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玻璃精灵 Herz aus Glas (1976)

    最近更新: 2024-05-13 HD中字
    • 主演:约瑟夫·贝尔比奇 / Stefan Güttler / 克莱门斯·沙伊茨 / 福尔克尔·普雷希特尔 / Sonja Skiba / Brunhilde Klöckner
    • 导演:沃纳·赫尔佐格 (Werner Herzog)
    • 编剧:赫伯特·阿赫特恩布施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西德
    • 年份:1976
    • 更新:05.13
    • TAG:德国,赫尔佐格,沃纳·赫尔佐格,WernerHerzog,德国电影,1976,Werner_Herzog,1970s,剧情
    • 别名:玻璃之心,玻璃心,Heart of Glass
    • 片长/单集:94分钟
    • 豆瓣评分 7.4 (899票)
    • IMDB评分 6.8 (6,483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93%
    • TMDB评分 6.57 (热度:7.36)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西德电影《玻璃精灵》的免费在线观看,《玻璃精灵》是对白语言为其它,属于剧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4分,有899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这是一部末世纪寓言故事,晦涩但富有视觉表现力。   故事描述一个以玻璃制造为生的村镇,玻璃厂的工头死了,也带走了生产红宝石玻璃的秘方。工厂主想尽一切办法试图找回配方,却徒劳无功。   预言家......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Heart Of Glass 1976 GERMAN 1080p BluRay H264 AAC-VXT[1.79GB ] 详情
      Heart Of Glass 1976 GERMAN 1080p BluRay H264 AAC-VXT[1.79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Heart Of Glass 1976 1080p BluRay x264-FAPCAVE[6.55GB ] 详情
      Heart Of Glass 1976 1080p BluRay x264-FAPCAVE[6.55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Heart of Glass 1976 WHC (1080p Bluray x265 HEVC 10bit AAC 1.0 German Tigole) [UTR][2.60GB ] 详情
      Heart of Glass 1976 WHC (1080p Bluray x265 HEVC 10bit AAC 1.0 German Tigole) [UTR][2.60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Herz.aus.Glas.1976.1080p.mkv.torrent 详情
      Herz.aus.Glas.1976.1080p.mkv.torren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Heart Of Glass 1976 GERMAN 720p BluRay H264 AAC-VXT[1.14GB ] 详情
      Heart Of Glass 1976 GERMAN 720p BluRay H264 AAC-VXT[1.14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这是一部末世纪寓言故事,晦涩但富有视觉表现力。  故事描述一个以玻璃制造为生的村镇,玻璃厂的工头死了,也带走了生产红宝石玻璃的秘方。工厂主想尽一切办法试图找回配方,却徒劳无功。  预言家海斯预测的坏事都变成现实,在村民中引起恐慌。海斯还预言玻璃工厂将被烧毁,人们相互仇视残杀,战火在世界各地燃起。后来预言果真应验,工厂主在绝望之中烧了工厂,人们的忍耐也到达了极限....  影片的结尾,在世界边缘的一个小岛上,一些人为了探索世界的真相,驾着小船开始了新的冒险之旅....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3 IMDB 7.6 正片
      Záhrada
      1995
      喜剧片
      斯洛伐克语

      花园

      Záhrad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电影就像是一本书,一本关于生活哲学的书。导演用诙谐生趣的故事替代繁冗迂腐的教条,让人们能在灵魂深处寻找到那个纯净圣洁的真谛。ps:开片镜头的果树折枝似比拟现代社会人们不堪生活重负;片中镜里读书意指生活不仅仅只有一面;片尾少女魔幻般漂浮生活终会回归本真并且从不缺少奇迹。年末幸阅佳片!
      • 20140225jtl捷克味道十足的电影,怀旧的东欧影调,捷克独有的文艺腔调,影像的隐喻,不言说的情绪,以及某些超现实感觉的设定。解读剧情是徒劳而且无用的,捷克的电影,只要用眼睛和心去感受就好了。花园或许就是伊甸,苹果、牧羊人、处女,这些意象一一对应着人类之初。一切都回到原来的样子。
      • 海倫娜獨自飄浮。當雅各布對泰蕾莎丈夫矢口否認他與泰的關係時,海倫娜在窗囗靜靜看著。被侮辱和被欺騙的人走了,雅各布將投入乾淨的花園和處女的懷抱。田園治愈焦慮,但不負責診治薄幸,因為薄幸並不是一種病。盧梭與維特根斯坦丶燕子和綿羊來過又離開,春去冬來,海倫娜在人間父子面前,毫不羞赧地更衣,也旁若無物地漂浮。 《花園》
      • http://www.youtube.com/watch?NR=1&feature=endscreen&v=FazBU6hjOME
      • 雖然不能籠統地說這是一部田園電影,但是像許多東歐導演一樣,建立一個異常的場所來討論人性和人際就夠了。導演功力非同一般。
      • 捷克的味道,世间难找。其实表现的主题无外乎婚外恋偷情等等,但就是能别具风味,很多细节的处理调皮活泼
      • 架构一个似在非在的时空来讨论存在和人和人际么,或者更多,居然拉了这么多哲学进来,耶稣,卢梭,梭罗,维根斯坦。。。。。。。稍硬
      • 这是一座神奇的花园~有先知般的牧羊人来过,还有卢梭和维特根斯坦出现!以及会漂浮的神秘少女~最后那个漂浮的镜头简直就是致敬老塔啊~喜欢这个乡下的老房子和花园,特别好奇栅栏外面的景色,总是雾蒙蒙的看不清。喜欢这样略带神秘的故事,音乐加分,章节式的独白减分,略显多余。
      • 花园景“色”佳,黄蜂蚂蚁多。此中有真意,可我看不懂。
      • 7.6;所有事情到了最後都是它們應該是的樣子,不必驚訝你有三雙腿或我背上長滿芒刺
      • 神秘主义和喜剧交织的斯洛伐克幻想。让我找回了初中周日午后看凤凰电影台那些不知名欧洲小语种电影的记忆。
      • 又一部捷克电影,画面很美,简单却美好,风月无边的故事
      • 這樣的敘事結構還能讓人保持驚奇,
      • 美好无比
      • 花园里的所有不切实际的遭遇,让人更看清真实。回到一切应有的样子。
      • 一个人有烦恼 像关在无法逃脱的房间里 窗户很高 烟囱很窄 转过身才发现 门一直在开着/ 雅各布 海伦娜 父亲 泰瑞莎 抽象意象无法具象 那么现在 我也是一棵树 相信蚂蚁治愈人类 蜂巢引发情欲 和能漂浮的海伦娜/ 美丽的田园 再回到人类之初 #花园#
      • 满满的东欧神秘主义风格,在一个超脱于时间和空间的花园之中,让男主的各种爱情家庭问题在这个神秘的花园之中不断发酵。在这里他遇见了来自于不同时空的许许多多奇怪的人,仿佛解决了一些问题,而同时这些神秘的过客似乎又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 内封中字 可惜最后平躺升天没看懂
      • 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喜欢捷克电影了。因为它取景的乡村田园与我曾长大的环境是那么相似。这里的花园是超现实之地(本质上回归自然田园),也是脱离城市的栖息所,和少女在一起的田园生活太艳羡了。
      • 走不出去的困境 我们看到了窗子太高、烟囱太窄 却看不到一直开着的门 我们习惯了现代文明的一成不变 对其他的光怪陆离产生惊奇和不适 或许人事万物只是回到了最原本的样子
    • 豆瓣 8.5 IMDB 7.7 正片
      Stroszek
      1977
      剧情片
      西德

      史楚锡流浪记

      Stroszek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一个精神失常的疯子的故事,人生是如此辛酸。生活就是一脸傻相,一滩狗屎,不幸的事情就会发生在你的身上,然而不会降临在别人身上,不公平,告诉你,没有公平,你活该倒霉,谁叫你善良,叫你傻。再美的旋律也会被不怀好意的人迫害成一滩噪音。摄像美,配乐美,可再美也不能拯救你残破的生命。
      • 卑命如草芥的微渺灵魂在尘世的苦苦抗争,无形的精神凌辱比肉体的拷打更能摧毁生命。
      • 9.5;看的版本少了八分钟。赫尔佐格的片子怎么也满是隐喻符号
      • 死是唯一的选择。翩翩起舞,不要自以为,也许正被人利用。20110718,13:55
      • 大家都用原名出演。电影特地为Bruno而写。一开始觉得满眼都是Kaspar…然后突然明白,Bruno一直都在演他本人。后半段黑色幽默绽放。Bruno爱弹琴,Herzog就写给他。Scheitz真棒。跳舞鸡弹琴鸡大概是所有人的焦虑人生。(拍卖单口是怎么回事 2018.4.1 天山
      • 不小心瞄了一下簡介嚴重影響觀賞啊... ...
      • t0a00871a0 / t0365b0d05
      • 感谢EE出了D9终于让我看了完整版~小史同学看着好悲情好心疼
      • 德国部分憋屈美国部分哈哈哈,十颗星的神结尾!跳舞鸡和消防兔必须名垂WTF影史。布鲁诺在美国的遭遇是自找的但某种程度上击中了次贷危机的本质?矮人爷爷展露惊人钢琴技巧。
      • “我的角色没有影子,他们都来自黑暗世界,这样的人物自然没有影子,光使他们疼痛。他们默默地在那里,然后消失。”——赫尔佐格
      • 悲伤美国梦 游乐场里的动物遵从本能 旁观者啼笑皆非 缆车上上下下一圈又一圈风景不改 难逃一死的命运 p.s 拍卖=美国贯口 masterpiece
      • 7.6/8.1 这电影的名字是导演一个同学的名字。导演当年写作文,让同学史楚锡代写,作为报答,他通过电影,让同学不朽。
      • 结尾真是漂亮。 这类讲述发达国家的边缘人物卑微生存的电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的专长。不过好像赫尔佐格仅凭这一部就胜过他所有了。
      • 悄悄的来,悄悄的去,无爱无恨,不曾被你记住和爱上,因此也不会被你遗忘,命如草芥。
      • 伊娃问:“你也受过惩罚?”布鲁诺答:“有,但当时的凌虐是有形的,今天他们对你的伤害却是无形的,他们不会拳脚相加,而是彬彬有礼地伤害你。人们的不屑弥漫在空中,清晰可见,这比以前更残酷。”布鲁诺最后坐上的缆车椅背后面写着”is this really me?“
      • 我自以为是的愈发认为自己了解Ian Curtis自杀前的感受了。
      • 兜圈子的车,跳舞的鸡。西西弗斯式的缆车,最后一张游乐园入场券。
      • 布鲁诺·斯列斯坦(Bruno Schleinstein)在《沃伊采克》里的角色给了金斯基,赫尔佐格几天内交出了这个本子。史楚锡这种人,在人组成的社会里不会有幸福,用一种残缺徒劳填补另一个巨大的空洞。 “我们发现有一辆卡车失火了,我们没法找到关掉缆车的开关,也没法阻止跳舞的鸡。派一位电工过来。”
      • 4.5 赫尔佐格展最后一部,赫老与法斯宾德混血之感,比起不正常与疯狂,聚焦的更是边缘的底层,沃伊采克里一句“每个人都是深渊”,也同样适用这部,拳打脚踢的生活是苦,彬彬有礼的逼迫更是悲惨的深渊,绝望的狂欢节,过于寂静的喧嚣;美国部分有一丝出戏,特别是拍卖一幕,是不是赫老趣味发作哈哈
      • 一听音乐就跳舞的鸡,一看灯光就按警铃的兔子,始终逃脱不了一种命运的束缚。史楚锡想摆脱自己的命运,但却又重新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埃娃不希望再做妓女,但情势所逼,又重操旧业。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又何尝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进行着一种循环呢?
    • 豆瓣 7.8 IMDB 6.8 HD中字
      Auch Zwerge haben klein angefangen
      1970
      喜剧片
      德国

      侏儒流氓

      Auch Zwerge haben klein angefange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赫老这么早就发明永动机了?还算挺欢畅的!
      • 比起[Freaks]这片艺术许多啊。赫尔佐格式的寓言写作,音乐很不错,笑声好惊悚。资料参见《赫尔佐格论赫尔佐格》第二章。本片并未出现“正常人”,只是通过摄影机的高度暗示(这也是本片一个不自洽的地方)。
      • 杀猪死鸡,焚花毁树,猴子游行,骆驼跪足,昆虫是珍藏之物。正装有庄重,仪式有在乎,见美有赞叹,餐桌有祷徒。糟蹋食物,世界是孩童的玩物,旋转的空车,投掷杂乱废物,秩序全无,双盲挥舞,小白灯与声空对称game。被绑的欢声笑语,权威只能骂树,文明规律,只是掩饰和束缚。尖利的笑声,对抗虚无
      • 政府与群众沟通无能的系统中,刻意夸张地展现出无政府主义暴乱行为,用疯癫与荒诞的情景调侃人类社会,用侏儒角色来隐喻社会系统与人类自身的不相协调,这部电影可以有更多的解读方式,但赫尔佐格在其中提供的影像体验则是独一无二的,不停打转的汽车,啄食同类尸体的鸡以及行为怪异的骆驼。
      • #重看#一则时空背景缺失然而又蕴含普世原理的寓言,纵然竖旗革命,始终无法逾越边界,汽车成为斗争的载体,每个角色都有指代隐喻;充斥着诡异刺耳的笑声与迷魅表情,加上孤绝空洞的环境,仿似一个古怪荒唐的梦境,对动物的特写描绘有深意。
      • 8/10。导演创造出一个无生理歧视的封闭空间,其中有对侏儒结婚,费力上床的镜头体现他们试图像常人般生活。秩序的失调:软禁院长,切断电话线,疯狂的泼散面条和砸碗游戏,焚烧周围事物,互相虐待如啄食同类的鸡,残疾群体并非想得到关注而反抗暴动,这些残暴行径、止不住的尖笑都自来人性异化的冲动。
      • 一言难尽的体验,也可能天山4K厅效果好,通篇处在尖锐、刺耳、焦躁不安的情绪,被歧视的群体也欺凌自身所处人群,更欺凌比自己更弱小的生灵,正常公鸡也会欺负断了爪子的同类,人性乃至动物性本质的寓言,一直绕圈的车,疯狂的宴席,小矮人笑得快喘不过气来,对人类的狭隘、庸俗、无趣的社会的无尽嘲笑
      • 破坏欲的完美诠释(虽然有点儿冗长 需要一点受苦精神和耐心)。 影史完美干笑V.S. 影史完美干苦(爱情万岁)。但是,有若干动植物死于其中,虽说只是为了血淋淋撕给你看了以儆效尤,到底多少不适(不过只有触动了这一层,目的也算达到) 后面精神出现问题的教导主任 对树挥臂一节 多么有对希
      • 我就想知道動保人士怎麼還沒把赫爾佐格幹掉(爆笑(是的,仔細想想還是正常人的視角是很遺憾的,但必須如此(音量太大了,各種噪音簡直刺耳⋯⋯⋯⋯⋯@HKAC (201811補充:Herzog談Herzog裡他說這片確實是一個噩夢,是他壓力怨氣疾病等因素的集合,知道會引發爭議但他根本不care)
      • 导演给钱给侏儒在镜头前表演他们的丑态,不要给我谈什么隐喻。他还没厉害到这个程度。
      • Herzog真的是在用他的每一部电影展示他的哲学观:混乱、杀戮和无序才是宇宙的本质,而远不是所谓的和谐、美好和平衡。为什么我老说Herzog很懂德吕克提倡的“上镜头性”,因为我真的太服他的影像能力,他总是能精准地捕捉到几个充满哲学意味的镜头,就是让你觉得:这感觉太对了吧…… 打转的汽车,啄食同类的鸡(好吧,鸡真的是一个贯穿Herzog作品的主题……),被绑在十字架上受难的猴子(好挑衅啊……),跪地的骆驼,那些疯狂的肆无忌惮的大笑,跟树较劲的侏儒。以及我真的是太喜欢这叫嚣但又自得其乐的配乐了。“他发明了属于自己的电影宇宙,在这宇宙中,由混沌与残屑中,诞生出了纯粹的诗意与最深刻的启迪。”
      • 每帧都能截下来做MSN头像
      • 赫尔佐格对边缘的观察 细致且平等 但表现出的确实是一种奇观 荒诞且诡异
      • 4.3 关于“抵制和嘲笑”。中等噩梦。满片的讥讽、欺辱、诡谲。事情无来由地发生、切换。自然的与疯狂的、平凡的与异数的。插曲赞。
      • 吃同類的小雞畸形的門把手器械式的笑聲成人雜誌虐待動物宗教禁忌等等加上諸多荒誕的和非常態的鏡頭看完之後壓抑許久從火山坑低飄出的歌聲,黑白基調的片子,侏儒世界里美與狂放的產物,色調很灰暗就想我們在狂亂的噩夢中
      • 一部能把观众逼疯的电影。 观影体验可说极度不适,看完满脑子挥之不去的魔性尖笑。 癫狂荒诞,残忍诡谲 原始的野蛮、混乱与无序,赤裸裸对文明的挑衅。 荒野白墙侏儒国,似一场疯狂实验。 结尾长达数分钟的疯笑,有一种无名的震动。 虽是对听觉的折磨,但歌曲真美妙 鸡和骆驼贡献出了最好的表演
      • 农民起义
      • 真想把那个最矮,一直痴笑的侏儒掐死。
      • 这就是一出表现主义的戏。
      • 盲目的没有组织的人们是无法善良的
    • 豆瓣 7.8 IMDB 7.2 HD
      Uccellacci e uccellini
      1966
      喜剧片
      意大利

      大鸟和小鸟

      Uccellacci e uccellini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艺海 4K修复版 或为全球首映】帕索里尼所有长片补完~ 1.一部政治讽喻式荒诞喜剧,或称“意识形态喜剧”,辛辣的超现实寓言。2.经典的老少拍档,老男主托托是意大利影史最著名喜剧演员之一,[天堂电影院]致敬对象;天真活泼的尼内托·达沃利笑容特别灿烂美好,从[马太福音]到[一千零一夜]共出演帕索里尼11部电影。3.莫里康内配乐辨识度极高,部分场景音乐一起即刻梦回“镖客三部曲”;片头Credits以欢唱吟出,令人捧腹。4.一部恍惚间萦回着费里尼气息的电影:超现实感与夜月转场让人想及[月吟],小丑、路边兀自出现的妓女都是常见意象,还有天使演员与尾声时频频在低空掠过的飞机。5.鹰吃麻雀,人吃乌鸦(传统的先知象征),剥削收租者欠钱被凌辱威胁,打不破的不平等链环。6.空手演奏指挥似[放大]虚拟网球赛。7.首尾回环,喻指没有出路。(8.0/10)
      • 44th 资料馆三月放映。看得我满头黑线,算是帕索里尼最玩票也是最有喜剧效果的一部?虽然完全笑不出来。想听听帕索里尼看到当今瓷器对他西化生活方式的锐评以及一系列与KM宣言背道而驰的行为后,对锤子与镰刀的新看法。
      • 2021-10-31重看;以荒诞不经的喜剧寓言手法,表达一贯的意识形态,以唱出卡斯制作的形式开场即定下讽噱基调;行进、进化过程中的人类,虽然无法知道去往何方,但本质上无法改变其愚蠢无知的本性,正如鹰与麻雀,即使经过教化,即使改造者如左翼乌鸦献祭自己,不同物种之间仍是不平等的(上层、平民、赤贫阶级之间呈碾压式);mao语录正是彼时世界思潮中极为鲜明的一支,对左派的揶揄和对宗教的嘲讽非常明显,插入纪录素材也算是一种态度。
      • 传教第一步先要去了解你要传教的对象,如果是老鹰,那就先花一年学会他们的语言,如果是麻雀再花一年学习他们交流的方式,即使传教成功了,老鹰最后还是残食了麻雀。就好像会说教的乌鸦逃不掉被吃的命运。然后,继续往复。用烟花迎接新生儿,而新生儿的命运是被扔到一户人家门口。母亲告诉孩子天还没亮继续睡,说了四天,这样孩子就不会要吃的了。压迫叠加压迫,所以是不是共产主义才是答案?“路途刚起步,旅途已结束。” 还有,音乐很好听啊。/211024艺海剧院
      • 帕索里尼将对纷扰、混乱的60年代的思考全部融合到这部有些奇怪的公路电影中,在电影中我们首先看到了年轻人与摇滚乐的出现,而代表着小资产阶级的父子则是帕索里尼眼中城市人的代表,他们走入到意大利的乡村去见证农民和外来移民的世俗与粗劣,电影中一大段的对圣弗朗西斯的寓言新编显示出帕索里尼的天才创作力,为了和鸟儿对话,两个信徒经过长时间的修行,但最终所见证的奇迹也不过是老鹰与麻雀的自相残杀,在60年代世界仍然被战争阴影笼罩,帕索里尼将人类阶级与力量上的差距永远无法相通的巴别塔的宿命用简单的象征铺展开来,我们还看到了非洲殖民主义的罪恶,婴儿潮的影射和共产主义运动暴力化的担忧,但就如月亮的圆缺,帕索里尼不知道这些混乱将在何处终结,人类会走向何方,但他知道最后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在结尾拆穿资产阶级光鲜靓丽的假面
      • 【FANCL艺海】很有意思的一部电影,配乐非常超前。感觉是当下世代难以轻松拍出的电影。拿到了当天最后一张纪念票根,Lucky!
      • @2021意大利电影大师展。 和飞机比起来,乌鸦可不是太小了吗? 老鹰和麻雀的寓言,更大更大更大的Amore!帕索里尼也能让人感动到体无完肤;陶里亚蒂的葬礼,人人流泪的时代情绪;同样流着泪相信后继有人的乌鸦终究被吃掉… 别样的莫里康内,唱出来的片头太好玩了,各种搞怪形容词,甚至给莫里康内配上了笑声…美国的在路上,苏联的肃穆,中国的…假燕窝…想到了活着,何去何从是属于全人类的… 向罗西里尼和费里尼的致敬,意大利电影乃至世界电影最闪光的时代,结合同影展的几部作品来看五味杂陈,那时候帕索里尼还没有绝望
      • 1966年戛纳主竞赛。几乎想给五星了。片子真是拍得轻松惬意(所以也不免有点散漫,有些段落感觉是为了凑时长……),有个非常有趣的对话录-寓言乃至歌舞片的织体(甚至跟戈达尔可以一拼),以此处理的却是“阶级的永恒性”“革命的(不)可能”“左翼知识分子的命运”这样的论题,装在喜剧框子里的政治电影……陶里亚蒂葬礼那段纪录片实在是太破次元壁了。
      • 太妙了哈哈哈 最喜欢的政隐(明?)和PPP
      • 有了莫里康内的主题性创作,帕索里尼在意识上的混搭就顺了很多,开场唱名单,公路配摇滚,再配点喀秋莎合唱。两人的无目的漫游,处理各种生理欲望,让人想到布努埃尔的资产阶级审慎魅力,但帕索里尼不只关注中产的伪善,他要让意识形态在场、跟随、饶舌,模拟人类历史的冲突,圣方济各有所指,闯入枪战有所指,罗马表演有所指,月亮与Luna也有所指,在喜剧性的段落中,教化成为虚无的辞令,披在弱肉强食的现实上(最后吃进对应“教授蘸着吃,吃完变教授”)。但帕索里尼的想法太多,导致讽刺性的力量没有聚焦起来(引入中国的燕窝是什么意思?),彼时西方左翼可能有个困境,就是“正确答案”有,但都在幕后,帕索里尼显然不幼稚,但感觉他缺乏足够的素材。
      • 很难说是不是像薄伽丘因为我忘得差不多了 但确实很有趣 无论什么类型的艺术都不一定要这样或者那样 你照样能看懂一些什么
      • 正如帕索里尼自己所言,他是个极端虔诚的基督教徒,也是一个极端的马克思主义者。借着乌鸦的口与死亡,帕索里尼用影像进行着他自己的传教,同时也讽刺了说教以及人们对真理的恐惧(人的愚蠢)。用唱的形式报幕从开头就吸引了我,意大利默剧的影响以及早期喜剧电影的影响很是明显。音乐很是前卫!
      • 地球人都知帕索里尼酷爱用素人,以现实表达现实,于是这次片头直接唱了出来“演员全部是大街上找的”……思路清奇别具一格。全程宗教讽刺,马列主义思潮倾向,反套路剪辑,时而前卫嬉皮摇滚配乐,时而又中国宫廷礼乐,各种混搭,觉得看懂了,又没看懂。要命
      • 我就不当政治寓言看了。Bohhhhh! 有人迟到一刻钟,我想:你错过了史上最精华片头演职员表。行走的公路片,动态的等待戈多(我肤浅了)。是有正经哲学顾问的!喀秋莎不绝耳,卓别林浓度超标。@大光明
      • 坚守心中真理至死,无论周身有多嘈杂纷乱。失败不必灰心,总有人会带着前人的遗志继续坚守,你看,这黑漆漆的影厅里就藏匿着很多呢。
      • 唱出来的片头太逗了,莫里康内的因为隐约有镖客的雏形,被教化的鹰和麻雀,就像拿到理论基础的左翼,依旧逃不出赤贫,中产,资产阶级的层层压榨,依旧有费里尼的影子,间或夹杂着布努埃尔式的对资产阶级的讽刺
      • institut-lumiere.一部我什么都阐释不出来却还是想给四星的电影。
      • 讨论政治模型的一片。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法斯宾德的政治电影,尼特拉斯豪森之旅那样的,将政治见解摆明了大声唱诵出来。搞寓言体,政治上总是少了战斗性。
      • 四年后在苏艺大银幕二刷。尽管本作看起来像是一场漫长而荒诞的梦境,但公路片外表下其实是帕索里尼作为所谓「左派知识分子」的观点输出。活宝父子路遇博学多闻而又滔滔不绝的乌鸦,在「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也许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另一种表达)的旅途上作伴前行。中段占据主要篇幅的是乌鸦讲述圣方济各派遣圣者向麻雀与老鹰传教的故事,尽管圣者历经磨难使得老鹰麻雀都懂得爱的真谛,但仍然无法阻止老鹰捕食麻雀,意指宗教永远无法消弥人类的战争。而父子在债主和欠债者间截然不同的态度与遭遇也说明,资本主义下的经济关系加剧了人类社会的矛盾。乌鸦在结局以身饲父子却无法真正改变其蒙昧,也说明帕索里尼对共产主义者牺牲价值的质疑。追逐色欲与金钱的世人离共产主义境界的距离,也许比地球与月亮更加遥远。插曲里我是听到了《喀秋莎》吗?
      • 大银幕居然意外的好看!从开篇的歌曲报幕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托托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莫里康内的配乐那时还不那么的“莫里康内”。两则关于意识形态的寓言,满满的政治符号和隐喻,人类终将去向何处?帕索里尼对此矛盾而又悲观。
    • 豆瓣 8.0 IMDB 7.4 HD
      Horí
      1967
      喜剧片
      捷克

      消防员舞会

      Horí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拍完此片苏联进入布拉格,今年去世的米洛斯·福尔曼逃往美国,捷克三部曲的最终篇。前后两场扑不灭和不会扑的火,老官僚与年轻人的同框景深,扶不住的梯子,男与女的相貌,政治和性的隐喻对比,非职业演员群戏的调度和衔接,关灯与关门和桌子底下做的事情,大场面偷拍的群众无意识和迷茫的特写,癫狂荒诞而又真实的共产主义闹剧。欧盟影展百老汇修复版同声评论场。
      • 所有人都偷盗,唯一诚实者严重损害了集体名誉;尴尬选美众人逃,厚脸皮老太终成冠军皇后;家在燃烧不必瞧,背后挪近烤烤火……可笑,心凉
      • C+/ 对日益僵化的体制的描摹是简约高效的,但米洛斯·福尔曼依然有种莫名的干硬。前半段翻来覆去渐趋癫狂的权力情色描绘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其实是最缺乏洞察力想象力的。从中后段出神入化的空间关系刻画开始才迸发出深邃的灵光(转椅子真是神了)。讽刺视角也因为一些边缘角色的细节浮现幻化出几分悲悯,这才是在机械的荒诞之余体现作者柔性的部分。
      • 【保利欧盟影展】一场彻头彻尾的荒诞闹剧。本应是冠冕堂皇的舞会、选美、抽奖、救火、募捐、表彰,却都以讽刺的失败告终。人性的贪婪、愚昧、好色劣根性,以及浓浓的官僚主义作风尽收眼底。凡向善者皆无善果,凡作恶者苟且偷生。很惊讶在社会主义的捷克斯洛伐克时代,还能有如此“不积极不正面”的艺术表达
      • 感觉要比美国时期的讽刺作品更好。在这里,机构的无能首先表现为消防员肢体的僵硬和无能,或者传情达意的无能,这部分在美国似乎比较难拍出来。飞越疯人院更多是有意识的恶。
      • #2018欧盟影展深圳站#架空式的讽喻,完全脱离正常生活经验的寓言,人物、事件、行动都是符号化的和象征性的,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理解刻意设计的闹哄哄的一切。这是荒诞喜剧的一种极端呈现形式了。闹剧中的一切都有所指,都不是某一个人的可笑,而是一个系统的可笑。而到了后面,大家一起观看一场火灾的镜头太妙了,既讽刺围观者,又觉得有种伤感的美。呆萌的前局长最后发言时,我竟然觉得很感动,因为他真心相信他所说的,也真心期待最后这样一个所有人都知道是虚假的形式,这其中甚至有一种天真。他天真地在这样的一个系统里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他需要这一切。
      • #重看#4.5;捷克时期的福尔曼将讽喻与戏谑发挥至巅峰,简短精悍,体量不大却涵盖十足丰富的信息,群像描摹目不暇接,个体性格差异碰撞出的误会与偏差,宏观场面打造的群体狂欢,掌控力与调度力惊人,呈现出所谓真正高级喜剧的样貌。高潮场面令人捧腹,人性黑暗的揭示可谓四两拨千斤,如何技巧地表现社会主义机制下的深度反省嘲讽?本片堪称范本。东欧片真是世界影坛的宝藏啊,谨以献给即将逝去的2018年以及离去的导演。
      • 鞭挞官僚的部分不算触目惊心,只让人觉得愚蠢可笑冥顽不灵。。。真正让人感到心寒的是舞会中的那些普通群众,那些偷东西,贪便宜,看笑话,瞎起哄的群众才是某种社会中最最可怕的存在,在这种社会中不存在同情与善良,人道与爱心,因为他们被教育成不需要这些东西,这种社会造就了真正的暴民。。。PS令人难忘的片尾,大雪中的床与老人。。。2018欧盟电影展
      • 福尔曼在捷克就是拍喜剧的。很多元素在此前三部能看到的作品中皆有出现。所不同的是这次拍得十分之讽刺,自然受到冷战彼方“自由世界”的热烈吹捧。大场面调度已经十分纯熟(比起前三次拍舞会来说)。此外这部影片也是福尔曼最接近捷克新浪潮视听风格的电影(不再那么新现实主义了)
      • 颁予消防大队2008年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 啤酒,姑娘,好色的糟老头。共产主义时期的东欧,政治讽喻无处不在。福尔曼最终飞跃了这座疯人院,去到了让他真正能够用电影为所欲为的国度,从而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外来导演之一。这部捷克时期的作品,已经让人看到了大师的潜质。
      • 1.米洛斯·福尔曼的最后一部捷克电影,幸亏特吕弗相助才让影片在国际上发行,角色大多由本地素人演员出演。2.虽是荒诞闹剧,但却足够苦涩和现实,既是体制讽喻,又是人性揭示,还透现出物质匮乏与性压抑的普遍状况。3.视听语言受法国新浪潮影响不小,多用小景别镜头聚焦个体,配以快速的硬切,极少定场镜头或全景,与舞会上的混乱与骚动情境相得益彰。4.事事做不成、样样都搞砸的喜感反讽:被烧毁的消防宣传画,人人觊觎、关灯后干脆全被偷光的奖品,勉强拉来却个个临场逃躲的选美佳丽,所有消防员也无计可施的突发大火&喝酒看热闹的群众。5.被阻止目睹自屋燃毁却被推近火场取暖的老者,枯坐至空场却仅得空盒的前消防局长,诚实守卫奖品却沾上污名的队员,是为可怜人的苦涩命运。6.雪地上的床榻之景,契如[花园]与[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9.0/10)
      • 在这么短的时长里把人物耍的团团转,把观众逗得合不上嘴,看完还能倍感唏嘘。福尔曼转战美国前最后一部作品,很欢闹,也很悲凉。每个笑点都建立在机智的讽刺之上,观众的每一次发笑也都伴随着刺痛。人性使然真的永远不可能让正直超过荣誉而存在啊!
      • Realistic setting & acting with some brief satire. Innocent in their insanity & childish in their ignorance, it looks like a parade of apes.
      • 好像都是非职业演员,那调度成这样真是很不容易,避开了很多考验演技的地方而是用剪辑和人海战术制造冲击力。不过相比起布努埃尔、奥特曼来说,讽刺得还是直白了点儿,比如捷克的消防员是只有50岁以上才能当吗… 福曼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背景,直接导致他的电影思想层面上都有点美分😳
      • #欧盟影展#在moma百老汇,看的是同声评论版本,体验尚佳。得承认,这是一部伟大的反体制讽刺杰作,故事以小见大,又逢迎又选美,消防局的老官僚腐败又无能,每个人都像被操纵的傀儡娃娃,除了监守自盗还竟然用雪灭火(可怜又无辜的群众呀),其中的官员道出了真相,“集体的荣誉比个人的诚信更重要。”荒诞又写实的舞会,各种政治隐喻,本片是福尔曼在捷克的最后作品,之后苏联入侵捷克,他的电影被禁,自己逃往好莱坞避难,拍摄《飞越疯人院》,2018也就是今年,这位艺术家走了!致敬缅怀。
      • (8/10)一场狂欢的社会主义舞会现场,几乎每个场景都带有着强烈的讽刺喜剧意味,近乎于一场闹剧的形式,让人捧腹的同时也不乏思考的余地。讽刺的意味太强了,显得有些过于的闹腾、荒诞,明显的带有着强烈的创作者意图。所以,以至于看完都不需要太过于深刻的思考,那些行为都已经变成了一种所指意义的本身。说到底,这还是一场闹剧。
      • 两天内看了三遍,每次都乐不可支。捷克新浪潮厉害极了,这才是真正高级的喜剧!又短小又轻盈,设计笑点毫不用力。对官民都有强烈的讽刺,却又处理得特外可爱。不断失控的舞会,臃肿的官僚主义,和某种迂腐的正义感,发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笑料。呆萌的老局长是这出闹剧的见证人。没有因其荒诞而产生悬空感,而真正成为了“现实的渐近线”。
      • 四星半,短短72分钟居然有如此之大的容量,毫无疑问米洛斯福尔曼的好莱坞作品名头太大,以至于这样的早期精品受到严重忽略。
      • 对集权的讽刺是很容易联想到的,不过也正是由于集权的存在才使得电影的表达异常晦涩。当人民不再以被权威认可作为荣誉,反而作为耻辱,当人民开始以破坏权威作为自己发泄愤怒的方式,这样的国家势必在某些环节出了问题,而片尾那个可怜的在雪地里入睡的老人似乎又在传递着导演的某种矛盾心境。
    • 豆瓣 7.0 IMDB 6.8 BD
      Warnung vor einer heiligen Nutte
      1971
      考驾照
      其它

      当心圣妓

      Warnung vor einer heiligen Nutt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法斯宾德与自己稳定的剧组关系的真实写照 太变态了
      • 难看死了
      • 电影公社的死气
      • 表演和意识到表演的作用这两种力量支撑着法斯宾德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此他才能在这之上制造他自己独特体验到的热情(吸引)/排斥(冷漠)的“情境矛盾化”(非全是间离)的创作方法,他利用矛盾实际上也就是利用人的整体性真实面貌中的所有那些成为了最平凡的乐谱上的那些东西--
      • 我是真的找不到看点。
      • 7.9;华丽收场的假象
      • 柳町光男的《誰是加繆》頗有點《當心聖妓》的影子不是嗎.....所以說電影確乃萬惡之源...............我記得蔡康永在《法斯賓德的世界》序言裏提到一位女士每看老法必不厭其煩地重復“真丑”,呃呃,明顯搶了我的臺詞...法斯賓德和他的電影,真丑!真丑!
      • 哈哈,想了解法斯宾德和他的反剧场那帮人的生活状态,这是最袒露的一片.讲艺术家创作瓶颈的电影
      • [2019年12月法斯宾德√] 又是法斯宾德家族的集体亮相。不过……可能也就是片场部分和结尾部分比较有趣且有电影感。酒店大堂的几场戏冗长无聊得令人发指,而且其实就是舞台剧(大部分时间人物就是两两一组聊个天,忽然想起来了就搞个景深调度,摇一下或者变焦一下……连个带框框的构图都不怎么去找)……感觉这片就是大家度假时候顺手拍了的,只能说有一小部分用了心……
      • 法斯宾德用这部片子向人类证明了他有多tmd牛逼,多tmd死gay,多tmd暴怒,多tmd慢性自杀,多tmd会场面调度啊啊啊啊好好看啊!!【对这部片子的喜爱超越了八部半】抄袭:Ich sage Ihnen, dass ich es oft sterbenmüde bin, das menschliche dazustellen, ohne am menschlichen teilzuhaben.
      • 班底演員全員出動,似乎是非常自傳性地描寫一群電影工作人員的拍片記實,包括混亂的男男或男女關係,脾氣暴燥的導演,卡住的拍片資金和創作靈感。看來法斯賓達很喜歡在電影裏演出現實中被自己壓迫的角色,真是自虐虐人。早期作品悶片的風格,不太容易看。
      • 第十部电影,第一阶段完结
      • 和次年的《柏蒂娜的苦泪》一样 袒露自己的怪脾气与孤独(后者在演员 空间等方面都做了减法)
      • 当一个镜头里同时出现红色和蓝色,这个镜头就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ب_ب)
      • 是要有多苦逼的一群导演/制片/演员/化妆师/助手,抑或说同性异性性伴侣心灵对话者,窄迫空间困逼出的虚无主义和自我认识以及mental and physical abuse,10年之后谭家明捣鼓出一部以青春为表象内核一致的烈火青春。再过17年,他徒弟更甚,直接跑到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将此幕重演!
      • 跟不上思路!讨厌!看到后面就只为了看汉娜了~
      • 被导演甩巴掌抛弃的女人可不就是贺曼吗,法斯宾德bsr。
      • 他确实是把这种感觉做出来了 可的确是不怎么好看...
      • 看哭的第二部法斯宾德.看起来像是一群嬉皮士的庸人自扰,逐渐演变为徒劳对抗分裂艺术人格的象征。开头10分钟,所有人如同隐居在城堡里的吸血鬼,被酒精药物和拍片压力严重折磨之下,疯子般自言自语,互摔酒杯,吵闹,依偎,取暖,蜷缩,瘫倒,滤镜惨淡又迷幻,法斯宾德反剧场的自我指涉
      • 导演是个疯子,自负又变态的疯子,无论电影里的还是现实中的。一群滥交的神经病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