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th GöteborgFF】之前对越南电影的印象还停留在陈英雄电影中炎热、湿漉漉、暧昧的夏日,这部电影用灰蒙蒙的色调凸显凄冷压抑的氛围诉说着女性隐忍的爱情 |
|
最好都像男人一样,烧房子,出海,犯罪,痛苦的活,从不体会别人的痛苦 |
|
火好美,好想一把火把那两个男的烧了 |
|
任劳任怨四个大字就刻在东亚女性头上。爱情?没有炽烈和滚烫,只有一路湿漉泥泞 |
|
第3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在2017年拿过釜山的Asian Project Market,画面表现力很好,水火两重天的展现很有视觉冲击力,夜景打光很讲究拍的质感很好,越南乡村的男男女女情情爱爱,有点超现实的色彩,前半段不容易集中,导演也说怕大家看不进去,但是后半段还是挺精彩的。女性大抵都是爱情里的苦命人吧。 |
|
第13届北京电影节第48部。我是真喜欢啊!!! |
|
2023BJIFF#太惊艳了!迷人的配乐,缓慢的节奏但并不拖沓,在简单的两对爱人的自身境遇、情感交叉处进行展现的同时,又颇有灵性的插入了另一段不同的忏悔者与被侵犯者(可能)的特殊情愫,仿佛在从另一个很佛学的角度对两对俗世的情感做一个注解。剧情和台词危险又暧昧——真正的纵火者是谁?好像几位主人公都有不同的纵火理由和动机,由此衍生出的人物解读又变得扑朔迷离。 |
|
With LH.北影节观影,东方美学,水和火的交融,越南和中国真的很像,非常含蓄。 |
|
陈英雄,您老后继有人 |
|
大火过后人类的处境。 |
|
灰烬一次比一次少,当苦难变成习惯,有些人不会意识到要逃离苦难。
观众为什么这么喜欢看,迷恋悲剧,是因为,可以为自己稍微庆幸一下吗。 |
|
超出预期的年度惊喜,基于精细打磨的文本。包括削发为僧在内的三对CP,各有代表性的情感纠缠。在那种贫瘠、原始、无聊且封闭的静逸乡村里,女性情感的外冷内热,无处安放甚至无助压抑,很细腻且自然地缓缓铺陈,毫无戏剧感。僧尼(前案犯)和疯女这对CP,是一个颇具心思的设置,每逢切换至这条线,就会把阴郁的氛围做一些会心一笑的稀释。低饱和度调色,也切合了主题。 |
|
2023BJIFF/似乎在西方影视美学面前,展示本国艺术风格有点信心不足,结果在刻画的东方村落文化时过于强调异域视角了,这反而陷入了一种类似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窠臼。这点在影片配乐选择和摄像构图上显得特别明显,某些时刻我仿佛在看一部越南味道的圣鹿之死。没必要,文化自信就是最美最真实最动情才最精彩。 |
|
短评区一个“赎罪论”真是把我看笑了 把两个女主跟强奸犯并放在赎罪者的位置 这可能就叫女的自带原罪?可真是给您看出真理来了 本来强奸犯那条线就很不适 没想到点评能让人更不适 有说烧火是“性转” 因为疯癫一般都是女的的人设 这里是男的疯癫 还有说“一群善良的人” 可真有你们的 哈哈哈哈哈 |
|
#13thBJIFF No.7 @MOMA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女性与其“夫”的关系似乎并不总是趋于传统的“儒教般”的男尊女卑。东南亚国家在接受“大中华文化”中儒教的熏陶外,还包括佛教以及泛西化的影响,这两点在影片中均有体现——作为佛教徒的追求对象、穿着西式服装的婚礼。而故事核心在于“烧房子”这一对,他们的设定可以看作某种“性转版”,男性有着某种疯癫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总是被冠以女性的),而女性总是满足前者的要求(总是被冠以男英雄式的人物),最后获得了自己的自由。 |
|
男人是多么脆弱,无能,没有责任心!相比之下女人是多么美丽,隐忍,顽强又团结,面对比苦瓜煲苦一百倍的人生,硬是要品出意思的回甘。
越南电影里的女性都团结互助,从不撕逼,真的好喜欢。 |
|
作者向片子里还可以吧,但也能看到东南亚电影人或是亚洲电影人要冲国际电影节的壁垒:自己国家的奇观已经无法再吸引欧洲观众了,故事有点狗血,表达无非就是一次一次让女人失望的男人,还能有啥表达呢 |
|
丈夫点火灼烧皮肤,酒后一次次烧掉房子。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之前,反复确认丧女的痛苦。当所有人都告诉她,离开你那该死的丈夫。离开他,这个村子的人都会拍手庆祝的。她觉得不行,如果我走了,谁来为他建一所新房让他烧?万一放火烧了邻居家,那就更糟了。 |
|
三场赎罪:僧人为当初强奸未遂而对疯女人赎罪,直到被害者宽恕;娜安因为女儿的死而对丈夫一次一次赎罪,直到生命耗尽;陶因为自己不是娜安,而对丈夫赎罪,而这场赎罪似乎还无尽头。 |
|
#BIFF2023#5.5 非常抓眼球的越南村庄奇观,水越多,植物越多的地方似乎越魔幻。相较于简介中提到的三个女人的抗争,更多只能看到女人的妥协与隐忍,与所谓“挣脱男权桎梏”八竿子打不着。多次被片中三位男性气到,或许揭开了一些越南本土的性别权力关系真相,但也仅仅到此为止了。 |
|
【越南】多少让人想起了2018年另部越影《三太太》对于女性境遇和欲望的关注,它们自成一个世界,用似乎没那么“先进”的方式将不曾为人察觉和关注的生存状态娓娓道来;烧起来的火,不慌张的弦乐,心思的藏匿…跟随影像流动的种种充满生命力。但感觉会受益于做得更加突出的表达,或是情节上有更紧的衔接与关联。 |
|
(补评)10/28@TIFF 水火交融中 讲述一些只属于东方的爱憎 镜头BGM都美绝了!好几年没在东影看到这么惊艳的影片了 等资源出来后要再看一遍 |
|
#南特三大洲#是越南电影的感觉。摄影很出色,音乐也极其独特,整部影片有种水淋淋的感觉,这里水火交融更是有意思。不太看得出影片的时间感,不论是时代背景还是时间流逝。略带禅思的欲语还休的叙述让故事莫名有了惊悚和悬疑感。与其说是女性爱情故事,不如说是生活截面。 |
|
《没有男人的女人们》,三个斯德哥尔摩病患,一部反爱情佳作。#HKAFF2023 |
|
一群善良的人,却拼凑不出一段完整和谐的婚姻。相念与现实的反差即是原罪,接踵而至的厄运却早已分不出对与错是与非。如果当年是唐和颜的结合,他究竟还会不会远走他乡独守海上孤巢?如果没有落水失去女儿,他(她)们的三口之家又会不会一如既往的欢声洋溢美满幸福?可惜人生没有如果!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各种遗憾错愕中苟延残喘静待死亡。璀璨的灰烬,燃不尽一切的劫难、伤痛与苦楚;亦唯有咬牙坚持,这操蛋的世界或许才会在希望中稍稍对我们仁慈一些。 |
|
#46th Göteborg#TIFFJP2022 拥有陈英雄般流畅丝滑的镜头调度,间杂阿彼察邦式的奇观影像,溽热潮湿的情欲随悠扬的曼陀铃一同,化作大火后浮游于天地之间的灰烬。 |
|
3.5 |
|
视角模糊,不太确定原作性别。视听优越,喜欢这个开放性的结尾,意涵微妙。 |
|
看越南电影洗洗眼睛,看的虽然是1080P,但感觉不是特别高清,朋友们哪里可以下载到没有压制过的版本吗?
这个电影分不清年代,但是放到当前不知道还成不成立,男女从一而终得做法,某方面也是其悲剧的来源 |
|
拍的太美了,这俩男的是有啥大病,放着美丽善良的妻子守活寡,非要去当野人!看完发现女性“不被看见”的痛苦和寂寞,原来是跨越阶级、种族、国籍的 |
|
情绪高潮处总是有舒缓的音乐盖过,就像湄公河,偶尔泛滥,但总会抚平所有时间的痕迹。
感觉这一系列导演(包括陈英雄)都很会指导演员,穿着很朴素的衣服,纤瘦的四肢,表演都很有味道。 |
|
离不开男人的女人。 |
|
跳着看都觉得好窒息 |
|
#中国-东盟电影展#会联想起《青木瓜之味》里的太太,可是已经过去三十年了,越南电影里的女性关注点还是怎么将那些无能又自私的男人留在身边吗 |
|
为了留住丈夫而放火,甚至迷恋上了火焰的味道。为了唤回丈夫而写信,直到乘船在海里一去不返。为了嫁给和尚而发疯,如果他不娶自己就自杀。手臂的伤怎敌丧子之痛,救赎的经怎渡错位的爱。和尚念经却不伸手救溺水的人,女人纵火却离不开最无望的爱。誓要嫁给强奸自己的男人,自己早化成房梁烧焦的木炭。 |
|
真的很希望能让更多观众看到。也许是地域很近,和我家乡小渔镇的风景也很像。一个关于女性注视的故事。很美很悲伤,像水一样的故事。 |
|
男人强奸、纵火、躲避、逃跑…女人原谅、同理、接受、隐忍…越南渔村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水混浊深沉却能包容一切,火温暖绚丽却能把一切烧成灰烬。男人玩火,女人自焚。 |
|
分了三遍都没看完,叙事的问题。 |
|
那个说陈英雄后继有人的网友,这明明是陈英雄的量贩版本…都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了,越南还活在青木瓜之味的既视感么… |
|
APM2017出來的片 洗手間碰到Juliet很可愛 / 東映 |
|
#2023BJIFF#No.9 一部极具东南亚特色的影片,潮湿、闷热、大多数时间在下雨。节奏缓慢,色调始终是暗沉的。聚焦于三位女性的困境,她们对生活的欲望和愤怒,就像那剧烈燃烧然后化为灰烬的房子,周而复始。而我们只能在河对岸远远地观望。 |
|
湿漉漉的影像与黏糊糊的情感,充满东亚式的压抑与自我牺牲,完全符合并满足了作为异邦人对近邻国家的猎奇,但这毕竟是放大了现实化的艺术性。#BJIFF2023# |
|
越南的景真好,但实在不喜欢这些不说话的男人,还是受不了东亚关系,宁愿轻浮也难以忍受压抑 |
|
越南男的不行 |
|
一个男人代表火,一个男人代表水,一个男人代表暴力。男人让女人处于水深火热和暴力之中。还是故事弱了一些,要是能把人物的动机和逻辑交代清楚或者加强,这片可以很优秀的。 |
|
//bjiff13
至今的最佳。太美太美的摄影,关于水域生活记忆的私密影像(很小的时候家乡也有类似的渔村,到后来就拆除了)配乐也很好。温柔与克制并存,火与禅,木香与茶香,被捆绑的生活。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样女性视角的电影,真的是好纯粹美好的友谊 |
|
可看性是真低,电影名是真吸引让我想到《灰烬与钻石》可是……人穷志不能短啊…… |
|
三個女人,遇到三個奇葩男人,在桅杆上爬的、放火燒房子的、天天唸經無視女人的。東南亞,越南電影還算不錯。 |
|
#13届北影节§17 @MOMA4.25 三个倾心于男人的女人,看着男人沉溺于无缘的情爱、丧女的悲痛、罪恶的救赎。水火错弄,翠林底色,女人在日常的劳作中有了凡人的神性,不应再去拯救谁,成为灰烬也无法拯救谁。 |
|
无论是始终活在对楠的臆想中在海上漂浮不肯脚踏实地的桃的丈夫,还是沉溺于火焰带来的痛苦与毁灭的楠的丈夫,都不是家庭幸福的构建者,房子是家庭幸福的表象,楠的幸福在一次次的重建和毁灭中被火焰燃烧殆尽,桃为了加大自己与楠的关联获得丈夫的关注,不惜把自己的幸福拆除帮楠的房屋添枝加叶,而这种畸形的关系最直接的表述就是很有阿彼察邦特点的疯女人视角,她的眼中只有那个占据她全部生活经历的甚至其他人都无法看到的男人。动植物意象浪漫精准,蛇——欲望,香蕉饼——受压榨变形的熟女,东南亚那湿漉漉的天气特质,黏湿贴在侧脸的发缕,裤腿挽起露出的洁白小腿,汗湿贴住轮廓的薄衣,都自然流露出浓得化不开的欲望。对水火的摄影极美,燃烧殆尽是爱情和生命璀璨的灰烬。BJIFF个人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