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得看见高仓健以【反派人物】出演,到最后被击毙……这样的题材今天看就是“禁区”——经过40年……中国也已经是【高铁经济】了…… |
|
竟滋生出一种想把佐藤纯弥系统性看一看的愿望,在如此规模商业制作中,能如此以同情恐怖分子进入(左翼),落脚在对官僚主义的讽刺,实在是新鲜又怪异的体验。 @曹杨影城2021SIFF |
|
新干线总指挥仓池(宇津井健)因为应对得力调任警察厅,若干年后当上了日本警察部门的大大大boss(《相棒》)【bushi 毫不奇怪当年总设计师访日坐新干线的震撼,两个半小时有点太长了,部分情节稍显老套肤浅,1975年的日本比情节更吸引人,最意外的倒是最后15分钟。 |
|
之前在已经拆掉的东方红看的,是世界上第一部“当火车一旦慢过特定速度就会爆炸”的剧情设定。 |
|
上译的配音完爆原声 20年后美国人拍了部和它情节差不多的《生死时速》 可格局比它小 批判性没它强 最后的反思也根本没得比 高仓健的反角被警察击毙真是不多见 不过就是死 也死的很酷 |
|
70年代日本商业片代表作,全程紧张刺激、扣人心弦,高仓健饰演的犯罪者既可恨又令人同情,同时事件背后的起因和当局解决问题的方式又发人深省~ |
|
英版蓝光;借用里面的一句台词:这真是越先进出起事来越麻烦;152分钟稍显冗长,且大部分时间都在着重描写如何逮捕嫌犯,不过好在设定新奇,紧张感营造到位;还要感叹一句小日子当时的铁路事业。 |
|
1、科技是把双刃剑,方便了社会,也方便了罪恶;2、看完本片,知道新干线至少领先中国动车技术50年;3、高仓健作为反角的形象太高大上了,惹人同情,死去也张扬;4、结尾处理得很好,能够进入人性追问层面,将主题挖深了,不如此,不经典;5、实际应为“新干线爆炸未遂案”。 |
|
不知是否是真实事件哦却有雷同灾难。高仓健啊man中man为何成爆炸犯呢一伙三人也并无恶图就这么送命了好歹列车上还有无辜的人。导演兼编剧真有水平追捕人证也是他家的一种类型。警署也并非好家伙内幕黑啊。 |
|
非常扎实的社会派商业大片,罪犯、警察、新干线管理局人员、乘客、列车长等等群像性格刻画鲜明,高仓健最后一幕太帅了。 |
|
七十年代正是日本特摄的全盛时期,好多大咖呀!昭和映画粉必看! |
|
和時隔50年的翻拍作《新幹線驚爆倒數》相比,後者在商業性、驚險感上是有長足進步的,但是作為作品的完整度沒有可比性,尤其是對於系統的詰問所帶來的力量感可謂天差地別。相較於新版,152分鐘的片長給了三線敘事並行足夠的空間,雖然新幹線上眾乘客的反應在第三幕消失了,多線交叉敘事的完成度仍令人信服,尤其是對爆破犯三人的刻畫,隨著劇情推進,竟然不免生出幾分憐憫來。宇津井健的表現實在出色,高倉健與千葉真一都相形見絀,尤其是從下令停車到決定辭職的一整段戲,感覺能清晰地聽到,繃緊了一整天的神經“pia”一聲清脆地斷了,即便他成功救下了1500名乘客和一眾工作人員,職業信仰崩塌的虛無,看清係統之惡的崩潰,都將之吞噬了。 |
|
【上海电影节展映】东映70年代5亿3千万日元的大制作商业片,并且是在日本国铁拒绝合作的情况下用精细的火车铁道模型特摄和1:1东京站+新干线车厢精致的美术布景以及偷拍镜头完成了拍摄。影片长达152分钟,但剧本、节奏极佳,列车/调度室/罪犯/警察几条故事线、视角并行叙事。不能停下的列车上混乱的众生相、几个罪犯各自的悲剧背景和无奈、爆炸危机过后的电视谎言……影片不停地制造一个又一个矛盾、悬疑点,高潮迭起紧张万分,一直将绷紧的节奏保持到影片最后一刻。主角冲田和指令长仓持在高仓健、宇津井健的精湛演技下塑造得有血有肉有担当。只有几句台词的配角(如警察厅部长、乘务员、孕妇、女医生、冲田妻儿等)也是个个生动鲜活,性格分明。四星半 |
|
又臭又长,跟好莱坞同期的《骑劫地下铁》和《火烧摩天大楼》相比真的是东施效颦。从批判性的角度来讲,作者的感情倾向也是一片混沌。 |
|
众星云集阵容强大的犯罪剧情片,感觉自己喜欢的昭和老头子都不约而同在里面露了脸。据说是世界上第一部“火车慢于多少时速就爆炸”的题材电影,情节紧张刺激扣人心弦,152分钟的篇幅并不觉得冗长,人物群像的描绘非常出彩,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些映射也很到位。 |
|
美国大片生死时速的重要灵感来源,爆炸戏份生猛,警匪对峙也很过瘾,以及也有对社会和当时日本高层的讽刺和戏谑,类型片也是做到了极致,每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反派也可以是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
|
高仓健扮演犯罪分子让这个惊悚犯罪故事更多了「社会派」的味道——社会冷酷与泡沫经济导致家庭与个人的悲剧,以及警察与高铁公司不守信用的欺骗与阴谋,让观众更多同情与犯罪者们的孤注一掷,即使在这种几乎「穷凶恶极」的题材中,创作者依旧站在「坏鸡蛋」这边,也算是一种艺术家的良心。 |
|
8,真的挺精彩的,佐藤纯弥拍出了直逼好莱坞水准的商业类型电影,制作水准很高,用特摄的方法来拍新干线行驶,甚至中间还有两部高速行驶的新干线并行的场面,技术力满点。电影对悬念追求近乎偏执,甚至到了强行设置危机的程度(咖啡店火灾真的很强行),但得益于此,电影桥段和悬念衔接极其紧密,叙事节奏飞起,也没有因为多线叙事显得杂乱,真的属于把炸弹理论研究到家了。高仓健饰演的爆炸犯代表着高速发展的日本社会那些被时代抛弃的失意中年人,特别对比在炸弹危机解除之后还要做局蒙骗大众的警方,导演立场已经不言则明了(其实让高仓健来演已经很明显了),比追捕厉害,应该就是佐藤纯弥生涯最佳。 |
|
影院?郑州?童年?我怎么记得是在看了《生死时速》之后看的呢,今天(2008/10/23晨)才知道,这部片子1975年就拍了,远早于《生死时速》 |
|
人物性格塑造很好,故事紧张刺激,不输20年后的好莱坞此类型片。每次看此类劫持人质的片子,看到傻逼人质们的反应我都想把炸弹引爆。。。 |
|
早于且有别于高仓健《追捕》、《黄手帕》、《远山的呼唤》、《铁道员》深入人心的形象,以鲜为人知的反派示人。
最先留下印象的是指挥室变道,符合日本人对外刻板印象;期间展现了新干线的精密,不过比起自豪,取而代之的倒有些自省。
(“亲戚就应该借钱”一度让我出戏。)
最后,则是航班起飞与中弹的血色交错剪辑而落幕。 |
|
好看好看!“速度引发爆炸”的这类电影先驱,故事情节紧凑又大气。正派人士的阴险与反派人士的盗亦有道刻画的入木三分啊!影射了全共斗和赤军,说洗地也谈不上,但基本全仰仗高仓健的迷人魅力了。 |
|
更像是新干线广告片,没有预想中的大场面也没有推理,不过可以看到生死时速、危情时速借鉴了不少,不过整体估计也是受到1974年taking pehlam 123的启发。高仓健和志村乔演技精细 |
|
#2021SIFF#2K无任何内嵌字幕@重复段落有一点多,部分情节转折就像剧中人物自己说的太荒诞了,全场哄然大笑。但还是比平日的美式商业片精彩,至少不可能睡着。另外这个故事免不了联想到我们自己的高铁,着实胆战心惊。 |
|
最意外的发现!意外1、是《追捕》之前在日本大火,火到世界的电影,如果是这样,《追捕》就是这部电影套拍的电影,但在中国,《追捕》是神一样的存在,高仓健成一代男神,即便今天,我看新干线没感觉,完全反过来 。意外2:腾讯视频是141分钟,dvd出版号是2019年,电影引进号是1993年,但我找不到任何在国内公映的信息,也没有印象公映过,腾讯还是上译版本。3、音乐,演员、故事节奏和《追捕》如出一辙,太像 4、上译明显制作已经粗糙,录音音轨很干,背景音消除的太狠 5、这部影片火到,《卡桑德拉大桥》《生死时速》都是山寨它,高仿的《暴走列车》还获了三项奥斯卡 引发了法国高速火车革命 4、宇津井健《血疑》大火,演员没火,在电影中主演也是意外。 |
|
情节其实不如同类型欧美片那样紧张刺激,比较平稳朴实,主角不炫技,警匪互搏戏贴近现实。影片对罪犯的心理历程和犯罪动机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刻画,以悲悯的态度叙述了普通人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良知与恶并存;而作为事件主体的新干线戏反倒平平。影片中取钱的两个桥段看似不算高明但仔细一琢磨十分巧妙,具有现实可行性。结尾男主奔逃看见✈️飞走,于绝望中死于警察枪下,画面让人窒息,在权力机器面前个人的垂死挣扎是那么的无力。 |
|
人们拥抱冉冉升起的幸福了,青春的河流却干枯了,青年独自前行的时代也倒下了。 |
|
痛快淋漓的商业娱乐作,又兼具一定的社会意义,是后世很多同类型影片的“老师”。感觉男主看到同伙在眼前一个个死去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时候倒没有特别死心,反而最后在机场看到老婆孩子时心差不多已经死了😢 |
|
B站国语中字版。还不错 |
|
这不就是清算左翼的故事,日本的拿手好戏。曾经是最勇敢的冲上街头,站在农村防线上的人,没过多久,就在银幕上变成了人人讨伐的恐怖分子,宁可用三十分钟拍惊险场面,也不愿意多花一秒钟解释日本左翼的来龙去脉,直到最后把他们清除干净,好像不这样做,社会就就不会安宁,同时又不忘塑造几个当代的有“职业道德”的英雄,你以为他看着电视会同情那些犯罪者,结果他想要保住新干线的声誉,这下好了,没有了罪犯,乘客可以安心上车了。 |
|
1.无法停下的列车;2.登不上的飞机;3.有情有义,良心尚存的罪犯,终究无法成功离开;4.科技有时候是把“双刃剑”;5.人性会在犯罪事件中袒露无疑。 |
|
生死时速式情节的鼻祖,弥漫着七十年代日本商业片的味道,过程紧张而又发人深省,每一条人物线也做得很立体,不得不说佐藤纯弥对此类题材的把握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尤其在停不停车的选择上很能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反思,而由高仓健饰演的嫌犯又成功博得了一片同情之声。 |
|
四星半。这部影片就是“列车时速XX公里以下炸弹就会B——O——M!拍飞你”的原型,没有本片就没有《生死时速》。高仓健和山本圭在片中饰演罪犯。话说千叶大叔当年还未霸气外露,以致于观看本片时我居然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认出他来…… |
|
1975年正是山阳新干线开通的一年,真是非常应景了。铁道迷一本满足,甚至能在里面看到五十年前的都电荒川线。 |
|
紧张,紧凑,一波三折,人物群像鲜明,商业片的典范。 |
|
20210619 SIFF No.30|标准7-7.5分片。新干线总指挥可爱。对罪犯非常同情的拍法,谁都不得罪 |
|
各打五十大板的写法,硬要说的话情感可能还是偏向罪犯方一点。大部分剧情设置都挺写实的,不过先不说三人实施这次敲诈的动机略显模糊,能选择在新干线上装炸弹本就是置众多生命于不顾的恐怖主义行径。电影后半表现主谋的良心,并强调他们原本不打算伤害任何人,我个人是觉得不太有可信度的。 |
|
感想好像在看一部柯南剧场版。其实最惊讶的是1975年日本科技就来到了这个水准了……高仓健的坏蛋真是不容易入戏。还是看这种扣人心弦的商业片来得爽快啊 |
|
社会的抗争,到底是为了什么?脸面还是实际?生存还是自取灭亡? 当有什么笼罩了这些土地,你如何抗争呢? |
|
单论镜头语言,现在看不值一提,但是论内核和探讨的问题,回到本片1975年的时间点,这片是超凡脱俗的经典。我们的今天,失去了很多东西。 |
|
超级杰作,几乎是只有日本才能拍出来商业大群戏,既展现各个部门如何应对危机,又对犯罪者有着完整且深入的描写,剧本环环相扣,冷静且专业,最后落回对于体制的拷问和对于人物命运的唏嘘,高仓健饰演的罪犯感觉上应该是影响了《盗火线》中德尼罗饰演的尼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
9/10. 扣人心弦,张弛有度。交通工具内的众生百态,电影的延伸部分,甚至可以说是70年代日本社会的一面镜子。
60s70s的产业转移,这个厂的产品制造,想必是转移给了韩/台/港/星,电影也很聪明地顺应了社会心理变化,把“反派”塑造成鲜活丰满、有血有肉的主角,让观众共情,代入其叙事视角,周旋于官僚化的警察组织、新干线JR公司。最先领便当的冲绳小年轻,也点了一下琉球的民族问题。
专业组织逐渐企业化(corporatization),还保有专业精神的运行总监,最后受不了辞职。不知道电影拍摄者和JR自己有没有想到,电影上映12年后,JR迫于经营恶化,开始了私有化进程。 |
|
比起炸新干线,更让我惊讶的是,75年日本人就有纸杯的杯托儿了????!太高级了。 |
|
悬念满满,紧张刺激,精彩的特摄加偷拍,镜头运用与剧情相得益彰。咖啡馆火灾有些画蛇添足,但也同时为反映出主角人性未泯提供了条件,瑕不掩瑜。列车成功脱险后警察仍然选择隐瞒大众,表明了导演的强烈态度,这与某些看过的港片不谋而合,比如最近看的《焚城》。而三个主角加一个临时加入团队的角色让我想起了另一部同样配置的港片《三狼奇案》,可惜本片没有像三狼一样对主角团的身份进行深挖,没有讨论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他们的悲惨命运,导致观众无法对他们的犯罪事实产生同情。主角定位模糊,让观众分辨不出究竟是列车指挥还是犯罪三人组才是主角,正不全正,反未全反,批判浅尝辄止,稍觉遗憾。 |
|
大概是因为JNR不支持,在新干线上的镜头并不多,在社会议题、人物塑造上花了很多手笔,几个反派角色都立起来了,冲田最后被击毙的一幕更显悲壮。对日本社会的讽刺也恰如其分,作案动机比五十年后的续集合理不少…… |
|
整体上强过追捕,反复反转的剧情都有恰当的铺垫,甚至在最后一刻还在表现高仓健的聪慧。并表现了zf系统如何跌跌撞撞完成配合,懦弱、气愤、自私、自负、谎言、人权统统展现,在主旋律光芒下,依然显得不俗。仰赖于当时大数据和监控手段不完备,制造了许多只属于那个时代的紧张感。列车炸弹的设计,我觉得引爆摩天楼的改良更好一些 |
|
4.5/5適逢上映50周年,同時新版也即將上線補看,50年前超級屌的特攝大片,劇本邏輯縝密,同時對官僚體制的批判也相當到位,是所有炸彈反恐電影的始祖,《捍衛戰警》、柯南第一部劇場版都要叫一聲大前輩,2個半小時篇幅洋洋灑灑毫無冷場,看的出編導在創作過程時已預想所有可能會發生的情況,才能交織出多方支線,同時又能將炸彈列車危機引領至第三幕拆彈救援高潮,看完不禁感嘆現在的日本再也拍不出這樣人力物力可以高度配合的重工業大片,佐藤純彌在題材與敘事上的視覺遠見至今永不過時,他同時也是中日文化友好的代表導演,50年前能拍出這樣的特攝大片佩服不已。高倉健雖然演反派,但是角色描繪重情重義,最後的死法不禁想起同年上映的老帕電影《熱天午後》,看完更加期待50年後的網飛新版特攝翻拍會如何發揮了。 |
|
几兆的投标,回娘家的孕妇,学运内斗败犬,蒸汽时代乡愁,国家机器人命换算,买不了的机车,去不了的巴西……结尾处理能让观众完全共情罪犯,也不容易 |
|
两个主角一正一反,都是被社会抛弃的牺牲品。影片看似是个犯罪片,其实更像是抨击社会现状的社会派。“又有炸弹”、“会有人效仿”这样的台词,暗示的非常明显了。 |
|
#2021SIFF#群戏好厉害啊,相比较精彩得毫无悬念的高仓健,解决问题的官员角色也那么出彩更令人印象深刻,节奏紧张到捏紧拳头手心出汗,虽然大吼大叫的表演方式过于陈旧,冲突也设计得可预期(这种场景一定要出现一个孕妇吗?),但还是相当目不转睛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