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利剧院那段太逗了。当地政府对奇思怪想设计的一路绿灯,把自嘲转译成奉承的翻译,还有安藤忠雄直到建筑落成时犹在惊呼——从没想过它会实现!打不死的武士精神遇到中国速度,真是一场好戏。#hkiff |
|
上海那个剧院真可能瞎几把设计,没想到中国人真造出来了。 |
|
很感动,最后一幕,不久前知道自己患胰岛癌的建筑师,心满意足参观着自己的作品,在楼梯上两步一迈地小跑,置身体与度外,与开头拳击首尾呼应,安藤的人生呐,真是武士的一生。 |
|
看完以后更加喜欢安藤忠雄了,太鲜活的人,有理想也愿意为之努力投入,又难得的诙谐有趣,有单纯的好奇和勇气。他说,建筑竣工以后就有了生命,他说要融入自然要用阳光赋予建筑生命感。这种生命感,我感受到了。好奇光之教堂的玻璃最后会不会被他拆掉呢哈哈哈 |
|
“日本人心中的美说到底还是生活与四季景色的结合。”
“对他来说,这是一块从土地里来又到模具中去的石头。” |
|
听ando大嗓门说话很下饭啊 |
|
清水混凝土,简洁之美。保利剧院是最丑的安藤作品吗?有机会去看看。 |
|
看似冷峻的混凝土,也能因设计和流动的光线生出别样柔软。之前只晓得光之教堂,看完发现对他的设计都挺喜欢的,对人更是钦佩。结尾一溜小跑上楼梯简直帅气可爱。 |
|
モネの部屋是真的让人沉醉,借着自然光陶醉,等光走了馆也就关了,和司马辽纪念馆一般。2018一年差不多走遍了关西和直岛的作品,今年也不能停呀~ps安藤开口大阪弁和小步跑楼梯不知为何让人觉得挺逗的~ 日本人眼中肯定是中国人都是O型日本人A型 |
|
棕熊君的执念:「将来有机会了,我就要把玻璃去掉!我还一直惦记着呢!」 |
|
流水账纪录片,不过安藤忠雄老而弥坚的精神和不服输的斗志,举手投足都能感受到啊 |
|
3.5 稍显流水账的架构,但其实非常有效地建立了艺术家肖像,深入了其建筑风格的方方面面。最后在中国合作的项目,过程中的各个细节也充满了“中国特色”,所揭示的…(就不接着往下说了😅)。 |
|
住了benesse house、访问了地中美术馆和benesse museum再来看安藤,真的能感受到他的『建筑与自然融合』的观点。 |
|
我第一次知道安藤应该是09年,那时对建筑感兴趣,一是因为选修课有一节讲到建筑和人的关系,也因为觉得和拍电影很像,都讲究沟通和合作,都是用光的艺术(把钱用光😅),10年还买了本书,结果“在读”一直读到23年(而且重新捡起来的契机可能是因为看了美剧Andor🤣),对光之教堂早就祛魅,比较想去直岛和冬天的水教堂(但长屋的中庭我一直记得)。书真的很好,不读建筑也获益良多,纪录片嘛就……拍了冬天的水之教堂,还不错。但B站版为什么只有不到60分钟? |
|
“不过,青春就是要这样。无所畏惧,相信凡事皆有可能。”
“人生既然只有一次,那么就要做自己打心底觉得有趣的事情!”
抽出大半天去看了安藤忠雄的展览,一点都不后悔。感觉源源不断的力量向我涌来。
Ando桑的性格和勇气是我打心眼里喜欢的,他的经历也是我难以企及、却很想踮起脚尖试一试的。 |
|
B站貌似少了20分钟,不是科班出身的安藤挺可爱,比我在上海做美术记者时候了解的更具象:“失败了大不了道歉,也不会杀了我”(哈哈)“一定要做心底里真正觉得有趣的,生命只有一次”。他的作品《光之教堂》很有名,但灵感还是始于柯布西耶。结合日式庭院,与自然融为一体,混凝土,都是他的标志。以前以为去直岛参加濑户内海艺术节(还可以看草间😊)是迟早和轻而易举的事,结果,此去经年谁料连国门都出不了。只能凭记忆回忆过去旅行点滴 |
|
清水混凝土ww
住吉长屋 罗马万神殿
光之教堂 司马辽太郎纪念馆
威尼斯的俩
普利策基金会艺术博物馆
濑户内海直岛
水之教堂
上海保利
要运动啊
码一下勒柯布西耶,巴拉甘 |
|
安藤比想像中还幽默一些。做小建筑他还是挺不错的。有很多早期视频资料。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20048/?from=search&seid=17500349472835136587 |
|
如果掐去上海保利这一段,我会给满分。我喜欢安藤忠雄的设计,混凝土的设计非常人类,但是他又很低调地把混凝土融合在自然中,会让我们感觉自己也是大自然中很普通的一个小动物。但是上海保利剧院的设计,感觉就是在出个难题抛给中国人,当然中国人也有自己的问题,一幅财大气粗、唯你独尊的姿态。安藤忠雄面对意大利人时在跟他们“暗斗”,在面对中国人时有“无所谓”的姿态。不是纯粹的设计师,配不上日本武士的称号。 |
|
看于去直岛的前一天。地中美术馆让人感动。 |
|
补 |
|
前几天去顺德和美术馆,立刻被这种与自然共生的建筑吸引,遗憾的是这种亲临的体验感用照片无法完全呈现,因为建筑不仅是建筑本身,如安藤老师所说「建筑一定要考虑场地因素」,「周围的环境也是建筑的一部分,建筑与自然,内与外浑然一体」。
我对和美术馆的清水混泥土墙一见钟情,纪录片中,清水混凝土也始终贯穿着安藤的作品,无论是商业建筑还是民居住宅。
片中记录了大阪的光之教堂,这个作品也是安藤作品里我最喜欢的(大量私人情感带入),安藤太会利用光带来强烈的空间体验,这点在18年去上海明珠美术馆时就有感受。他还反复说有机会一定要把十字上的玻璃拆掉,太可爱了。
片中还记录了他在意大利、中国和日本濑户内海的建筑作品。
「竣工后,建筑就有了生命,会一直存在下去」,一定要去现场感受安藤作品的生命力啊! |
|
我到现在都想把玻璃拆了 hh 可爱的大阪おじさん |
|
混凝土与生命 直岛预习 |
|
个性老头,几分钟能把图还好吧?不行那半小时吧哈哈哈哈 |
|
真是一个严格健硕的老头 |
|
「武士」部分著墨太少,但反反覆覆看了幾遍最開頭穿著白色運動服和螢光黃鬼塚虎在公園鍛煉的部分。「要同時鍛鍊身體和意志」體力衰退了,意志也會變得薄弱。另外,好像可以慢慢開始欣賞和感受建築之美,在我這個年紀應該還不算太晚。 |
|
“只要我还愿意迎接挑战,那我就会继续下去,虽死犹荣!” ando!你让多少建筑学子爱上清水混凝土啊! |
|
看过展览再看还是觉得很有意思(保利剧院真的很一般,和甲方有关吗?) |
|
罹患胰脏癌。从大阪到威尼斯,从直岛到上海。 |
|
简练 |
|
建築本身十分迷人! |
|
原来是如此有能量的人,也有珍贵的影像记录 |
|
本人太有趣了,是比自传里更鲜活的一个形象 |
|
最大收益是认识到安藤忠雄标志性的清水混凝土结构的意义:“混凝土就像一次性的博弈,不能重来。”混凝土在浇筑后瞬间定型,外观和品质也都会定下,之后再想重来也不可能了。因而在钢筋和木工都做完后,准备浇筑清水混凝土的工作是最艰巨的,模具必须做好,振捣出料前要维持适当浓度,保持其均匀性,这一步很关键,做不好就会出现水纹。 pr:安藤在濑户内海直岛上建的地下美术馆,构思是让周边所有环境也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建筑与自然,内与外,皆浑然一体,甲方让他造一座比巴黎橘园美术馆更美的莫奈展厅,他构思是在地上铺一层细小的大理石砖,天顶垂直开窗,让人通过透进来的阳光观赏莫奈,日落以后就闭馆,就像他年轻时见到的罗马万神殿和柯布西耶的郎香教堂一样,他希望通过阳光让进去的人感受到生命。 |
|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120908/ |
|
光、混凝土以及青春 |
|
安藤老师身体也不行了 |
|
效率 |
|
出乎意料很欢乐。水之教会和光之教会比较美。直岛倒是和贝聿铭的美秀理念相似。保利还是挺丑的。 |
|
清水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中最高级的表达形式,它显示的是一种最本质的美感,体现的是“素面朝天”的品位。清水混凝土具有朴实无华、自然沉稳的外观韵味,与生俱来的厚重与清雅是一些现代建筑材料无法效仿和媲美的。安藤忠雄有“清水混凝土诗人”之称,在其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无为而为的禅学思想。 |
|
看了安藤忠雄在民生美术馆的展,太喜欢他作品里的生命力,忍不住去看纪录片,然后就像是认识了一个可爱的人一般,获得了充盈的愉悦。
「一个是要锻炼出创造性的身体,去看电影,听音乐会,去美术馆,看别人的建筑,然后要有想做得比他们更好的愿望,超越前人的勇气。体力衰退了,竞争意识就会变弱,没有了创造性的身体,竞争意识就没了,这两个是一回事,所以要同时锻炼身体和意志,为此每天都忙得跟打仗一样。」 |
|
不知道为什么B站的版本只有52分钟_(:3 」∠)_非常大阪,非常好斗,非常有趣。 |
|
3.5 |
|
周末看展前补补课。展名为挑战,大概是安藤建筑的真实写照。带着日本武士的精神,踏上不同文化底蕴的土地,向未来的建筑、技术、经济效益越级挑战。 |
|
清水混凝土,简洁明朗强硬,与自然紧密相连,回归质朴天然,安藤的建筑物线条透过光影呈现出柔软细腻的冷峻美感 |
|
安藤忠雄:禅师建筑师 |
|
小建筑都超有趣呢 |
|
既然人生只有一次,那么就要做自己打心底觉得有趣的事情。 |
|
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