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本写得不算出彩,搞成了个没头没尾的故事似的,感觉主角换成任何人都行。歌很好听,但感觉在电影里用得有些泛滥。感觉更像是一部适合做成百老汇音乐剧的作品 |
|
三星半。比《波米》好的点太明显了:起码尊重史实,直面主角嗑药和同性的经历,光这点就要大大大大大大大赞赏!歌也好听极了一直跟着唱!但歌舞和传记杂糅导致情绪断层,剧本也有问题,三五分钟一个小高潮偶见突兀,如果专注传记拍法口碑会更好。但很钦佩电影只展现了Elton的戒瘾之前的故事而不是大俗讲他如何是gay icon以身作则影响了一代人的众所周知的历史,这样才让最后的gay也能找到真爱格外催泪。记于台湾树立亚洲榜样的第一天。 |
|
华丽,好听!皇后乐队值得比“波西米亚狂想曲”更好的自传,但大姑妈完完全全当得起这部“火箭人”!世人会传唱他的金曲,会八卦他的性向,会嘲笑他的奇装异服,只有他知道:自己永远是那个不合群、缺少爱的小男孩。除了音乐和性向,也是纪念一对五十年的直弯好基友。蛋蛋从头唱到尾,真的是太太太能carry了!(说跟风“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知道这俩片就是一个导演吗?) |
|
仅从传记片角度,成熟过《波西米亚》。配合艾尔顿·约翰华丽的舞台风格,影片也呈现华丽的视觉风格、歌舞片的和多处想象片段。去关注他的才华、欲望、童年的不满足以及痛苦,而这些爱与痛,也成为创作的源泉。当然,最棒的还是音乐,当那些熟悉的音乐从他手中流淌出来,这就是天才,只有崇拜和感动。 |
|
四星半。这是好莱坞主流商业片LGBTQ元素最大尺度的一次汇聚,但这并非影片成功的关键。超现实与音乐剧模式的结合,令埃尔顿·约翰绚烂却糜烂的生活,真实还原。而影片最大的成功则是选择了塔伦·埃格顿出演埃尔顿·约翰,埃格顿超越几乎全部同时代演员的表现,让一切变得无比可信。 |
|
真的从头哭到尾your song my song 摇滚明星本来就是R级人生 one persona all the way down worlds conquered! 工整是唯一缺点。 |
|
完胜《波西米亚狂想曲》,因为电影把Elton的创作真正还原到了故事和生活中,这让每首歌曲都有了深刻的意义。形式上的坎普和浮夸,恰好贴和Elton的舞台形象,并不突兀和违和,反而令角色更加生动。塔伦的演技和歌喉搭配绝对可以帮他冲击来年各大奖项,我的心头好Jamie Bell也超棒。另外,《Your Song》的段落真的哭了出来,超级有杀伤力,猝不及防的温柔一击。 |
|
相比皇后那部而言,故事是完整的,但表现手法匠气多过灵气,不痛不痒。 |
|
与《波西米亚狂想曲》水平差不多,个人总体观感略好,视觉表现更华丽,配角形象更丰满。缺点也相似,容易沦为流水账似的片段堆积,试图表现主角内心挣扎但浮于表面,缺乏深度。Taron Egerton表演很加分。 |
|
【B+】好像大部分的音乐传记电影都逃不开“缺爱童年”“名满天下”“自我迷失”“回头是岸”等标准模板,好像这就是人物传记类电影的全部了。相比《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工整制作与完美还原,这部《火箭人》更加着重于视觉的华丽感和歌舞艺术的结合,几场歌舞戏真的看得我相当享受,那种梦幻与现实所不断摩擦碰撞融合的感觉真的不能再更棒了.... |
|
太太太太太好看了!!the rocket man fucked the bohemian out of shit! And Taron don’t need to fuck Rami cause not even a fictional superstar would like to fuck a bloody pathetic impersonator. |
|
5/10 真是没想到会难看 蛋蛋很努力但剧本真是太无聊 五分钟就相识到结婚又离婚 无论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都相当单薄 除了最后一首歌以外该燃的也没有燃起来 结尾也是够突然的 |
|
站在当下,回忆一场与自己和解的硬仗。母亲疏淡得如同一场交易的对手,父亲连第二次机会都不愿要,那些所谓的爱人、经纪人,名衔仿佛闹热的笑话,但原来恨了那么久,恨的都是无关紧要的生命过客,悟得出这点,真要脱层皮。他跟皇后乐队主唱一样,缺爱,天才,改名,成名,迷失,涅槃,套路里还是那种加持了LGBTQ色彩的四射魅力,即便对他不够熟悉,也会被每一首音乐,每一套华服,每一次演出震撼。开场装扮,舞池失重,泳池失心,复古MV,旋转换装……好多场都是大爱。蛋蛋嗓音不错,大姑妈光彩夺目,从这部电影开始喜欢他们。@新德里DLP,0602。票价便宜,影院舒服,映前两组火辣内裤广告看得血鸭biu升,然后马上国歌奏响,全体起立。开场后有服务生送咖喱小吃,中途会硬生生切断休息12分,唯一字幕是对吸烟与吸毒的警示。有意思。 |
|
按理说,故事的完全度比【波西米亚狂想曲】更好,但各有所长。如果说皇后乐队那部传记片是一出流水账,那这部【火箭人】就是舞台剧电影版。前者情感更爆满,后者基本上就像男主角的服装一样,情感像浮夸的塑料花。把埃尔顿·约翰的一生浓缩到一段AA互助小组的分享会,从原生家庭的成长开始,把一切归于缺爱,因为有原型人物的参与和掌控,片子保留了同性恋和毒品的部分,但还是被美化的像成人传记片的模板,把他的一生用几首歌浓缩成了几首MV,每个阶段都有大量MV式幻想场景,很难让人感受到真实的情感,更像是看埃尔顿阿姨打开家里的衣柜,把衣服借给蛋蛋,上演了一场大型的模仿秀,既没有拉米·马雷克演牙叔的神似,也没有最后Live Aid演唱会时的情感冲击力,不得不让人把这片子归为【波】之后的跟风之作。 |
|
2.5 I’m still standing!!! ♥ ♥ ♥ |
|
在戛纳看了首映礼,全场standing ovation。真的做的超走心了。 |
|
讲了完整的故事但是不够流畅 不过不重要了 因为足够炫目和悦耳 这是对喜爱和共情的人发出的邀请 一起上升跌落 一起欢欣苦楚 接纳自己真的很酷很自由 |
|
难看至极 |
|
居然有点好看,反正剧情都是千篇一律的walk hard模式,波米洗礼后看到歌舞片场景还有点意外惊喜。就是Elton都秃了,他妈还一点不见老,化妆部门有点懒?四星归四星,让我重温,我还是会去看波米,烂而愉悦。 |
|
说不如波西米亚狂想曲的都醒醒吧,同一个导演剪的;说Elton John粉丝没有皇后乐队多的,只能是你自己脑子给狗啃了。 |
|
你要原谅破碎的父母,你要原谅错爱的情人,你要原谅不幸的过去和麻木的现在,你要原谅你自己。ps:蛋蛋即便穿着一整套Elton john的五彩火鸡服,也还是没有哪怕一丝基佬的感觉…… |
|
影片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但实在是太浅了。整体就像流水账一样,观众情绪全仰仗歌舞,人物塑造也只是流于表面。 |
|
对比Bohemian Rhapsody (2018),相类似的经历和更大尺度的毒品和同性场景,不同的是所有的转场都是在类似歌舞剧的表演进行,这也削弱了Elton John的人物塑造;同样,可以看到音乐传记片的趋势:制片人已经发现观众需要的只是足够的歌曲选段,而不是重现“传奇” |
|
整部影片的处理方式无疑比「波西米亚」高出不少段位,以音乐剧的形式+R级场面串联起Elton John的名曲以及他的经历,这才该是一个乐坛巨星所应得的。但作为一部传记片来说,人物形象依然没有立起来,与自己和解的过程也较为仓促 |
|
蛋蛋先是在电影里唱了爵士的歌,爵士后来又演了蛋蛋的电影,现在蛋蛋又在电影里演爵士,两人真是奇妙的缘分!蛋蛋越演越像Elton John!!!继16年《欢乐歌唱秀》后再度演绎《I’m Still Standing》!末尾好几处快剪镜头我甚至都分不清到底是蛋蛋还是本尊了。故事性胜于《波西米亚狂想曲》,两片还共有相同角色~。John Reid真可谓人渣,看完才发现Lady Gaga某些方面简直和爵士如出一辙。Jamie Bell的出现惊喜不已,我居然没认出猹狸螺Charlie Rowe啊!ToT |
|
变得非凡还是平凡只是天才的烦恼,坐上火箭还是舞台都是普通的工作。父亲只是受同事委托请他签名,母亲并不想与他分担性向的痛苦,恋人在泳池边胡搞,朋友打算回家犁地。把自己装扮得花枝招展,喝得酩酊,似乎就能忘记自己的寂寞。像独自飞向太空的火箭人,选择注定孤独的人生,想念地球上弹琴的男孩。 |
|
每个人都注定要走一条孤独无援的路 但是你可以选择抱抱自己 |
|
3.5 跟“波西米亚”相比,这个片子讲的才是一个人的故事,你看到他把挣扎、痛苦和纠结都转化为音乐,仿佛又扮成一部音乐剧的样子,疑幻似真,蛋蛋演完飞鹰艾迪又能演大姑妈,相似和可爱各占一半。 |
|
内心没啥波动,好多剧情元素和波西米亚太像了,又缺少像波那样的情感煽动,而且一些东西讲得太快。最终还是因为对于这种一朝成为巨星然后搞砸身边一切最后再重拾自我与所有人和解的这个过程无感了,再拍得没那么特别,就直接是看得没得感情。但是!麦登登在这里实在是HOT AS HELL!真的太帅了,很久没在电影院里感觉一个男人这么帅,和蛋蛋谈恋爱的那几场戏man爆……要命。宝藏男人。 |
|
感觉就是elton john看了Bohemian rhapsody之后觉得freddie mercury有凭啥我没有 我也缺爱我也gay我也有才我也酗酒我也嗑药我也有同妻……的产物 |
|
这个世界本来是多元的,只是被权力二元化了;少数族群并不真的是少数,只是不平等的规则把多数突显出来了,他们横行霸道。因此,已存在的极强烈的多元符号,尤其歌星,大多都是从反抗二元开始的,童年极端的羞涩意味着成人后极端强调多元。这部电影试图用多元来讲故事,恰恰就像是上帝视角施以怜悯那般,它看似在表现多元,实则仍然是在扼杀多元,外显于剧本和结构上,形成了一种刻意之感,它虽是传记,仍难免流于谎言。比波西米亚好,佳章很多,喜欢蛋蛋的白耳坠。 |
|
为这传说中的缘分,为之恰如其分的入木三分。 |
|
不是Elton John的歌迷就不用去看了。其实Elton John的歌迷也没必要去看,因为用的居!然不!是!Elton !John!的!原!声!我20刀去杜比影院就是去听《歌舞青春》水平的翻唱的吗????摔! |
|
小时候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是因为狮子王的主题曲,一度很喜欢他“高雅宽广”的声音。长大之后我在英国再看到他的时候,我以为台上坐着一只火龙果在弹钢琴。这部电影至少让我明白,他要做什么样的自己。他一直如此诚恳,我出再次被他的歌声打动。 |
|
比《波西米亚狂想曲》好太多,剧作上至少有在讲自己的故事而不是照着维基百科翻拍一遍,歌舞上至少有认真原创编排歌舞桥段并让其融入到剧情当中,而不是老歌串烧MV混剪。影片从大姑妈童年父母不幸的婚姻开始,到后来爱人的背叛,讲他一路追爱却注定走一条孤独的人生之路。音乐成为他最大的成就也是他最大的情绪出口,因而在他的歌声里总是力量饱满,那种力量使人漂浮,如同火箭人在太空漫游一般神奇。 |
|
重刷了三遍应该还会继续…如果当爆米花片一遍过可能只觉得莫名其妙,走心了以后一遍比一遍哭得凶。不是英雄人生的再现,它虚虚实实,充满玩趣和忧伤,比真实更诚挚,与其与波西米亚比较不如对比早前迪伦的滚雷纪录片。它是酷儿的困境,是与破碎童年的和解,是真正熬过劫难的循循善诱。大姑妈说了他毕生最大的成就不是音乐,而是戒瘾重生,电影让我充分理解了这一点。表演和音舞美都是顶级的(希望taron有奖拿),大姑妈的音乐再次全方位击中了我,并让我有了从前未有的理解。your song和tiny dancer都是完全尊重创作事实的诠释(这两处也最质朴最感人),bennie and the jets是纸醉金迷的黑暗深渊,rocketman的段落希望能载入音乐电影史册,也成了我最爱的大姑妈的歌。希望能看到大姑妈告别巡演。 |
|
歌曲都超好听!《火箭人》简直飙泪!蛋蛋也太能唱了(而且演得也好)!不过这片更像是艾尔顿对自己的深度剖析,虽然很好解释了每首歌对艾尔顿的意义,而且歌曲与叙事的结合也无可挑剔,然而在角色塑造上依然给人非常扁平的感觉。不过Elton和Bernie的感情还是有点令人感动的。但是说好的蛋蛋和麦登滚床单呢。。一秒就没了啥都没看到好吗!还以为我看的删减版。。PS 还是我家铃铛最好看啊 |
|
全片都在看蛋泥发神经,用力过猛了,感觉本应有的光泽被这份用力都遮盖了。 |
|
看了那么多传奇巨星的传记故事之后,不客气地说,在耀目的天才和跌宕起伏的职业生涯之下,他们也分享着一种高度雷同、因此也可以说是单调乏味的人生模式。而这种人生模式,我一点也羡慕不起来。 |
|
所有的出格都停留在服装上,人物扁平到像被设定切换情绪的程序,舞台剧的转场和各种眼花缭乱的形式也适得其反。台词恨不得随时把“孤独”“不凡“这些标签贴在身上,让一切企图深入内心的探讨都轻浮的可笑。 |
|
直男就不要在gay动心的时候躲开对方将要落下的吻又要说“I love you, man.”【上座率好高,全场年纪最低的观众就我了,其他基本上全是平均年龄70上下的老太太,下影院台阶都要颤颤巍巍需要搀扶,很奇妙的体验,仿佛看到了老去之后和老姐妹们一起去影院看老爱豆传记电影的自己】 |
|
就算戴了亲友团眼镜看,还是很一般啊。私以为世界上把 Your Song 唱得最好的是 Ewan McGregor,别人都不行 |
|
“我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去恨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上” 从没见过哪部音乐传记片被拍的如此死气沉沉,除了“Your Song”。 |
|
蛋仔可以的,16年在Sing里唱I'm still standing, 17年和Elton John一起演Kingsman 2,19年就成为Elton John了。靠唱歌来推进剧情有点不连贯,但歌都非常好听!只是蛋蛋不爱大叔了吗?脸叔狼叔汤老师都成过去式了吗?YouTube都已经有蛋蛋和王子的CP名了,Madderton,看了一下其实两个人还挺可爱的! |
|
他爱的还是基友哦。。。 |
|
《波西》是怀着敬意与追思,让Rami一板一眼地去还原传奇存在;那么《火箭人》则是气度非凡的爵士Elton带着对自己过往的大胆审视,带着鼓励每个真我能在世界存在,给予蛋蛋力量和支持批准的“宣言片”。蛋蛋给这个版本的Elton,演员们给这个故事注入了更多讨喜的特质:性感(Jamie oh Jamie)、可爱、呆萌、古怪、执着、伶仃、敏感...在“腾空飞翔”前,找到自我前,他仍然也只是一个有着梦想却也脆弱的人。最后收尾的已飞速成为近日循环单曲,而且很巧的是他在《欢乐好声音》就唱过一次。(听闻贾婷还出现在演员考虑名单上,可能演了就career suicide了【。 |
|
3.5,低于预期,输于剧本有点乱,有点失去重点和人物,但是视听语言上有些地方有点创新,来源于原生家庭的痛苦也塑造的还可以,人物跟《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塑造差不多,但是整体略优于后者,只是可能大众情怀没有那么深。原声很不错。 |
|
只有我覺得這部比波希米亞好看嗎? |
|
严重被低估了,怎么会这么低的分数啊!虽然结尾是有些草率,但整体好喜欢啊!自传电影用这种说着说着就唱起来的歌舞剧形式表现好喜欢,不能和自己和解的寂寞天才,私密,华丽,绚烂,疯狂,和他的眼镜和着装风格一样。以前对蛋蛋不咋喜欢,虽然一直知道歌喉很好,但看了这部对他都改观了 |
|
这片子真的让你问天为什么去年巨蛋和波米都能成为sensation. 的确,偶尔音乐剧式的呈现方式有些突兀,但是除此之外真是要一一夸赞,尤其是Taron和杰米·贝尔。Sex, booze, drug, redemption. He just wanted love, and he got it in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