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抗争哪里会有法制的进步。 |
|
精神病院的一段话印象深刻:你笑,就说你有妄想症,或是在沉默的发疯;你不笑,他们会说你抑郁;要是你保持中立,就说你性格孤僻,可能是精神紧张症。 |
|
与《美国田园的罪恶》一样。人们都拒绝承认错误,每一个谎言都要用更多的谎言来掩盖。。。然而毕竟,即使到最后,他还是恐惧上帝。我们呢?我们无所畏惧。 |
|
为何朱莉的唇要画得那么红?她在片中的造型很失败 |
|
警察局里和精神病院里的阴暗场景让人震惊,导演应该是调动了以前用在黑色电影里的所有元素。我觉得感同身受,因为类似的滥用权力的事件在我们国家时有发生。特别是精神病院那一段,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科学怎样被纳入到权力体系中去并同样被滥用。我在想,如果权力更加强大而嚣张,如果因为恐惧或麻木而缺少了那些有正义感、责任感的牧师、律师、记者和有良知的警察,就像我们经常遇到的那样,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还应该保存着希望吗? |
|
一个难以置信的故事,若非电影开场打出的改编自真实事件,或许很难让人相信洛城警局在当时竟有如此凶悍暴虐。相比故事本身,电影拍得有些波澜不惊,或许多讨论些关于政治时代制度之类的东西,我会比较喜欢,不过这样的话大概该让芬奇来拍…… |
|
结尾略显拖沓。 |
|
并不是每个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都能这么好看的,这点很值得赞赏啊。片中的反派人物由于整个环境所致并未显得过分可憎,这或许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经过程,那毕竟是20年代(当然这事儿为啥还在我国发生这个就很难解释了)。朱莉是个非常棒的演员 |
|
这绝对是我看过的最难受的一部电影,在观看过程中我流了眼泪,但这泪水不仅仅是感动,其中更多夹杂着愤怒、难以置信和无奈。 |
|
下半部废话太多 |
|
无奈压抑,当一个正常人被断定为精神病,失去行动说服力时,又该如何为自己争辩?朱莉虽美艳,也很适合悬疑片。 |
|
非常美国的一部电影,虽然不是一部紧扣时代主题的作品,必竟这是老牛仔伊斯特伍德不裉色的英雄梦,他在用自我意识和顽强的道德感对抗着这个混乱堕落、几乎让他无法理解的世界。母亲代表着属于老伊的美国精神:永远不说“我错了”。导演不再关心失踪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也拒绝渲染怜悯和同情。这是一场意志和耐心的较量,付出一切后,将得到荣誉和安宁。 |
|
这是一件真实的案件,有资料说现实中那个孩子最终没有被找到。不管怎么说,这是部动人的好片子,安吉丽娜·朱莉的演技让人佩服。虽然我们与美国的民主与司法公正相差不止100年,但仍可抱有希望。因为人类追求自由平等的脚步永不会停止。 |
|
政府警察腐败的事早有闻说 用电影表现出来后却没想到让人那么难受 然而整个电影节奏很不好 注重女主表演居多 显得太拖沓 废戏略多。最后戈登临死前要见她说怕自己撒谎会下地狱这段 完全就是把电影的救赎上升到了宗教层面 表现出政府的忌惮和自己立场的懦弱 反政府的立意不够坚定 实属失望。 |
|
1.上次的《老爷车》,这次的《换子疑云》,都在毫无准备之下让我意外泪流,于是乎对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爷爷更喜爱了;2.这应该是我看过的安吉丽娜·朱莉表演数一数二出色的作品了,第一场哭戏就见功力,我也不禁跟着眼眶湿润了;3.虐心的观影过程,于我然不及《熔炉》虐,但比《亲爱的》更得我意些许。 |
|
不是所有根据真实改变的故事都这样好看。情节跌宕走向是其次,气场才是关键。还有老伊斯特伍德说的那句,观众会自己补完他们所看到的。另,我真的爱安吉丽娜了。 |
|
一个迷雾重重的故事就这样风淡云轻行云流水般地讲完了,看后惊讶于一个普通的公民光天化日之下所能遭遇到的最大的不公待遇,而这样恐怖的情况或许发生在你我周遭。泯灭了良性之人让潘多拉魔盒沉重。影片题材极棒,遗憾也不少,对奥斯卡的献媚在最后猜赌中如司马昭之心,而人物的刻画也缺少过渡与抒写。 |
|
精神病院那段印象深刻,在认为你有病的人眼里,无论你怎么做哪怕什么都不做都是错的。 |
|
很好的故事!茱莉的演技有些过火。 |
|
美国二十年代的砖家,也是不要脸的 |
|
这是08年最出众的片子了。 |
|
老牛仔也拍寻亲记。1.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呈现19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司法与警民关系,执著于寻子的坚强母亲,个人对体制的抗争虽然艰难,幸而有媒体的力量协助。以洛杉矶警局(LAPD)作为腐败标靶,让人想及[洛城机密]。2.东木的叙事一如既往地沉稳,又一次亲自担纲配乐,几位小演员(尤其是忏悔的从犯孩子)演得出彩,安吉丽娜·朱莉的表演见仁见智。3.摄影与用光至为优秀,不少暗调高反差布光近似于黑色电影,人物时常隐没在阴影中,半明半暗的面容一如阴惨又不无光亮的世态人生。低饱和度、略偏棕色的影调也与2、30年代的氛围相契合。相互呼应的首尾黑白-彩色渐变也很有历史感。4.致敬老电影:为西部片明星汤姆·米克斯和他的骏马托尼来到洛杉矶的男孩,[一夜风流]奥斯卡(虽然当时并无如此公众热度)。5.牧师很有牛仔性格~(8.0/10) |
|
几乎所有戏都有朱莉,但她演得真的不算太好。 |
|
很喜欢 |
|
看惯了韩国式讽刺政府与法制,会觉得影片处理温吞啰嗦,尤其最后的绞刑段落,导演意图什么,若借着“调包婴儿”来说历史背景,不想把罪犯的心理刻画深究,那就不要表现,致使影片后半个小时太无力了。好在影片整体无过失,反抗力度十足,可朱莉的红嘴唇是怎么回事。。 |
|
《换子疑云》是一部精彩的电影,从头至尾都在用一个孩子的消息一位母亲的命运来牵绊住观众的心,在这个过程中,乡亲,警察,牧师,杀人狂,一层一层抽丝剥茧,越到后面越是精彩。 |
|
钝 |
|
母爱是坚强,伟大的。社会是黑暗,残酷的。 |
|
很压抑的题材,朱莉真美 |
|
“我不愿只是轻松地融入,成为面目模糊的那一个,我不愿只能被时代操控,不愿只能变得八面玲珑,友好随和。”(山本耀司)为了真相的袒露而死磕到底,哪怕被痛苦和绝望鞭笞,也在所不惜。 |
|
真实事件改编。所引发出的电影以外的现实意义比电影本身大得多。如果说政教分离,是现代文明的里程碑。那当政法得不到合理保障时,维持公正与道德的却是对宗教的信仰力量。另外,一次又一次的证明和感叹下,法庭的审判同时造就了美国和好莱坞电影啊。 |
|
啊!好棒!第一次感觉要对安吉丽娜·朱莉刮目相看!以及看到此种题材再想想国内的现状,倒是忧心那么多失踪儿童,会不会也会有遭遇相似犯罪。 |
|
如此黑暗,如此絕望,如此堅強…… |
|
劇情、攝影、演技、敘事方式都具相當的水準,會隨著劇情難過、生氣、痛快、嘆氣、微笑。這不是會讓你流淚的電影,但絕對令人難過,令人對母親不捨。電影是由真人真事改編,而現實的真相,更讓人心痛。 |
|
印象最深的就是朱莉的那张大红嘴 |
|
几近完美的片子,并不是所有真实案件改编的片子都能这么好看的。无论是片子的氛围、演员对角色的塑造、节奏的把握、配乐和打光都几乎无可挑剔。140分钟的片子丝毫不觉冗长,人物的心理活动穿插故事讲述,张弛有度。朱莉演的真好,又想起同为寻子题材的菲洛梅娜,母亲的伟大和执着啊。 |
|
一部看完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的电影,然而却又真实的可怕 |
|
真的好喜欢朱莉 |
|
通俗不流俗,张扬不张狂,个性不任性。 |
|
吉莉娜•朱丽 饰)独自抚养儿子沃特(Gattlin Griffith 加特林•格里菲斯 饰),母子的生活简单而幸福 |
|
一边是母亲寻找儿子的苦苦坚持,一边是警察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腐败和不作为。电影恰到好处的将这两方面照顾的十分周全,克林特真是一个转型成功的优秀导演。唯一不足的地方是结尾过于拖沓,原以为最后归来的沃尔特没有回来,希望对我成空,对母亲而言却是开始,估计导演意图在这。 |
|
好看虐心没话讲 |
|
这部片子给我还是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的,尤其是根据鸡舍谋杀案改编的,影片描写鸡舍那一段剧情也很惊悚!女主人公最后仍然坚持等待自己的儿子也很感人,开放式结局让人唏嘘! |
|
喜欢朱莉 |
|
回程 |
|
母爱的光环。耀得你张不开眼。 |
|
各种好。还想说的是,我们的2015也比不上人家的1928。你看看只有警察和政府相勾结的时候,日子已经如此难过,还好他们的媒体和宗教是独立的;那么在媒体、警察、政府相勾结且宗教也是受打压的部分时,普通人遭受了迫害,可还有活路?而这样的事情在国内反而越来越多。 |
|
不管哪里的权利都是前人不妥协努力争取而来的 |
|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揭露了警局的黑暗和颂扬母爱的力量,让人感触良多。 |
|
人世的恶,政局的恶,人性的恶。但只要永远在寻找的路上,信念让爱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