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好孤独啊,我们作为朋友,你却一点不了解我;我们作为爱人,你却要杀掉我;我们作为亲人,你却要欺骗我。就让我做一个追逐海浪的人好了,没有故乡,在世界上仅剩的一张摇篮上,抱着你的遗像,用沉默祝福你,用愤怒度化你,用夏天的雨纪念你。 |
|
你知不知道有一种说法,说人白天诵经文,晚上会梦鬼神,因为在消业障。为了图安眠,有人躲进满是娃娃的太空舱,有人躺在浪涛声声的吊床上。有人掉光了发,有人被鬼神扰。人生希微得说不出一句话,命运憋闷得出不了一口气,谁不是躲在大佛腹中诵经的人?后来有个人替我诵,说噩梦他来做,而功德都赠我。 |
|
「雖然現在已經是太空時代了,人類可以搭乘太空船到達月球,但卻沒辦法看穿每個人心裡的宇宙。」 |
|
看到“我要你干我”的时候家里人推门而入,真的百口莫辩 |
|
有点茶馆听说书的感觉。市井乡氓的卑贱生活,乱象丛生的台湾社会,咿咿呀呀的旁白带来拍案惊奇的效果。在低俗猥琐中接地气,在黑色荒谬中怜悯,人生已是烂泥打滚,揣着一颗佛心才能普度——对小人物来说,平安是福... |
|
你永远不会知道他人的皮囊之下,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就像你不会知道,万人朝拜的菩萨肚子里有一具死尸,也不会知道一个收垃圾的大叔,屋子里摆满了洋娃娃。 |
|
有着多年纪录片制作经验的一位老电影人的故事长片处女作。它打破各种框框,处处是惊喜,是新意。只是展示多于描绘,噱头多于深入,影响了作品的厚度及观众的理解。 |
|
那时我们还太年轻,不知道上帝已经在暗地里给每个人都准备好了最后一顿饭。 |
|
這不完全是黑白片唷。因為有錢人的世界是彩色的。以黑色幽默包裹的社會寫實劇,很貼近台灣社會。導演黃信堯後設的口白,不僅是趣味,也巧妙中和了故事裡那種幾乎沒有出口的黑暗抑鬱。社會階級分化,貧富差距,宗教政經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諷刺的超到位。拍了一個很棒的結局 |
|
一部完全被高估的作品。当小聪明变得泛滥,那么它就是影响作品本身的负面因素。大量的导演阐述旁白破坏了电影本身的视听语言,对于故事细节与情绪的建立一股脑的通过旁白来表达,太掉价。 |
|
有佛无慈悲,有性无爱,有法律无公正,有警察无正义,满满的绝望。“当然有困难...对他们来讲,无论是出太阳还是下雨,都会有困难,但他们没办法去想生命的困难...社会常常在讲要公平正义,但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应该是没有这四个字,毕竟光是要捧饭碗就没力了...” |
|
生而平等是不存在的,死而平等也是不存在的,唯有人类永生的孤独是众生平等的。 |
|
干!这片要是放在春节档我会刷十遍,比99.9%的贺岁片都有趣,但,片刻的有趣过后却是莫名的感伤和悲凉,俏皮的台词不止是博观者噗嗤一笑,更是导演和角色的自我解嘲,导演的旁白同时达到了调侃、补充和间离的多重效果。看似天马行空实则举重若轻,耍纪录片的导演拍的悲喜剧,轻盈的实在不像处女作。 |
|
树顶仔一只虎头蜂,
莲雾开花满树红,
电影色彩阶级学,
有钱人的世界是彩色的,
三餐海产呷鱼块,
假发一天不戴不安心,
闽南三尺有神灵,
大佛肚中众生相,
一口一个阿弥陀佛,
一口一个干你娘,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
|
黑白影调与有钱人的生活是彩色,似乎把问题抛向了绝望的阶层分化,但弁士说书人的口吻,兼有道听途说的打趣和人生空空如也的抒情,巧妙地渗漏掉老司机开车上路的金钱性事狗血,完成黑色幽默到虚无文艺的主旨提升。谈笑风生间是轻松加愉快,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有种让人想哭的吴念真·酸。 |
|
年度最佳华语片。黑色幽默、社会批判通常容易显得老生常谈式无趣,但黄信尧的这次实验手法却充满了扎实的台南风味和富足的人情味,让这份批判变得生动。单论「遗照」和「飞碟」这两场戏的情感力量之巨大,翻遍去年全球范围内的新片都很难找到几个可以与之匹敌的,简直是令人搭乘太空船到月球然后蹦极蹦回来... |
|
菜埔对着小叔吞吞吐吐屡次被打断那一段最悲伤。那一瞬间希望有人听他说话,哪怕一秒。 |
|
“我们已经可以依靠科技进入外太空,却依然无法走进一个人内心的宇宙。” 忍俊不禁的小幽默,互相打趣的小人物,上演着一出出悲伤的人间喜剧。富人的世界永远是彩色的… |
|
看太多讲底层男性的片总让人想问问底层女性都消失去哪里了……… |
|
世间权钱二字,人分上下两流。上流锦衣玉食,骄奢淫逸,干尽下流的勾当;下流残羹冷炙,囊空如洗,只以上流为榜样。大佛虽有,信仰全无,又能怎样! |
|
殘酷的是...僅僅是觀看這些人的日常生活都有些獵奇,把悲傷的事情用喜劇來表示,更顯荒謬 |
|
偷窥,间离,讽刺,适当的伤感 |
|
黑色幽默的地方饶有趣味的呈现出地方风貌,又有对惨淡现实的讽刺挖苦。多方面把罪与罚不经意间铺陈开来,以零碎的琐事对事件做全面性描写。最后一幕失了活力,变得颓废,但结尾尤赞也早在意料之中。导演的碎碎念每每出来,都能拯救叙事的裂痕,却不生厌。OST可以说是年度最佳了! |
|
Puta是大佛、大佛是Puta,老司机一路开车尽显灯红酒绿。粉色摩托潇洒自在,娃娃飞碟一方净土。依老衲看,神明鸾文是假、大佛显灵是真,即使乞丐养猫自身难保,友谊也会地久天长。 |
|
秦昊的假发梗是从这儿模仿的吧?把中年男人假发掉落这么滑稽的场景重新演绎出恐怖氛围,戴立忍可以算是第一位。 |
|
佛陀低眉,是不忍视,那些日夜上演在他眼皮底下的人间乱象。导演自带吐槽模式,是蛮有意思的想法,但旁白过满,过于热衷帮观众划重点,掌握中心思想,填塞了影像之余的每一寸空间,恨不能交待得巨细无遗,就欠了思索和回味的余地。你不妨在信息上啰嗦,但不能在意思上点透。从聪明到匠气就这点差别。 |
|
大喜大悲,如鲠在喉。 |
|
这个导演评论音轨的设计好赞,我这么反感画外音的人都服了。 |
|
好看的都是嘴炮,叙事全靠旁白。 |
|
这个Plus真的用的好,人心宇宙,肚财,空空佛腔,都填了些什么进去? |
|
普通人只是端着饭碗,就已经用掉了全部力气。边缘人活和死都像蚂蚁一般,罪恶装进佛像受万人朝拜,而真的释迦到处走走逛逛什么也不做。 |
|
最珍贵的是导演的沉稳,猎奇的部分营造得平缓自然,默然而至的伤感桥段竟也充满感染力。蜻蜓之眼,人间失格。 |
|
放在华语片大年依然是一骑绝尘的好 诙谐过后透着悲悯 前50分钟是小聪明 后50分钟是大智慧 |
|
虽然真的是老生常谈,但真正优秀的文化作品还是大概率孕育在自由的土地上。 |
|
之前还纳闷为什么没有删节版,因为这玩意儿根本没法剪,从头黑到尾,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格格不入......却是台湾乃至整个华语电影圈近年来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底层灰暗失语,政商荒淫无度,心中怀着Budda,身上趴着puta,肚财留下一个苍白身形,释迦留下一句无趣台词,结尾的大佛异响绕梁不去 ps 林生祥的配乐虽然已经非常般配,但我还是想让五条人再来配一版哈哈 |
|
3.5。稳妥三星水准的一个半小时收以十分钟的五星豹尾。鉴于片名和薄弱的叙事联系,感觉整部片可能都只是那个点子的发散思维成果而已。所谓“彩灰喻复穷”的作者性呈现开场不久后就被一场场全知视角的富而灰戏码逐步消解,最后只剩不成系统的电影感维持。太多立场先行、过度阐释的处理让讽刺沦为娱乐。 |
|
慈悲的大佛身体隐藏罪恶,低微的人类的心灵也有广阔的宇宙,导演的对台湾底层的挖掘很深入,人文关怀令人感动。另外导演的黑色幽默处理,和打破第四面墙的评书语气虽然不新鲜但实在是切合这个故事表达,剧本很厉害。[A-] |
|
电影的魅力也许就是看了一个月的新闻联播,也没有缓过来。
活到这岁数世间的道理也没懂多少,可肚财真的买不起足够喝醉的酒啊 |
|
3.5;“作者”介入叙述的古典(说书)模式,除刻意的间离感,另有佛眼俯瞰之意,众生的贪嗔痴恨爱恶欲在人为修改的“宝相庄严“”中尽览无疑;形式感较强,情节跳脱,既为凸显黑色荒诞之意,也是怪奇百状的现实缩影;结尾着实有力道,将之前零散的信息归拢到一条无尽黑的幽深道路之上;原声值五星。 |
|
两年过去我对男导演的容忍程度低了好多,大一时明明还觉得挺不错来的。阶级故事里女的必然不存在,要么是穷鬼的糟糠之妻,要么是有钱人的性感小蜜,穷鬼真的好恨阶级差距因为也好想要个小蜜,嘿嘿,典典的。那条预约人间净土的T恤我是真想要😙 |
|
#1080p#我愿意花一整天看一群陌生人唱歌演戏,却不愿意认真倾听身边的人念叨唠嗑一个小时。这不是他人的问题,是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热情,麻木不仁,拒绝去了解和适应一切。面对着现在这个与肚财、菜埔一同生活的世界,越来越厌倦,越来越绝望,但卻不能潇洒地抽身离去。生而为人,真是没劲透了 |
|
打开视频电影还没开始就听见导演讲话,还以为自己开成了评论音轨,捣鼓半天发现这就是电影的音轨😂。电影确实很有趣,黑白影像也与苦涩的生活紧扣,人物性格也很鲜明,更何况还有个衣冠禽兽之王戴立忍呢!不过呢,电影本身因为要侧重这些幽默和色情,主线显得单薄了些而且故意有一些留白。最终也只能停留在无奈的 “生活很操蛋,富人奸淫掳掠。可是还能咋办?讽刺讽刺得了” |
|
凶杀、色情、中正庙、出丧队、官场腐败,完全是八十年代《故事会》的风格,可惜现在我们完全不敢拍了。对商界、政界和宗教界的嘲讽和对小人物惨淡人生的展现不动声色,旁白极尽八卦口吻,却带出淡淡的悲哀。故事留有余味,而“有钱人的世界才是彩色的”已经说明了一切。 |
|
很聪明,也很古怪。堆砌了很多直接的信息(非符号),没有画外音会显得很刻意,但导演自己跳出来讲,声音又饱含真诚,这种刻意便被部分消解了。但也因此,影像原本可能具有的强力(震惊、唏嘘…)由于画外音这种非常文学化的介入导致电影最终变为一份观看与阅读的文本。处女作鼓励,不会看第二遍。 |
|
厉害,粗粝的影像与精致的声场形成强烈化学反应。全片弥漫着一种错位的美感,在即将化身迈克尔哈内克的途中变身科恩兄弟,又猝不及防还魂吉姆贾木许,而一切竟是以本土台湾八点档的粗鄙之感作为基石,一切元素在导演手中腾转挪移,构建出一个抛弃阶级打破惯性的新无产宇宙。 |
|
是真的好,真難得看到台灣出現這麼一部如此local有力的黑色電影,把台灣社會媒體政商宗教諷刺了個遍,連幽默都很高級。ps:看到陳以文和戴立忍配對演出,真的瞬間穿梭回楊德昌年代 |
|
没想到这么幽默,情色部分好像是身边人的黄笑话。隐藏摄像机,偷窥视角揭露真相,观众又在观望监视人,第六空间。推理不重要,人群划分,隔河相望,信仰的大佛却暗流汹涌,人心惶惶。太空舱安全地带,粉色少女心,旁白很可爱,还出现了搞七捻三和狗屁倒灶这样的南方谐音,语言真是极接地气。 |
|
不黑不色不幽不默。 |
|
年初就看到这样一部极高水准的独立作品,让我对未来十个月的观影运气表示担忧,用幽默戏谑的口吻来讲惨淡的底层现实与粗鄙的乡野风貌只是表象上的好。更欣赏是其中混杂的虚无主义带来了一股前所未有古怪美感。有种黑不隆冬听完全场华严经的感官错觉。 |
|
如果把那些尴尬腻歪的台语旁白去掉,再把故事精简到80分钟以内,结尾再来个大佛藏尸……我也许会考虑多给个1颗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