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Marché du Film Online# 双周入围。应该标“喜剧”。太好笑了(那个流星简直WTF),不仅黑了欧盟及法德意三国,而且其实也揶揄了一下中国旅行团(女主突然开始在大巴上拿中文做导览真是高能时刻!)。语言真是本片最大的一个玩梗地方,许多人物多语无缝切换,而且特别喜欢拿这个来做戏(法德两个协调员就是马克龙和默克尔[片中叫M&M]的代指)。难民题材电影进化到这时,已经不仅能做喜剧,而且能在反思圣母心的同时,反思欧盟的官僚主义和欧盟本身的机制与价值的内在问题了。本片可以说是全球化开始走向解体的标志性影片。 |
|
中文讲这么好 辛苦啦😓 |
|
- |
|
+ |
|
“联合国国际特赦组织指控,因为欧盟的计划,给意大利当局带来了极大压力,导致许多拒绝被登录指纹的难民遭到警方的虐待,他们以殴打、电击和性羞辱的方式向难民施压。自2014年起就担任欧洲边境管理局局长的法布里斯·莱格利于2022年向欧盟委员会辞职。他被认为应对发生在爱琴海和希腊、土耳其边境的侵犯难民人权的行为负责。大量来自叙利亚等中东国家的难民被无理拒绝进入欧盟境内,越来越多的欧洲边境管理局下辖边境人员阻挠难民,这种做法违反了欧盟有关保护难民人权的规定。当局限制难民进入,在难民到达领土或领海后将他们遣返,并在边境对他们使用暴力:驱回是以暴力和明显系统的方式进行的。运送难民的船只被拖走。人们登陆后被围捕,然后被推回到海上。曾有5艘载有近2,000名移民的船只于地中海沉没,造成超过1,200人罹难。” |
|
#Cannes22 NO.42 7/10 |
|
2.5,从难民问题到疫情问题,不同立场的人的激烈争锋,融合成一锅大杂烩。不过最后出来的只是表面功夫罢了 |
|
难民、性别议题下,对官僚系统及价值观的讽刺,以及大冲突下一对母子的私人冲突及和解。讽刺部分光有形式,母子故事又有些俗套。 |
|
65/100 后全球化时代的荒诞种种,但空有碎片,连起来却绵软无力,可能还不如相似主题的短视频。 |
|
故事很轻盈好笑,但也是常规的法国制作,可以算#骄傲月专题观影# |
|
(酷儿棕榈迷惑之一)儿子这个角色挺好 是个看五分钟会喜欢的角色 和妈妈和解太快了 开几个玩笑就没了 这也太敷衍了?拿个欧盟难民危机开题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妈妈和德国女同事的“浪漫蕾丝爱情“就像直女同事酒后调戏一下无家可归的dyke一样 结尾也迷 突然就放飞文件了 再在阳光灿烂的文件纷飞的氛围中来点法式小清新 牙尖起人来倒是不错考虑转行当阴阳师吧? |
|
始于难民,终于疫情,讽刺不够到位,尤其用一大段法式中文动员中国旅行团在意大利集体摘口罩的桥段,难道导演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 |
|
柏林补片05。素材组织相当混乱,但掩不住灵光。处于绝对中立的位置放任左右两派魔法对轰,官僚民粹各赏五十大板,机关枪般不断抛出质问——代际间的仇视隔阂、历史遗迹档案的废弃、政治议题的优先级排序——导演对给出答案毫无兴趣,世界要完蛋了但谁爱管谁管吧我先乐一乐,很不错的态度。 |
|
3.5 |
|
#WEB(7.5/10)
柏林补课02。制造喜剧性的方法比较多样。时刻维持机警的语调,但在揉杂荒诞讽刺剧和温情情节剧方面,设计感还是略重。 |
|
认真的吗 |
|
86.15 |
|
3.5 好喜欢那段迷宫的戏 |
|
各种元素大杂烩,飞着来的故事和飞着来的拍法。元素多到全是一厢情愿的堆砌,表达了个啥就当是行为艺术看吧。 |
|
事业熟拉和rap逆子的和解之旅,什么NGO、Chinese flu、摘口罩闻空气的要素爆多,会是cctv 4上狠狠批判的类型 |
|
从难民到新冠,官僚主义欧盟荒诞史。人物设计实在太刻意,结尾转变略生硬。 |
|
非常法国知识分子,也同样以法语/法国为中心讨论欧盟乃至世界问题,微弱的嘲讽以及自嘲。但是受众也仅限于部分左派中产阶级,并且还是有自我反省的那部分。看这母子关系,心都凉了。 |
|
天啊儿子这个角色真的好讨厌,非政府慈善组织搞得像美国兄弟会。羡慕片中多语切换自如的每个人。 |
|
三星半,一个普通欧盟联络官的生活,工作上遇到的官僚形式和中二成年儿子的闯入。本来故事挺好的,最后选择和儿子放飞就不理解,原本一步一步干实事不挺好的嘛,就这么轻易被儿子和那个女孩说服了?结尾突然被疫情打断很时代特色了?只可惜没拍她们被拉到难民营隔离。中间母亲客串导游很可爱中文不错啊!关于难民问题,干实事的母亲和只会喊口号的儿子并没有形成深入的议论交流。 |
|
4
汇集当下欧洲典型的政治面孔,浓缩入family drama的人物关系,生发出层次丰富的幽默感。左翼视角下女主对旅游大巴和哀葬仪式空间的闯入都饱含陌陌温情;影片同样囿于此视角,结尾的冲突和解沦落为政治口号的宣扬,好在适时的又一层幽默将其有所消解。尾声疫情的突发标志着更大危机的到来,那些影片中几乎只在厕所门板上得见的,讽刺无法触及的势力即将崛起,影片某种程度上也完成对自身视角局限的自反 |
|
始于难民,止于(疫,情),还有中国元素… |
|
小人物大景深 |
|
细节有趣,但欠缺导演技巧 |
|
+ |
|
7.9 陨石 |
|
被法国人中文笑死,导致女同也看不进去。 |
|
没头没脑也是一种现实 |
|
并不是想象中的公路片,虽然风景不错。既想讲述蕾丝母亲和极左儿子和解的小我故事又想卷入时代洪流中难民,疫情,欧盟尸位素餐等问题。最终就是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泛泛而谈。没有动人的力量。 |
|
影片的结尾是疫情开始,虽然我们现在没有了疫情但是本片仍然符合当下。全球化已经结束,收紧和封闭在所难免。非常好的讽刺喜剧是我们没有的类型。 |
|
我们是因为法国平等,而不是因为文化。 |
|
#Cannes22 Chinese flu?认真的吗? |
|
灵巧且嘲 |
|
【1966】没想到巴耶开始走搞笑路线了,有一些政治幽默还挺尬的 |
|
#75th Cannes#导演双周 难民议题 官僚讽刺 母子和解 |
|
19H15 13/09/2022 à l’UTOPIA BDX |
|
难民 国家 欧盟 可能我预期太高了 |
|
很可爱,可惜没有字幕纯听法语太难了,像听女主讲汉语一样难。羡慕他们可以拍这样话题的“小”电影。 |
|
妈妈我长大了 |
|
种族、难民、疫情、官僚主义、同性,好像把各种热点都蹭了一遍,但故事本身浅尝辄止,同时讲故事的手法也有些老套。 |
|
剧情难评,空镜很美。 |
|
又是低估佳片,投机者的嘴脸永远看不清,而廉价的主义声张却永远奏效~ |
|
一部什么都有的电影 |
|
在对于电影名的剧情诠释上真的是,。。。一言难尽,但是母亲与儿子小品式的互动与微妙的气氛还是蛮对我的点的。 |
|
中文导游亮了,女主很有趣😄 |
|
其实是一部浅薄的反思欧盟移民政策的电影,各种元素大杂烩,表现手法游移不定,影响了影片整体表达的观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