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复古 |
|
每一秒钟,从开场到字幕,不夸张地说,每一秒钟的配乐都是满溢的,太满了,走出电影院要幻听了,太难受了。这片就四个字可以形容,故作深沉,故作深沉。坐立难安,基本上半个多小时后就开始打算要走,能坐住都属于我敬业,三句话能说明白的东西,偏要拉长,闪回,运镜,升格,我烦死了,真的,能不能别拿物理科学啥的当噱头了。拙劣的希区柯克模仿者。 |
|
+ |
|
能感觉到一种要接合多种德国艺术的渴望,但执行出来真的只是精致的平庸。 |
|
+ |
|
2024SIFF# 我请问呢 |
|
5.0。套著量子力學發展史外殼的黑色電影。懸疑內核並無特色,人物情感的鋪墊也沒採實,靠著重現老電影的手法和瘋狂的閃光燈初步建立了少許美學特色。 |
|
老影片式的摄影和剪辑虽然不能弥补这个爱情故事故弄玄虚硬生生讲到两个小时,但让我勉强可以忍受。 |
|
复古,神秘,玄乎 |
|
太cult了大哥……电灯闪来闪去的,还平行世界,又《暗黑》呢?叙事技巧为零,布景的缺陷用黑白掩盖,单纯依靠爆炸的配乐和反复切镜营造气氛,看笑了。 |
|
7.3分左右。
十分有腔调的一部电影。电影的发展叙述有点像上个世纪的侦探悬疑电影,连音乐都很有那个风味。然而直到非常像“林奇式”的那场山洞神秘学戏份以前,只靠这股故作的复古风还是显得疲惫。自山洞戏份往后,电影开始变得更像一部小说式的电影,自白的描写台词,配合幻灯片一样的流水剧情,都是非常有味道的拍摄方式。
他就在台灯下听着过去的她弹奏的音乐,她就在黑暗的角落里浮现,有意思。 |
|
奥本海默之后的联邦德国理论物理圈,在瑞士阿尔卑斯的真假轶事。量子力学一个不能被证明的诡异公式,将主角推向薛定谔状态。可以说是加了公式和些许理论的《怪奇物语》吧。但保证了玄乎的神秘感,因此也就更不需要为看这片去逼自己做反正也做不懂的理论物理和科学史功课。最终故事主角,也就不过在身后成了一个cult书作者。 |
|
#venezia80 果然是摄影师作品,加上快磨出耳茧的音乐,模仿经典好莱坞惟妙惟肖。剧本想法很好,在多元宇宙被玩俗的今天,让概念服务于故事,而不是反之,可惜整体上没太hold住,尤其结尾,掉得一落千丈。一部好电影一定要有一个好结尾啊!p.s. 又名《万物理论——Who TF is Karin?》 |
|
8/10.
1962年,准博士生男主与导师参加了阿尔卑斯山脚下的量子物理学大会,但一切都不顺利,论文被导师批判,云团有些奇怪,与他有了一夜情的神秘女人又神秘的消失了,有人被谋杀了,死因很怪异。
本片是复古风格,黑白片,很有五六十年代《阴阳魔界》的那种科幻悬疑感。
一切都符合量子物理学的平行世界理论,但又模模糊糊的没有直接道明。教授和小男孩是被谁杀的?为什么?
男主对女主的思念促使他去调查原因,但困在这个世界的他却永远的失去了她,终其一生去寻找却没有答案,这种感觉太悲剧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错!错!错!莫!莫!莫! |
|
极致复古悲剧,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调子异常迷人,审美几分柯南伯格+几分林奇+几分德帕尔玛,好莱坞经典黑色叙事借壳重生。 |
|
#SIFF字幕 黑白,几乎贯穿全片的音乐,叠化的专场方式可以说是非常复古了。但剧情有点太简单/薄弱了。 |
|
真是五彩斑斓的黑。坐等谁来写一个能看懂的影评。 |
|
物理学界纳粹排犹清算绝不原谅恰如实证物理之绝对信仰,现实细节错位的最爱陌生人已亲手杀死了不是我的我,东西德身份替换观摩自身尸体,在徒有墓碑的大屠杀坟场寻找她的影子,过去如平行宇宙经意大利B级片复刻……黑白摄影挺美,故事蒙查查之余是绕不过去的历史隐喻。这次遇事不决的不是量子力学,而是创伤文学 |
|
探寻三四十年代影片的质感,无论是置景,摄影,灯光,配乐,音效都有着那个年代的味道。后半段灯光闪烁的运用也是极为大胆。 |
|
#26siff 好看爱看,就是后面有点没收住 |
|
【1】分不清是理论片还是奇幻片,最后10分钟的旁白极其刻意与做作,秉持着闷死人,也不想讲好故事的节奏用学术理论电影拓展到奇幻片,悬疑片只为了开头结尾自圆其说《万物理论》那本书形成闭环。欣赏不来本片的打光,摄影,只觉得神经病且极度分裂,端着,凶杀是莫名其妙的,理论是大腹便便的资本谈资。知道在映射和抒情什么,但真的难看至极且一无是处。威尼斯水城水到水水的,希望这种装神弄鬼的非电影能滚出威尼斯主竞赛。 |
|
#Venezia 80
很2的电影。披着量子力学线性空间理论的皮,实际上就是个老套的封闭空间里的平行宇宙悬疑故事,还是个元小说叙事。仅有的一点科幻设定又和《暗黑》完美撞车;选择了一条摆弄玄虚而非硬核的路,却没有营造氛围,外化心理惊悚感的本事。黑白摄影确实挺美,但瑞士雪山上的光照条件怎么拍都美。适合人群:被导师压榨的PhD们。 |
|
三星半,如果文本上不那么混乱可能会更好。有种好莱坞黑色电影式的拍法和叙事,本来以为要看另一个视角的奥本海默,却发现量子力学貌似只是一个壳,此处应该也有人会觉得更像故弄玄虚,这也是本片没融会贯通的后果,风格强烈但情节太硬了,最后又没压中黑色电影宿命感的命脉。 |
|
徒有其表的绣花枕头。内里的历史虚无主义,无聊无聊无聊。套假文艺的外壳,色调调这么暗的意思是摄影拍呲了吗?就是从剧本到导演到技术类再到导演都一无是处该怎么评啊。我不评了吧。 |
|
比导演前作《出生的烦恼》差太多,主要文本太差了,复古风做得还是不错的。 |
|
【D】 |
|
只有爵士乐快乐。不是很懂这种1950-60s的黑白片快乐。 |
|
[2024.04.19 @台北信義威秀〔2024金馬奇幻影展·17〕] |
|
#venezia80 量子力学真的好适合拍惊悚片 |
|
我期待真的是名人盛宴滔天大论的碰撞,没想到还是被骗了,悬疑奇幻平行时空,辐射死亡世间混沌,虚实和剪辑眼花缭乱我大脑宕机了。 |
|
作为五六十年代的模仿秀 影像还是合格的 看看得出来导演玩得挺嗨的 但还没有魅力到让人忽视叙事的无力 上半部分还可以 最后一大段独白输出和逐渐掩盖不住的令人作呕的自恋 就很难让人忍受了 |
|
76$ 2024 EUFF DCP IFC 港譯:愛的萬有理論
這種堪稱毫無敘事可言的片能拖長到兩個鐘就離譜,塑膠film noir、強到不能更強的再現感、明顯photographer轉型cinematographer痕跡,元宇宙或者萬有理論不再重要而是歷史虛無主義與靈異事件,用黑白企圖再現Hollywood B&W thriller全盛期是一種創新無能與nostalgia的顯著病徵,歐洲新一批的導演都企圖用攝影機記錄當下厚度,可惜好與不好一眼看透不是嗎? |
|
(2.8/5)弯绕设计过多,主线故事逻辑却杂乱不堪,情感塑造也相当缺失,也就导演手法上稍稍有点看头吧~ |
|
前半部分故弄玄虚,黑白光影做得也不出彩。结尾终于拉回了一点:历史悲伤,我们在唯一的时空里,避无可逃。 |
|
东扯西拉 |
|
时下最火热的历史虚无主义+老类型片复古,但完成得太平了,演技也捉急。摄影也就还好吧,根本不如 Hitchcock老爷子精准,还有重复的机器运动。 |
|
攝影、配樂、剪輯仿擬老電影的風格痕跡極重,但於我前一小時幾乎皆在沒完沒了地故佈謎陣,直到女子現蹤才初見怪趣。但之後輾輾轉轉的平行宇宙把玩,又依舊落於厚度不夠、氛圍來湊的可怕窠臼。兩小時確實太長了。隧道的閃光閃到懷疑人生,最後的VO說得好是致敬法國新電影,說得壞即是敘事繳械、強升立意。當然還是有些有趣的點,如薛丁格的母親、導演手記中提及的對人生而在世的意義追問與「自我冒牌感」。 |
|
好土 |
|
对于经典电影场面调度掌握一般 |
|
#SIFF2024 @大光明 这配乐欠揍到我活生生把男主看帅了… 故事讲得一塌糊涂的国际邪典爆款,辱林奇了哈 |
|
2.5 |
|
看到一半以为是神作,看到结尾只想干掉导演,你哪怕在女主杀掉男主的时候戛然而止都比男主娶了小苏茜生了小孩结果在那听鬼录音来得好 |
|
6.5/10 |
|
又是神神叨叨且没有逻辑收尾!边看边觉得有点《暗黑》那个瞎搞味,看似很正经要给你在理论上狠狠玩一通,结果拉了个大的 |
|
可以看到好莱坞黑色电影和法国新浪潮的复古戏仿,但影像的出色并不能掩盖剧作的不足,借用了量子力学的平行时空设定却缺乏逻辑性,想讲的东西太多最后落脚在爱情线上十分突兀 |
|
2023.09.03 对不起导演!首映坐在你正前方的我开始以后没多久就睡着了。眼睛一闭一睁,半部电影过去了,眼睛再一闭再一睁,一整部电影就过去了。昏暗的色调加沉重的音乐,太催眠了! |
|
挺诡异的电影,颇有古典时期黑色电影、希区柯克的惊悚感,尤其是在矿洞内突然出现的宇宙空间想象和大脑电波勾联在一起,但除了形式本身之外,故事讲的稀巴烂 |
|
好美 |
|
好寡淡好晦涩 |
|
这次看到最差的片子,两个字评价:弱智。真的很怀疑是中美合拍的,因为组成成分包括:中式脑瘫剧本弱智台词+面瘫男主0演技+倒霉配乐满当当又空无一物没停过belike提琴锯木头两小时还只有一把+powerpoint2003动画特效转场+顶级自赏装逼黑白滤镜也挡不住的丑陋灯光和布景+结尾十几分钟低能独白约等于双鸭山出租车司机打瞌睡时听的AI写作网文有声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