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汀的恋足癖还是藏不住啊。 |
|
当法国人不讲情义,美国人不讲人权,德国人不讲原则,英国人满脑浆糊,犹太人大开杀戒,希特勒就死了。 |
|
流畅,看起来毫不费力。除了布拉德皮特显得格格不入,除了地下酒吧那场居然不收拾现场有些BUG,除了绑着TNT居然能混进元首活动场所很无稽,其他都很好,很完整,完成了电影所能给出的最重要的功能:娱乐。 |
|
冲着皮特和昆汀去的,结果被德国太保给迷住了 |
|
昆汀同学越来越变态了 ,比北野武还杜琪峰。 |
|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绝对不能相信美国人! |
|
看到女主角对着镜头外的纳粹大笑,简直肾上腺素爆增啊。 |
|
重新看了一下开头:德国军官是如何在十分钟之内让一个大老爷们儿崩溃的。 |
|
Waltz屌,虽然片子一堆问题 |
|
这是一部非常离奇的二战影片。 |
|
红衣女子因为恻隐之心送了命,是少数几个正常点的黑色幽默。。。 |
|
美国人与德国人的对比太好玩了,喜剧与正剧间的平衡,昆汀还是那个昆汀,看得那叫一个爽!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演得太好了~ |
|
天才這次拿出了歷史,以影史破壞影史,甚至燒毀影史,瓦解歷史,誓要引領影迷在面對歷史的同時要走出歷史. |
|
学好外语很重要! |
|
引用某影評人曾說的話:「一些得令的導演,由於創作泉源枯竭,只會從B級或C級垃圾片堆中覓食,美其名說向它們致敬,終究下過是垃圾再造垃圾而已。」 |
|
电影的魅力,他用电影创造历史 |
|
Quentin是他媽的天才! |
|
Tarantino 真是电影天才. |
|
我豆是都觉得,通俗又好看的电影就是Quentin这样的。 |
|
能把二战拍得如此诙谐,非昆汀再无二人;能把希特勒这样拍 死,也非昆汀再无二人。 |
|
塔伦天伦回光反照之作。《杀死比尔》时奄奄一息的他,竟然还没死。片中有让人久违的怪鸡幽默,都通过愚蠢的对话表现出来的。这是他的招牌菜。其他的乏善可陈,割头皮是大败笔,黑色有余,幽默不足。 |
|
#重看#血色的浪漫书写,诗意的颠覆既往,癫狂的以暴制暴,以重构的历史想象为外衣,再度圆梦迷影心愿(夹带私货)。绝对是一枚超级影迷的赤诚心才能铸就的黑色童话(pitt不无浮夸怪诞的口音也是整体风格的一部分),以常规「真实性」窥其内里,真是误解(小看)昆汀了;且看他穿插了多少迷影梗,从第三帝国的电影业状况到同期名导的作品提及,从电影制作流程的展现到胶片的属性科普,以及暗暗潜伏的致敬细节,焚毁的胶片映照着复仇的面孔惊心动魄,一切以电影始,一切以电影终,一切都和电影有关,简直叫人感慨莫名。开场戏和酒馆戏太棒了吧,氛围营造和镜头剪辑都相当瞩目;刀起刀落的犀利淋漓,放映室里的残酷决绝,配乐更增一份写意。 |
|
天才在戏谑之后闪闪发光。电影让一切成为可能。历史也可以在影像当中颠覆、调侃、拼装、再造。一向不好昆汀这一口,认为他太着重于摆弄趣味。此片虽不脱其一贯的套路,但明显大为精进,是升级版、进化版。癫狂的想象力、黑色幽默、行云流水的节奏、精彩的群像演技…纵情悖理却有无耻的辛辣、大胆、痛快。 |
|
2009 no.1;开场戏和酒馆戏可以做教科书了;每一章都是含戏中戏的类型片,狂野的电影情书贯穿始终,最后的对白成了点睛之笔;猜猜谁最先翘?影评人! |
|
这个片子的败笔是皮特,他怎么看怎么就像是个摆设连演插科打诨的皮条客都不像,最后那点太能YY了 |
|
本来以为没有字幕我会看不懂电影,后来发现,剧情真的能猜出来,很失望 |
|
太荒诞太暴力我欣赏不来啊 感觉整个片都吊儿郎当的... |
|
昆汀更上新台阶 |
|
奥斯卡对不起你,未来的历史将证明这一点。 |
|
他一直都不是我的菜乎 |
|
影片足以炫耀的东西不够多,但是拍得不错,而且有趣的元素不少,影片更注重对白而不是紧凑的动作戏。 |
|
昆汀式电影感,有趣但深度不足。 |
|
很流畅,布拉德皮特确实格格不入,太现代了。苏珊娜最后一刻动了恻隐之心,但在德国人撞开门那一刻就该知道,这个男人只是绅士的皮恶魔的心。 |
|
又看一遍 |
|
五星,全都给那个犹太女人。老实说:这部电影的黑色幽默很难受。 |
|
戏谑二战。配乐加分,Christoph Waltz演得太好了!“当法国人不讲情义,美国人不讲人权,德国人不讲原则,英国人满脑浆糊,犹太人大开杀戒,希特勒就死了。 ” |
|
爱Quentin嘛。只是有几段音乐响起的时候,很想哭。Ennio M
orricone果真是我杯茶。 |
|
冲着男女主的颜值吧 |
|
华而不实,剧情是典型的美国英雄主义的意淫,如果不是昆汀和彼特谁还会给它这么高的分数?刻意营造了老式B级战争片的感觉,却拍不出《十二金刚》《敢死突击队》那样的深度,就连OST都是完全从老片中东拼西凑来的,这样一部作品还能说是什么经典?! |
|
我得重看遍有中文的。。。 |
|
混蛋界的鼻祖,混搭界的奇葩.......ps. QT真正的野心是:让一切变革都跟电影沾边。 |
|
此货只应天上有,地上哪得几回闻 |
|
靠~~~~西部片啊 |
|
妈的我到这个年纪才知道了昆汀的快乐,妈的光尼玛说血腥,从来没人告诉过我这么好看…… |
|
昆汀的电影总是让人骚痒难当:他明知道自己的姿态是无耻的,但除了节制的自嘲和无足轻重的破罐破摔之外,他绝不会从这顶轻松意淫的高台上下来一步。对他来说,历史的恐怖可以近在咫尺,但历史却是禁止碰触的(off-limit),一切之所以如此快乐,恰恰因为它尽管有着危险的局部,但整体却处在绝对的安全之中,正是一个关于美国机器的隐喻。 |
|
昆丁的故事总是让人越看越兴奋,最后把一众人集合到电影院然后彻底改写历史的安排真是屌爆了! |
|
3.5 除了表达“对电影的爱”以及将“对电影的爱”翻转成极致的套路颠覆之外,其实没啥特别的东西,这也就是六十年代戈达尔《男性女性》提出的问题:只有可口可乐,没有马克思。实际上塔伦迪诺所有的电影表达都是建立在“对电影的爱”之上的与套路对话,这套游戏终有一天玩腻,就只能退休。 |
|
向来对昆汀的暴力美学不太着迷,但是这部片子的品质着实不错。喜欢的二战题材,颠覆历史,恣意而为,让一群大咖在一部爽到嗨的片子里飚戏……几场气氛十足的碟战戏紧张感营造得很棒,片中难得一对突破了阵营的情侣最后还被昆汀整得这么惨。割头皮、爆头、枪战、纵火,昆汀将鬼才展现得淋漓尽致。 |
|
好帅 |
|
想想可能我还是更喜欢这部,每个小章节都很有意思。苏珊娜和弗里德列克的结局让我唏嘘了很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