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这样的电影才让人对电影节心怀感恩,因为它永远不可能在内地院线出现。一场温柔浪漫的“恋人絮语”,在互相试探中,十五年前错过的爱情竟然就此重新萌芽。它打动人的地方在于戳中每个人心中浅浅的遗憾,人是不会满足的动物,现在拥有的总不是自己满意的。谁的心里还能没有一个昔日恋人呢?男人是季节交替时的候鸟,短暂停留就要飞走。喜欢结尾阿尔芭在车里那段台词:“我’精心设计’这场偶遇,建了一座酒店,挑选了一个丈夫,养育了一个女儿,只为预谋和你的重聚。”实际她要说的是,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命运仍让两人偶遇,一定是缘分未尽。但是两人都无能为力,导演没让观众听到女主角那令人惊艳的曲子,她回到婚姻与家庭的时候便可以关上心房,假装一切安好。爱情只能是一番感受、几段思绪,它不存在于屋檐之下,爱情在海风里。 |
|
“你在一个很自在的小镇,结婚,稳定的家庭,有可爱的女儿,喜欢的工作,生活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我无法袒露我内心的真实情感”。 |
|
隔壁大哥笑得全场最大声,并且转调就哭了,连带我也觉得好像挺好看。重逢旧爱的故事总是动人却没办法不落俗套,简洁优美的审美风格和对风景空间的情感驯化和洛尔瓦彻的气质一样手到擒来。Hors-saison的概念和前阵子的感知差不多,没有谁真的缅怀每每过去的上一个季节,只是冷锋过境时有一些恍惚。 |
|
#48HKIFF# 本届HKIFF捡到的第一个宝。一部很难跟别人解释到底好在哪里的片子,但是私心真的就是默默流了十万毫升泪水。是的,我知道可能它会引起一定的争议,但在我看来这可能真的是一部完美的出轨电影,无数个场景都疯狂精准地刺中我。惊愕、坦诚、试探、重燃、欲火、争执、苦楚、释然、解脱。能放下的,已经早就放下了;放不下的,那就只好用一生来背负了。俗吗?俗的。难过吗,太难过了。就像生活的面目一样——一出悲伤的狗血剧。你为什么来找我?你又为什么不走?人生哪有那么多为什么?浪潮拍岸,大雾弥漫,偶尔的驻足并不能换来长久的停泊,终归还是得一个人往前赶。阿尔芭怎么可以演得这么好,感觉连头发丝跟眼角纹都会演戏,她怎么连美都美得如此脆弱又坚毅,每次看她一哭,我感觉我的心都碎成了千万块…… |
|
职业倦怠的时候有钱有闲,待在郊区做几天水疗,和还惦记着自己的旧情人约会缱绻,是真的沉浸其中,但也是真的淡漠抽离。其实爱得有多浓烈不见得,人到中年被平淡生厌的婚姻,职业,子女日复一日搓磨,虽算不上千疮百孔,但就像那台怎么也关不上的咖啡机,突然之间细小的失控也足以让人抱头痛哭。其实不过是两个发牢骚的中年人借过往解压罢了(摄影和音乐很喜欢 |
|
完美诠释什么叫此处无声胜有声 |
|
他永远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没有走 就像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临阵逃脱 永远都在用道貌岸然掩盖自己的不够真诚 也永远不知道在一段关系中在婚姻中女性到底失去了什么 alba演得太好太好太好了 |
|
你有了另一半,有了车,有了房子,有了孩子,生活光鲜亮丽。过季的爱情之后,依然只有我还懂你的暗喻,懂你的玩笑,懂你的懦弱。大屏幕上的胶片质感带来了额外的疏离。但是分了又分的纠结过于潮湿与压抑。 |
|
很难不讨论两性,男性逃避,女性承受,男性面对压力时往回收,女性压力爆发时选择克制而不是向外冲。即使作为配角的奶奶,也是承受后才找到真爱,如果以年龄为另一条线,中年错失,迟暮获得,追寻真爱的时间无论何时都不过季。#BJIFF |
|
只有7.2嘛?应该值得7.8左右吧,24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看的,非常大的厅,结束的时候响起了掌声。导演会拍,演员会玩,节奏很慢,但是我全程都没有觉得无聊,完全带入了。中年人应该很有感触,反观我自己,幸好我没有16年后才跟你道歉,幸好我五年后就找到了你。 |
|
#SIFF 错过的人会错过,相爱的人会再相逢。你为什么出现?你为什么还不走?我甚至要相信女主说的,自己搬到海边小镇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和恋人重逢。影片运镜和构图绝美,4K画质让色彩更有韵味的同时,保留了胶片的颗粒感,感谢电影节。 |
|
人到中年……有些人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爱与不爱的矛盾与纠结,眼前的这个人不爱了,却天天在身边;心底的那个人依然深爱,却一直在远方. 然后突然有一天一个偶然的一次重逢,心底那位远方的人终于来到了眼前时,却没有勇气往前一步,也绝不甘心后退一步,于是就那样杠在那里,到老,到死. 你也很难说这样是出轨的,是不对的. 哎,我觉得过了一定的年龄看电影看的其实并不是电影,都是看自己的心,自己的经历.拿这部电影来打个比方就是:如果你的心里住着一个在远方的人,那 你一定舍不得给这部电影差评;但是如果你的眼前人就是你心里的那个人,那么你一定会觉得这电影是部无病呻吟的烂片. |
|
有些地方还挺做作,不一定有必要:导演想揭露演艺界的浮夸和华而不实(男主的妻子在电话里教导他为了名声和地位要先接一部悬疑片再接一部社会喜剧…),但这个东西和片子本身的感情主线不是太相关,不能因为男主很空虚无聊就只给人看这种空虚无聊吧(比如有一处他在不断用遥控器开-关-开-关一扇门…)。另外的线条就还算相关,比如两位老人的婚礼,觉得挺感人的:女主想把她最珍视的东西、她生活中最在意的美好展现给这位前男友。风景也还不错,布列塔尼的有些粗旷的海景跟故事很搭。故事还是有感动到:感情这种事,意难平就是难平,安稳生活十几年也没用;分手很难,没有伤害的分手只存在于传说中或者不爱的人之间……都很真实。对这个导演比较无感(包括他之前的反资本主义题材的电影),一颗星给Alba Rohrwacher,太喜欢她了! |
|
大概就是本届HKIFF的个人最差了,难以置信2024年了还有电影拿着本可以做出新表达的法国电影经典主题偷情拍一个这么落后恶心的故事。中间看到老年女同性恋角色的段落还以为会有更新的性别观念,后来发现完全只是导演自以为是强行加入的伪善免死金牌,就好像间或出现的对这种再typical不过的过气中年老白男角色所谓困境的调侃根本构不成批判甚至都不算自嘲,本质上只是虚伪的自恋与无处发泄的ego。如同失去牵引情绪的功能后所有自然风光都成为空洞风景画面,所有让人觉得还眼前一亮的多媒介处理和幽默细节都沦为奇技淫巧。前有poor things后有这部,威尼斯的保守化真的是一发不可收拾。 |
|
#Venezia 80
4
作为主竞赛最后一部首映的作品,以对细腻情绪的挖掘,某种意义上完成了对其他主竞赛影片苦大仇深议题的消解。一位知名男演员来到小镇的高级酒店度假,他受困于面对开启戏剧事业的自我挑战的焦虑,以及一段过去被自己亲手终结的感情。在长久的凝视和一段复沓的主题旋律中,无数美妙的影像时刻将不同时刻的情绪优美地编织在一起。幽默的基调中隐藏着深沉的哀伤,而随着女主角视角的打开,我们会发现她的内心世界隐匿着更深刻的痛苦。若影片在90分钟左右戛然而止将回味无穷,但结尾一点一点解开全部心结的展示也是另一种尊重角色的处理方式。 |
|
#金馬60# 很喜歡影片的構圖,加上膠片的顆粒感,提升影片審美的同時也呼應了影片中所想要傳達的疏離感。愛情線的部分我覺得算是真誠的,想要去愛的衝動與來自社會現實的限制之間的確是一種無法調和的無奈。 |
|
女主爱的是不是她对另一种生活的想象? |
|
构图配乐选角都很好,如果两个人没有后面的情节,我会更喜欢。我会认为在强行升华婚外出轨😣 |
|
#BJIFF2024#第12场,因为被学妹说像女主而临时补票上车一探究竟,前后左右的人都在睡,我却格外清醒(我明白了,电影节期间每天得有一部电影随机当睡眠炮灰,以保证另两部电影的体验)。三处空镜的区别:开头男主驱车前往小镇,对窗外风景的描绘完全从行车视角进行,是真实可见的旅途景象;中段,背景音是男女主的通话,此时依然是对街景的描摹,但摄影机的运动路径完全不依托现实行为,缓速平整,是不存在视角的穿行,我将其归为男主脑海中事物运行的速度,或称回忆的速度;经历一切后,男主返程,镜头呈现为公路俯拍,这类似于观看人生的角度,是宽阔时间尺度下的灵魂视角。度假小镇常见海浪拍打礁石的场景,蓬山此去无多路,最后心愿是永不相见。 |
|
完美的声音设计,诠释了为什么电影是第七艺术。抽离的孤寂的活着,莫名期待落空的失望沮丧,聚会结束热闹散尽的寂寥。旧爱重逢的喜悦,与你一起时无比的幸福快乐,才能确切地活着,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只是陪伴就已经足够已经是享受。把这一刻用尽全力刻进脑海用琥珀封存心底,供余生重温给余生充能。紧紧相拥彼此融合的向往,同样极其珍视的互相的感情,卸下所有的伪装,诚实面对对方和自我。然后,好好告别,永不再见。😭😭😭这一段感情就这样凭空印入了我的脑海,好像真的和老友喜悦重逢了,真的有人和你一样珍视这段感情。女方承认自己没有重新“开始”,男方承认自己害怕而放弃,也好感动。最后种草拍摄取景地,好美。 |
|
欧洲中产的精神状态还是很美,一边逃避工作,一边又在暧昧的情感关系里又无法自拔。痛的是用真心只能换来一时的驻足,而虚幻的甜蜜就如那过季的风,吹过后徒留惘然。 |
|
一场看起来有些普普通通的出轨。 |
|
2023年了还有把出轨写得这么俗的故事,“细腻”到不知道看得什么劲,建议男导演意淫不明白女性视角就别硬来,北影节第一部败北,浪费生命,荣登2024年第一部差评。 |
|
餐厅内重见的欢喜、床第间隐忍的激情、厨房中背过的饮泣、海滩边无言的漫步。中年之后,人生已无全部打破重来的勇气和可能。“这一次,让我们好好分手”、“答应我,永远不要再回来这个地方”。重拾破碎的心境、拥抱不变的庸常,命运交叠又错开,一切都已过季。 |
|
现代人的情感就是被这种“旧爱重逢打一炮”的剧情给毁掉的。都以为那是深刻的爱,实际上不过是一种禁忌扮演,代入苦情角色燃起欲望,然后呢?再多的勇气也没有了。 |
|
白男还在中年危机。 |
|
7/10。爱的人才明白,原来所有不期而遇的背后都是蓄谋已久。一夜计划之外的停留是多么难得的邀请,而希望是如此奢侈,生活又如此残酷。我们拥有过曾经,又重逢于现在,在欢欣里共享隐晦爱意,只望向彼此眼底,已是最好的安排。海风凛冽,候鸟飞远,过境的永远,不如就让它随着涨潮消失不见。 |
|
2024BJIFF 《海边的廊桥遗梦》,不感动版 |
|
恼人的不是咖啡机,而是你死水般的生活。想逃掉的不是话剧,而是你乏味的感情。爱情应该像鱼杀,一根刺穿入活鱼鱼眼就不会疼痛,否则就只能在悔恨的渔船上窒息而亡。遗憾的不是来到这里,而是没勇气离开。你看我为了与你重逢蓄谋已久,结婚生子,造了酒店,等着你来这里水疗,却要再用十六年将你忘掉。 |
|
幻想中的美好重逢
#BJIFF 14th 第一场 2024.4.18于英嘉国际影城金源店 |
|
电影明星与普通人交换的痛苦叫无法出演话剧的虚荣。 |
|
布塞真是可糙可细,能带工人阶级革命也能让布尔乔亚缠绵。在布列塔尼的阴郁滨海,在永不止流的咖啡机前,描绘出两条永远只能短暂相交的曲线。这些年少见的极富歌唱性配乐,不免可关联克洛德勒鲁什的《一男一女》名曲,也一样塑造量子纠缠的一男一女。 |
|
可能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却也很难去改变什么,甚至不愿意承认并直面自己的问题。电影中的这对旧情人,在重遇的短暂浪漫之后,很快回到了现实的层面,这也成了一次直面自己的机会。很喜欢这个电影淡淡的调子,讲的是一个永不过时的中年人的困惑。 |
|
算了。我们也不要再重逢了。 |
|
法国人的钝感力,有时候蠢蠢的,有时候很唯美,喜欢口技那段,跳脱出故事线。风景很淡然 |
|
Alba一如既往地棒,但是她怎么总演我很讨厌的女性角色。希望这个电影上映时大家可以看看婚姻到底夺走了女性什么,而不是谴责婚外情。可算在电影节看到一个及格电影了。 |
|
可能只有我一个人看不到他们之间的火花 |
|
挺好看的。给定期限的重聚,双方克制又温情的状态,无人的海边,缓慢的钢琴声。 |
|
法国导演史蒂芬·布塞一改对社会政治议题的执迷,在新片《过季》中展示其儿女情长的功力。本质上是部双人电影——受制于主角的化学反应,男女主(吉约姆·卡内和阿尔芭·罗尔瓦赫尔)之间的停顿与闪躲,像他们的坦诚与忏悔一样真实,他们各自的婚姻问题与配偶关系不大,更多地与自己飘忽不定、焦躁不安的内心不满有关,二人之间温和的电流完美地吸引了观众。卡内表现得比他本人更讨人喜欢,而罗尔瓦赫尔则雄辩地展示了她驾驭外表闪闪发光但心有千重山的复杂角色的能力。养老院婚庆一段像纪录片一样忠实,因礼貌而漫长,实际上是为两个隔绝16年的人铺平找回彼此的路,尽管这只是给了这对分手的恋人第二次告别的机会(106)。 |
|
3.5
能让女人在前任关系中谈到理想,镜头多次给到女人面孔,确实没想到是出自于男导演之手 |
|
#HKIFF#困死,助眠神器。那段模仿方形动物吼叫是什么情况… |
|
2025开年电影。唯一有意思的是混音,两位主角念白调成前景声,背景声更弱化,抽离写实感创造意境,除此之外这种剧本没有拍出来的必要,这样的混音效果完全可以通过两位演员念广播剧的方式实现。Stéphane Brizé拍这部算是离开自己舒适区十万八千里了,勇气可嘉,他还是去拍左派斗争电影更在行,他这部还是穿插了和剧情无关的政治表达,什么扮演左派更能拿奖之类的。两位主演沙哑的嗓音状态不错。 |
|
#bjiff 旧日恋人会在偏僻小镇重逢,男主出于逃避,女主因为放弃;女主在餐厅窗前问你能懂我吗?我在银幕前狠狠地点了头;喜欢这样,镜头慢慢的推,故事慢慢的讲;文艺青年还是要和文艺青年在一起;女主实在是太美了,在完美陌生人时就很喜欢。 |
|
北影节第四场,女主埋首在琴键上,弓着的背跳出只自己看的舞蹈,手指一字一顿敲出十五年的不甘,私密得让我仿佛一个无耻的闯入者。 |
|
#2024BJIFF# 7分,平静的生活下潜藏着复杂的感情,从旧识重逢到旧情复燃,他们过着截然不同却感同身受的生活,而这也拉近了两人的距离。这次再聚让他们有机会彼此陪伴互述衷肠,也再次放下身边的嘈杂去感受生活。不得不说配乐和镜头都挺美的。 |
|
北影节 1,幸福但不快乐的生活,真挚但过期的爱情,看过太多类似的电影了,不新鲜。 |
|
#SIFF2024#某种意义上说是那种最纯粹的电影——关于永远无法到达的另一种生活可能性的触碰与想象 |
|
可以想见一些评论的角度,也是时代的回响。于己而言,电影节看片就有这样的乐趣,不考虑电影是物质的是公众属性的,单纯把它作为情绪的对话,拍市场法则开战这样电影的导演,能私情感一下很难得。大概人到中年才觉得,无论理想和情感,最大的恨意才是人生当下每一个斩钉截铁的决定,都会成为日后绵绵不绝的困惑,人生是和没有也许的战斗和和解。布列塔尼的海风海浪拍打得真美。 |
|
我知道你总有一天要来海边疗养,所以我在这里结婚、生了孩子,建了饭店。但是,我希望你不要再来了。#20241221 |
|
1.大多数时候觉得节奏温吞,故事没有新意,无非是失意焦虑的中年男人遇见曾经恋人的戏码。但与此同时画面里的洁白简易、清冷孤寂,演员的出色演绎又让人不易厌烦;2.男女主角在(已婚成年人的)情感角力之后,终于鼓起勇气上床,不觉得让男女主角上床是好的设计,终究流俗,但又很喜欢看情欲戏,矛盾的观感;3.原以为在男女主角上床之后更加不会有出彩的发展,但恰恰就是在最后,女主角的一番独白——“这一切只存在于我的手机中,也在我脑海中......这是我自我藏匿起来的......我把自己埋在一个洞中,就一个人......不是我后悔搬来这里生活,而是我没有重新开始,我后悔了......”——结合女主前前后后的表演,在这一刻彻底打动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