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是个很好题材,网飞拍的这够零碎潦草的,纳粹之前的浮生幻梦,纳粹之后的严酷迫害,以及久久无法抚平的伤痕全成了流水账的记录。尤其那种柏林夜总会的衰败的落寞之感毫无,大时代的逼近也太过于直白,甚至连希特勒最亲密的战友恩斯特·罗姆因为同性恋身份被处罚也很草草的过下,加上各种补拍的非真实镜头,大有素材不够意淫来凑的做法,反而想用各个圈层的人物来展示时代的切面却搞得东拼西凑。网飞这种拿着好食材做分子料理的事情真是没少干。但这个纪录片也算是给观众起了一个头,抱着对这个视角的兴趣重新找了些纳粹的历史来看也是宏大历史之下另一种维度的窥视。想到以前在一个朋友小臂上看见的粉色倒三角符号原来是纳粹在集中营用来区分同性恋的标识,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和恐同甚至是一致的,加之希特勒的双性恋传闻还是让人很玩味的。 |
|
自由是多么脆弱。纳粹上台前的德国,时代巨变,大众希望一个强大的国家,于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盛行,导致纳粹上台。塑造“团结”所必需的“敌人”,于是酷儿和犹太人遭殃;塑造所有个体都必须服从于其下的意识形态,于是为祸人间。这段描述看着是不是特别眼熟? |
|
暴论:纳粹即深柜【误】 |
|
自由是脆弱的奢侈品。 |
|
1932年,柏林警察局会为变性者颁发证书,以保证他们可以在公共场合穿着与自己性别相符的衣服而不被判定为异装癖。纳粹政权的第一次合法大屠杀,针对的就是政权中身居高位的同性恋者,包括冲锋队队长、企图担任国防部部长的恩斯特罗姆。风云骤变,德国民众从此开始检举彼此触犯175条。 |
|
以点带面通过讲述几个在彼时夜总会内的同志/变性人的命运沉浮勾勒出德国战时lgbtq群体的生存状态。不管是纳粹高官、先锋科学家、网球明星还是普通人,无人能在覆巢之下幸免,战争和人性的残酷令人唏嘘。百岁老人的讲述最精彩。 |
|
LGBT在纳粹的夹缝中生存 |
|
老爷爷是一篇我会读完久久记得的中篇小说 // 彼时文明之光照亮暗夜,刹那一响指,炼狱来灭所有人的顶。不是哪个人种或哪个标签有罪,是政治这东西太坏了… 乌黢黢,窒息,死去。 // 结尾那一张张温驯复杂甚至有伤口的监狱大头照,不能直视。那眼睛太悲愤太恐惧,而生命太短了。 |
|
网飞纪录片的特色,噱头要有,功课不深。本片主题虽然不错,但缺点依旧,而最糟的则是那些还原片段。 |
|
穿插的一些情景再现镜头挺不错,拍得像小电影似的。要说挑刺,就是反而让记录片本身感觉虚构了。 |
|
一面宣誓效忠元首忠于帝国,一面酷儿流连夜店纸醉金迷,这不是纯粹的纳粹人。一切政治信条在真实的人性面前不堪一击。 |
|
pink list lol |
|
巴比伦柏林之后的故事 |
|
任何时代,任何地点都需要这样一所shelter |
|
二戰後竟然是西德而非東德繼續迫害同性戀 |
|
那个曾经守护各种minority的shelter,已经变成了anyone都可以购买高价牛油果的market。仿佛一夜间所有历史都烟消云散。freedom is never free,永远铭记这句话。 |
|
美国真伟大 |
|
2023年7月23日。长知识。 |
|
那段时间已经流失。没有留下名字,没有记忆,什么都没有。 |
|
此片重點關注的不是同性戀,而是那段歷史。 |
|
建议去看《活着为了证明》 |
|
看过很多纸质资料,影像资料还是跟触目惊心一些。德国人长的确实好看。同性恋在那时候也确实不少数目。那个不是很久远的魔幻的年代 |
|
拍的既无吸引力也无历史价值感 |
|
总体拍的有些潦草,要是能再讲讲西德时期就更好了。 |
|
本身是一个很有看点的题材,然而却被拍得毫无吸引力,只是依稀能知道当时少数人群的艰难险阻与奋力抗争,最终随着时代推移及变更,迎来如今自由社会。只是这好食材没遇到好厨师,真实可惜。 |
|
柏林夜总会大概从100年前就已经是LGBTQ的聚集地和乐园了。而纳粹政府奉行人口增长策略。所以一切阻碍生小孩的现象就成了必须严厉打击和制裁的对象。你说这政策到底对不对?打击同性恋到底对不对?这事儿吧,不能禁止。毕竟存在就是合理。但更不能宣扬。老话说的有道理:色是刮骨钢刀,但无色人类灭绝。 |
|
从酷儿的角度,讲述柏林从20年代自由的纸醉金迷,到50年代二战结束后仍然被nazi笼罩的阴影。本片选择讲述的人物非常多元,nazi高官、世界一流运动员、社会活动家、普通犹太民众,都不同程度的经历了迫害。演员演出的片段都拍摄的非常有美感,让那对普通犹太男孩的结局更加心碎。最后那些真实的照片,曾经存在过的每一个生命,都让人唏嘘自由的脆弱和珍贵。 |
|
浮光掠影,不疼不痒,一手好牌打稀烂,不如去读伊舍伍德。罗姆主要是死于希特勒对他的不信任、政治斗争和纳粹党出于消除潜在威胁的考量,他的性取向并未置他于死地,而是仅仅被拿来鞭尸,但这个法西斯透明柜确实和天使在美国里的麦卡锡主义给罗伊·科恩一样执迷于clout的功效,因为位高权重所以认定自己不可能被打上同性恋的标签,更不可能被迫害。这份对权力莽撞自大的信任,不妨说是他们共有的死因之一,最终一个抵不过艾滋,另一个抵不过同僚。提到nazi macho实则是homoerotic的温床这点不能太对 |
|
资料画面很难得,情景还原的场景处理很见实力,但在主题凸显和观点输出上,存在一些偏移;访谈的选用和角度存在疑点。 |
|
美术好看,看故事很烂 |
|
柏林夜总会: 纳粹眼中钉 Eldorado - Alles, was die Nazis hassen (2023) |
|
大受震撼 |
|
原来粉色倒三角是这么个意思,那些报纸上的漫画挺有意思的,变迁的柏林夜总会短短十年辉煌,最后落得个如此下场。人物还是很有魅力和代表性的,网球手那条线最丰满一些,其他略遗憾。 |
|
最大的同性恋及深柜组织干着反同之事。作为历史纪录片还是不够深入。 |
|
纳粹都战败了,175条例还在,德国人真的很严谨! |
|
真实的柏林无论以前还是现在都是高度文明与包容之映射板,纳粹党的压迫在真实的人性欲望面前不堪一击。175条例亦必然成为了历史洪流中的一抹败笔,本能终究会取代秩序。Netflix以情景再现+真实影像的模式还原那段早已熟识的历史,细节呈现精准,拿手好戏了。 |
|
很难想象希特勒曾经对自己的左右手私生活如此的包容……德国在性解放方面真的是全球领先,一百年前是,一百年后也是。 |
|
全片未提夜总会背后的老板是谁 |
|
越压制的社会 市场越小 小市场里的人越疯狂
太多后期演绎的场景了 有点影响观感
有点累赘 中间有点看不下去 后面还行 给7分吧 |
|
对lgbt迫害的不仅仅是二战时期的德国、欧洲其他国家的歧视区别对待也是罄竹难书,当今世界lgbt的氛围相对二战时期好很多,但是追求lgbt平权也是现代文明进程中还要继续前进下去,继续发声,接纳不一样消除歧视才是平权的最大的自由。 |
|
这么好的题材,又被奈飞搞的稀巴烂,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操着庞大的历史人文野心,拍了几个人物简介…2.5🌟 |
|
其实从一个民族的角度讲,同性恋确实对其存亡有着严重影响,毕竟想成为一个强国大国数量庞大的人口是必须的,尤其在战争时期,人口数量意味着战争潜力,而同性恋则会使人口减少 |
|
纳粹政权下 笙歌被掐断,只留下绝望 |
|
LGBT,80-120clubs, 1920,1930,自由与压迫共存, |
|
其实没什么cabaret的内容 主要还是nazi regime的 拼凑的玩意 |
|
整部片子主角是queer这个群体。而柏林夜总会只是这个群体最后疯狂之地,早在二战前期就被取缔了。片名有点名不符实。片子比较零碎,描写了几个代表性人物的命运既有纳粹的第二把手,也有网球明星,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让我们一窥同性恋这个群体在德国的发展演变史。 |
|
又一个角度了解自己生活了十一年的城市 |
|
纳粹时期同性恋者命运。罗姆、冲锋队、国防部长、阶下囚、被清除。网球运动员、音乐家、艺术家.. |
|
自由如此脆弱,铁拳之下无人幸免。百岁老人对少年情侣的回忆令人心碎。很多人从此再也没有见面。而西德保留了175条也再一次证明了,记忆会被改写,最坚固的监狱是人的大脑。 |
|
当下未必是历史的延续,但历史需要被揭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