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线交叉、黑色写实的政治惊悚悲喜剧,根基是标志性的罗马尼亚新浪潮,但编导维持叙事张力、挖掘荒诞效果的鬼才及其出挑,女演员拜访家暴邻居那场绝对是近年最精彩的set pieces之列,看到瞠目结舌、拍案苦笑。贯穿整条色彩光谱的情绪过山车竟是处女长片,绝了 top 2024 |
|
好喜欢,人们在末世里的挣扎,六条故事线一点都不乱,有点像看DAU总集篇,每个人秉持着自己的理念和烦恼,做出或许在他人眼中像是冷笑话的动作,走线、自残、烧信、缅怀,活在似乎将要流动、却仍然停滞的时间里,迎来不会到来的快乐新年,却在比起想象之中还要息息相关的彼此之中看到——还有明天。好适合新年看,后面一搜才发现原来去年就上了netfilx,在想要不要放进年度十佳。 |
|
被临时拉上台说出违心话语的演员、因孩子的无心之失吓得四处补救的工人、不愿搬离老宅住进单调的火柴盒公寓的老妇、想要冲破束缚奔向新生的少年,他们都是这片土地上最普通的人,却都有着同一个目的:只是想找到那个能带他们逃离这个恐怖社会的“紧急出口”。所以在最罗马尼亚艺术片式的手持镜头里他们的故事被交织在了一起,最终一起推倒了那栋本就摇摇欲坠的大厦,迎来了那个“永远不会到来的新年”——因为齐奥塞斯库的神话轰然倒塌,多瑙河终于带来了他们口中所谓永不安宁的春天,然而那却是每个人都想拥抱的春天。 |
|
2.5 只鞭撻極權政府而不反思革命,有種到喉唔到肺之感。 |
|
儿子写给圣诞老人的信里说爸爸的愿望是让尼克叔叔去死,成为了告密者。女演员去邻居家希望被家暴的男主人打上一拳,因为要去领导那里歌功颂德被司机赶下了车。新年录制幕布被剪了个洞,时代的大势所趋,鞭炮吓毁了一次集会,所有人在迎接新的时代。依然是我一如既往最喜欢的地平线影片。 |
|
罗马尼亚众生相,非常难得的题材和影像,对于这个国家的认知有很大的提升。电影还是很考究的,通篇手持有想法有难度有完成度除了稍微刻意了点。文本完整却有割裂现象,段落之间的衔接做得很一般,有佳句无佳章。 |
|
我们要不要在生存面前谈论灵魂。3.5. |
|
#81st Venezia# 4/10 拖沓乏味,像是故事碎片的拼凑。 |
|
到今天为止威尼斯终于看到稍微有点东西的,蛮喜欢这部,各个不同的人在“大厦将倾”之前的态度和人生,穿插的各种黑色幽默引人发笑却又让人回味之后只剩沉默。 |
|
罗马尼亚革命蒙太奇 |
|
#HKIFF49# |
|
没买到香港国际电影节的票,只好在电脑上看了。虽然由六个小故事构成,人物较多易弄混淆,但无论是剪辑还是叙事都很流畅。所有戴着两副面具的人心心念念的:我该怎么办啊?是去还是留?做或不做?说或不说,到最后都得到了解脱,因为——他,出人意料地,仆街了、死了!罗马尼亚人的说话方式,在本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难道我丈夫不仅是家暴专家,还是出租的打手吗?”“你儿子干的好事,他要送他爹进监狱呢!”……有个特别吸引我的点是,虽然当时罗马尼亚有“打字机登记法”、“禁止堕胎法”等严密的控制术,但人们的头发仍然可以染得五颜六色,那可是上上上个蛇年啊,咱国人还要等好几年才能实现染发自由呢。PS,当时既没有CG也无AI,想把拍好的电视片断中的某个“不能再公开出镜的人”去掉的技术,“连美国人都做不到”,今天小菜一碟 |
|
HKIFF49 港译“寿古西斯新年快落”真的很传神“快点落台”整个片子多角度像舞台剧一样以幽默的风格讲故事 |
|
@Trianon |
|
#venezia81地平线 类似去年地平线波兰的《家政初学者》和匈牙利的《一切的解释》,剧本、表演和各项技术扎实,剧情步履不停不知疲倦的推进,最后在激动人心的高潮中结束。本片拍出了黑色幽默,小儿子那段真是笑死,好心疼他🤣最后高潮电视转播大游行,Bolero作BGM,用得真绝。结束时掌声雷动,今年总算看了场不是礼貌性鼓掌的首映。 |
|
#HKIFF 三星半。当人们都不再真的相信,一个鞭炮的响声就可以改变一切。是让人辛酸地笑的那种黑色幽默。 |
|
如此生活三十年,你猜怎么着,大厦它就崩塌了 |
|
罗马尼亚巨变前的众生像:1、知名女主持叛逃,之前录制好的拜年节目需要新演员替换,女话剧演员长相接近被选中,但她竟然找到隔壁邻居经常酒后殴打妻子的丈夫请求被殴打毁容好躲避录制,录制现场她无法假装微笑/2、老母亲常年住惯的老屋要被拆迁,儿子说服母亲搬新家,但老母亲执意回到她一生情怀的老屋拧开煤气自杀,但煤气也被停了,儿子赶回老屋看母亲途中走神出现车祸/3、小学生给亲戚写信,把父亲的愿望让尼克叔叔去死的话写到信里并放到信筒了,父亲相当紧张随即用洗涤剂将信筒灌满,希望信件腐蚀/4、青年男孩与朋友相约晚上偷越边境,被边防警察抓住暴打。所有人都在崩溃的边缘,这时正是89年12月21日重要时刻的来临,尼克叔叔倒台了,从此所有人找到了危机的出口。集权统治下给人民带来各种危机,这些危机聚集达到临界点后爆发。 |
|
精彩!恐怖政权下不同的普通人各自的“逃离”方式,多线交织,黑色幽默~ |
|
不吹捧独裁者的愤怒又悲伤的女演员,决意实行自杀这一唯一哲学命题的老者,被孩子一句话吓得彻夜难安的父亲,努力奔向自由的年轻人…普通人在做细微处的顽强和抵抗撼动大厦,让那个或永无可能到来的新年如期而至。 |
|
六月初来看了这部罗马尼亚影片,体验了齐奥塞斯库倒台之前几个普通罗马尼亚人的生活。起初仿佛只是些小问题小纠结,渐渐地这些问题与纠结开始与整个制度密不可分;起初这些并不相识的主人公之间似乎毫无联系,渐渐地他们的命运开始交错,并最终一起进入并构成了更宏大的历史。有幽默(被小孩子写的圣诞愿望吓到发飙真的好笑到哭)也有沉重,有长焦大场面也有手持镜头,有室内有电台有广场……虽然知道这些多少也都是鸡汤,虽然清楚历史从未终结(省去对当下罗马尼亚政局的评论数百字),但我还是没法不被这些个体的犹豫、痛苦与闪现的勇气而打动。在同一年,我们那里的大厦没有崩塌,我们于是继续各自纠结地散落在一个停滞的历史空间里。我们什么时候能自主地自知地回顾那一年里每个个体的历程,新年会到来吗,我们到时候还记得吗。 |
|
炸裂 |
|
2.5 上承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结构上也有敦刻尔克的影子,但还是远不如波蓝波宇的反思力度强。甚至于说这根本不是对乌合之众和当下罗马尼亚问题的反思,而只是一出后齐奥塞斯库主旋律木偶大戏。 |
|
一股苏味,但是挺好看的。 |
|
渐入佳境的苦涩幽默。在黑暗的最后一章,有人许愿,有人放炮,有人在深夜喝酒歌唱盼一场感冒。普通人身不由己,但普通人总有办法。新年还是来了,它不是等来的。承载了一辈子回忆的老房子说了最后一句话:活下去吧,跟他们一起看看明年的世界。 |
|
Hkiff结束后竟然有人鼓掌。这片子给拉杜裘德看可能会气死?1989年12月左右,罗马尼亚各地已经骚动得很厉害,而且导演却着重展现居民的无力和顺从,让最后齐奥库塞倒台显得突兀和滑稽。你说放在早几个月来展现可能还挺合理的。能理解导演想展示那种无望和阴暗的过年氛围,那就尽量缩减最后人民胜利的镜头。影片最后那种偶然的,天降的胜利,机械降神般地滑稽。难听一点就是践踏人民的怒火…… |
|
1989年12月31日的布加勒斯特,六只困兽在铁幕裂缝中嗅到风暴的气息:一个怀念旧时光的老太婆,一个怕被刑讯逼供工作反噬的男人,一个讨厌现状的女演员,一个被现状搞得焦头烂额的导演,一个想游泳离开家乡的青年,一个被儿子童言无忌搞得崩溃的工人。他们各有各的烦恼与麻烦,但皆是这个极权社会的病理切片。
他们的故事同时发生于罗马尼亚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前一天,他们所想逃避的现实,为此所带来的忐忑不安,最终所希望找寻的出口,都逼着他们没有退路的前进,直到那一刻的到来。 |
|
@EYE
继承了东欧的社会主义冷幽默,但还是有佳句无佳章,几条线之间虽然看出来在极力创造连接了,但断裂感依然很强。通篇的手持还不错,但问题在每段镜头几乎都要附带的一两段变焦,在手持下显得特别刻意。 |
|
【阿姆LAB111】
对历史的(部分)戏说,巧妙平衡了政治惊悚和黑色幽默,兼具严肃性和解构性,也是对《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更具体的平民群像书写。除了红发老太的拆迁故事能量偏弱(以及或许小伙的逃亡故事力度欠缺),其他人物都具有很高的代表性。遗憾是,小故事间内在的关联(或互文关系)较弱。结尾通过混剪、电视媒介、历史大事件及波莱罗舞曲的串联找补回一些整体感,但仍然有短片故事集的碎片感存在。 |
|
Aborder un évènement historique à travers 6 sous-intrigues chorales interconnectées, le pari de ce premier film s'avère plutôt réussi, surtout avec ce mélange de drame et d'une pincée d'humour à froid bien dosé. |
|
#HKIFF 好精彩的多线叙事,用更有玩味的方式解构罗马尼亚民众对政权的反抗,最后的多线主角镜头蒙太奇莫名其妙就燃起来了(? 非常羡慕这种在政治斗争水深火热情境下还能公开表达个人主张的氛围 |
|
《紧急出口》齐奥赛斯库的最后一夜。
无计可施的电视编导,失语的女主持人剧院演员,一对儿搬家的母子,出走的年轻人,童言无忌的孩子,点火的集会工人……
Bolero舞曲 |
|
HKIFF49# 体会热爱国家的领导人&&& 寿西斯古的新年快落… 三星半 |
|
hkiff 结局看哭 |
|
好看的,新年前夕的完美选择。多个故事营造出一种期待中的压抑气氛,但谁也没想到在每个人都breakdown以后,高潮部分居然能如此激动人心,我甚至不相信这就是巨变的风暴前夕。所有的不满和压抑被分成不同的人物故事以后,看起来就好像没严重到那种程度,但细想如果每个人都是如此的话,真的只需要一个鞭炮就能让空气中弥漫的火药迅速点燃。最后的Boléro真的是妙啊! |
|
不看 |
|
线索太多看的有点晕 但是手持摄影塑造的紧张滑稽感还是蛮在线的 摄影是合作过的人!别人已经走了好远了哦 |
|
“只需要一点火花…一点火花就能引爆这一切!”
如果了解这一段罗马尼亚历史,这片子绝对会让你看得渐入佳境,大呼过瘾!
影片以1989年12月中旬发生在罗马尼亚的蒂米什瓦拉冲突事件为背景,讲述了12月21日齐奥塞斯库(AKA uncle nick)政权倒台前夜,布加勒斯特6组普通人的怪诞一夜。
夜渡多瑙河,水灌邮筒,赶写检讨+检举信,请求邻居殴打自己…有虚构有真实,幽默讽刺,轻松戏说罗马尼亚重大历史事件。
最后依照顺叙时间线,丝滑衔接21日独裁者最后的演讲的真实历史影像作为影片ending,改朝换代这么严肃的事儿,让导演这举重若轻的技术流,给炫到了! |
|
革命前夜的众生相 |
|
独裁者坍台前后的罗马尼亚众生态,略微电视剧的质感。工人阻止小孩玩炮和(写过举报信的)教师妻子教丈夫写举报信,两处没有多余笔墨的神来一笔 |
|
好看,每个镜头的衔接如此自然,两个多小时一次也没看表,完全没觉得很长 |
|
渣翻译 一半剧情靠猜 感觉有点无病呻吟 多角度展示一段历史就值得一看 |
|
2.5。《秘密耶誕禮》導演的長片延伸,羅馬尼亞革命前夕的六個小人物群像,電視台製作人、劇場女演員、老婦、調查員、學生、工人。其實每組敘事線的推進都偏慢,時間黏很緊,更像五/六部短片的拼貼。看似不相關、逐步揭開彼此關係:父子、母子、客戶/工人、受託者。於我最具刺點的抉擇是猶豫是否接下替身工作的女演員,以及因寫信給聖誕老人意外陷父親於水火的小男孩(同短片,以小見大的絕佳衝突起點,童真又犀利)。一些意想不到、但有張力的情境如,走投無路的女演員看似荒謬地找鄰居毆打自己,實則也反手揭露鄰居的家暴事實。最後女演員blabla的唸詞與廣場上的反抗之聲的時機點抓得不錯。尾聲收在人物凝鏡與閉眼的工人。片尾後放了一段節目花絮。 |
|
看起来的感觉和听Bolero很像 |
|
#HKIFF49 第一部//即使大家都知道结局,但几条线的设计都很巧妙、出人意料,细节与伏笔十分丰富。总之远超我的预期,很好看! |
|
多线叙事展现齐奥塞斯库倒台前夜国民众生相,以黑色幽默讽刺社会主义罗马尼亚晚期的高压政策和武力镇压暴行。随着政权的瓦解,每个人物眼前的困境都迎刃而解:老太太能保住房子且不用自杀、公务员不用担心因童言获罪、男大学生可以获释+毕业、女演员不用违心地唱爱国颂歌,熬过黎明前的黑暗迎来了变革的明天,叙事结构对仗工整。没有特定的主角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每一个微小个体的或明或暗的反抗汇聚在一起促成了大厦的倒塌,鞭炮声作为导火索既是偶然也是失去民心的必然。政府断煤气导致自杀未遂想起《罗塞塔》。大量变焦镜头的使用制造的伪纪录片想和片尾的历史影像对应上,稍显刻意,其实只用手持就够了。 |
|
老影迷阅片打卡~(照例贴几张截图) |
|
总的来说还可以,就是人物太多了有点乱。感觉可以再精简一下。 |
|
一个大家都知道结局的故事😂 |
|
#EFF25 历史转折的前夕,六组命运交织的人物,具像化的恐惧与压迫。戍卒叫、函谷举,一声炮仗,旧秩序的根基瞬间土崩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