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忆起同学说的一件事,他要出国办签证,爷爷奶奶帮领照片顺道在照相馆照了遗照。我自有跟同学一样的心酸情境,电影中老爷子也有要求儿子拍“遗照”,却在临拍的弥留之际离开了。好像剪刀手中博士要给爱德华装手却猝死的唏嘘,又像哀乐中年里建中夫妇预先给老父购置灵冢的悲哀 |
|
模仿的痕迹果然很重,最初看海报还以为是一惊悚片呢。镜头设计、摄影机运动都很稚嫩,还有几处穿帮,但还挺符合处女作的感觉。故事叙述得略显混乱,但看得还算舒服吧。节奏有点拖沓,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要撑足90分钟的确是挺困难的。余男真是好演员。 |
|
其实不够四星的,但是剪辑真的很棒,虽然编剧是想起一出是一出。吴超如果不学葛优的话戏会好很多。尽管是表现主义风格但是竟然也透出了对时代的记录,难得。照相和DV都是颇具阐释空间的东西。夜景拍得一般,但是那个霓虹灯缓缓升起的镜头真的很好很好和很好。 |
|
余男的片是同一种风格的。。 |
|
仿作痕迹很重,各方面都像是在探索,但好在能看到大量迎接新世纪的神情。在新世纪的大景棚中,目光的第一次接触来自摄影机与摄影机的对视。难得的影片当中不乏导演主动安插的喜剧段落,这在后作中几乎消失了。 |
|
余男第一次拍电影就能同时驾驭野性与纯澈两种特质。年轻,但富有一种年岁的润泽。很特别的气质,笑起来真迷人,彼时还是以静显动呢。有种两生花的感觉,而生死又在同一种迷思中连接起来,实在是奇妙的拼贴。湖面上的滑冰,马路中的重逢,真奇妙。那个年代的电影,别有一种质地。三星半。 |
|
演员真不错,片子超出期待 |
|
如果不是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的模仿,王全安的处女作就太惊艳了 |
|
虽说是山寨,但还算不错。 |
|
王全安的导演处女作,非常出色的都市电影。中国大陆盛产农村文艺片和城乡结合部文艺片,但很少有好的都市文艺片,所以,《月蚀》特别难得,都市青年的忧郁,都市爱情的迷离,都处理得非常出色。余男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是一个好演员,倒是她近年的一些作品没有那么好的发挥了。 |
|
拍于上个世纪末的北京的一部电影,王全安似乎拍出了一个存在过的时空,那时我在北京上学,电影中的街景我看着特亲切,跟我的记忆几乎完全一样,那感觉就像我也存在于这部电影中似的。电影中所有年轻人的梦想都破碎了,他们有的死了,有的去远方了,有的开始过日子了…… |
|
余男真不错。吴超也不错。
插曲:《累》---红色部队 |
|
处女作的话,四星可以,镜头刻意但还不错看,有小品漫画的感觉。哦,出租车司机的桥段用在这里真没意思。 |
|
从这部看之后的几部王安全,他的转变还是很大。这部里面的激情迷惘的都市生活和内心变化很微妙也很有看头 |
|
在最后 ··为之一振···我害怕了~ |
|
王全安和余男合作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他們倆緣分的開始,只可惜沒能走到最後。影片令人聯想到《蘇州河》,相較而言,我也更喜歡《蘇州河》。同樣是一人分飾兩角,余男顯然不及周迅,但這是前者第一部電影,而後者則已出道第九年。影片的剪輯居然是伍仕賢,算是一個小彩蛋。 |
|
有点意思 |
|
余男版《苏州河》 |
|
是的,导演是双子座的。 |
|
中国仅存的好导演与好演员 |
|
王全安处女作。里面居然有吴超。吴超最令人深刻的角色出自伍仕贤导演的《独自等待》。 |
|
what the fuck? |
|
不够时髦 |
|
都市版苏州河。 |
|
有点儿迷幻和超现实 |
|
时代感很强,余男很有味道,王全安那时候一定疯狂爱着余男,把她拍的真美。只是剪辑混乱了点儿,也许是为了表现生活的支离破碎吧。这么个故事要想撑满一部电影是会显得拖沓的,但是对于一部处女作来说,王全安已经合格了,在大陆的文艺片里也绝对是至今仍然很拿的出手的一部! |
|
两部电影整成一部电影了,真省! |
|
大陆版的维罗妮卡嘛 |
|
4.5 |
|
王全安导演初尝个人风格,电影的故事穿插不少,剪辑是伍仕贤剪的 |
|
想不到国内还有这等片子··· |
|
怎么能挑这个时候看这部剧呢
不合时宜 |
|
文艺青年的焦虑,处女作导演对形式感的追求,应有尽有,但是如何蜕变为“在关注揭示现实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在中国此类艺术片中十分罕见地克制”,还得关注接下来的几部作品吧。 |
|
比“维罗尼卡”正常点儿。 |
|
处女作,吴超有点儿过了不是特别舒服 |
|
尽管是水中刀+两生花。 |
|
一个自诩青春无敌却抵不过罪恶的黑夜,一个埋葬艺术理想却收获了生活的一地鸡毛,说不上谁好谁坏,你活着,她死了,在那个夜晚,你与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她相遇。屏幕里余男如此青涩,你说她那时还不会演戏,不成章法的叙事也不像王全安,管他呢,谁都曾想活出真正的自我,虽然生活总是重重地将我们砸晕。 |
|
攝像機代表著一種窺探慾望,雅南對佳娘的認知過程是一種試圖進入他者生活的努力,或者,類似于兩生花的人物設定暗示著主人公對於自我命運的困惑與探究慾望,佳娘只是雅南的一個投射,兩者的命運軌跡看似背離,實則具有某種悲觀的重合,死亡、背叛、徒勞、夢想的現實之痛,生活是一次月蝕,蒼蒼的暗面。 |
|
最近开始关注王全安,这部真心不懂....... |
|
【MOMA】处女作总是流于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而触不到地气抓不住神经。太多的特写定格意图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但事实上没有说服力的是我们并不能了解那情感的缘起,也无法和人物感同身受。零散的片段,没有交代的结局,这不是一个饱满的故事。 |
|
3.5 |
|
“我本身就是影视演员,迪厅内活儿,是业余的!”“我说怎么看着面熟呢,是不是内个…”“别瞎掰了,还什么没演过呢。。” 1999年就应该是这样儿 |
|
不知道在讲啥~大概是因为一边玩电脑一边看电视的缘故吧 |
|
有点《两生花》的意思。叙事有点散文化了,显得没重点。《两生花》也散,但不是这种凑字数的散法。超现实的同时特有生活的质感,这很难得。 |
|
7.0/5.0 |
|
手生 手生 |
|
有时觉得很乱 特写和 long shot 不太调谐 不过节奏挺好的 小兵也挺可爱 |
|
装逼力体~有没有~ |
|
连大衣和围巾颜色都模仿两生花,尽管如此还是挺喜欢,一些镜头和剪辑和氛围挺迷人 |
|
两生花的神秘幽微哲思气场与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相差还是很大的,如果王全安同样的拍法放到上海可能要好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