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能够隔空移动东西这一超出常规的现象之外,似乎并没有直接的、强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Rantes真的是外星人。而是通过一些精神病院病人的演奏会狂款、“圣徒”做爱后滴落的蓝色液体、Rantes每天都会一动不动面向东南方这些令人费解的现象来侧面反映Rantes是火星人。自始至终观众都跟心理医生一样,充满困惑。影片借由这个充满谜题的男人,阐述着导演对社会和人类的不满。 |
|
+ 内容是很好的,但绝大部分时间内在影像和剪辑上缺乏内在节奏和力量,音乐会的部分除外(或许还有其之后和男主给女主糖的画面):随着音乐高潮的到来,镜头切到大远景上摇,音乐和镜头同时达到了新的层次,影像节奏变化的力量在这一瞬间产生;随后男主抢下指挥棒,乐队从无动于衷到逐渐开始演奏,影像的内在节奏开始加强,随后是现场和精神病院内狂欢的蒙太奇,此时背景音乐和影像真正释放出了共振的力量——一种电影的音乐性产生了。 |
|
极有思想性和冲击力的杰作,电子技术道成肉身,表达的却是耶稣的朴素愿望。影片可以被理解为与塔可夫斯基进行对话。用眼睛移动餐盘帮助饥者,和《潜行者》结尾的水杯异曲同工,都是四两拨千斤的神迹,但更多了一层平等、博爱的人文关怀。影片中段演奏《欢乐颂》,与《乡愁》的主旨一致,但多一份魔幻、质朴与神圣,也更感人。借用科幻元素反思人类自身的灵魂,可比《飞向太空》,但更着重于具体的道德批判,也更有马主义的意味。“去吧,爱因斯坦,巴赫,无名先生,疯子,杀人犯,这条下水道通往天堂还是地狱?”电子耶稣的死前遗言,对人类的灵魂拷问。如果结尾用贝7的第二乐章,对比贝9第四乐章,那将使影片更加飞升。 |
|
喜欢病患狂欢逃离那场戏,贝多芬的第九 |
|
对一个训练有素的精神病医生而言,凡是不符合自己思维逻辑的,你就是疯子,要治愈你才心安;对一个惯于以自己生活方式为中心的群体而言,凡是自己不能够理解的,你就是落后的,要改变你才合理;对一个掌握世界主导权的强权而言,凡是不符合自己价值标准的,你就是野蛮的,要统治你才正确。于是人类世界种种自以为是的欺凌就这样开始了 |
|
疯人院里,医生和病人代表两个社会。第一世界的孤独空虚吹着萨克斯风,第三世界的身心苦难伴随空旷走廊的脚步声。交流是美好而短暂的,然后神秘的男主因试图改变世界而终被改变。发展中的观众会在写意的氛围和价值批判里获得共鸣,发达精英才有闲心去抠情节的合理性并因此而错过重点。R.I.P. UFP -- unidentified flying patient |
|
有的时候很像是论文电影,来自精神病人的观点与医生观点的碰撞,在问题的对撞中观众完成了对社会价值的思考。男主人公是一篇迷人的科幻小说,它借助于信仰完成了这个人物的塑造,男演员在表演上也有一种虔诚的光芒,使得这个角色确实遗世而独立。这也是一部拍身份认同的好电影,对于主人公的性质、”病理“、特点的思考,同时也是对人类的思考一隅。 |
|
The Enigma of Rantes |
|
算是能找到的最早的Eliseo Subiela的吊威亚以及意识流风格 比想象中耐看 考虑到这个风格远早于同题材被吹上天了的英语电影 多给一星 |
|
无论是现实世界中的精神病患者还是外星人种,都无法掩盖住最后由人类亲手泡制的悲剧。而注定要被人困住被人怀疑被人杀死本就是宿命。 |
|
未被完全驯化的人,躲进冰凉的精神病院中,刻意的正常如冷峻的社会一般病态。他所望向的东南方,是导演所设置的谜,用现代性所惯以对不理解的事物进行称量,但在浑浊的世界之中,存在是更感受性的理解。 |
|
Amazing。魔幻现实主义,耶稣,dictator,规训,怜悯,隐喻,最可贵的是这样的电影获得了阿根廷主流的成功,那么那里的80年代,人们的接受度深度审美品味志趣是多么的高。 |
|
“也许我们都是同一个父亲所生下来 或疯或傻的孩子。” |
|
美国的K星异客在前传中被阿根廷的精神病院给杀死了,外星人可能还没来得及看看福柯的书? |
|
傍晚出门去了塞万提斯学院参加观影活动。
影片是阿根廷导演艾里西欧·苏比耶拉的《面向东南方的男人》,有点类似《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都是借助超自然的手法反思人类本质、信仰和社会问题,充满了哲思。
影片的配乐大量使用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尤其是第四乐章的《欢乐颂》,让影片的情感张力达到顶峰。如果放映室的音响设备再好一点,效果会更完美。
顺便在二楼图书馆也逛了一圈。上次来,好像还是 N 年前学西语的时候。 |
|
如同看了一部有格调的老港片,八十年代,他们都还年轻,世界也还丰富多彩 |
|
油管1080p: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YLKMCOTR6U “我们能应对你们其他所有的武器,但你们最致命的武器令我们担忧” “那是什么?” “愚蠢,人类的愚蠢”。又一个在新解second coming的时候将他(们)变身社会正义活动家,同时批评保守主义:对他人的穷苦视而不见;自称理性主义者(例如新古典自由主义者推崇laissez-faire)却在现实中丢失最符合理性的行事准则以至于没有feeling的外星人都比你们做得更好;做得比你们好的“圣人”当然最终没能有好下场;以及欢乐颂演奏夜后到来的镇压——疯人院是教条主义最被恪守执行的场所当然也是极好的微型社会隐喻。医生则是悲哀人类的缩影。还真的挺拉扎罗的,当然最有名的是好莱坞“翻拍”的k-pax,导演后来跟他们打抄袭的官司但打着打着没钱了只能不了了之。好惨,艺术电影大国导演被好莱坞随便玩弄 |
|
宗教科幻精神病的可能性仿佛金龙鱼调和油,1:1:1…科幻与创伤之间似乎有着必然的联系。以及,是不是精神病人重要吗? |
|
k星异客抄的本片 |
|
拉美电影真的很强,让人不禁想到这部是不是《幸福的拉扎罗》鼻祖。神迹降临人间,一切都有着浓烈的宗教色彩,配合神神叨叨的内心独白,既可爱又令人唏嘘。 |
|
《欢乐颂》开始狂撒狗血,embarrassing to watch |
|
导演娴熟掌握着电影所用的一切技巧,看似超现实的部分也许恰恰是最现实的,一种精神分裂分析影像学。 |
|
配乐可以给四星半哦 可是电影是真的没看懂… |
|
阿根廷魔幻现实主义,第一次认识导演 |
|
“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 |
|
故事用一个疑似精神病人来揭示人类的愚蠢、自私、虚伪、懦弱和自以为是。一部天才的警世人类的作品。 |
|
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以前真不知道这位阿根廷导演Eliseo Subiela |
|
这部电影对于我来说太过于深奥了 虽然很努力看每个字 怕自己理解不了…看完依然感觉没有理解…可能真的就是一部论文电影吧… |
|
~In Stock~ |
|
8.7 暖色调诡谲,提及莫雷尔的发明。 |
|
[3+]欢乐颂响起,神迹降临 |
|
神秘诡谲 魔幻奇趣 |
|
疯子或是圣徒,片中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总让我想起老塔,最后的死亡与《牺牲》的主题不谋而合,k星异客的前辈。 |
|
蠢只是被塑造出来,我不需要你治愈我,我要你理解我。 |
|
蓝光 |
|
外星人还是酒鬼?疯子还是圣徒?好像这些都是正常世界无法容忍的
“你是个很不错的人,但是你不快乐,我担心的是,你明明知道却不在意” |
|
80年代阿根廷电影。埃里塞奥 苏维拉。拉美电影受到文学中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将现实主义与幻想更具原创性的糅合在一起。博尔赫斯式的影片。无资源 |
|
外星耶稣也得陨落 |
|
“她在感受到爱的时候嘴里会流出蓝色液体” |
|
想到飞向太空的质感和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电子的配乐不错 |
|
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冷门 个人很喜欢 |
|
3.5 后半部分有些疲软 |
|
269 79 |
|
太神了结尾 |
|
是谁疯了 |
|
8.7 |
|
Don’t abandon us! |
|
一部充满哲学、批判和讽刺的影片 |
|
不愧是拉丁美洲 |
|
神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