绝对是国内文化节目的上限,这季完全暴露了窦文涛的个人修养和趣味,大段大段的古典诗词张嘴就来,文物字画方面的知识也是熟得很,看到江南风景的激动也是真的。就有一点不好,太雅了,显得我很没文化。最喜欢的其实还是知识点不太密集的那种闲聊天,陈其钢和王澍那两段印象最深。唱苏州评弹的陆佳麒太好看了,盯着他看了好久,翻来覆去的看。 |
|
江南不用做作,可是我不知道窦江南到底做作不做作。 |
|
好油腻啊干嘛问优秀女性那么多婚恋问题 |
|
杭州政府给了多少赞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