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塞涅卡 Seneca (2023)

    最近更新: 2024-06-11 正片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Bluray/蓝光

      Seneca.On.the.Creation.of.Earthquakes.2023.BluRay.1080p.DTS-HD.MA.5.1.AVC.REMUX-FraMeSToR[17.17 GB] 详情
      Seneca.On.the.Creation.of.Earthquakes.2023.BluRay.1080p.DTS-HD.MA.5.1.AVC.REMUX-FraMeSToR[17.17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Seneca.2023.1080p.BluRay.x265-Protozoan[2.21 GB] 详情
      Seneca.2023.1080p.BluRay.x265-Protozoan[2.21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1080P

      Seneca.2023.1080p.BluRay.x264-WDC[8.77GB ] 详情
      Seneca.2023.1080p.BluRay.x264-WDC[8.77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Seneca.2023.1080p.BluRay.1400MB.DD5.1.x264-GalaxyRG[1.46GB ] 详情
      Seneca.2023.1080p.BluRay.1400MB.DD5.1.x264-GalaxyRG[1.46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塞涅卡 Seneca.2023.HD1080P.官方英语中字 详情
      塞涅卡 Seneca.2023.HD1080P.官方英语中字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塞涅卡.2023.BD1080P.AAC.H264.CHS.BTSJ6 详情
      塞涅卡.2023.BD1080P.AAC.H264.CHS.BTSJ6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塞涅卡[中文字幕].Seneca.2023.1080p.CatchPlay.WEB-DL.AAC2.0.H.264-DreamHD 详情
      塞涅卡[中文字幕].Seneca.2023.1080p.CatchPlay.WEB-DL.AAC2.0.H.264-Dream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Seneca.2023.720p.BluRay.800MB.x264-GalaxyRG[860MB ] 详情
      Seneca.2023.720p.BluRay.800MB.x264-GalaxyRG[860M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TS/TC/CAM/抢先版

      Seneca-On.the.Creation.of.Earthquakes.2023.720p.HDCAM-C1NEM4[1.62 GB] 详情
      Seneca-On.the.Creation.of.Earthquakes.2023.720p.HDCAM-C1NEM4[1.62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Seneca-On.the.Creation.of.Earthquakes.2023.HDCAM.c1nem4.x264-SUNSCREEN[TGx][994.86 MB] 详情
      Seneca-On.the.Creation.of.Earthquakes.2023.HDCAM.c1nem4.x264-SUNSCREEN[TGx][994.86 M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电影天堂www.dytt89.com塞涅卡-2023_BD中字.mp4 详情
      电影天堂www.dytt89.com塞涅卡-2023_BD中字.mp4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Seneca’s foster son, the Emperor Nero, grows weary of his mentor and orders him to kill himself. Seneca complies but his death is agonisingly slow. Cue John Malkovich in the role of the great philosopher in uproar, railing against tyranny. Bliss!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6.9 IMDB 6.5 正片
      L'ombra di Caravaggio
      2022
      剧情片
      法国/意大利

      卡拉瓦乔之影

      L'ombra di Caravaggi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Huppert跟Louis Garrel意语竟然是配音,
      • (飞机✈️刷)选角很出色,男主找不到更好的替代,时代的悲哀都是时代配不上伟人。感觉某种意义上也过度美化Caravaggio了,但是这是电影,不是么?
      • 卡拉瓦乔很好,但是叙事真的不太行,影子密探太讨厌了!为什么要找个法国人演意大利人……想了解卡拉瓦乔不如去看BBC的纪录片
      • 光影美妙 故事拉胯 演员又加分 很难评
      • 一部传奇画家的传记片,以教宗的调查为契机,展开叙述画家的人生际遇与画作创作,若干个段落与瞬间。制作精致,尤其是细节与视觉效果,仿照卡拉瓦乔的画作,令人赞叹。但剧作与叙述显得有些乏味和混乱。
      • 只看到众生苦难,十分沉重。21年在Foggia住的房子,Placido曾独自住了很久,房主对此颇为自豪。只能说世界好小。
      • 叙事不行,拍得没有吸引力。
      • 天才画家的一生,依然是常规传记片的叙事节奏没什么新意,但场景真的是像油画一样精致。不过为什么要找加瑞尔和于佩两个法国人来配音出演啊😂
      • 简直是我们贫民文学的开山鼻祖
      • 没看懂……
      • 艺术欣赏主要还是强调个人的感知,同样的这部电影也是导演对这位大师的个人解读。
      • 他述拼贴传记,视觉卓越,叙事上有些问题
      • 画面真美,而且感觉当时不论高低贵贱和立场观念,大家的审美能力比现在高。
      • 很无趣,拼贴出来的人物毫不立体,难以共情,只剩下假大空的宣言。
      • 那束光,那片黑暗,还有你的那双眼睛。无尽的世界,无尽的天空,无尽的宇宙。
      • 用数段“影子”访谈卡拉瓦乔的朋友与敌人的片段串联起卡拉瓦乔的后半生,场景调度出《圣母之死》那一幕非常动人。Louis Garrel从第一幕就帅得宛如神祇,但是这个需要意大利语配音的角色不需要他来贡献一丝一毫的演技,不理解他为什么会接。
      • 5/10
      • 3.5星,跟意剧《列奥纳多》一样,天才艺术家的人生总要和犯罪交织到一起,前者达芬奇遇到一个懂他的调查员得以自由隐遁,后者卡拉瓦乔则结束了热烈而又充满暴力的一生。以调查员视角切入主角的生平这种叙事比线性叙事要好一些,最后抛尸那幕拍得真美,淡化了悲伤,天才陨落而他的杰作永世流传。
      • 格式工整的艺术传记电影。
      • 视觉呈现上古典主义绘画的调性美丽至极。
    • 豆瓣 6.1 IMDB 4.5 正片
      Padre Pio
      2022
      剧情片
      德国/意大利

      毕奥神父

      Padre Pi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之前还疑惑拉博夫明明是影片主角怎么就进组拍了四天,看完片发现确实戏份不多。大概能看出导演的意图,但政治线与Pio个人的信仰挣扎还是过于割裂了
      • 费拉拉无法像施拉德一样,创造一种接近超验的影像,《毕奥神父》对于信仰的影像化如同伦勃朗或卡拉瓦乔画作之中阴影之戏剧,又在某些特定的时刻转变成新黑色电影的暴力美学,希亚·拉博夫是一个独特且带有间离色彩的model,但并不是因为其犹太人身份,而是因为其神圣的眼泪背后以暴力作为底色,他仍然是好莱坞青春影片的明星,在影片中,当他所饰演的Pio受到信仰上的挑战时,总是以大喊着“Say Christ is Lord”并驱赶来访者作为结束,他正是触及了西奈宗教(according to Sloterdijk)的黑暗内核,影片结尾最后一幕的圣痕则代表了超验的默许,和影片的另一条线索左派运动类似,对于弥赛亚的信仰都意味着暴力(激情)与受难的两面体,费拉拉对于二者的认同是受虐狂式的。
      • 意大利的那段残酷迷惘混乱的历史不假,宗教政治个人的挣扎也不假。但过于碎片化的剪辑反而流于画面,少了跟随人物内心的那条线,容易出戏。
      • 运动和信仰两条线平行进行,他们都在面临暴力的侵犯,到底是屈从还是勇敢对抗呢?看似没有交集的事件,都发生了流血,从某种角度上,坚持社会运动,革命确实是种信仰,不是纯理论形而上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要流血的。看下来还是觉得有些分离。
      • 这片子色彩造型很不错,但对比故事时候,我总觉得有“宣传”之嫌疑,对比中,他甚至是“渎神”的,整个故事根本看不懂,大致能猜到他想讲什么,但这跟神父的传记片有啥关系,整个这个所谓讲毕奥神父,我看不出他想讲他哪方面。
      • 杰作!费拉拉电影的过去与现在、精神和肉体平衡得最好的一次,冥冥之中同《玛丽》和《帕索里尼》以及《西伯利亚》与《托马索》组成同一旋律的五部曲。除却对帕氏和灵魂故乡的祭奠,意共与法西斯这条线索背后或直观或穿插的呈现出了政治信仰的无为以及更深一层的缘由——宗教信仰的政治工具化,由此在这无从依附的炼狱中人类的每一次受难都同拉博夫饰演的神父产生若即若离的感应和呼应,进而去背负和承受,于失控的疯狂的神迹和幻象中。第一组仰视天空的镜头已然点明:我们和神明的距离,费拉拉准确捕捉到了古往今来人类信仰的悲剧性,并从这悲剧性中提炼出了某种宏大却脆弱的牺牲精神,终以此为内心的信仰所宽恕和拯救。毕奥神父大概是费拉拉迄今为止塑造的最为完整、具体和明确的一位主人公,同其之前作品的主角们一致,却又是最能够代表所有人的一位。
      • 8.1 数字噪点与古典配乐的结合带来了超验的临场感,镜头穿梭过街头和教堂,如同魂魄飘浮于人世,他们/他在经历什么?又为什么而战?与padre pio一同颤栗在恐惧的梦魇之中。如果是意大利语拍得就好了,受不了配角都是拉丁口音,主角却一嘴流利的美式英语。
      • 作为片名的这个神父,在片中镜头不多,参与感更少,大部分时间就是给人喂饼。对于这个人物,不像在纪念,更像在贬损。/演这个神父的,是当年川普当选后在社会上肆意宣泄和挑战的一个小丑。二战后意大利的左翼风潮,其中无论哪一方,都跟这个演员不搭界,类似于美人鱼或反派公主都不适合由嘿嘿来演。/拍得实在不上心。说着带口音的英语,而且是米国人的讲话方式。场面非常潦草,没那个水平就不要拍室外的戏。情节比较散漫,人物都很脸谱化。
      • 3.5
      • Abel Ferrara
      • 手持的摄影机在暴力面前匍匐行进,我们如扛着十字架一般直接感受其重量,而除了影像-身体的强度,政治与信仰的两条斗争之间的距离,似乎都在提醒观者:必须为此处注入来自彼处的想象,只有它能拯救我们。
      • 宗教与政治,信仰与意识形态,题材非常有意思(一战后的意大利,第一次民主选举,政治冲突),氛围、光影以及镜头感也绝对是我的菜,非常喜欢。但就是这么一个有意大利风味的故事,大家都一口英语,听起来就很违和啊
      • 75/100 #Venezia2022# 极少数的局部是费拉拉招牌的疯狂和梦魇,其他的主体显得太正常了。
      • 慢慢来吧,会越来越好的。比较工整(低情商: 庸佬罢了)的Pasolini era费拉拉,两线的联系诗意、玄妙,观感比Pasolini更友好。几段飘的sequence水准之内,Help me是最好的一段。结尾Pio得到圣痕,力度拉满,我都起鸡皮疙瘩了,也难怪老马喜欢。我怀疑那只手是威廉达福的但是我没有证据【我胡说的。费拉拉的老婆真上镜啊,太漂亮了,其实更适合演古装呢,比托马索里还漂亮一百倍!
      • 在纷繁复杂的乱世恪守信仰
      • 费拉拉就是那种会让我觉得很独到、很愿意沉浸其中,但是又冷不丁会觉得很俗的导演。
      • 拍得蛮诗意的,不过对小朋友这种没什么艺术修养的俗人真的不友好
      • +
      • [drive] dreamed a dream so vividly like not just my eyes seeing all the stuff but i rly felt the place, i see w my whole body
      • 太讽刺了。。。。。。制片是不是反基督?犹太裔演圣徒,女性扮演男性(还是神父自我投射的幻觉?TA在述说他的潜意识?心里住着魔鬼,这是要激怒整个天主教世界吗?另外是不是每个意大利女性都是潜在托斯卡?
    • 豆瓣 7.0 IMDB 6.5 正片
      Жена Чайковского
      2022
      剧情片
      俄罗斯

      柴可夫斯基的妻子

      Жена Чайковского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3.5,男人自私感受不了他人的痛苦,女人疯癫除了自己看不到别人,一厢情愿的纯真和疯魔就在一线之间,而男人对不懂男人的女人是毫无怜爱之心的,包括拍出这个题材的基里尔。与伟大的俄罗斯艺术作品相比,这片子太刚性了,欠缺了悲悯和其他柔软的东西。
      • # 75 Cannes 主竞赛# 技术牛爆了,尤其结尾五分钟的梦幻长镜头,完全可以做影视教科书,但是故事成为短板,同妻古往今来世界各国都拍了不少,对于女性内心的痛苦煎熬,爱欲的无处释放,谢列还是没能拍出令人共情的精髓
      • Cannes75/ 在空间中延展的时间,在时间中坍缩的空间,仿似由音乐引领穿越。基里尔每回都能玩出新花样,音乐却是不变的缪斯。在浪漫主义回眸如德拉图尔油画之境的画面间,导演收起前作痴癫至花哨的魔幻手笔,只留下几个超现实的音符点缀,仍彰显无尽悲伤的底色。片名已经诉说了一切,我们并看不见伟大音乐家的生命与情感,我们只看见一位遭受欺骗与背叛的女性的眼睛。其目光温柔亦锐利,划开十九世纪俄国天空的浓雾。/ 值得表演奖,口碑应该会爆吧!
      • 鬼老公
      • 场场精彩,一口气到最后。谢列塑造了一个非常复杂、坚毅、美好但又无奈身处东正教文化和男权历史中的“典型”俄罗斯女性形象,爱恨一体到最后甚至分不清是爱情女神还是复仇女神。柴可夫斯基这样一个民族形象能被如此塑造可以说完全是政治性的,也是对同性电影形象的某种反思,无怪谢列会成为(各种意义上的)异见人士。转场已经自成一体,幻觉和死亡之舞无疑从前作和舞台经验中来,也因应了安东尼娜的命运(结尾字幕意味深长啊)。
      • 还是觉得《安东尼娜》更适合做片名,女主角真正爱的未必是那个鼎鼎大名的柴可夫斯基。她偏执的爱只是一场绝望的独角戏。
      • 感觉导演和戏中人一起陷入了无止尽的偏执里,看久了真的烦。(应该叫安东尼娜,柴可夫斯基也没多少戏份。
      • 同妻劝退片
      • 安东尼娜所爱的只是一个天才的幻影
      • 2022戛纳主竞赛入围。谢列这部炫技长的镜头比较节制,也就大概两三个,时长和调度都不太比得上前两部;不过大量的烛光戏能用到和库布里克《巴里林登》一拼的程度了,实在是赏心悦目,技术大奖可以连庄了,但是官方奖项很可能一个也拿不到……主题句“你爱上了太阳,又怕太阳灼伤”,剧作前半段很精彩,后半段有点没讲清楚(何况后半段[车站送别之后]才应该是重点嘛;当然车站那里时空转换很厉害),大女主表演也很精彩。
      • C+. 创造梦魇的巫术,在于从镜头的连续性中实现时间的折叠和空间的延展,而这场对观众不断重复如原地打转的折磨,倒也恰恰像是女主人公反复发作永无出口的心魔。基里尔在技术上摄魂的能力无可指摘,但他是如此的冷漠,以至于我已经看不到任何一个“人”,只剩下人形的疯狂与偏执。“天才可以被容忍做一切事情。”谁能想到,这句在片里用来为柴可夫斯基开脱的话,竟成了导演本人所受的诅咒。2022.5.18 Grand Théâtre Lumière
      • 我真的太喜欢Kirill的运镜和风格了,两年两部完全是不同的风格。我算是看出来了,她就是想当同妻,活在自己幻想的与柴可夫斯基的世界里无法自拔,又心碎又可怜。#Cannes Salle Bazin
      • 是我期待的方向不对,以为会是和流感或盛夏那种解构历史的嗨片。
      • #戛纳2022#故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的俄罗斯,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教会婚姻的离婚程序变得非常复杂 需要通过王室许可证或法院命令....任何关于人生自由的政策都会滋生许多的悲剧故事...绝对的大女主故事 历史片的宏大拍出来了
      • #Cannes75# 这部越回味越喜欢- 有关于情绪的外显拍得太妙了。我甚至非常喜欢导演在片中透露出的冷酷,如果真的站在“她”的视角,那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并不重要。她的偏执和无理并不需要来自于上帝俯视的同情。
      • 这要能得金棕榈 一口一个和“女性”绑定的戛纳就白瞎活了 这片子吐槽起来可以绕地球八百圈吧 原来女性活到现在就只配成为别人的“妻子”吼 不配拥有姓名吼?好 就算叫xx的老婆 我寻思着能不能脱离一下您高傲的男性摄像机视角惹 整个一把女性又描绘成佛洛依德笔下的 被老白男意淫出来的歇斯底里的“疯女人”了哦 爱死爱活的 整一个迷妹追星恼羞成怒黑化的故事?爱死爱活就算了 讲清楚点啊 突然就不能没有你了 中间还弄几个裸男装“女性视角”了哇?最好笑的事 最后以为女主觉醒了 穿了老公最讨厌的红衣服 要开始反杀了 呵 人家给你整成精神病了 厉害吧 有人肯定要说 这是历史 事实如此 好的 行吧 男人书写的历史再被男人拿来高潮一下 有意思么?
      • 不以事件为导向的复杂调度,只留下了时代形迹,却至始至终错失了主角的内在世界。
      • 怎么回事,总是拍这种视听花花美丽,转场看得人嗖嗖佩服,但是剧情莫名其妙的电影???咋的你相信Alexa Chung当同妻是因为她贪嗔痴又笨笨吗?这是女性视角吗这是男的谨慎隐形。不知道是短板太短了还是特长是把每个人都写得面目可憎最后怪时代。本来ren hang之后我真的以为他搞传记有一套的!害!还是不会写女性。
      • 基本上没有喜欢的段落,纯苦劳。
      • @SFF2022
    • 豆瓣 6.1 IMDB 6.5 正片
      Cassandro
      2023
      剧情片
      美国

      卡桑德罗

      Cassandr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相当标准保守的传记片公式,却回答了很多更大制作同类影片闪烁其词的立项意义:传主故事此时此刻究竟有何被讲述必要?不同于陈腐乏味的主流白男生涯传奇,Saúl的人生职业彼此启迪的探索既深刻揭露极端恐同氛围尚未远去的威胁,又从虚构身份想象为何是受复合歧视的边缘人天然的庇佑和武装的命题淋漓尽致华丽展现摔角作为超英文化落地化身的自由魅力。摔角手逆袭史实是一幅囊括各色叙事认同塑形主体模态的多彩社群长卷。扯下舞台人格面具拥抱自我扭转个人陪衬定位同时,也彻底改写异装流派用以确认格斗主角阳刚气质支配地位的他者位置。耀目骄傲面前无所遁形,躲藏假面背后的无因仇恨和虚张声势随之逐渐瓦解冰消。Cassandro的偶像符号影响无形促成无数接纳和解,Gael出演带来的影星效应则为这个领域族裔取向的三重小众发声注入更大声量。
      • 原型人物在争议、唾弃以及诸多分化拉扯中站立,还在充满雄性气氛的竞技台上,注入了“真我”与别样的能量;光是预先看百科信息,已经很感兴趣。作为绝对主角,Gael García Bernal最终的演绎相当出彩(还会让人想起他在去年和Diego Luna有个关于拳击题材的项目);然而电影本身的节奏略微拖沓也欠缺活力,也同样像个平铺直叙的纪录片。
      • 情感的缺失实际上是逻辑的缺失,故事不讲清楚观众很难感到共鸣。导演似乎有意将Lucha Libre模糊成某种真实打斗,而忽视了其戏剧性与表演性质,好像连他都不理解如果不是真打,有什么必要奉献自己的身体与灵魂。全片没有一个镜头是讲Luchador怎么排练,所以到所谓片中高潮即他与Hijo del Santo的冠军赛,在细腻又华彩的中近景镜头下却是一头雾水,比如他为什么跑到观众席往下跳,比如他为什么没认输就结束比赛。还不如着重表现仅在一年之后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赢得UWA轻量级冠军的exotico而且卫冕了20个月的惊人成就。面具作为隐喻暗示着摔角手的双重生活:普通人与名人、对外家庭美满的顺直人与私下里的同性情人。但是在Cassandro这里是不存在的,他就是他,从未隐藏过也从未试图证明过什么。
      • 做自己。
      • #Sundance2023# 为男主的魅力加一星。一部工整的运动传记电影,但墨西哥摔角本身并不算受众广泛的运动,加上Cassandro更是摔角手当中的异类,这个主题已然很吸引人。对于男主和母亲之间的感情刻画非常细腻,许多细节抓得很妙,也进而凸显了男主自身身份认同的困境。结尾稍显俗套但没有一俗到底。导演映后提到本来他们打算拍一部关于Cassandro 的纪录片,但在跟Saul接触之后决定写一部表达更为流畅的故事片。遗憾的是Saul本人在电影拍摄结束后不久就中风,几乎丧失的语言能力。但电影节期间还是来到了现场,并且用他招牌式的出场方式和观众互动,让人非常羡慕那场的观众!
      • 男主演的不错 前面不错 后半部分有些塌 最大收获是知道了墨西哥摔跤Lucha libre 相当有意思 exótico 衣着妆容相当华丽 动作观赏性好强
      • 好奇怪的运动。
      • 從一月份Sundance等到現在,gael和Roberta Colindrez和bad bunny,gael還是一如既往的好,喜歡他和他媽媽的細膩關繫橋段,酷兒工整平淡傳記片。以及一直存在在背景裏的美墨聯繫,saúl是美國出生的墨西哥人,穿梭於邊境兩端的El Paso/Juárez兩座連起來的城市之間,也有一個鏡頭是練習的saúl在邊境旁跑步,片子裏gael幾乎是同樣比例地用到流利的英語和北部口音西班牙語,邊境文化。當然還有通過這個片子了解到墨西哥Lucha libre的部分,聽gael說cassandro如何重塑摔跤裏的男子氣概/酷兒身份。對了教練的演員Roberta也是queer🥺,支持這個casting。話說GQ的gael這篇採訪挺好玩的:https://douc.cc/41CodC
      • 作为人物传记片是完整的 把生平和高光时刻一五一十地展现了出来 缺点就是按部就班 像写八股文似的把要素塞得满满当当 镜头和情节有时切换得也略显生硬 不过和母亲的部分还是挺细腻的 尤其喜欢心形游泳池那段 (单没能看到小狼狗坏兔top娇小可爱的盖盖 好遗憾)
      • MEX > YVR. Aeromexico. 我好喜欢墨西哥那种颇具公路气息的风格啊,似乎随时随地都在聊天喝酒抽烟。
      • 剧本毫无力度。电影本身一星,题材加一星。Bad bunny演个保安?
      • #2023 圣丹斯# 导演前作都是纪录片,作为真人传记片剧情略单薄,也看不到人生的起伏,不仅觉得盖尔·加西亚的演技退化了,最后的强行煽情也是败笔
      • 挺工整的传记片,摄影和配乐都挺好。一边是15岁即出柜、摔跤、反串,而且求胜欲强烈;另一边是父子疏离、恐同反同的大环境、反串角色不能赢、与深柜已婚男的情感纠葛…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深厚感情作为突破口和爆发点,仍然是在鼓励所有的酷儿们要勇敢地对这个世界说“不”。
      • 开头还行,但也太平淡了,得冠军也没拍出多精彩来,非常虎头蛇尾。不过墨西哥文化真奇怪,这个摔角暴力、残忍、歧视同性恋,但是大家又非常乐此不疲。我之前听过一个播客,也是讲这个的,是不是同性恋的出路之一?
      • 盖尔加西亚一如既往的靠谱,但最后的其他角色包括摔角的展现都节奏失衡,最后的落脚点很不明确
      • 不知道有没有用替身。男主的摔角动作和挨摔动作都相当专业呀!这玩意儿假如不会挨摔,那简直每一下都可能骨断筋折。不禁感慨男主相当敬业,而且演技一流。真是难得的好演员。卡桑德罗这个角色,塑造的有血有肉。不但成为了摔角明星、竞技偶像。更是进一步成为社会名人、人生偶像!哪怕只是小众范围内。
      • 没有我想象中疯狂又激烈的情节(我还以为会充斥着暴力,霸凌,血泪其他等等狗血的情节,但是并没有)。 刚看完的时候觉得有点儿平淡,可是回味悠长,Cassandro就是各种意义上的luchador。 “soy quien soy”我可能这一生没法真正理解也无法感同身受这三个词对Cassandro意味着什么,但是我就是看着Cassandro的背影觉得好沉重。 Gael Garcia Bernal的演技我是没得挑。那种坚强背后的易碎感真的不是所有演员都能玩明白的。
      • 题材不错,可以一看。但感觉还有空间,要么人物戏再深入些,要么动作设计再精彩些。
      • 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
      • 平庸无趣,可预见的好莱坞人物传记
    • 豆瓣 6.6 TMDB 6.80 正片
      Sisi & Ich
      2023
      剧情片
      奥地利/德国/瑞士/马耳他

      茜茜和我

      Sisi & Ich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疯女人Sisi”是个被拍烂了的题材,这一部演员、摄影质感不错,也能看出解构的野心,但幼稚狗血的剧情配上俗气的青春片OST实在是有种《小时代》的既视感......
      • OST又现代又突兀。结局太魔改。三星给摄影和桑德拉·惠勒。
      • 茜茜公主的「爱情神话」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须臾缥缈的故事,当回归到真实世界,晚年的茜茜公主如同精神病患者一样,但电影虚构的「神话」依旧延续(只是如今以更加现实主义,或者说后代的悲悯眼光来「重塑」),所以说做到这样的「全民偶像」,传记片往往也就失去了客观性。
      • 哪都好 就是报看
      • ost和costumes不合时宜,但我很喜欢。应该有桑老师自己唱的?
      • 简直太好看了,我真是太喜欢了。。
      • #Berlinale2023
      • 其实故事完成度还是很有的,一些镜头是可以的,不至于2星,但看过同题材更高水平的作品《束胸》,这部就像是《还珠格格》式演绎。无聊。
      • I was expecting some lighthearted-lesbian-romance-period-drama with fabulous acting. Instead, I got semi-lighthearted-(the rest is bitter and confusing)-lesbian-baiting period drama with fabulous acting. 音乐很好听,风景很漂亮,女仆很可怜,亲都没亲到,惠勒MVP! @ Projector GFF23
      • 重塑歷史的宮廷百合瑪麗蘇,本該看得歡天喜地,但實際只覺得冗長又無感,可能單純不吃Susanne Wolff和Sandra Huller的CP感,雖然Sandra演《顛父人生》的喜劇我很愛,但演曖昧狂戀癡愛怎麼就共感不起來。佈景精緻,配樂於我而言成立,理性上也能同理片中尖銳放大的崎嶇「母愛」,但情感上就是無法真正對任何誰投射心動揪心期待遺憾釋然。
      • 本les真的太喜欢了!!!!!!!!!texture,镜头语言,摄影,音乐,情绪一切都无可挑剔,目前Berlinale2023心目中最喜欢的一部~
      • -.5
      • 音乐很潮。感觉像是一个拉拉爱上直女的悲伤爱情故事。。喜欢,有点索菲亚科波拉,但也仅是半瓶水。
      • 蛮喜欢这个改编和结尾 || 前半简直( ^ω^ )什么粉红恋爱喜剧啦 Sandra出场就好喜感 || 虽然看到满多人不喜欢音乐但其实蛮贴合电影气质的(恭喜桑老师的两部新片😭✨✨//现在真的很适合再看一遍西比勒hhh
      • 恭喜茜茜宇宙又添一员 茜茜能一再被多方位解与时代并行的可能性和允许她被不断拆解的大环境 所有还原她的 赋予她的 想象她的 猜测她的 一切的一切 都试图让她以具体的 复杂的人的形象出现 而非一个虚幻平面完美的符号 真令人羡慕
      • „Du sagst, dass du mich liebst?“ „Mehr als alles, alles, alles.“ „Schwöre es, dass du mich wirklich liebst.“ „Ich kann nicht ohne dich lieben.“ „Schwöre es!“ „Ich schwöre es.“ „Dann fährst du mit mir in die Schweiz.“ 这是什么神经质皇后&忠犬女仆の私奔剧本Orz,而且BGM特别Moderne特别喜欢,好!
      • 这两年茜茜“祛魅”系电影挺多的,这部表现的奥匈帝国皇后也是个多方面的矛盾体,高高在上又无人真正理解她,集各种宠爱于一身但有几个是真的爱她,表面的自由开朗,内心的孤寂抑郁,极其高端版的自我认同缺失。片子拍得很美,虽然跟我们曾经看到的古典影视里的哈布斯特皇朝不一样,现代化演绎也算不上稀奇了,但介于现代表现和古典美学中的影像真的很舒适。
      • 不懂就问德国人到底给Sisi写了多少同人文
      • 看起来不太像是正经史料却是真人真事改编 离经叛道的侍女与喜怒无常的贵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朋克(。
      • 和corsage類似 但我更喜歡corsage 這部也想用大膽現代的敘事 但corsage更厲害
    • 豆瓣 7.1 IMDB 6.1 正片
      Ingeborg Bachmann – Reise in die Wüste
      2023
      剧情片
      卢森堡/奥地利/德国/瑞士

      巴赫曼:沙漠之旅

      Ingeborg Bachmann – Reise in die Wüst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Berlinale 73rd Wettbewerb #Zoo Palast 5 浪漫的巴黎,沉郁的苏黎世(柏林),阳光明媚的罗马,寂寥奔放的黄色沙漠,城市或地域(以及对应的内部空间)的视觉印象温柔地从了Ingeborg的意愿,引导着知音、情人与爱人(Max Frisch作为最重要的那个,尽管在女性主义维度是绝对糟糕的,我仍然认为是Ingeborg那个唯一的爱人)在不同时空轮流现身,用不同的语境、服装和艺术形式赋予人物新的情绪状态和矛盾,再由生发的张力反哺空间流转的动力。 (简单来说,只是喜欢一切黑苏黎世的电影
      • "婚烟制度不适合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BJIFF2023 #天幕新彩云
      • 13th BJIFF No.20@小西天。比较失望。无论如何,我不认同连策兰的名字都没出现过的巴赫曼传。追忆这段情感经历,可比沙漠4p或与翁加雷蒂一句精彩对白都没写出来的会面重要多了。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特罗塔把题材的历史深度、情感浓度,当然还有叙述难度全部捐弃,只将其扁平化为一般中产女性的男权反抗反婚反育,讨巧无错,但平庸媚俗,一如她的镜头语言以至古典音乐的品味。
      • #BJIFF2023&电影资料馆 “婚姻制度不适合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此句一出,现场响起点点掌声。将过去与当下用平行蒙太奇交织在一起,沙漠之旅,其实就是回溯不幸感情的历程。开头便是超现实段落,女性在黑暗中接起电话,电话那头响起的却是男性的冷笑。“每个人都喜欢你,是不是因为你打扮得像个明星”之类的话语无任何戏剧化的冲突,却又有刀刃的锋芒,揭示了男权社会无意识的对女性的压迫。女性需要通过写作,重新夺得主动权与话语权,第一要务是打破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约束,像《小城之春》中的周玉纹与《她》中的米歇尔那样,夺回对性的掌控。烧掉日记,同时也是烧掉男性对女性的审视,男性缺少女性作为对象,便丧失了写作的动力。对话多以正反打为主,有几处镜头缓缓拉进深入人物内心,结尾打破第四堵墙,给予女性以力量。
      • 就这个人物传记来说是可以的,用不同时空下的情感经历来更好地描摹出女作家的人生,但是女拳味太浓了,在沙漠跟人4p就是女性意识觉醒了哦??
      • #SIFF #红星电影世界 #二刷 感受依然深刻。#Berlinale #BerlinalePalast #Competition 长评 - 关于“我”。主竞赛中最佳!关于女诗人Ingeborg的传记片,完全不了解这位诗人,看前只是简单的查询了一下,单以传记片看,本片在叙事结构,内核表达,视听效果和角色演绎都属于绝佳。电影以女主人生时间上三个“部分”做切割,三个主题交错叙事,平行推进剧情,内容互相呼应。三个部分为,爱情,自我,遗忘。爱情是与作家Max的相处,自我是女主对于“自我”的找寻,遗忘代表着与过去和解。内核表达上是以三个部分来呈现女性对于一段情感的完整感受。冷暖色很棒,呈现女主的精神状态。听觉着重注意到噩梦中的声音,电话,打字机都是一种创伤展现。女主与双男主对于角色的诠释实在完美
      • 薇姬·克里普斯命真好啊,只有男导演当她花瓶,女导演都来找她演文化人。一边惊叹于Ingeborg的美丽和水平,一边看得气气,再一次:一个女人是不会因为才华被爱上的。一个再清醒的女性(一个工作的女人是不可能结婚的)想要享受会儿爱情还这么累。
      • 流于说教。在展现了男主各种不堪之后,为何标榜独立的女主依然深陷其中?
      • 和《时时刻刻》有诸多相似:受精神疾病困扰的女作家、英年早逝、三段情节平行交叉、困境都与男性/性别相关。像是把时时刻刻三人合成一人。但最终效果较差。女主的三个阶段/状态之间差别太小,平行交叉又很密集,直接观感是混乱。三个段落人物造型、拍法、视觉等没太大差异,从而让所有的跳跃显得都突兀。时时刻刻的魅力在于虽然是三人,但精神是连为一体的。这个片正好相反,实际是一个人,但三段比较分裂。其次是三段分别都写的不好,不仅缺乏必要的连贯性,表达也不够凝练,剧力分散、精神涣散、言之无物。给人感觉反而是女主面对感情不太成熟,没有真正表达出她的内心困境。最后,缺乏动人的诗意。偏写实的视角却没有抓住多少细节。大部分叙事通过对话完成严重缩窄了表意空间。整体视听调度也非常平庸,没什么特色。@Berlinale 2023
      • #Berlinale MF与IB私人关系以二人通信为研究基础;如果没记错,片中MF第二次与Ingeborg通电话的内容是前任Paul Celan与她通信的内容;第一个将IB写进自己书里的不是MF,而是Hans Weigel。现实中IB有多段恋情,导演让MF成为了他们的代表,融合多人“事迹”。Von Trotta从前塑造的知识女性是战斗的、激进的、勇敢的、充满激情的、不屈不挠的,两性关系一直也作为伴随;这一次事业作为配角,情感成为主角,片中的IB面对MF是天真的、脆弱的,面对诗歌文学又是哲思的。故事起于最低谷时期,逐渐完成解脱,而现实中,IB从未走出沙漠,在烟蒂中受到最终致命的伤。前几位女性角色是战友、榜样,IB是女儿。本片可看作与导演处女作《肉体的代价》呼应,被体制/男人摧毁的女孩。
      • 73rd Berlinale 好 太好了 / 首映吐槽柏林的时候全场都在笑 / 坐前面的白男看了大半个小时收拾东西走了
      • 3.5 主流女性主义,有属于时代和自身的挣扎,也是对爱的追问。男主能看出来尽力在掰了,但还是窒息得够可以哈哈。表达完善,结构不错,拍法没劲
      • 男人无趣,意识到有毒关系还深陷其中的女人无趣。看了下前排评论叫好的都是男性观众,只能说女人不懂女性,男人更不懂女性。全片有点意思的部分都是片中的Ingeborg展露自我或者与世界关系的部分,最让人动容的本应该是关于太阳之诗的朗诵,在片中突出的又是对异性的吸引,无趣至极。如果与年轻美丽的男性4p就能完成对“小资产男人的复仇”,我想她还没有解放自我,反而深陷其中。好奇现实中Ingeborg的生活是怎样的,所谓爱情又占了多少比例,如果诚如电影所述,我只觉得遗憾。而电影如果只突出性缘关系,忽略仅仅是她作为她的部分和她与创作的关系,才真是本末倒置。
      • 完全站在詩人這邊,理解詩人追求完美和絕對的自由,加一星。沒有策蘭的丁點鏡頭,扣一星⋯⋯
      • #2023柏林# 超过八十岁高龄的德国神一般存在的女性导演拍出了又一部精彩的女性传记,一位女性游走于三位亲密男性之间,为了保持女性独立不懈坚持,并揭示出真理“男性是时刻需要通过被女性崇拜而获得满足的物种,古往今来,亘古不变”
      • 各个方面都很平庸,浪费了演技颇佳的女演员,也浪费了传主生平的好故事。
      • 挺好的,max真典呀,分手了人病了,到头来还是最关心who sent the flowers
      • 摆脱Frisch的控制是一段震荡的旅程,而沙漠之旅只是在终点附近的徘徊,废笔较多。
      • 关于我们需要怎样的爱和亲密关系,女性对爱情中不对等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自身认知的重构。爱男人太痛苦,太消耗了,名气能力性格美貌全面碾压烂人的女主也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被拖进“委屈自己满足对方来维系爱”的泥潭想抽身都脱层皮。
      • 女人最自由的时候,总是在路上。/ hkiff遗珠,在雨后泛起丝丝凉意的北京夜晚拾起。当巴赫曼道出「婚姻制度不适合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大家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似乎没有辜负这般令人清醒的天气。而更私人也更强烈的部分,则是巴赫曼烧掉弗里施的日记——以及当面对质时所说的「作家应该以语言取胜,而不是窃取他人的故事」,并怒吼男人「吸血鬼」。作为常被男性肆无忌惮挪用idea、编作素材的18线作者,对此深有同感。尤其当两人处于同一领域甚至存在某种竞争关系(哪怕是想象的),世俗社会中的弱势方就会被强势方轻而易举地吃干抹净、精神肉体多重剥削至体无完肤。打字机噪音想起阿克曼的《提行李箱的人》,《一间自己的房间》可能是女性创作者的永恒命题。好在巴赫曼拥有「我的城市」以喘息,即便是片刻的。#bjiff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