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福配音加分 但电影内容形式大于实质 营造出的氛围很平静 但缺乏深入的内涵 似乎某些传销洗脑课程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超越时间与空间的说法也仅仅是说法 不如看悉达多时给人带来的相对实感 如从云变雨之后再流向河流大海 周而复始或者说超脱时空的时时刻刻 |
|
看得我都想去梅村出家了。现在越来越欣赏佛教的多元化,也不会执着于某种尝试或者流派是正法,其他的都是坑或者歪门邪道。梅村里的每一位僧人看起来都像是艺术家,总是在演奏乐器或者唱歌。他们有时候还会去游乐园骑木马、吃棉花糖或者冰激凌。有个很喜欢的片段就是两位年纪很大的法师看着地上的玩具像小孩子一般笑起来。影片中的人常常在微笑或者流泪,也许我们在这种表达中,被佛法治愈了。 |
|
当你喜欢的云彩消失了,你以为他死了,下雨的时候你又遇见她,喝茶的时候茶杯倒映出他,他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一种形态存在 |
|
剃度洋人和尚我一个爆笑。配音存在感稀薄。观影过程中间或感到宁静,但大部分时间都觉得这群教徒只是自我感动得厉害。不理解信仰,只看到无边的矫情(会看这个大抵也是在越南影院没什么可看的@CGV Vincome Da Nang |
|
充满慈悲和欢喜。1.里面还有一段基督徒大骂佛教的,然后修行者们只是静坐着,没有人有反应。2.小女孩问我的狗死了,我很伤心,怎么样才能不伤心?一行说: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当你看到你喜欢的云, 不见了,你以为它死了,下雨的时候你看到它,喝茶的时候看到它在杯子里,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
|
每个瞬间都走在回家路上,每个瞬间都欲离家,每个瞬间都在外飘荡,每个瞬间都在家中。i am almost home. “i am truly home.” |
|
很平和~ |
|
旁白沉吟般的語言氛圍很好,講到即便是居住在幾千光年外的星球,只要開悟了,在這之間穿梭都不是個事,因為時間空間都不存在了……聽到這段以及背後的感覺,覺得配音者Benedict Cumberbatch應該也是信徒吧,果然是。梅村也提供一個禮拜的短期禪修營,好像是五百歐全包,下次去歐洲的時候想去看看。 |
|
? |
|
几度泪奔,大道至简,无关宗教。 |
|
紀錄片製作算是中規中矩平平淡淡,用卷福的旁白把一大堆影像串起來,似乎導演沒什麼特別要說的話,只是想營造一種流動的詩意。可是展現出來的影像裡,有些並不是那麼經過審視的。哭,每一次哭都是正義的嗎?在禪修營集體唱頌底下哭,只是哭自己的淺薄、重複和世俗生活吧,沒有在面向更大更深的東西... |
|
mindfulne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
|
平靜,最簡單卻又最深。就當短期出家一下。 |
|
男朋友问我,为什么选这部片看,我说,想平静一下,他说,恩,看完觉得很安静。 |
|
一行禅师确实很像尤达大师 |
|
伟大的纪录片 无可挑剔的剪辑和恰到好处的表达 并没有刻意聚焦在一行禅师本人 而是通过他的弟子的状态展现他们师父的伟大之处 任何有过禅修经历或者看过一行禅师书的人都很难不有深深的共鸣 |
|
禪師年輕時的洞見對我來說是比較貼地的,乜令我終於明白當下是什麼一回事了 |
|
看一行禪師,看梅村,看僧團,其實都是想看得心裡舒服,如有所得著是額外獎賞;看他們出家不是最震撼,而是在鬧市公園被騷擾時候的平靜,仿如漣漪上的小浮葉讓我也舒服平靜。 |
|
其实想听他讲讲越南的,并没有,听到的还是活在当下。感觉像在电影院上了堂冥想课,散场了觉得挺精神的。 |
|
Soul cleansing |
|
just another aimless Buddhism documentary |
|
安安静静的生活,如客,旁观自己。 |
|
感受到寧靜的力量! |
|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的真理在于运动背后的清净。 |
|
没有无聊 看完莫名的舒心 开始前还有影片教呼吸法 很正经。最后日出 感觉灵魂都升华了。要大赞一下收音 这音效师怕不是专业asmr吧。卷福念白也加分。第一次看修行题材的纪录片 也不懂到底是不是佛教吖。有几个小片段很温暖 家人对修行者都好包容 可能没有几个天朝父母能接受孩子这样的选择吧。 |
|
一行禅师是我大学时就很喜欢的师父,很多人觉得禅修在西方就是一种嬉皮士文化带起来的retreat风潮,无非一些正确的废话骗骗授课费。其实自己修过就明白怎么回事,大行者也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已,其余的就是日复一日地行走,渐渐体悟生命的变化。 |
|
有机会去梅村 |
|
94分钟。2022年1月22日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佛教禅宗大师一行禅师(Thích Nhất Hạnh)在越南顺化慈孝寺(Từ Hiếu Pagoda)圆寂。
1966年一行禅师被迫流亡,随后致力于在越战期间维护和平。他定居在法国建立起梅村禅修(Plum VillageTradition),这是目前世界上顶尖的禅修中心之一,而一行禅师也被称为“正念之父”("father ofmindfulness")。
今天我看了一部围绕一行禅师及梅村所展开的纪录片《与我同行》(Walk with Me,2017)。影片中有一段小女孩与一行禅师关于生死的问答。现在我明白到,喝过这杯茶,云便在我们的身体内。而一行禅师,只要我们感受一下脚下的大地,便知他永远与我们同在。是的,山川、大地、海洋、天空、日光、生物,所有一切都与我们同在。 |
|
看完挺失望的,西方人对佛教的解读,感觉好乌托邦。不知道的还以为一行大师搞的是邪教呢。。。各种哭。。。莫名其妙! |
|
宗教是一种信仰,这部电影却把僧侣神化了,无法理解,这是西方对于东方宗教的认知吗? |
|
看了书有来看电影 觉知自己 |
|
電影沒有對梅村和一行禪師的貢獻有公平的交待,反而拍得他們像群雲遊野鶴。但在小鎮難得看到這部片子,是禪修小組的包場,而且聽到觀眾的反饋,觀影經驗可以讓電影多一粒星 |
|
抛开宗教,这也是部很美的电影,镜头、音乐和本尼的配音都属上佳。成熟运作让人得到心灵慰籍,是现在建制宗教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吧。 |
|
Silence can be thunderous |
|
不管离家多远,总是想回家。 |
|
认识和了解了一位大师,有幸。能让你安静下来的一部片。 |
|
看过 |
|
寂静的声音,需要一只颂钵 |
|
尤达大师,哈哈,配音很赞,不商业的影片能排期十多天居然还能看到,也谢谢UA了 |
|
开始并不经意 尽管一行禅师的神态和行走都那么静默从容 直入人心 直到他的学员们在发布会前调音 忽然有一点领会到“我们是整体”那种概念 每个学员去将对修行的认知 那些来自真正实践和行动后的领悟 真的让我非常感慨 |
|
好像没有书里面来的深刻…主要侧重在信奉者的群像 |
|
雨中漫步,像小鸟儿🐦一样自由歌唱,归家了 |
|
片名就已经概括:这部纪录片是跟一行禅师和几位弟子走一段路,这段路程中你可以听风看雨,也可以听到几个会在脑海中“回响”的故事,小女孩失去小狗那个段落很打动我。 |
|
看到熟悉的人熟悉的场景 |
|
“尤达大师”的一首诗。 |
|
梅村每隔15分钟就响一次钟声,为的是提醒神游的人回神专注当下,这样的练习更像是一种修行,人在没有新鲜知识、有益观念输入的状态下,神游的内容会跟着欲望与担忧走,而谛听神圣的声音需要专注当下,这神圣的声音也没有多悬:它可以是深度思考思辨火花的噼啪声,也可以是此刻会心微笑的美好,也可以是当下认真咀嚼食物味道的声音…… |
|
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纪录片,不侧重于客观地描述、介绍,而是更倾向于邀请观众参与,与一行禅师一起,体验正念,在出入息、公案、钟声、音乐中体验当下,正如影片的名字《Walk with Me》。
影片的旁白来自一行禅师的日记,十分松散,书写了禅师入定的平静,摆脱身体的轻盈,以及顿悟时刻的狂喜。
影片用了很多长镜头,试图制造连续的绵延,与现实时间连接,而不是构造一个虚构的时空。影片的时空与现实是相连的,还体现在影片里时不时出现的钟声,在梅村里,每十五分钟就会响起钟声,提醒里面的人们回到当下。
由于自己更倾向于上座部,所以对于里面展现的许多仪式和方法都比较陌生。 |
|
誰能想到,時隔這麼久再去電影院,竟然看的是這部,看完就一個感受:life is suffering。我輩偶爾的週末冥想,一如比丘尼們在紐約旋轉木馬上短暫的放肆歡愉吧。 |
|
最高明的制作技巧是把佛教的慢用镜头而非节奏呈现给观众。拍摄的角度也绝妙,而诸如激进基督教徒那段的许多被捕获的瞬间巧到令人怀疑是否是纪录片,抑或是影片中描写的东西在左右着电影内容。 |
|
相由心生,越慈悲越慈祥。
这是道长很久之前在节目里提的一部电影,今日看来,恨豆瓣没有六星特权。
尽管我们一直奔跑,但是我们依旧没有到达,我们一直在追寻,在寻找,在渴望,而这种奔跑与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但是生活还有生活中的奇迹,都只存在于当下,因为过去过去了,未来还未曾到来,我们只有现在。
山川河流,地球和太阳,都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心,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间和空间就不复存在,因果和生死全部都会消失,虽然我离星星还有十万光年,但却能瞬间跨越那场距离。
大家唱起颂歌,几乎所有人都在流泪,那些告别了尘世中一切烦恼六因的人间孤儿们,之所以选择信佛,变得慈悲,变得活在当下,并不是为了遗忘苦难,相反,是为了珍视眼前的一切,无论是幸福,无论是悲恸。到了最后,笑和哭成为了生命的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