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弗兰西斯哈 |
|
看了跟没看差不多的电影 |
|
31岁,对自我和世界认知已经逐渐准确,想要改变难如登天,一个巨大的外力冲击就可以吗?能战胜自我惯性吗?非常难得的是,daphne找到了法子。就这一点,足够让我振奋。 |
|
2.5//三十而惑三十一解惑 三十年的人生经历已经能够让我们开始相对成熟地面对世界 之后的任务似乎只是为了让自己更游刃有余//比查姆的红发太好看了 她人动一下我心动一下 |
|
无聊透顶的剧情,令人昏昏欲睡的剧情流水账 |
|
上周是瑜伽,这周是正念,妈妈,下周会是什么——对前途命运感到迷茫「幻想着天上掉馅饼、一拳砸出个芭比肯来」的女主角《达芙妮》是典型「沾染了惰气、暮气、邪气」的,有「玩物丧志」倾向的城市小资产阶级。虽然《她的工作》场景不是理想中光鲜亮丽的高级餐厅,但资产阶级那种「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贪图享乐」心理却是因有饲养「贪吃蛇」癖好而被「犬儒」学历资产阶级《领养》调教——因不再相信爱情而逐渐冷血动物化的无产阶级子女正在学习、适应、认同和守护的首要生活方式——我在「革干家庭」这儿能干什么呀?上学念书啊。正如另一位妈妈所说,少华,你现在身份不同了,等你「共大」毕业了,爸爸妈妈给你安排个有前途的工作。我这么大还念书啊?干部子弟学校里有个工农速成班,都是像你这么大的。妈完全是为了你,你要有个志向,要理解妈妈的心。 |
|
电影所呈现的画面节奏观感很舒服,bgm迷人又恰到好处不过滥,无字幕也能一口气看下去。整体色调搭配非常漂亮,Emily的一头凯尔特红发太适合不过,影中演绎地也很自然能让人感同身受,尽管每个女性可能有的精神困境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 ps.片中几位爱尔兰演员的口音好怀念~ |
|
最喜欢的细节:中途一小段达芙妮的长项链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完全甩到到背后去了 |
|
emm…… |
|
告诉你不用力过猛也能拍出好电影,女主这样可爱的人,继续爱自己吧!btw编剧特意写个本子给观众安利Zizek是吧 |
|
谁的生活不是破破烂烂 |
|
人们更愿意关注一个三流演员的花边新闻而看不到一个普通人内心的波澜壮阔。有一丝丝日影的感觉。 |
|
没看完,不知所云。可能是我境界不到吧。 |
|
现代打工人日记 based in Uk |
|
又一部弱情节,轻喜剧色彩的小人物日常流。相比其他艺术片,这类小电影剧作难度更小,水准更易把控,在没被流水线批量生产之前我还是很愿意消遣几部的。本作女主的精神困境还挺有趣——对未来生活失去期待,冷漠愤世,只有阅读齐泽克时一张臭脸才会融化——这其实有点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的征兆啊! |
|
A meaningless movie. |
|
像一篇描述日常生活的散文,有丧有意外有温馨片刻。 |
|
又是一个普通白人在顺遂的生活中,失去动力方向 发生了存在主义危机的傻叉故事。大概导演实在没东西拍,才选了这个无病呻吟的,充满白人自恋感的故事。要我是命运大神,一律把这些人丢贫民窟或者战场上,看你还瞎比比什么。 |
|
简单的故事 勾画出普通人在生活中的点滴 没有煽情 没有巨大的起伏跌宕 更多是感同身受 原声和摄影很不错 |
|
空洞 无趣 |
|
好舒服的画面 |
|
丝般顺滑的社会现实题材小风景,有回味 |
|
“我感觉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活得像行尸走肉。” 她对心理医生说不出口的话,在公交车上一股脑说给陌生人听,她是个讲述自己糟糕生活却能将别人逗笑的女人,31岁了,总算要开始学会打理生活了。 |
|
像观看了某个陌生人生活中的片段。 |
|
[4.0/5.0] https://www.facebook.com/shelookslikeayoungmonicavitti/photos/a.856542097796490.1073741862.186895204761186/1445630988887595 |
|
个人一些的角度 平平的表述 但百分之一万的…不算是喜剧吧… |
|
达芙妮的头发像金鱼尾巴。普通人内心的波澜最能打动人。 |
|
这个女主太漂亮了,兼具了粗野混混儿和善变情绪化。 |
|
maybe meaninglessness is the meaning of it (片尾曲是地下丝绒乐队 |
|
学校cinematography系毕业的导演,改编自他的短片'Happy birthday to me'. 如他lecture的时所说,short film更似poem,难以容纳feature film的内核。上了他的课再看这部长篇,传达到的东西通过摄影灯光color,节奏和时间容纳的sync具实了很多。(女主看起来比在短片里美的多,真的不是演员问题哈哈 |
|
不是喜剧,不是喜剧,就是一个小人物的生活故事。当女性到了30岁,该怎样面对和选择自己的人生?很多事情都不应该去逃避,其实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想法,也许就可以去面对生活的苦难,很开心最终女主不再是迷失的状态,也愿意去选择母亲给的建议 |
|
女主达芙妮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和母亲朋友同事都很疏离,还常去酒吧买醉、网络约p,从不带人回自己家,因为家是她唯一感觉舒服的角落,母亲突然造访会让她非常难受。某一日他去街边便利店买扑热息痛遭遇了一场持刀行凶劫店,目睹店员被捅,让她更丧了,经历了一波一波挣扎后,她逐渐和母亲暧昧对象们和解,辞掉了工作,在心理医生开导下去拜访当时被捅伤的店员。结尾的达芙妮似乎在逐渐好转,露出了难得的微笑。整部片子很丧很丧,对她酗酒和杂乱无序生活我实在难以共情,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结尾的转变是怎么发生的,无数次想要弃剧,我这是看了个什么片子啊,谁给他打的喜剧标签啊,太浪费我一个半小时的观影时间了…… |
|
Fine
Life sucks
but we Keep Moving
|
|
生活会因为风暴被打乱 动荡过后 还是会继续生活 |
|
为了没有刻意提升“正确的价值观”但可以代表所有有同样经历的女主多加一颗星。其实这部如果在后疫情时代的话会有更多人打高一点的分。刚开头那段我同意她的所谓“神经质犬儒”多少有点中产无病呻吟了。但是很能共鸣的是对于任何人而言 对于情感的需求确实在不断地减少。“我”感受不到任何情绪,也不为任何人感到伤心或是抱歉。任何时候都像是行尸走肉般地漫无目的的在“人间徘徊”;对直击心灵的提问回避、逃脱,利用自己对心理疗愈常用话术的了解来鄙视心理咨询师寻找自我优越感。但内部其实已经烂透了。我不得不说它不舒服的点同时又值得赞赏;节奏非常意识、甚至有点拖沓,在努力地做着一切反高潮的尝试,但正是这点又让其脱离了所谓中成本商业制作的俗套。总之,伦敦生活的雏形,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的模版;got a way of living |
|
生活本就是一地鸡毛一团糟 要学会自己释怀 |
|
空镜拍的很美 女主很美 |
|
像一个怎么也觉得自己没长大的小女孩,像你像我。 |
|
孤独会把我们吸入更深的混沌 最终满身狼狈依旧孑然一身 可高贵优雅的孤独又有什么用途呢 总之是一样的 |
|
lovely! |
|
bilibili |
|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行动起来!行动起来! |
|
丧 |
|
Action counts |
|
达芙妮 |
|
We are all Daphne at certain stage of life. Cynicism may be a way to defend ourselves in a world hard to comprehend. But when we reject connecting with people, we reject the possibility of getting to know the world a little bit more, including the beautiful part of it. Letting our actions lead our thinking is as important as looking inward. |
|
把我的生活剪辑一些插进去得了 |
|
真的好I人啊,好多moment好像在演我 |
|
乱七八糟的生活 traumatic cynical 推开其实也是躲起来 |
|
Life sucks 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