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丽·范宁年纪轻轻就敢挑战玛丽·雪莱这等大女主戏份,虽然年龄上是符合的...说点什么好呢,勇气可嘉吧。 |
|
弗兰肯斯坦的作者玛丽雪莱传记片,看后才明白那个科学怪人其实是玛丽自己,不被理解,被最爱的人漠视,对自己怀疑和否认,多少反映当时女性悲惨命运。里面对我国推崇的诗人雪莱和拜伦的刻画充满讽刺。浪漫主义名不符实,浪漫的背后是滥交和不负责任。玛丽十八岁著成佳作,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值得敬佩。 |
|
一个女性的成长,就是面对孤独、绝望还有背叛,又不断走过的过程。在玛丽的人生中,父亲、丈夫、出版商,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男人们,不断将她抛入一个又一个深渊,“你将被海浪卷走,迷失在黑暗和远方”。出现过的女人,看似不怀好意,却最终都是她的同类,物伤其类。在这样的人生境遇中,所谓的科幻大作倒不是源于对科学的热忱,而是人性深处最深刻的悲悯。写作是一种拯救,解脱自己,启迪他人。科学带给我们契机,但不要努力让它成为另一道枷锁。 |
|
第一本Sci-Fi的诞生,当然不是来自于赛先生,不是来自于不负责任的年轻诗人雪莱,而是来自痛苦,来自孤独,来自于不被爱的焦虑。当玛丽雪莱告诉出版人不要质疑 a woman‘s abllity to experience loss、death、betrayal时,想为她鼓掌。 |
|
My choices made me who I am and I regret nothing. |
|
如实反映了诗人是渣男。如果没有科学怪人这本书,妻子名份都没有的Mary可能不为我们所知。故事里只说了她的大女儿去世,没说她四个娃都去世了。弗兰肯斯坦的孤独、被抛弃感的源来淋漓尽致了。人们逆天改命,自以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拼凑起来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怪物…这个核心是最具科学性和哲学性的 |
|
quiver with anger and thankfulness, for the monster she brought out from all of us |
|
怎么说呢,虽然 在母亲墓前看哥特小说、踩着钢琴声奔跑什么的 满足了我一部分幻想,但真的就是标准三星传记片,不带一点激情和作者气息的。这类电影太多了,拍玛丽这样,拍雪莱可能也这样。选角也失败,非我看不起演员,但俩主演气质真不太像有文化的人…唯一喜欢的是那个呼应了开头的结尾吧,像流水 |
|
那几个沙比男的烦死了,但,玛丽我永远溺爱 |
|
看完很好奇雪莱真的那么渣吗?查了资料徐志摩和郭沫若都奉他做男神也就没啥奇怪了。剧本有点散,高潮太多也就没有高潮。 |
|
台词把诗歌串起来,还有舞台剧的效果。最后一幕说的很好,玛丽对雪莱说,我放弃一切跟你在一起,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不后悔。这才真女权主义,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无论对错 |
|
年轻不是你的错,要怪就怪你太zuo。 |
|
拍得太吓人了,原来期待另一部明亮的星,结果噌噌来一堆隐婚爱豆艹粉+原配自杀+小三+少女前卫科技博主+未成年妈妈,每个关键词放到现在都能上头条一万次,不过人家是维多利亚时代,摊手。五方君有一种演什么都油腻的特殊技能。多一星给范宁。看好你姑娘! |
|
片里塑造的拜伦和雪莱一个赛一个的讨厌,演拜伦爵爷的那个演法真的油腻得我两眼一黑,有个地方还好,是小医生拿着自己出版后的印刷书送玛丽,上面署名却是拜伦,玛丽要为他质问拜伦,他说拜伦早和出版商说过了,拜伦根本瞧不上他这本书。范宁是真的好看小仙女!年纪还小,爆发力慢慢来 |
|
女性该如何过上勇气、智慧与幸福兼得的人生呢?假如她对爱情,还有不切实际的浪漫期待,而期待与行动和选择之间,又无法逻辑自洽…既然选择一个为了自己抛弃妻子的男人,又如何用忠诚两个字去捆绑他,用长久两个字去寄望关系?真是绕不出来的悖论。把爱情两个字镶在人生匾额上,奉为最高准则的同时,就该甘愿一并忍受它的变卦和无法独占;你不能既享受他的变心,又期望他的忠诚。一部玛丽.雪莱的传记片,倒是激起了我对她母亲——一个200多年前的女权主义者的兴趣。 |
|
雪莱拜伦,两大渣男。腐国的确名不虚传,两位诗人不假思索地上演了同性之吻。虽然不免怀疑历史上的雪莱到底是否真的有和Mary妹妹眉来眼去,暧昧不清,以及雪莱到底有没有出轨。最期待的Maisie Williams戏份居然才这么少,转瞬即逝。大脸圆圆的Ben Hardy实在太可爱啦!珀西·雪莱对于“自由恋爱”的理解可谓搞笑,“自由恋爱”是可以自由地去爱自己所喜之人,而非自由地爱许多人。玛丽·雪莱,女权主义者之女,二十出头便能写下《科学怪人》这部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实在厉害绝顶,膜拜!平心而论Elle Fanning各方面都不差,输就输在无论如何都祛不掉心机女一样的气质,叹气。Douglas Booth和Tom Sturridge虽然都挺帅,但他俩在我眼中一直都是腐国两大嫩牛五方【。 |
|
雪莱夫人永远无法同弗兰肯斯坦分开了 |
|
爱丽范宁还是不太能撑得起雪莱夫人这样复杂的人物。 |
|
毫无亮点、枯燥、平庸,导演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要拍“珀西·雪莱的漂亮老婆”还是要拍“独立女性玛丽·雪莱”,所以整个片子就是一场大型的浪费时间。 |
|
拜伦和雪莱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女朋友真是太美了 太美了 太美了 |
|
最大的问题还不在选角,而是很多定位和细节都与事实不符,比如雪莱首次和玛丽见面绝非苏格兰,比如雪莱不会喝酒买醉,比如雪莱夫妇在文学上其实有很深入的交流,尤其弗兰肯斯坦的写作过程中,有空写个专文厘清事实 |
|
希望跟你谈喜欢的人的时候你不会突然丢一句:他那短短的胡渣不是胡渣,是草莓的刺。 |
|
2.7_1傳記的角度而言,敘事只值2.5分,堅毅的超脫的固執的狂野的天才的,每個範疇都是點到為止,並不深刻;2第一次在范寧的眼睛裡看到稍微不一樣的火光,當然扮相依舊很美,但也僅此而已;3Bel當配角還是很夠用的,挑剔的說:後半段跟她戲裡的胸一樣,企圖明顯、多了就不自然。 |
|
跟弗兰肯斯坦有个鬼关系,痛苦与绝望催生弗兰肯斯坦的诞生,然而只看到了对痛苦拙劣而狗血的描摹,叫艾丽范宁配几句里面的章节就能让观众信服是marry shelley写的吗?跟别提如果这是好剧本我会气疯到想把艾丽范宁拖出来暴打一顿,我觉得她现在表演的微表情极端适合牡丹花下的心机婊,演这种意志坚定温和善良的角色,谁信啊? |
|
拜伦的选角是什么鬼!男主演技堪忧,看到重伤! |
|
还不如让kk来演...那个拜伦要是放现在绝对美妆博主无疑了....... |
|
真的有必要讲一讲科学怪人的来历,但男性角色的表演都让人有点出戏是怎么回事。。 |
|
叙事角度很迷,说讲玛丽雪莱的一生吧,最后落点还是停在Frankenstein的诞生上,对她私奔前的少女生活选取的片段缺乏统一的主题,最期待的在巴克斯特家的片段留给了Percy而不提「我当时写作-总是在最寻常的地方-在属于我们房子的树荫下,或在附近荒凉无树的山上。那时我真诚的创作,新鲜的空气掠过我的脑海,作品诞生并蓬勃的成长」。如果讲Frankenstein的诞生,1816年的夏天就应该是浓墨重彩的描摹,此前人生的种种变故与哀愁都在讲故事的那一夜迎来转折,此前都是命运的铺垫。如果是讲玛丽雪莱的爱情,与霍格的关系只保留了反感而剔除了转变后的挚友关系,回避了与拜伦的关系,对玛丽的自由恋爱的探讨几乎为零。更不提拜伦选角的灾难,范宁看着实在不够聪明,伍迪艾伦用她的傻乎乎反而更好。唯有波里道利医生寥寥几笔叫人心折。 |
|
以前也许只是当一个见闻看看,但是现在真的感觉一个女人在那个年代,写出这样的作品,要克服多大的困难。my choices made me who I am. and I regret nothing. |
|
好在它足够平实,差在它充分平庸。就算这不是以"科幻之母"为主旨拍摄的传记片,也不该弄得如此高不成(女权部分表达与实际认知对比略显模糊混乱)低不就(八卦挖了不少却缺乏戏剧张力的表现)。纪录片《科幻先知》第一集相比之下还更有看点些,类似的电影如《万物简史》也是不错的栗子。BTW,美剧《天才》第三季也要拍玛丽·雪莱,还是蛮期待的…… |
|
对人物的思想倾向做主流道德框架内的控诉,为了强调女性主义而把雪莱和拜伦塑造成人渣,故事编得很低级,好像看了一出上热搜的明星出轨八卦 |
|
我在牛津看过一个以 Mary Shelley 主题的书信展,很有看头流连忘返,因为不仅她自己是写出《弗兰肯斯坦》的大作家,她的家人也都个顶个的厉害,爸爸 William Godwin 和妈妈 Mary Wollstonecraft 都有名著传世,丈夫是大诗人雪莱,就连妹妹的情夫都是大诗人拜伦。很多人批评这部电影过于平淡,但我能看到克制对白下的澎湃情感,而且台词优雅耐人寻味,以至于让我连看两遍。 |
|
这片里的拜伦Byron选角的真是😑我要重新去看看BBC版Johny Lee Miller的拜伦洗洗眼睛。Elle的演技真是,不是敢于挑战高难度角色就一定能演好的。
|
|
不喜欢选角 虽然挺喜欢艾丽范宁 但真的不适合 雪莱这个选角也不喜欢 |
|
每个情节都铺垫不够,引用文字太多,突然就文邹邹的开始抒情,多了就滥情了。有些镜头场景,比如玛丽在转笔,玛丽观察每个人的肢体动作,玛丽抱着孩子一直不出门(这段反复催促让我觉得很不耐烦和完全没必要),就是浪费观众注意力,对剧情毫无推动力。 |
|
什么玩意儿啊太烂了,演太差了,叙事太差了,几位文学偶像啥魅力没有,幼稚园版的,另外讲贵圈的戏里没出现Keats也差评 |
|
雪莱这个渣男,拜伦更渣!不仅男女关系混乱,而且在著作权方面还这么不要脸!演员真是猥琐又油腻 |
|
2.5。電影敘事結構失衡,小說創作過程5分鐘搞定,加上出版等情節不到30分鐘,而電影全長120分鐘。女主角演技缺乏層次,有待提升。對於十來歲就看過拜倫、雪萊畫像還有過幻想的我,看著劇中兩個油膩加一臉衰相的男演員衹想喊媽媽。(1100) |
|
能以科幻文学之母而不是大诗人雪莱妻子的身份闻名于世,对玛丽来说已经足够幸运,就像李清照是以自己的才学闻名,而不是赵明诚妻子的身份。玛丽雪莱天生就是女性主义题材会青睐的人物,复杂而独特的原生家庭,极为高超的才华,跌宕起伏的感情生活,名满天下的丈夫。艾丽范宁五官很有力量感,雪莱的演员不怎么样,光演出了油滑气,展现不出一个大才子的风度。雪莱夫妇本身就不能用道德来评价,所以不要用三观不正来指责电影,玛丽的亲生父母本身都不是循规蹈矩之人,从小就目睹了父亲的文字并不能换来全家富足的生活,她难道对于和一个才子私奔后的生活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吗?但是她爱雪莱,这就够了。影片本身拍的很癫,也没什么高明的地方,觉得整个就像是流水账。 |
|
范宁还是不错的。 |
|
男主选的真不像是上过伊顿和牛津的雪莱 忍不了最后结局两人在煽情的音乐里傻看 多一星给Fanning |
|
以为是女性杰出代表的传记片 结果是love story |
|
泛善可陈,鸡肋型电影,卡司不行,除了女主,导演功力特别差,摄影剪辑更差,剧本也不出彩,配乐更是一塌糊涂。还有谁家雪莱和拜伦长那样,卡司总监是不想再接活了是吗? |
|
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的作者玛丽·雪莱的故事,她与诗人珀西·雪莱的爱情,《弗兰肯斯坦》的灵感来源于她的生活和梦境。最后珀西·雪莱承认小说是玛丽·雪莱完全独立的作品时,我原谅了他的渣男行为。虽然玛丽是个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但在那个时代要得到男人的认可还是不容易的。 |
|
土耳其电视上看的新鲜,也盖不住单薄的故事线 |
|
Elle Fanning拍人物传记片,还是算了吧。两星。 |
|
看起来很青涩,可能是那个年代的人都成熟的早,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很多,不像现在,年龄到了,却远没有理解的那么深刻。 |
|
Casting怎么做到没有一个演员有文人气质的? |
|
国庆假期最后一天的选片让心情雪上加霜。演得差,叙事更差,好好的一个题材怎么能拍成这个鬼样子啊?!唯一值得表扬的可能也就是BGM了。 |
|
叙事一塌糊涂。女主角演技不行,在临近结尾对出版商表达愤怒时尤其露怯。明明应该是很有力量的故事,没有表现出来。比《隐于书后》差太远太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