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望月 (2023)

    最近更新: 2024-12-26 正片
    • 主演:李丽珍 / 李靖筠 / 陈湛文 / 李芯駖
    • 导演:罗耀辉 (Yiu Fai Lo)
    • 编剧:罗耀辉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香港
    • 年份:2023
    • 更新:12.26
    • TAG:剧情
    • 别名:Once in a Blue Moon
    • 片长/单集:100分钟
    • 豆瓣评分 5.3 (300票)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香港电影《望月》的免费在线观看,《望月》是对白语言为粤语,属于剧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5.3分,有300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父亲在美珍小时候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留下母亲、大哥和她。一家三口表面和睦相处,但每个人心中都各有秘密。美珍在便利店卑微地工作,每日受经理的气,只能将心神寄托在交友软件上认识的男生;大哥生意不顺,与妻子分居,却在家人面前假装恩爱;母亲为家人劳心劳力,其实仍对多年前一件令丈夫离去的事感到内疚。人有悲欢离合,他们终会意识到,相聚一刻就是最大幸福。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解说视频包含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一次评估让望月猴成才着了地!

    作者:开元追剧

    给杨戬澄清望月一事,论原剧剧情细节到底如何。

    作者:宸尘儿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百度云盘 ️️ 【望月】【2024】【港影】️️ 【HD1080P】【粤语中字】️️ 【剧情】 详情
      ️️ 【望月】【2024】【港影】️️ 【HD1080P】【粤语中字】️️ 【剧情】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百度云盘 【望月】【2024】【港影】【HD1080P】【粤语中字】【剧情】 详情
      【望月】【2024】【港影】【HD1080P】【粤语中字】【剧情】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夸克盘 ️️ 【望月】【2024】【港影】️️ 【HD1080P】【粤语中字】️️ 【剧情】 详情
      ️️ 【望月】【2024】【港影】️️ 【HD1080P】【粤语中字】️️ 【剧情】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夸克盘 【望月】【2024】【港影】【HD1080P】【粤语中字】【剧情】 详情
      【望月】【2024】【港影】【HD1080P】【粤语中字】【剧情】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夸克盘 望月 Once.In.A.Blue.Moon.2024.1080p.Disney+.WEB-DL.AAC.H265.CHS-粤语中字 详情
      望月 Once.In.A.Blue.Moon.2024.1080p.Disney+.WEB-DL.AAC.H265.CHS-粤语中字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望月[国语音轨+简繁字幕].Once.in.a.Blue.Moon.2024.1080p.DSNP.WEB-DL.DDP5.1.H264-ParkHD 详情
      望月[国语音轨+简繁字幕].Once.in.a.Blue.Moon.2024.1080p.DSNP.WEB-DL.DDP5.1.H264-Park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电影天堂www.dytt89.com望月-2023_HD粤语中字.mp4 详情
      电影天堂www.dytt89.com望月-2023_HD粤语中字.mp4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父亲在美珍小时候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留下母亲、大哥和她。一家三口表面和睦相处,但每个人心中都各有秘密。美珍在便利店卑微地工作,每日受经理的气,只能将心神寄托在交友软件上认识的男生;大哥生意不顺,与妻子分居,却在家人面前假装恩爱;母亲为家人劳心劳力,其实仍对多年前一件令丈夫离去的事感到内疚。人有悲欢离合,他们终会意识到,相聚一刻就是最大幸福。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6.6 IMDB 5.9 正片
      過時·過節
      2022
      剧情片
      香港

      过时·过节

      過時·過節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团圆饭的瞬间代替不了漫长的日子,生活并不需要矫情的正能量。这世界有你有我,时光荏苒,冷暖自知。
      • #HKAFF2022 喜欢这样的家庭题材,熟悉的家庭结构和形象,新导演拿捏得当,看似平淡的日常,其实充满隔阂甚至鸿沟。以为不沟通就能将事情淡化,其实心锁沉重,岁月也难以消磨,即便多么渴望以一场团圆饭将家人拉在一起,终究是心不在,人难聚。跟家人沟通,实在太有学问,对于主角选择逃避,确实深有感触。Edan能凭借这部电影提名明年金像奖最佳新演员,谢君豪演得很到位,Mo姐的母亲形象开始有些固化。
      • 在诸多bug中,最致命的就是,为何儿子会认为“只要他不回家,父母就会和好。”而整出戏没有哪怕一秒钟哪怕暗示过父母的矛盾与儿子有关。基于此之上的坚持和出走,以及由此产生的剑拔弩张和委屈求全,只显得无谓和荒唐…
      • 不是很能特别客观地看待这部电影,也不知道有多少是导演的真实经历,但此刻很想给他一个云拥抱。看到谢君豪拿出刀开始砍椅子的时候,我的大脑顿时轰的一声,一片空白,因为在我家发生过一模一样的场景。这个场面于我而言太特殊了,把我瞬间拉回到那个痛苦的漩涡里,也导致我后面基本上很难再从这个过于代入的视角里抽身了。看到父亲向母亲和儿子道歉的时候,又不自觉地泪目了,不知道为啥,可能是因为我和我妈还一直没有等到那个道歉吧。谢君豪问你能不能原谅我时,我下意识地摇了摇头。人其实是很难放过某些哪怕是很细小的事情的,最多也就是暂时放下吧。理性上觉得这个片子有很多值得再精进的地方,但是感性上实在是觉得太“世另我”了。这哪是HK Family,这是Chinese Family。电影结束了,留了一个积极的念想,但回到现实里,路还得硬着头继续走。
      • 5,影片中所有問題都太過表面,以及為什麼家姐離完婚還能戀愛腦?兒子因為父親拿刀就不回家八年?丈夫不早點去大陸?妻子那麼強的控制欲為何?奶奶等兒子死後才後悔?從小沒見過的孫女突然出現孝順和懺悔?
      • 导演的创作风格非常明显,镜头语言的运用十分灵活。比如莫名的推镜头、手持摄影、光影流动、镜子的使用、透过窗户的拍摄、用前置物将人物框死营造逼仄感……开头十分钟绝对是满分戏,黑口黑面的阿玲先给整车人散播焦虑,与阿真的木讷形成鲜明对比。用一段下楼梯来暗示整个家庭分崩离析的先兆。此处是全家人最整齐的时刻,同时也是最混乱的时刻。各种琐碎的台词直接往观众轰炸,女人都在做菜干活,男人却在打游戏玩蚂蚁,在内里表达出维系家庭纽带的畸形。舅舅找止血贴却反而被妈妈怀疑偷钱时,使用手持摄影,并且用抖动的帘和密麻的蚁来造成压抑与焦虑。可惜后面剧情冗长是一方面,并且多次运用正反打也让某些段落像电视剧,与整部片子的基调不太相称。城市化的发展浪潮正在推向原住民的村庄,大家变小家,过去再也回不去,有多少人来就吃多少人的饭吧。
      • 椅背有不能愈合的菜刀印,手指找不到疗伤的止血贴。修得好电视的遥控器,修不好家庭成员的开关。怕的不是房间里的蟑螂,是丈夫的无动于衷。恨的不是墙角的蚂蚁,是言语的覆水难收。对有些人来说,能不能沟通不是一种选择,而是障碍。只能对虚拟现实的父亲,楼下公园的草丛诉说,做不成盆菜汤圆的遗憾。
      • 父亲的无动于衷.母亲的强势逼人.女儿的不闻不问.儿子的硬颈冲动.如果能平心静气沟通.至少不会去到最坏结果.但能不能沟通不是一种选择.而是障碍.遗憾.好像是命中注定
      • 电影里父母的形象无时无刻不让我想到我的父母,所以从头到尾在哭。很多时候生活中的breaking point没有发生,不代表它不存在过。又想到随机波动说男性从未习得苦难的语言,其实东亚家庭中又有多少人真正习得了夫妻之间的语言,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语言呢,就像父子之间明明很想念彼此,一见面却剑拔弩张彼此误解。再多一点诚实,多一点尝试,不要因为它不会影响到即刻的生活就逃避它,我们应该用一生去习得这种语言。
      • 太能感同身受了,中途几度落泪。明明就是说开了就过去了的事,却悄悄在心里生了刺,明明都在等对方给台阶下,却彼此别扭拧巴不愿低头,最后不是拿家人的错惩罚自己,就是拿自己的错惩罚家人,就像刺猬,明明想要拥抱最后却刺痛彼此,活得实在太压抑。香港家庭如此,中国家庭如此,华人家庭如此。
      • #6th PYIFF 母亲在男性视角里永远都是情绪失控,并且所有人都要背叛和离开这么刻板吗?
      • 2.5 即便有同事的心理建設 我的耐性還是在40分鐘時就被耗光了 在毛姐面前 謝君豪都沒有overacting了 同事今天提醒我不要在毛姐問米那場戲笑得太大聲 可我還是忍不住 太震撼了 我相信如此有毒的家庭關係是真實發生 可劇本還是太弱了 整件事很cringe 很多不合理或多餘的情節 人物之間多有心結都好 不至於拍成這般人物短片拼湊的感覺 Edan和Angela的演技還是差強人意 請不要瞎吹 最後總結一下觀後感 過不下去請盡快離婚不要害己害人
      • 劇本寫的蠻好的,失語老豆和全自動化更年期的媽,兒子線的VR遊戲也看得出有點田調,不是為了附和Z世代而附和,但可惜幾場重頭戲呈現出來的只有毛姐和謝君豪的overacting,頻繁切鏡頭和推拉搖移把真實感生生隔絕於外,甚至連說“台詞很會背”的誇獎詞都被毀了。美術質感做的也不是很好,感覺是大部分近年來港台商業作品的通病。結果一眾值得期待的演員班底就只有談善言演得最自在,可惜她的那條線也是最薄弱的一條。不過還是能為了劇本3.5歸4,也能理解情緒和深入選擇了前者著重,但希望下次好好斟酌怎麼拍出能讓人代入的情緒。
      • 我自己很喜欢,因为可能我们家的沟通也是这个气氛吧。好好跟家人说话,挺难的。
      • 佛山好
      • “人为什么是群居动物?现在没有熊了呀”“你怕什么?”“蟑螂”“和爸爸一起住,爸爸可以帮你赶走蟑螂”可是妈妈遇到蟑螂,爸爸仍然安坐在沙发上,没有任何反应。他们是一家人,可是他们不能为彼此抵御些什么。 每个人都想逃离这个家,爸爸和儿子互以为只要自己不在,这个家仍能岌岌地维持。 谁错了呢?妈妈连续不断的牢骚、爸爸的沉默不语,以及死循环。 妈妈在小杰家,得到了在家里得不到的关注——有保暖的拖鞋、手机壳上的贴纸、肩膀酸时小杰还会帮忙按摩。她在这的气场和在家里简直判若两人。让我不禁想象如果她成为小杰家的主人会怎么样呢? 结尾每个人各占一个空间,被墙壁隔开,各人有各人的心绪。这是一餐并不团圆的团圆饭,但“有多少人就多少人一起吃吧”。这个镜头太漂亮了。
      • 2022 #7 The One 3.5* *星給主題曲 2022 #8 Elements 二刷 其實只要當時有人說一句"冷靜!" 那8年的時間就不會白花了. 不過我贊成老爸跟老媽離婚.老媽根本精神虐待,語言暴力令就算觀眾如我也疲憊不堪
      • 无法沟通导致的困局,放不下身段终成残局,破局也许不难,格局才能求和。最后一幕祖屋的同框不照面,是我见过最值得玩味的“娃娃屋构图”,并非门窗阻人心,而是人心隔人心,“过节”也就变成了过节。
      • 电视电影水平。
      • #6th PYIFF# 藏龙入围。前入围2022釜山亚洲电影之窗。从剧作到摄影到表演完全就是个电视剧质感的东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来看……亮点大概是里面MR的那个所谓游戏的用法,以及结尾那场戏的娃娃屋构图。另外硬要解读政治隐喻也能有一点……
    • 豆瓣 6.6 正片
      かくしごと
      2024
      剧情片
      日本

      隐瞒之事

      かくしごと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杏捅人的时候应该想的是昌大吧
      • 千纱和父亲或小男孩完全成为平行的两条线,无论是表演或编排都没有让这三人有任何家庭的感觉(除了一起捏粘土的那两分钟),两条线也自然都没拍到位。人物极为平面,特别是小男孩在长期遭受家人虐待后还能和一惊一乍的认知症老爷爷友好相处太假了… 标了悬疑的title然而129分钟里125分钟都没任何悬疑感,亲情戏也不怎么打动人,so boring…
      • 很庆幸这个世界还是有一些讲得好的小故事,虽然是小故事,人生不就是这样的吗?
      • 剧情和日剧《Mother》特别像,但这部电影的三观太落后了:女主的老公忙着喝酒没看好儿子,导致儿子溺毙,结果女主闺蜜不允许女主责怪老公;女主痛丧爱子,父亲丝毫不安慰女儿,反而打电话责怪她不负责任,结果父亲的友人说这都是因为父亲性格太过认真,父母也有很多无可奈何。到头来女主又得是在照护和育儿中才能找到生存意义,并且只有两名女性才会在法庭上被审判——希望类似的女性表象能够逐渐淡化,最终消失。女主演杏本人和女主角有着类似的经历,同款的烂人父亲和渣男丈夫,感觉导演以一种很曲解的角度在过度消费演员本人的私人体验。而且剩下的所有角色都缺乏弧光,尤其是小孩角色,实在是太不像活人了。
      • 开始以为导演一直在爷爷这个角色上憋大招呢,结果除了一次次让我们看爷爷是真憋不住之外,啥也没有,全程除了撒尿就是和泥儿。温馨场面如同SUV广告,大夫只会用谈话的方式治疗。结尾突兀,依稀看到摄像大哥拍着导演的肩膀说:到点儿了,夹断吧。小男孩挺好看的,但没有道枝骏佑好看,演技还行,但不如城桧吏。片尾曲响起,观众都难掩兴奋,原来大家都是来听羊文学的。
      • Siff26/ 三星半其实还行,但是《mother》和《小偷家族》珠玉在前就……而且看得太痛苦了因为杏演这个角色这件事本身也太地狱了。视听做得很好,感觉主题曲听着有股亲切感看片尾果然是羊文学。结构非常工整,尽管很好猜,但铺垫了两个小时的焦灼和不安在最后迎来干脆利落的一刀有种终于来了终于结束了的感觉;但令人不舒服的地方在于叙事气质的反复横跳,俗气和猎奇的台词穿插,尽管可以感受到想要在这个框架里搭出各种亲子关系和原生问题的对照互文,但是完成得很潦草。传统而无能的几个东亚父亲存在感这么强又这么糊弄真的让人很火大……另外这种典型虐童家庭的配置我也已经看得厌倦了……
      • 失智的父亲,失忆的孩子,甚至开车撞人想让女主顶罪的闺蜜,我说结果到头来就还是女主一个人承受遭罪啊。太符合杏自身的形象经历,导致看的时候观众肯定会在心里打同情分,可影片拍的有点平,而且小男孩和爷爷就像两条线,把两个故事揉在一起讲了,唯一的交叉点还是女主。
      • 2024年6月,上海电影节。完成度不错,最后一分钟孩子出庭的点睛之笔极妙
      • 赶上闭幕颁奖和排版发稿,蹲在观众席背后看得七零八落的,回头再补吧。
      • 2.5分
      • 表演好做作。剧情也是非常套路化的,基本没有任何有趣之处。结尾的干脆利落加一fene
      • 感谢山猪老师字幕。在a boring-good tear-trap儿童片和想做得更好之间迷失了。用切魔刀雕佛像的Okuda-san和角色错位Okuda-san slay me to heaven & back的表演带来影片最好的部分,但几段戏却都戛然而止。导演想法很多可是做出来力度不够,无奈流俗,结尾又尿急疲软,执行跟不上意图。不过作为一个时常需要大俗比能量的女观众,能跟着角色好好哭一场也算满足。Okuda-san的slay就衬得杏女更为呆滞(那场扇他爸耳光的戏简直了,被她轻飘飘一巴掌完全打泄气了,无语),小孩好可爱啊,看到姥爷吃土那一串达咩!我整个人cute aggression发作😳😩。
      • 女主是苏见信演的吗……剧情并不难猜,感觉像陈思诚会拍出来的片子。小男孩好可爱,强烈吐槽百丽宫的字幕,总是乱放!
      • 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但千纱子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也是一个好结局。
      • 和《我经过风暴》有一样的问题,过于的平铺直叙又丧失一些导演对真实生活的细腻和艺术的理解,导致可看性变低,有点成为枯燥的说明书式电影。这个故事于我看来,最大的张力就在于最后的法庭定罪戏,究竟要判定是谁杀的人,为什么会在小孩与女主所属之间产生情节上的选择犹疑张力,九岁的小孩所认知的父母及家庭(也是区别于小偷小组的重点),由此延伸到关于记忆,小孩一直童言童语自己想起来越多外公就记得得越少,这一组互相的人物关系,从真正的悬疑入手引导叙事,谁杀,为什么杀,杀之前状态的变化,都可以引导这个故事朝向有趣的发展,不过本片沉溺于琐碎又缺乏乐趣的叙事,大部分时间内情节总在一个地方打转,缺乏一些有效的迈进,加上认知障碍症也写不出什么新花样来,女主的反应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都削弱了本片的精彩。
      • “你不想照顾自己的父亲,却想养别人的孩子?”确实《mother》的既视感太强了,感觉如果换成是枝+坂元的组合整部电影的质感和质量都会更上一层楼。
      • “拓未,你还真幸运呢” 剧情还是可以,但是搭配略显浮夸和拙劣的演技会稍微有点绷不住,但是弟弟太可爱了,弥补了这一部分哈哈😃 拓未这个名字我真的很喜欢,给字幕组大鸡腿,翻译的太好了(不知名压制小人)。 同时聚焦,男父权,家暴,赡养,不幸婚姻所展现的双方处境,社会问题,还有一点的人性,想展现的有点多,但是有点像是素材堆砌,没绷住,甚至很多地方是那种“故意设计”的既视感,反而失去了日本片所特有的一些自然,看着很怪,但是大糅杂到最后情感的爆发,我又偏偏很吃这一套。 小朋友实在是太可爱了,白衣服最可爱✧⁺⸜(●˙▾˙●)⸝⁺✧
      • 看了让我心碎,人生真的是有很多层次的痛苦与无奈啊,但也有一点奇迹一般的相遇,羁绊,理解,宽恕与爱。很纠结很拧巴。我的人生大概一百万次会被这种是枝裕和风的电影打动。
      • #13。 2024.5.29. 原作是推理小说但影片并不是以推理故事的视角拍的。中间和认知症的父亲的冲突呈现得太突然了,并且镜头语言表现得似乎更想传达的是女主行为对小孩的冲击,但后续走向依旧是父女冲突这条线,潦草地有头无尾。最后的庭审有些强行反转和刻意留白。9岁的小孩能这么快就直接在法庭上否认自己的生母说自己的母亲是女主吗?被虐待的小孩能这么快自己走出自己父母的阴霾吗?小孩这个角色太空心不合情理了。最后的戛然而止有些刻意。
      • 如果不能好好对孩子负责就不要随随便便生下来
    • 正片
      Family Portrait
      2023
      剧情片
      美国

      家庭合影

      Family Portrai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
      • 风声水声走路声,蝉鸣鸟鸣轰鸣声,声声入眠。
      • 还挺精巧的,有非常好的结构故事。聚起来的合影再到单一个体,和个人间的罅隙和疏离。主题到影像风格到氛围统一且有效。只是故事太段落化,完整性欠缺。
      • HIIFF#13
    • 豆瓣 6.7 IMDB 7.2 正片
      His Three Daughters
      2023
      剧情片
      美国

      他的三个女儿

      His Three Daughter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很有话剧感,父亲角色还是不出场更好,围绕三个女儿的关系讲故事就够了
      • 大家都吐槽的结尾真的是有道理 这个父亲出现完全是个败笔 只有Through Absence 我们才能communicate how death truely feel 这么容易扣题的地方丢分了 just that the only way to communicate how death truely feels is through absence everything else is fantasy
      • 机关枪 神叨叨 叛逆 三女儿的和解,表演和对死亡的探讨做的都不错
      • Somehow I really needed this and my endless grieving heart felt warmed by this. Need this good cry and laugh. Also can’t think of a better place for this story to happen other than nyc. The rolling credits and the ambient sound of the subway and streets. What a perfect way to wrap up. surprised that the director is a guy I mean all the detail shots
      • 不仅结尾画蛇添足,整个片无论是剧本还是表演也都像是一出舞台剧而不是电影,结果顺手一查居然并不是话剧改编而是原创剧本,更加让人迷惑了
      • 到父亲出来之前都挺好的,后面太崩了。看到一半开始许愿不要让父亲露面、不要拍到父亲离世那步。三个人就这样争吵中带着点和解的意思别扭到最后可能更好。西式忧郁对纯血老中人杀伤力还是低了点,总觉得能租到便宜大房子生活咋也不会过不下去。要是加上学区房房贷和刚失业的老公,面临的问题就不是爹回光返照五分钟就能缓和的了。 natasha能有一部不吸么请问呢😂
      • 2/5. 令人瞠目的结尾处理。多数时间里,名为“将死的父亲”的困局是不在场的存在,却被外化为狭小的室内空间和唯一的外景:四角被红棕色高楼包围,俨然一副井底样貌的布鲁克林老小区的空地;在此之上,最终父亲孱弱肉体的突然出现才显得导演的傲慢和不自知:三位女儿片刻间主动达成和解的可能性,换来的却是一位缺席老爹“英雄”般地登场和对她们的救赎。为了戏剧性放弃角色完整性的做法。
      • 虽然但是…这种题材你们美国人拍不过东亚人的
      • 美国版《海街日记》,比温和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日本故事更真实和一地鸡毛,最后父亲在灵魂出窍之际对女儿们敞开心扉可是活人都听不到了,水火不容的三个女人能好好在一起发丧太很理想化。现实里人性的恶和自私可以让人没有廉耻在灵堂大闹分家。
      • 娜塔莎好像刚从女子监狱出来hh,三个姐妹的台词都好好,每个人的词都好长啊。这部电影最珍贵的地方在于每个观众面临这种议题时想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但大家都希望那个深爱的人离开时能好好告别吧,事实就不一定如此了。所以结尾见仁见智吧
      • 戏份三个女人都飙的挺足的,只是觉得如果保持父亲形象的神秘感会更好
      • 也可以打2.5。今年除了north star看的第二部三个女儿的电影(但是那个真的还不错):父亲花了三分之一的人生把女儿们拉扯大,人之常情的女儿对父亲的挂念怎么是空的,虽然我是理解家里有时一地鸡毛、子女们反目为仇,毫无瓜葛。#death means absense确实有被触动到。触及家人的离开,这总是所有人的软肋
      • 前一小时7.5分,后半小时5分,聚焦临终关怀的小成本家庭片,编剧笔触充满真实的生活细节和写实的人性化刻画,三位女主演技细腻,父亲何时离世像定时炸弹高悬头顶,令三人关系激化最终献上了走心虐心的家庭大戏。但是电影烂尾,父亲现身是大错,父亲现身后煽情演讲更是大错特错。
      • #TIFF2023#3.5.室内舞台剧,三个女演员飙戏真的在线,结果最后还是需要死去的爹来还魂说教一番...
      • 真实感到被Carrie Coon言语攻击了,逼仄的公寓空间,姐妹间戏剧张力给到了告别与和解的深度,哀悼father figure离世但他不一定是她们的loved one。明明能让三位优秀女演员演完100分钟好戏,结尾偏要请出缺席的父亲前言不搭后语地说教5分钟
      • 正如灵魂出窍之际所言 There was no big lesson there。三个女儿三种演员自己的表演风格,和平时对她们的印象是十分相像,莫非是编剧为三人量身打造的剧本?65
      • 3.5 结尾让父亲出场真是太败笔了,父亲视角真是混账。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Elizabeth Olsen演过“三姐妹”,可能因为她本身就有两个姐姐吧,也可能因为她跟俄罗斯手语版的其中一位演员有点相似。也想起看手语版时候的煎熬,难以言述的令人窒息的氛围,却是如此精彩。
      • 📍24.09.21 is starving
      • 海街日记是细腻的话,三个女儿更像一种粗砺的情感。个体的壁垒随着鸭爸爸的一声长哔…小鸭子们再次回到一起,瓦解隔阂却仍难互相共情。
      • 最后一段关于父亲视角的处理我不确定怎么想但是其他都很棒
    • 豆瓣 6.2 正片
      何处生长
      2022
      剧情片
      中国大陆

      何处生长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大概十年前我去先锋书店谈影展放映场地,被两个高中刚毕业的小姑娘堵在门口,有颗虎牙的那个跟我说她们是瓢虫映像放映员,这个场地是她们先谈下来了,我不能抢。过了一个月在南师大对面的金良酸菜鱼我跟这俩女孩偶遇,虎牙就一直盯着我,小声跟同桌的男孩说就是那个胖子把我们场地抢走了。又过了一年虎牙成为影展志愿者,我才知道她叫石头。影展宣布停办的那天晚上,石头拉着我在她家楼下喝酒,喝大了,嘴里一直重复飞哥我好难过,我心脏疼。五年前,石头23岁生日,带了个帅气的男孩来。我问男朋友啊。她说比男朋友重要,我俩要合作一个电影项目。我说你才多大啊,就想当制片人。她说飞哥你别瞧不起人,我一定把这个项目做出来。祝贺虎牙,你做到了。
      • 谢飞老师出品,李少红监制,不是好马遇上伯乐,而是伯乐养肥了马
      • #16thFIRST# 这个片子算是我今年FIRST看到现在相对比较喜欢的一部了,制作完整成熟,导演有表达也有不错的审美,虽然确实也有一些问题,但跟导演聊完其实也都解惑了,放到今年这届一批“糙片”里还是比较拔尖的。男性视角处理社会议题以及女性伤痛难免会有争议,但那句通过男性之口说出的“就是我们的错”已经是我能想到的在面对房间里的大象时比较有力的回应了,即便还是可能会被指责是单方面自我感动,但这份勇气和坦诚我还是get到了。三星半,导演加油。
      • 2022First影展 在场刊小团体内部口碑最两极分化的一部,也是这届影展最愤怒的一部。前半部分关于二人情感纠葛和出走-寻找主题的确立,情绪的积累都很准确合理,但在中后段揭示了同父异母这一核心设定之后,影片的走向开始变得过于奇情和复杂,消耗着积累的情感能量,也让故事的结尾略显漂浮。另一个层面,电影延续了近年来一系列反映家庭和代际矛盾电影的基本基调和情绪,但将父母对子女的压迫和控制的根源归结于重男轻女和计划生育的二重历史性上,事实上配合了近年来开放二胎、反思计生政策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从而将青年一代观众“父母祸害”的负面共有体验,成功地控制在一个可控安全的边界之内。
      • 思索半天,因为今天这场是带导演映后的,有一瞬间好像共情到了导演的苦涩,多给一星鼓励,感慨现在什么电影都至少需要一个七八年的跨度。电影本体两星真不能再多了,未来国产电影教材里拉一整条时间线做类型统计图,最近这两年原生家庭题材直接一个珠穆朗玛峰。确实被海报里的那一抹蓝色遮蔽了双眼,真是太好看的一个颜色了。
      • Varqa Buehrer(贝尔)继《少年的你》之后再度奉上与青春伤痛题材高度适配的动人配乐,在影片抒发情感方面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动人心魄。而艾丽娅则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把2个字演出了20个字”的顶级演技,一个被剧作严重窄化的“恶妈妈”形象在她手里化腐朽为神奇,有了纠结、犹疑与病态之爱的情感内馅。除此两点以外本片实在只能说中规中矩,几乎就是以非常顺拐的思路摹写了绝望的家庭代际关系与重男轻女的封建伦理荼毒,最后伴以一个寡淡暧昧的忧伤结局,不像《涉过愤怒的海》那样在形式上激进,也不像《春潮》那样在内容上深入,实在是两边不沾的尴尬境地。
      • 终于开评论了,怎么说呢,这片子比昨天媒体场二位互相问候母亲的同僚都尴尬。
      • #2022First#开场五分钟我就有种不祥的预感,这难道是今年的雨打芭蕉。。事后证明竟然真的是?从这种用豪华阵容精良制作重金投入包装出一个烂故事的角度,真的和雨打芭蕉一模一样。故事内核充满狗血与刻意,与原生家庭的冲突方式陈旧得不像2022的片子,更不用说生怕观众看不懂的过度解释与口号直出,而且毫无必要的悬疑感是为什么,质感是在照搬那种悬疑网剧?我是看了个隐秘角落剧场版吗?艾丽娅老师的演技是真牛逼,那么做作的台词都能令人信服,真可惜了。鼓励分不给了因为看口碑应该是不需要了
      • 【96】学生毕联Plus,导演太怕观众看不懂自己在讲什么了,于是在剪辑上强调时间线,在台词里强调生长痛。尚语贤演得单薄,岳骁恪有一张故事脸但太青涩了,俩人的表现在艾丽娅老师的降维打击下显得故事仅剩矫情了。★★☆|何处生长
      • 4.3/10,电影化上算是今年主竞赛目前做的比较好的,但剧本实在一言难尽,台词写的可以说非常烂,可惜了艾丽娅老师这么牛逼的演技却要讲这么烂的台词,希望可以给艾丽娅一个最佳女主角。男主和女主的表演被台词的整的像喜剧,又一部看起来不错实际上处理的很差的惊人首作~
      • 原以为是疼痛青春片,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家庭荒诞而狗血的两代人为切入点,含蓄地批判计划生育和重男轻女陋习的社会观察,想法是大胆的但成片太避重就轻了,沉重无比的议题在充满希望的结局里轻飘飘地就略过去了,谁又替谁原谅了?
      • 美术,造型,演员,有任何一part在05or07年么…?🌟都是给艾丽娅老师
      • 7.29 FIRST展映 两星 太土了,很模版化的商业片,作为首作未免有点太没有灵性了。少年的你和悲伤逆流成河的结合版,原生家庭悲惨buff叠一堆,叛逆少男叛逆少女相互救赎,结果认定错不在自己欢欢喜喜奔向阳光开启光明生活,雨中吵架也太没有创意,竟然在影院看了一次我一辈子不会买票看的电影,很新鲜。
      • 难以置信的处女作,真正符合First惊人首作这个环节的作品,批判计划生育的主题,父母对子女令人窒息的控制,双线交织营造的悬念,包括对人物的塑造也都令人信服,还有一些非常有个人风格的视听语言让观众印象深刻。是一部不管放在任何地方,用任何标准来判断都算得上是一部好电影。
      • 2023BJIFF 话题很尖锐,但男女主的表演完全没有说服力
      • #16th FIRST# 中国式传统家庭的刻板写意 压抑阴郁会选择在西南地区仿佛是近几年来国产电影的偏好 技巧使用和制作都很成熟 只是不太喜欢这样的主题表达 通过男性之口进行女性叙事 却始终有缺失的女性 艾丽娜老师的演技太太太加分了 隔着荧幕都感觉到压抑难顶
      • 类似电子乐的迷幻氛围,特别是电影开头,片子想制造一种悬疑感,影片的麦高芬是这个女孩是谁。应该是从这个男孩的视角出发,但是没有很好的贯彻下去,所以偶有偏移,用了用年份标明跳跃的方式,这使观众进入到了全知视角,这是取巧但不高明的方法,所以整个片子的呈现有时候陷入混乱,不是好的迷幻感受的那种,是逻辑呈现出现问题的那种。但是整体又是偏向现实的,还有想放的女性立场很强烈,但是有些太硬了,比如说族谱那一段。还有知青啊,什么诸如此类的因素,太多太满了。这些种种其实会形成杂糅冲突,感觉主线可以更明确清晰。当然「男性生来既有原罪,是从女性的血肉中生长出来的」弟弟这个最后的宣告确实蛮让人惊喜的,但是姐姐安慰他「我们都是一样的」,就觉得应该还是男导演。但是导演映后还是蛮真挚的,说自己身为男导演确实有一定局限性。
      • 影片立意在于反封建、反重男轻女,带点悬疑感的青春疼痛片。结尾女孩没有自杀,去过属于她自己的人生,男孩成长了,释然了,抬头有光。希望他们好。片中的母亲其实也很可怜,最可恨的难道不是父亲这个角色吗?出身封建农村大家庭,但考上大学,思想为什么还这么糟粕,没有担当,懦弱,不敢反抗,还低头说不是我们的错?希望女性都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 #BJIFF2023#长片处女作拍成这样很不错了,每年“青葱计划”总有几部爽片,原生家庭之殇的话题永远拍不完。电影的立足点还算新颖,只是欠缺一点放飞自我与想象空间,且本子挖掘还不够深化,有些剧情处理略牵强(比如男女主的兄妹设定就挺奇情)。假如撕掉“独生子女”“单亲”“失独”“知青”等标签,我们依稀看见的只是一朵未被好好呵护尊重就过早凋零的玫瑰花,她的成长轨迹也曾是许多人的青春。一个开放式结尾,几位主演可圈可点,其中艾丽娅老师的表演最为惊喜(First影后实至名归),塑造了一个偏执封闭自以为是不善沟通的中国式母亲。映后与影迷们交流,都觉得有些压抑,女主本不该走上绝路,主创的想法未被完全呈现出来,看后意犹未尽……ps,片尾曲Joyside《命不该绝》好听,映后龙凌云导演很nice还给大家签名。
      • 断断续续错过了近一半。结尾收得挺好,印象中是把Not My Time To Die用得最好的一次,可是过程里配乐还是太满了,调度和结构思路也确实有些“广告遗毒“在。但感觉导演人不错,希望有好的发展。
    • 豆瓣 6.8 IMDB 6.3 正片
      大いなる不在
      2023
      剧情片
      日本

      伟大的缺席

      大いなる不在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在东亚影视语境里,这是一部难得的讲述父亲的电影,而且鲜有的着墨在父子关系和父亲的爱情两个方面。影片借助多年不在父亲身边的儿子之手,拼凑并还原着一个固执、偏激、甚至直男癌的典型亚洲父亲;可是又在父亲逐渐丧失记忆的过程中,流露出对儿子、对爱人压在心底的感情,这种感情真的是亚洲父亲很少透露出的爱。尽管电影152分钟的时长大可不必,也明显有可以精简的部分,但是足以看出导演的诚意和用心。
      • 2024bjiff#《关于我那个混蛋的爹在还没有完全老年痴呆之前干的唯一一件人事就是放走了我继母的故事》。伟大的缺席原来指的是抛妻弃子的老头在还没完全老年痴呆的时候“放走”了深爱的初恋?(导演拍的父子真的太太太太东亚典型了,这边一个典型的东亚混蛋父亲,年轻时醉心学术事业中年时抛妻弃子投奔初恋然后把身边的人都伤透、作走老年时孤独落魄楚楚可怜半哀求半强迫让人原谅自己以求死能瞑目,那边一个典型的东亚窝囊儿子,年轻时敢离开父亲独立生活人到中年看到可怜的父亲想起自己遭受的社会毒打于是决定与父亲和解,其实不过是给自己顺势摆烂找一个最熟悉的参照锚点罢了;然后全部的故事中,受伤的、失语的都是女性)
      • 可能是过于男性视角了,女性角色都很典型东亚亚撒西的温柔贤妻良母女性,这种性别叙事当代已经过时了,观众的性别意识都已经觉醒了,看的时候代入不了,放在十年前还可以
      • 有些氛围拍得很凄怆,但总体却让人觉得很虚伪。父亲在逐渐罹患阿兹海默的时候伤害了身边的人,并非是对于病患过于苛责,而是这样的伤害不应该因为是病人就被完全原谅。镜头实在是温情过头,每次展现父亲对继母的暴力之后又反复强调他多么“爱”她,难道所谓爱就能为伤害提供正当性吗?明明是继母不堪父亲的冷漠和残酷选择离开,叙事的节奏却像是继母负心抛弃了父亲一样。父亲沉沦在自以为的完美爱情里,而完全忽视家人的痛苦。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越看越察觉到是男性视角的故事,哪有这么样呢,父爱如山哪。
      • 3.5。又名「老爹得了认知症」。自以为是国王的男人与像海一样包容的女人。暧昧的记忆、迟缓的动作,语焉不详、乱序叙述。每当森山的声音念起那些诗句般美丽而哀伤的台词,总能让我觉得安心。
      • 碎片化叙事考验导演功力,可惜太多无意义的定景镜头撑不起150分钟的观影时长;一个典型的东亚极端型父亲,早期抛弃孩子开始自己的生活,晚年在患阿兹海默症之后流露出对孩子和现任老婆的爱,全篇的自我感动,节奏慢到无法理解。
      • 以失序碎片插入方式和悬疑手法表现阿尔茨海默的遗忘特性与暴力可怖,同时也是对缺席三十年的父子/家庭关系的填补及其背后因由的探寻。那场被迫“原谅”的戏挺有回味空间。
      • SIFF26 三星半 一个半小时就可以了,没必要把所有画面都拍出来
      • 3.5 2024 sffilm 对导演强烈的企图心无感 包括很多冗长且重复的日记对白 有意的拖延片长 剧本逻辑上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人物塑造上非常格式化 以及剧中剧的艺术形式 非常无聊 但是很喜欢饰演父亲的演员 尤其是他那场逼着儿子原谅自己的戏 非常精彩 个人觉得冲他三星
      • 44/100 伟大的睡眠,哪怕第三幕的揭晓有情感强度,前面接近两个小时的铺陈可真是无聊至极,导演对影像完全缺乏掌控力。SIFF26
      • 【北京电影节展映】日本电影人最擅长,也是总能拍得细腻动人的家人羁绊主题剧情片。从儿子的视角以及倒叙和插叙的方式叙事,观众跟随这位三十年不曾回家的儿子重新审视抛妻弃子、固执己见的父亲形象,并重建父子关系,用一句“爸爸”和一条皮带完成与父亲的和解与释怀。像侦探那样,在阿兹海默父亲语焉不详、真假难辨的只言片语中,在父亲现在妻子的儿子和妹妹带有情绪的叙述里,在那30年前的日记本里抽丝剥茧寻找真相,拼凑出一位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人最后数年的时光。那些30多年前的情书至今仍散发着浓浓的爱意,并由儿子传承转送给儿媳,感动人心。虽然为了真爱的初恋而抛妻弃子,但父亲还是无比在意儿子的工作和到访,即使患有阿兹海默也不忘记对儿媳释放温暖的善意和鼓励,让爱人离开自己去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导演惊喜空降映后,真诚感谢观众。
      • 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还挺好,这么长实在有点意犹过劲
      • 女的:《母亲失格》 男的:《伟大的缺席》 一生混蛋放下屠刀就立地成佛 使唤人家大半辈子 最后一程不使唤就堪称伟大了 太感人了
      • 有点过于男性视角了,重点在于儿子和父子的家庭关系的和解探讨,和对父亲记忆的寻找拼接,但实在是有点长了。
      • “今天是27号,星期六”这是电影里的台词,恰巧和现实中的今天叠映了,导演也是因为这个才惊喜出现的吧。3点的电影,1点半才决定去看,没想到还有导演映后交流环节,又叠加了巧合。 电影讲一个儿子和曾25年未见的父亲,在父亲患阿兹海默症后开始了解父亲的故事,没有任何抓马的场面,电影缓慢而平静的表达着关于亲情的隔阂,爱情的奥义,遗忘和救赎的理解。
      • 对家庭关系中缺席的探讨(形式上/精神上),主线是父亲的缺席,支线包含了爱情关系中的缺席;其他人觉得长,我倒觉得是在回收伏笔,哭惨了(老年痴呆暴露出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森山这部的style也太好看了 #北影节2024
      • 3.1分
      • 〈4.22 北影节〉东亚版被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于我认为的名字来由,第一反应便是男主与父亲三十年未在一起生活,对于男主的成长而言,这是一种伟大的缺席。再回味便觉得,天下总有不散的宴席,曾经有的如今想起却已未曾有过,那种刻板教条,虚以委蛇在人生最后都已荡然无存,这算不算一种伟大的缺席。老人耄耋之年的人生,如果那些人性的残缺全部缺席,老人也如一张白纸,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个干净的句号。剧本的跌宕细腻直入人心,将阿兹海默的老人的内心以第三视角去解构,纵然再有多少不好他也是父亲,一个会在日记本里写满情话的可爱老人。男主为父亲系上皮带也象征着他们的和解,父亲对儿媳的话也像映射自己的内心,“你一定不要离开他。”这段话既是说给儿媳也是说给儿子,阳二缺席了的世界,儿子一定会替他填补吧。
      • 不知道看了啥,不知道讲了啥,每次不超过半分钟的一瞥,只要见着老头,没有不觉得他讨厌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导演水平高超,佩服从头到尾看下来不砸荧幕的观众。后面好像惨兮兮的,活该呀,做了坏事,只要卖惨就能获得同情,还能安享晚年?舔着脸说什么对不起,还要儿子一定原谅他。亏心事你做了,还要别人原谅让你没有心理负担?啥好事都让你占了啊。
      • 偌大的巨幕厅寥寥数人,近似包场。安静的环境,安静的电影,一切都很安静,只剩下嘟嘟嘟的无线电,和海浪之上的信件。走出剧场,下起了小雨,路人说云雨带到了广州,一如此刻的思绪,从九州飘到了广州。【BJIFF·14th/Day 5/天幕/Scene 11】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