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英国北部衣食住行穿越之旅。50年代以前,就是致力于把食物怎么做得难吃;70年代速食食物的出现,简直人类之光。不论贫穷还是富贵,都致力于维持最基本的体面和尊严,真好。女人真得很辛苦,要不停的忙碌家务,有的时候还要工作,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女人简直和厨房、家务工作划等号。每集结尾都有聚会,辞旧迎新,很温馨。只要是油炸和炒制的菜,还有香料,基本都不会太差。裹面包屑油炸,做好食物的最容易的方法。看视频时,发现弹幕一直群嘲英国人不会做吃的,英国确实是美食荒漠,但是对比同期,你好意思说中国人在吃什么吗?好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吃定量的,一年一顿饺子,一个月一人一两油。不要过了几天好日子,就忘了过去吃不上饭的时候了!很多美食也只是80年代才发明出来的,有的更晚,没油、没辣、没香料,中国人也做不出来美食啊! |
|
好新颖的形式 让一家人真正住在老房子里吃古老的菜肴 感觉如果有中国版会很精彩 牛肚这么好吃的东西英国人都不会制作真遗憾哈哈 Triffle可能是其中我唯一Get到的食物啦 |
|
稳定而物质充足的生活不是必然 |
|
北英格兰黑暗料理历史。毛肚、鸡爪子都能吃不下去,一定是打开方式有问题! |
|
正宗英国工人阶级生活史 |
|
看了第一集,英文字幕。后面没资源更没字幕,但也没关系,看电视剧基本已经了解了。 |
|
特别好,时代变化呈现在餐桌上。但不足也很明显,譬如能够在饥荒中活下来,已经耗尽平凡人的全部努力。 |
|
非常有意思。题目叫穿越时光的饮食,但着重点不在饮食的制作上,而是饮食如何反映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更迭,如何与一个家庭的起起落落紧密相连。这更像是一个英国北方的社会纪录片,记录小人物在历史潮流中的焦虑,不安,惊喜,希望等一系列微妙而细小的情感。如何记录历史,如何通过体验和观察历史来审视我们现今的生活,这个片子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
|
是献给北方的情歌。感谢冰冰字幕组带来如此感动清爽的穿越综艺,其实可以翻译成《回到过去喝杯茶》,每一集都忆苦思甜一个年代,不仅仅是吃穿用度的方式不同,每一集也回顾了当时的历史大事件,物资的改善关注女性的工作条件进化,教育资源的提升,流行音乐和大众娱乐文化的兴起,但英国人永远会记得一起回家饮茶。非常政确,末了妈妈不忘说:我们都是英国人要团结!如果你钟爱北部乡村土渣渣口音,千万不要错过! |
|
Warm, and interesting. |
|
英国人饮食的变化,从100年前一直讲到当代,而且是用类似综艺的办法,真人体验。100年前邻居之间互相传递菜谱,自己找乐子,那时候工作单一,纺织业和钢铁业,一周六天班,六点半就要上班,早餐晚餐在家,难吃的牛肚,午餐靠赚钱外快的学生送来,缺乏蛋白质。三四十年代的度假和战时配给制。五六十年代配给制取消,电视广告、通宵商场、舞厅、目录代理,黄金时代经济发展,工人把额外的钱花在休闲娱乐,中餐也开始出现在英国,因为洗衣机代替了中国劳工从事的工作不得不改行。七十年代欧共体繁荣,外籍劳工和外来饮食进入,比如巴基斯坦和加勒比地区。八十年代方便食品,冰箱和橱柜更丰富,连锁快餐和高科技。新世纪,厨房也有电视机了,多元文化塑造的英国,黎巴嫩和印度移民等。这样的节目形式来讲中国历史该有多棒呀。 |
|
以饮食来见证生活的变化,用一家人的缩影来见证英国历史,食物等资源并不是一直都有,有时候努力活下去已经不容易,回望过去才会珍惜现在,BBC拍这主题还是很有意思 |
|
从匮乏到温饱,再到小康和富足
首先要有,其次要量,再而要质,最终要美
空间越窄拘束越多人们联系越紧密,否则都放飞自我去了
精力资源的分配,道路的选择,真善美都是随时代改变的
从单调乏味到多姿多彩,从动荡不安到自由自在
需求层次真是不断攀升
很多东西不能用道理计,还真的要讲情怀 |
|
从一个普通的英国工人家庭的生活中,看见了许多有趣的小事,突然发现我们的80年代貌似也挺不错的啊 |
|
如果真的坐上时光机穿梭在历史洪流里会是怎样?在这档节目里这一家人不是历史的看客,而是参与者。民以食为天,大家每天吃的饭是最能反映当下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审美意识水平的。当经济发展态势不好的时候,饮食摄取上会变少,当制糖技术突飞猛进后,人们开始摄入大量的糖制品补充能量。而且,餐桌上呈现出来的东西还会受到国家外交政策、民族发展融合等等因素影响。BBC一档节目通过一家人的屋内装饰工作种类饮食特点,呈现一个民族在100年里的发展,光是创意就够满满的100分了。
关于这一家人,妈妈的性格太惹人喜欢了,天性乐观豁达。妈妈的爽朗的笑声是最好的BGM。
这节目最大的缺憾在于英国的饮食,稀稀拉拉不是炸就是煮,看起来就不是很好吃的样子。煎炒卤蒸炖烤,随便选一样,做出来的都好吃啊。 |
|
形式很新颖,可惜这是英国人拍的
作为可能是世界上最黑暗料理的国家,食品处理方式匮乏到令人发指,后期基本都是资本运作的预制菜
节目组没有考虑到女性前期的家庭主妇地位,就变成苦瓜脸妈妈一个人在做饭,大家边吃边吐槽,为什么不能一起经历做饭呢?非要复刻那种一个人在家苦哈哈做家务十几个小时的感觉
由奢入俭难
虽然很真实,但真的很讨厌小孩对着妈妈辛苦做出来的食物嚷嚷“难吃、狗粮、ergh、恶心”,生活是假的,没礼貌是真的。饿两天估计真狗粮也能吃了
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各国人民都遭受了很多苦难,食物文化是很好的社会学研究方式,但体验的人是现代人,无法共情,人也很普,反馈要么就是哇,要么就是yue
要是多请一些那个年代的人来昨日重现就好了,第一集最后请的老人们,她们看到复古食物眼睛都放光了,回忆杀才是绝杀 |
|
回到过去,不对,是吃到过去,模式挺有趣,吃的就看着很难受了 |
|
工人阶级的生活随着政策走,甚至连食谱都是统一的。牛肚鸡脚猪油一度是餐桌常客,这有点刷新认知。 |
|
挺有创意,真实有诚意的纪录片。女主人感觉很不会做家务。。还有英国人应该在古代就弄丢了味觉并且一直没遗传下来。。。 |
|
很有趣的片子,很可爱的一家人,关系也很好。食物真的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变化,有弹幕说他们一家是“度日如年”哈哈 |
|
工人阶级的百年餐桌变化史和英国北部变迁史,民以食为天,恒古至今食物与人民的生活一直息息相关,希望我们也能有这样的好片子! |
|
真人秀之新形势,以饮食为主线,侧重点在于国家一段时间内的社会历史人文发展史,比较新颖,纳闷国内怎么就只会照抄韩国真人秀呢。 |
|
恩格尔系数,很有趣~ |
|
模拟重现历史太有趣了,这个系列目前最喜欢这部 |
|
从饮食看到历史发展变化,很有意思 |
|
拍的比电视剧还好看 |
|
My beloved Yorkshire. “Welcome to Ilkley Moor” |
|
对于美食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的我而言,就想说一句,你看看人家的纪录片! |
|
纯粹因为吃的主题而硬追下来的片子,北方工薪家庭生活重现,出乎意料的有趣,于是套着看回几部back in time 系列来。 |
|
真的太爱Ellis一家了,很温馨很欢乐,让我们透过饮食了解现代英国的百年历史 |
|
真有意思!很新颖的故事。
讲过去一百年间,北英格兰工人阶级家庭的生活变迁,食物感觉很难吃的样子。
但是BBC真会拍,国家发展的各种题材,管他大小,都拍啊! |
|
英国北方的百年饮食演变,只能说英国没好吃的是有道理的,在工业革命之前这是什么苦寒之地,即使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也依然只能果腹,加上战争的摧残,实在难以演化出好吃的 |
|
土豆是本命 |
|
感觉一家人在崩溃的边缘强颜欢笑hhhhhh |
|
特别有趣! |
|
很棒,不过比corner shop还是差一些,这个系列是越做越好呀 |
|
不浪费粮食,珍惜当下的生活,最美味的食物是个家人一起享用的👨👩👧 |
|
从1918到90年代,通过每个时代英国北方工人阶级一家的衣着,食物,家装,工作,邻里关系,休闲活动变迁,记录城市食物历史。快速了解一个国家生活的捷径,非常有趣。同系列的还有加拿大版,以及其它类型的back in time for xx。 |
|
补档 |
|
非常棒 了解英国社会发展 (侧面也是世界进程。而且无数次给我看饿了……… |
|
这种纪录片形式很新颖 忆苦思甜 味觉是更深刻更个人化的回忆 |
|
非常不错的纪录片,带你穿越🙈 |
|
have traditional fun, interesting. i like their elegant accent. |
|
2020 |
|
社會狀況和食物都是較偏向北方。看完後理解為什麼英國"美食"的味道大多是那麼一言難盡。 |
|
可爱的一家人 |
|
结合生活细节来看历史进程还是很有趣的。里面一家人吃配给食物的表情真的太有趣了。觉得牛肚鸡爪之类的难吃也就算了,居然还觉得生蚝难吃!英国人的味觉啊…… |
|
这一家人真的太有爱了,夫妻之间、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姐弟之间,都是浓浓的抑制不住的爱,真好啊。 |
|
脱欧以后这纪录片可以更新了lol 回到没有蔬菜吃的年代 |
|
里面的插曲都好好听!!!喜欢大姐的长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