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 #TIDF# 脚踏实地的真实感太可贵了。无批判之批判,无剖析之剖析,无技巧之技巧。那个穿山越岭的长镜头真是把观众都装进了蓊郁深林的绝望之中。恐怖的或许不是深陷矿洞中的当下,更是那个梦想中依然为矿洞所捆绑的未来。米花之味的另一面。 |
|
1500万缅甸币,多少人民币呢?6万多吧!创业艰难啊! |
|
抱着看评论里比赵德胤还好的目的去看结果很失望,同样缅甸矿工的题材逃不开比较,论人物比翡翠之城差太远,甚至不如更纯粹的挖玉石的人。被夸的长镜头跟十四颗苹果相比其行为和存在的意义性也不行,影像上无惊喜刻意的平淡,配乐的运用更是糟糕。朗园。 |
|
本来刚开始觉得和“挖玉石的人”神似形不似,可看性更高,但跟拍赶路长镜之后调调和赵德胤沦为一体。其实就是挖矿人的日常,偶尔提到的边界纷争、背井离乡全部没有深入,素材还是太散。最可怕的是结局加了个正面圆满固定镜头,可看出导演手法确实非常稚嫩。不该用配乐说三遍都不够。 |
|
五分给导演,这么玩命的题材不是谁都能做的。 |
|
片子居然就这么看完了,推荐。 |
|
缅北故事,人们都在说着国语,做着发财梦,然而现实的残酷,让多少人梦断于此,非人的状态下,疯了心一样的,虽然很多手法略显稚嫩,但是记录的力量足够强大,感觉又过了一遍不一样的人生。导演最新作品入围2021年FIRST青年电影展。 |
|
“我或许疯了心,抓不住的美梦却为它疯狂……”那个翻山越岭的长镜头真的看到绝望……ps,十分想听薛教授讲讲 |
|
嘈杂没有节制的采挖音效与慢慢慢的那段路上背影。 |
|
这部影片有点侨情。《资本论》里有这么一段话,“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
|
很平静的看完,没有一丝波澜起伏的情绪,因为我本就是从这种生活和感觉中过来的,而满目疮痍的世界里,这是无数凡人每天的生活。这个行业是靠权贵对血琥珀的青睐发展起来的,如果不再值钱,也就一无是处。 |
|
三个亮点:开头为拜佛进矿长镜头作结的俯拍、中间那段取水跋涉(音乐的进与出尤其妙)、结尾“看不见未来”的合影——正好与赵德胤的三部纪录片作品相映成趣(《挖玉石的人》、《十四颗苹果》、《翡翠之城》)……尽管几乎没怎么下矿(加起来矿里的镜头应该没到十分钟),但赵德胤还是被比下去了!手机拍摄(不知有没有用稳定器?)功不可没。 |
|
导演的素材量不够,拍摄难度很大,德乃现在由政府军控制,任何拍摄设备也都进不去了。《小梦想》。 |
|
以為又會是另一個趙德胤,但其實蠻有自己的東西的,一鏡到底穿越山林,很勁,導演本人根本型男,2018.05.06@TIDF-華山 |
|
就是赵德胤第二,《挖玉石的人》翻版。同为缅华的李永超必须超克赵德胤。 |
|
拍摄的太平,细节需要再筛选突出 |
|
不够深入,能优化一下贯穿整片的噪音就更好了 |
|
走路的长镜头没多大意义。刻奇。 |
|
剪辑太平,主线未被厘清 |
|
缅甸华人导演的作品。拍摄对象有华人也有缅甸本土人。但拍到的信息量太有限,不足以支撑一部长篇。挖琥珀的矿工挖了那么久,只分到一万多缅币,相当于人民币不到一百元。 |
|
大多都是状态 |
|
导演拍摄是有苦劳的,但是有限的信息量、和拍摄对象的距离感以及情节的平淡让这部片子很难撑起来90分钟,能做10分钟的短片就不错了。 |
|
2.5 意图+形式+机器 |
|
把挖矿拍的像露营,还是极不环保的那种。 |
|
白牧和另一个工友打完水返程,两个人先是调整好腰间隆基的系扣,然后将两边下摆攒高,掖进内裤裤脚,方便迈开步伐。裸露的腿肌肉纤长,线条流畅,充满能量。光线透过山林里所有的植物打在他们身上,让肤色呈现出油画中的浓郁色调,有着蜜糖般的光泽和巧克力的质地,尽管这样形容可能听上去有些怪异。经过无数个上坡下坡转弯,经过被斧头彻底或不够彻底改造过的灌木丛,经过两位坐在路边面无表情的少年面孔,经过一只散养踱步的鸡,步履不停,而这条路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终于,马达声传来,驻地的营帐出现在画面里阻隔了绵延无穷的路,这个长镜头到这里结束。不知道平日的时刻提供噪音的机器会否让他们感到现代文明的声息,而这种声息是否又更令他们心安与期待。又或者,这仅仅只是一次打水,纯粹简单到无可分析。 |
|
好无聊的片子 |
|
郎园 |
|
導演很帥,很帥,很帥!挑水長鏡頭,木頭長筷,咖啡外包裝攪拌。對於這樣的生猛沒有抵抗力。 |
|
走路的長鏡頭是新意,其餘的是對於這個產業的思考。是太想追上「已開發國家」的腳步嗎?還是被剝奪的太多?對於老闆們想要賺「大錢」的急迫,我有點困惑,那麼長遠的投資呢?這或許是還不適合提出的問題。 |
|
幾個礦工的日常,日復一日的在那口未知的礦井中鑿挖著改變生活的夢想,條件異常的艱辛,洗澡的水是發臭的,飲用水需要跋山涉水走很長一段路背回,夜裡可以聽到戰事的炸彈聲響,指不定哪一顆就剛巧落到這塊地面的恐懼。老舊的設備不時罷工,永遠不知道下一顆琥珀出現在何處,令人欣慰的是短缺的菸草與廉價咖啡。年少的白牧因環境及巨大的工作量經常生病,在簡易的「醫院」打針時,那根獸用劑量大小的針管插進他血管的一瞬,感到一陣心酸。「我是如此癲癡,像小孩一樣,總想把月亮摘下裝進口袋裡」 |
|
生存,生活…一场不一样的打工创业方式。很多闲镜头,也是因为真的就是那样,所以也就没啥波澜起伏的感受。 |
|
记录性大于艺术性,每天和命运赌博的矿场老板,头发保养得很好的当地女人,为了御寒重新拾起烟的工人,其实多点这种电影也好,消费黑暗的电影看多了,这种直面问题的看得反而舒心。 |
|
还不错吧!知道琥珀是怎么开采的了 |
|
一块琥珀的出产价构成:地主1/4,老板1/2,工人1/4. |
|
真实 |
|
还以为这很低的评分是因为观众的傲慢,这拍摄的题材总会有很多值得注目之处,可进入到影像中就逐渐体会到其乏善可陈之处。比如,这纪录片的片名取得过于唬人,影像的内容并没有实质呼应上片名,给人一种扯虎皮拉大旗的观感。以及那些浅尝辄止的访谈、不够深入切肤的人物追踪。那就把作为警示吧,纪录片不能拍。 |
|
拍攝難度極大,精神可嘉,不過除了穿山越林的手持長鏡頭(特別是中段加入音樂那顆)、背景馬達聲,以及看到一些緬甸狀況,實在沒啥特別有趣的⋯而且覺得導演沒完全善用材料,可以有更好的組織方法。收尾很怪,反高潮OK,可是忽然擺拍且忽然變deadpan comedy,很跳也不搭,不知道在想什麼。 |
|
不怎样 |
|
浅 |
|
紀錄片圍繞老闆和礦工開展記錄。原來很多畫面都是手機拍的,裡面的長鏡頭也是看出導演有點任性哈哈,的確像另一篇點評所述,沒有特別的技巧,但因此覺得更加真實。 |
|
起个名字对飙血钻,没有血也没有深度 |
|
下一部是淘金?血琥珀最棒的是下井拍的部分。其它都略显不足(和赵德胤比的话 算是一种小品作)虽然我喜欢里面那个长镜头。so what?
在台北飞釜山的候机厅 姐偷听了李永超和他盆友的对话(听他云南口音 十有八九是他了) 马上告诉 TIDF 的盆友 他鼓励我和他们打招呼 我还是没有敢。 |
|
@2018-11-21 03:06:59 |
|
勇敢的一鏡穿山。 @2018-06-07 00:01:47 |
|
@2018-11-21 03:06:59 |
|
绝望之人生 |
|
开场第一个长镜头定住了,后面的内容略有些碎,但也完全看得进去。还有那颗打水归来的长镜头,其实是勇气和自信,让片子有了自己的风格。 |
|
for personal reas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