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FF新衡山】表面环境(幽森、压抑的密闭空间)很有波兰斯基气调,而思想内核又似是枝裕和[下一站,天国]——逝者对过往自我的回溯、探寻与拷问。只是后者温润柔美,本片则足够阴郁,时而暴烈,全程笼罩在劲风冷雨的暗夜氛围之中,及至最后(找回记忆,与自我和解)才兀自破晓,雨过天晴。豆瓣长评中至少有两个误区:1.温牛奶与孟婆汤并不相似,因男主没喝却记忆紊乱失却,审讯过程即整理与唤起记忆;2.疾速闪过的过往蒙太奇,非整个人生,而是仅有与宝拉的短暂相处不断复现驻留于心。作者与读者关系问题(尤其是读者应如何看待作者及其作品)亦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如:采访常常毫无意义,只是在重复提问与回答早已知晓的;作家生平与自传信息有不少都可由其自主虚构演绎;被人津津乐道的作品,有些来自作者在腹泻蹲马桶时产生的灵感。(8.3/10) |
|
24届上影节打卡~ 梅雨季跑酷转场~大概剧情不够好莱坞,让坐我旁边的俩菇凉看睡着了… |
|
当年买这张D5的时候波兰斯基的《钢琴家》刚刚获奖,D版商也把这片宣传成了波兰斯基的作品。今天看了才赫然发现导演其实是另一名导托纳多雷,而波兰斯基只是作为主演(当然演技也是杠杠的)。片子一遍就看懂了,到最后那段险些泪奔。总结下便是:一曲献给孤独作家的心灵挽歌。 |
|
#ENNIO百老汇纪念影展#惊艳,被低估的一部朱塞佩·托纳多雷 ,文本NB,大雨之夜的文学博弈,几乎没有任何预兆也难以猜透最后结局(最后的反转措手不及令人震惊三百年,不明觉厉),“大鼻子情圣”VS罗曼·波兰斯基,两位大咖火花四溅的对手戏堪称全片最大亮色。那些主观以为托纳多雷只会拍《天堂电影院》这种温情路线电影的就大错特错了,本片与《隐秘》《最佳出价》便是明证(都是悬疑反转神片),一个可以驾驭不同题材且部部经典的导演值得人尊敬。PS,《幽国车站》这个片名其实与《下一站,天国》异曲同工,只有直面生死才能最终释怀,生命的意义在漫长的滞留时刻水落石出。 |
|
一部相当另类的鬼片。虽然有点絮叨和故弄玄虚,但所获得的启示足够振聋发聩,因为世上无几人活到生命终点扪心自问过自己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就像观影以后有人会问奥诺夫为什么自杀,那我会反问世人你为什么这么苟活。面对死亡总会拷问自己为什么而死,而活着却若行尸走肉不闻不问。 |
|
没看懂,但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
|
闪回真烦,悬疑根本没有一步步推进,看睡着了的悬疑片是不能打两星的 |
|
10——9分 |
|
7/10。托纳多雷真正想表现的是自我精神的认知,奥诺雷缜密而清晰的表述能力完全有资格成为作家,但他宁愿做精神上狼狈的流浪汉,孤儿院的苦难、抄袭与名利的压力,自我和本我之间的巨大落差成为奥诺雷堕落的借口:依靠酗酒寻找片刻安宁,不敢从写作中探索生命意义,终于活不下去,刮掉胡子、拿出手枪来挣脱自我的伪装,开始审视本我的存在。雨的意象引人注目,开头雨夜狂奔后随着奥诺雷暴躁的言辞躲闪,警局里漏雨越来越多,直到奥诺雷认清自杀的现实正视本我,窗外放晴,探长的神态变得和蔼,命令解开手铐应许奥诺雷打那通一直想打的电话,这意味着雨的精神洗礼结束,自我与本我做最后的通话告别,注视着新来的亡魂,踏上通往天国的车。奈何桥的接引人不像孟婆一样叫死者忘却过去,反而用盘问引导死者接受过去,这种神话设定就是体现东西文化的差别吧。 |
|
【上海电影节展映】相比托纳多雷的导演编剧水平,莫里康内的配乐和演员表演更加突出。通过此片,波兰斯基向观众展示了他的演技,他不仅能导好片,也能演好戏,与戛纳影帝热拉尔·德帕迪约对戏仍然不落下风。电影自始至终都在用角色针锋相对的矛盾对立与模糊混乱的闪回隐藏一个反转设定,当这个设定逐渐清晰,影片也就黯然失色了。比起“幽国车站”这个奇怪的译名,不如直接套用是枝裕和的片名:“下一站,天国”。 |
|
20210613 SIFF No.3|托纳多雷,你的名字是做作。打字员小哥和老波波演的探长当然是可爱的 |
|
awesome |
|
雨过天晴 |
|
大雨滂沱最是犯罪的经典剧情背景,而这部电影展开的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和作家的粉丝探长,你来我往,唇枪舌剑,電影张力十足,居然就在一间“屋漏偏逢连夜雨”的逼仄时空里,而所有的好天气和其他角色都在二人的假设和回忆里穿插进行,几乎和我们熟悉的导演风格大相径庭,没有了莫里康内的電影音乐,没有了我们熟悉的喜剧或者大师的出色情色的叙述,只有所谓的罪犯与审问者的针锋相对,喋喋不休。電影应该也是非常“烧脑”,稍不注意就会跟着画面感觉“误入歧途”,到底是不是雨夜杀人,那就打开電影看仔细吧,所谓“幽国车站”也只是一句台词,真的不是中心的关键。 |
|
气氛如看卡夫卡的小说 |
|
玩的很傲 |
|
温牛奶,水浸屋,桥底智者流浪汉絮语;有浪漫之处,但悬疑设置现在看来太老旧套路了点,中文译名剧透系列,太不对了;那我也剧透一下:波兰斯基演了个达芬奇 : ) |
|
看的托纳多雷的第10部电影,讲的是一个作家因为剽窃别人作品大获成功后,但因为难以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自杀,而故事恰恰是从他自杀后开始的。他的灵魂体(他没意识到自己已死亡)接受以世俗警察面貌出现的审讯,并完成了自省和自救的、带着西式宗教色彩的过程。影片中带有大量隐喻性质的指代,如寻找火车站(寻找精神的出路)、大量的照片(记忆)、雷雨交加和雨过天晴的天气(他的精神世界)、电话(世俗的牵挂)、写不出字的笔(灵魂的迷茫)、空无一字的审讯笔录(真正的审讯都是内心的),但说实话,整体影片还是显得过于凌乱和做弄玄虚了,所以没达到8分的评价不冤。 |
|
三星半,波兰斯基如果自己来拍可以去掉所有闪回完全当成封闭空间,那样更戏剧化。悬疑对话救赎! |
|
#2023莫里康内配乐电影展#前半段的悬念一直保持得很好,作家始终不能自圆其说又意图逃跑的表现,搭配莫里康内使用密集弦乐烘托出来的紧张气氛,整体效果非常抓人。当后面真相似乎逐渐明朗时,反倒显得有些无聊,直到最终谜底揭晓,又将观感提了上来。如果说是枝裕和[下一站,天国]是琐碎的温柔的,托纳多雷的[幽国车站]则是激烈的又带些感伤的,它无意回顾人一生最难忘的时刻,而是审视自我接纳本我,寻求身后灵魂的平静。这部片子证明波兰斯基不光是个好导演,还是个很好的演员,与德帕迪约对戏完全不落下风。 |
|
正常俗人应该不会觉得好看,这是专为哲学书看多了,精神已经出现异常,平时都开始吃药的人拍的无聊的电影。觉得好看的人,应该也离自杀不远了! |
|
吃掉血色内衫那里差点吐了…… |
|
原来外国孟婆汤是温牛奶 |
|
很经典的东东。该导演我比较喜欢的两部,一是这个,另一个就是《星探》。 |
|
原来波兰斯基是个好演员。 |
|
波兰斯基有容乃大的气场太适合这个角色了 |
|
这套故事与美学手法……未免太过于廉价。一惊一乍的故弄玄虚,但凡稍有阅历的影迷,都能猜中个准确无误吧。托纳多雷坐实欧洲二流导演无疑。 |
|
给自杀者最后的审讯——旅途愉快~大鼻子 |
|
偏话剧的文本,大部分时间是德帕迪约和波兰斯基的争执,空间集中在警署,下不尽的鬼雨,悬念逐层揭开,配乐和视听极尽剥削之能事,但其实没能把核心概念玩出花儿来,观感逐渐走向疲惫。或许每个导演都想用封闭空间来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对于「死亡中转站」的主题,更喜欢是枝裕和那部温柔无比的《下一站,天国》。 |
|
作家卷入凶杀案,被粉丝读者审判,最终发现杀人凶手是自己,被杀死的人也是自己。在江郎才尽时靠抄袭苟活,在万念俱灰时举枪自杀。“是谁杀了我,而我又杀了谁”,自我与本我在雨夜对峙,在读者(警长)的引导下接纳自杀的现实。太有先锋作家的味道了。 |
|
很精彩,两个男主之间的话剧 |
|
#SIFF24#幽远又深沉。 |
|
隐居多年的名作家奥诺夫,因其居所附近发生命案而成为疑犯,不料盘问的警长却是奥诺夫的忠实读者,对其作品情有独钟,一些盘问变成了相逢恨晚的知己对话,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也被一一道出……到底奥诺夫有罪否?死者是谁?
|
|
坦白说 很多部分理解不能。 |
|
大导们的演技都挺不俗的 |
|
牛掰闪闪的俩人!!!!!!!!!!!!! |
|
叙述性诡计,到最后揭露出真相时有了一些新意。反复出现快剪闪回帧,渲染铺垫的凶杀可能,实际全是烟雾弹。姓名和身份两次揭示拆穿,在审问过程中不断补全一生经历。作家职业、虚构自传、丧失记忆,多重设定形成层层掩盖的谎言。不过次数多了,会有男主总是瞎话连篇的感觉。剧本写得一般,比较依赖德帕迪约和波兰斯基两人的演技加持。 |
|
#重看#封闭空间内的大量对话(同质于波兰斯基的几部室内话痨戏)+刻意架空的荒谬超验感,初看有舞台剧之风,或以为是一部寻常悬疑片,越往后越逐渐剥离出所谓真相,直至翻出日常记录照片,在对往昔的逐一翻检中才明白何谓回望生命——全片最触及泪点之处,这些才是生命的印记,那些爱过和被爱的人,那些谎言和真心,那些渴爱的孤独呐喊和无穷悔意,都深深镌刻在充满伤痛的生命体验里。
警长是镜像里的灵魂拷问,他洞悉所有深埋记忆的伤痕,戳穿自造的光环泡沫——波兰斯基真是又一个被导演生涯耽误的好演员;被质问作家的惨烈复杂前史,竟也神奇地混合着他自身的影子。
如果有那么一刻后悔过,一定是倒数时分的无数记忆碎片纷袭而来,快速剪辑制造出的意识流,并没有这样一个车站,唯有喝过孟婆汤后登上天国列车。 |
|
托纳多雷导演,名导波兰斯基和大鼻子德帕迪约主演。影片几乎是双人话剧,波兰斯基扮演的警官非常精明,德帕迪约似乎相形见绌。影片的构思表明上单薄处理冗长而阴暗,但是它所展示的主题是生命境遇和自我审视之间的迷失,是自我和他我残酷角逐,导演带给我们的无关肉体的朽灭而是精神的发现和认知。 |
|
哦原来是托纳多雷不是波兰斯基的电影。。。那牛奶就是孟婆汤么。。。 |
|
波兰斯基的内敛,大鼻子的?,这个片挺不错的,直到结尾我才明白片子。3.7 |
|
一开始就太用力,笨拙生硬得要命,无半点吸引人的地方,作家像从外太空来的,谁会关心他死活。 |
|
莫里康内展@igc 惊喜之作。我升天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判官来给我复盘人生吗?设定非常好,至少融了3个主题,但是确实融合的难度有点大。在观众特别想知道答案的时候,角色却在滔滔不绝地讲救赎讲情怀,确实会影响观感。不是拍不好,而是确实难拍,导演已经尽了力。(同类情况可参考《信条》。) |
|
看看欧洲电影也挺好的。谜底让人略微有点失望。导演玩花招。 |
|
他是当代最伟大的导演之一——托纳多雷作品全点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1744160 |
|
8分,没看简介,盲选看的,还以为导演是波兰斯基 |
|
除了波兰斯基的表演,其它都让人如坐针毡。 |
|
好難得的又一次完全看不懂劇情然後狂看演技的體驗,我一直都懷疑是不是又是 不赦島 那一套,但結果竟然不是! |
|
不停地下雨,漏水的房子;在固定空间当中却四散开来,还原和模糊现实与虚幻的界限。它没有想象中那么“闷”,Ennio Morricone的十足渲染不停地邀请参与这段很是狡猾的旅程。但看到中段就觉得很累了。 |
|
#siff 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意境,几处闪电和忽然增大雨量,整个闭塞的空间积水越来越多,意向也越来越多,口哨吹的音乐、胡子、葡萄酒、捕鼠笼、照片…看得云里雾里但节奏越来越抓人直至最后像想起了梦里的记忆,一切都归于沉静了,再也没有能扰乱心绪的声音和图像了,终于可以步上新的旅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