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半段这座城市发散出的历史点点滴滴, 后半段的逐渐汇聚回到这座城市。觉得是莫里森从纯实验转型到文献式纪录片后最成熟的一部作品,保持着信息量丰富的同时也散发着莫里森作品一贯近乎于迷幻般的魅力。 8.0分★★★★ |
|
将在Dawson发现的这些footage重新剪辑,来讲述这个神奇的小镇的故事以及那个年代的历史,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
|
在IFC看的,几乎无对白,全部为幻灯片似的文字介绍。城市方面对我来说有点无聊,好像我都睡着了。中后部默片剪辑却格外精彩。只是,人们制造的信息总是与存储容量进行着斗争。比如去旅游景点照千百张相,可能之后再也不翻看,任由硬盘数据慢慢淡掉。是否应该减少信息的制造或者删除掉一些信息呢? |
|
令人感动而神奇的重见天日,天敌——火毁灭了大部分赛璐璐存在的证明,但冰——又奇妙地为之提供几十年的庇护所,这是自然的造化,也是人类艺术不灭的微茫之光。淘金热的兴起打造了一座城市,影像的记录不惟是影史流变的印记,也是时代洪流的回溯,百年前的民生图景跃然眼前,撷取的默片片段美丽动人,且在剪辑上动了一番心思。于是,我们仿佛留住了时间。 |
|
重现过去的城市和时光,电影让过去回到现在又让现在回到过去。(莉莉我看了 |
|
所有迷人的随机在不可预知的时刻彼此回响,这段记忆之外的岁月被火焰与土壤浇筑成诗行。 |
|
【BAMPFA】2018.1.21.6:30pm 导演在现场。以这些偶然重新发现的“遗失影像”来还原一个区域的历史与记忆,也还原建构某种电影史。影片撷取的一些片段,和部分段落采用的数据库式编排方式挺有趣。但整体过于冗长,大量对静照的“凝视”需要观众极度饱满的精神状态。 |
|
那些建筑,那些人都是决定这些胶片命运的关键因素,可是楼烧了,楼倒了,这些看似脆弱的胶片也经历过各种大大小小的“伤害”,最终这些胶片记录的影像、记录的历史留存下来了。 |
|
≥3.5。大部分都是各种记录了道森市历史/过去生活(集中于19世纪末及以后)的(破损)影片/静照的播放/展示(过程中导演自己配了配乐【挺nostalgic&hypnotic,但对我个人而言太mawkish】和一些字幕说明,除此之外无其它额外处理),还有一些是相关人员对这些资料的讲解/讨论。影片资料详实,但叙事太散(且散的缺乏足够的影像意义)&影像表达冗余。 |
|
被埋葬的胶片,一副人类学的图景化石。 |
|
胶片长出嘴巴,也会吱呀呀地发出声响。每一条划痕都被保存,每一寸剥离都被珍视,因为电影或者生命都不过是一段与毁灭肩并肩的舞蹈。浪漫得无可救药。// 重看是一段闪着温柔的社会史,更是一首绵延不绝的交响诗,为你一切都值得。 |
|
历史的幽冥一直在耳边低语,那些你我都不曾了解的时光,影像替我们记住。 |
|
科教片了。。too much repetition。自从看过这片之后哪都能看到dawson city |
|
默片迷影纪录片,道森市是很神奇的一个加拿大城市,淘金热让它从冷到热,又从热到冷——并且因为远,它成为了当时影院发行的“终点”,因为拷贝退还运费高昂不划算,得以保留很多胶片。电影大多数时候都是博物馆幻灯片似的没有对白的,音乐很酷 |
|
PPT影像的极致使用,特朗普家族源流考。 |
|
音乐挺差的没什么想法一把大提琴基本一样的旋律来回来去地拉。不如decasia。Guy Maddin也来到现场。果然本人和片子一样可爱。新片据说是remake的vertigo! |
|
想偏心的给5星... 但还是忍住了。 很多珍贵的内容,让我对这么个不起眼的小镇,肃然起敬。竟然能牵扯出这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名人。我曾经到过这个小镇,走了一圈也没觉得太怎么留下印象。下次再去,一定要仔细研究了 |
|
道森市的发展与被发掘默片的呈现,两条故事线交织,在光影间带着观众来了一场“雕刻时光”之旅。 |
|
拿纪录片的subject(被挖掘出来的胶片影像)的内容(史料)剪辑成支撑影片叙事的visual,看完有一种复杂的感想,一方面似乎觉得有些刻意讨巧,一方面又觉得若不深究倒还挺有意思,但是中间大段史料这样呈现加上按时间发展排列未免重复无聊(我又觉得可能拍成分集短片比较好了因为我short attention span..)。还有就是我真的很看好北京银矿啊,有没有人再继续挖掘一下。 |
|
#cinéqc# 加拿大Yukon的淘金小镇史和默片黑白影像史的迷离平行。废旧胶卷被封埋在游泳池最后又被人在废墟里挖出来,被水渍浸坏的半残黑白影像有一种很强的蛊惑力,似乎小镇兴衰和淘金者的富贵悲喜从来都无关紧要,反正当代人也不会知道从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唯有影像是永恒持久的 |
|
对archival films和found footage的一种运用方式。重构默片时代的电影发行、保存情况以及宏观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又展现出胶片电影的脆弱性。 |
|
这是一部台词很少,以“物”为主要观察和追踪对象的纪录片。影片以倒序的视角,先讲那些被意外发现的硝酸盐胶片,然后以淘金潮为溯源起始点,开始探索那些意外被尘封又重见天日的胶片。这是一个美丽的意外之喜,尽管那些胶片被埋入游泳池的时候,也没有想到重见天日时它们竟成了“人间孤本”,而其余的,带着archiving使命的胶片,则在储存不当中先后葬生于无数场大火。导演本人学画出身,虽然后来去搞了纪录片,但他始终觉得,电影其实是时间里的油画,而这些艺术品始终在对抗着不可预测的因素带来的损毁或者遗失。 |
|
如考古般再现挖出胶片的那幢楼历代照片与演变(废弃库存没处屯就埋进原泳池后为冰球场当做填充物),按叙事主题用新闻纪录片与剧情短片混搭再现育空淘金潮兴衰,素材中更有约2/3来自挖出来的那坑胶片,亦涉及硝酸片基胶片屡屡引发火灾最终被现行安全片基替代的电影史。不同于导演过去的抽象,此片运用资料的娴熟与扎实令人惊叹。 |
|
我的注意力真的很有限…基本是三段式的 开头 中间 结尾醒了过来(。更适合museum空间吧 倒是会好奇一些默片narrative的分析 结尾俨然“燃烧女子的肖像” 如火焰舞蹈而胶片于火焰燃烧 灰烬是时光的吻痕 |
|
用珍贵的影像重新拼凑出历史 可惜做成了超长幻灯片 好在片段本身是有趣的 |
|
用影像纪录影像变迁最是感动。没有旁白的120分钟只用屏吸等待,静观百年道森市的繁华与衰落;百年前淘出来的是金子,如今则是在影史上堪比黄金的一卷卷胶片。这段堪称传奇的探索凝聚着历史,更是对时光的记忆。【那几位玩耍的小孩无心之举竟然让胶片得以保留的小细节太可爱 |
|
受损的胶片重见天日带着独特的细腻 如同小镇那永不退去的记忆;素材底片为4K扫描保存 |
|
Criterion Channel; 历史的碎片 迷人 |
|
2018132 四星佳片 |
|
B+ |
|
当胶片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
|
太牛逼了完全被震撼了感觉自己在时光穿梭 |
|
当如此众多被深藏地下五十多年的绝版默片胶片重见天日,道森这座因淘金热潮而诞生与衰落的小城第一次与电影史产生了联系,在这部无比美丽的纪录片中,道森的发展历史、默片电影史以及与这些胶片相关的历史人物,他们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素材剪辑、配乐以及字幕被以一种静默又优雅的方式呈现与融合。 |
|
真是文化史上的一件意外之喜,难以想象,20世纪初的电影还如此难以保存,因其胶卷材质易燃几乎全数无存,而幸有此冰封小镇买了一个被时光遗忘的小金库。这也更让我们明白那些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文物的珍贵之处。电影本身稍显冗长,开始的半个多小时新鲜感过后,还是适时快进一下吧,别为难自己。#2018277# |
|
20171229想看,20181229看完。好想把里面的胶片都看完啊啊啊啊~~~ |
|
加拿大人普及了下淘金热和保留地 |
|
适应了配乐幻灯片的节奏就挺好的 |
|
被挑出来的这些受损硝酸胶片可真好看,尤其双人舞那个镜头,一半人还在一半已销损。一种需要你的想象来填补历史“真实”的双关。#compilation film |
|
失望。 |
|
未来人类研究我们就像我们看这部片一样 |
|
DVD9@kinoLorber
珍贵的影像拼凑出城市发展史 |
|
人类因为化学反应丢失了多少珍贵影像,留下的浓墨重彩,但我大部分焦点都在,百年前西部服饰上 |
|
剪的好啊 |
|
phantom of history. |
|
膠卷狂、檔案控、影史迷,看了都會高潮的片吧。從地方誌、淘金史、好萊塢工業史前史一路談到膠卷保存等等等,素材編排得實在太美好了。4.5 |
|
城市历史、默片历史,叙事与默片相结合 |
|
很失望。太多音乐,太多字幕。做成规矩的幻灯片演示了。 |
|
4.5,以默片片段、重新發現的過程開串起森市短暫淘金熱後的百年史,史料細緻又有趣,影像如鬼魅般誘人又如夢境虛幻,2018.10.05@空總 |
|
淘金=挖掘胶片=制作/观看电影。科普色彩过浓,变焦太泛滥。 |
|
幻灯片一般的电影 却真的看得热泪盈眶 是真真实实过去发生的影像 上帝真是对我们太好了 让这些影像重见天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