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就是画画,画画是一门艺术,艺术则需要审美。看惯了印刷体,字帖碑文上的字乍一看觉得一般,那是你审美被框住了,临摹则是重新发现美的过程 |
|
从4那一句“浓墨要通透,淡墨要浑厚”而来,20小时行书入门实验。
day1个性?
day2.1手势、徒手线,“毛笔就是用来折磨的”
day2.2符号、藏锋&弹性,切墩走*1
day3集中授课,写片名。*2,一周之约!
day4古玩城,刻章。*3 +画圈圈+画符
day5 “越来越像我自己的字是好事还是坏事?”“像你自己才能找到方向”
day6 审美的提高,积极的表达!
八面出锋=“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框架=王羲之 布算=刻板vs灵动
day7 美学教育:(唐)颜真卿《祭侄文稿》陶器vs瓷器 (魏晋)王羲之《兰亭序》
金文小篆隶书行书、《石门颂》、盲写、书写《黄州寒食诗帖》苏轼 |
|
老师啊,我笑出鹅叫,这么有趣的灵魂,好想去上你的体验课!网课也行啊!曾讨教写书法的亲戚,她只会告诉我找本喜欢的字帖临就是了。但我以为的书法,是个人内在心性气力的化形,虽然肯定是需要规矩与技法的,但主要是自我表达。“你这个符号…”,“他即成就了你,也害了你,他让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但是呢,他又让你变得单一”,“你这个是随意表达”,“笔就是用来折磨的啊,不折磨你怎么知道他的性能呢” 。导演那几张圈圈练习作甚有当代艺术内涵,裱起来挂家里吧,笑。“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悟了,感谢老师!但是啊,这部片子好看全凭老师个人魅力,对话间,导演格局太小了没有入悟不在一个维度只想套形速成,更像打卡作秀,但也实在花了时间练习,也的确记录了一堂受益众人的书法课,感谢下!【早餐纪录片】 |
|
这是度人金针,按照片里头的方法练习,稍有基础的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 |
|
牛啊!(我也顺便蹭到了一节大师课,我回去就试试!嘿嘿) |
|
啊原来这片子分这么高吗!专门开了个大会员,看着看着好失望哦,超少的信息和超多的空头大讲。陈老师站在一个已经有成就的高度,把书法变得对于新手来说更有趣、更易于接受是不错的,但这个片子恰恰未能展现的,是书法的真正内核:恒久绵长的纠葛与寂寞。看着是一个样,七天是一个样,七年是一个样,十七年是一个样,一辈子是一个样。这个评分仅代表我个人的观感,并不是片子不好。我也曾说文明的成果应被所有人无差别地享有,能激起对书法的兴趣就是很好的。 |
|
看完更想练字了~不过,好的老师真的太难得了~ |
|
感觉自己学会了(不是,没有) |
|
人如其字 练字练心 |
|
不要再说“你呀你呀”的就好了。 |
|
老师真乃神人也!!!边看边笑,乐坏了给我! |
|
哈哈哈,老师的教法有点怪,但最后,真的很……震撼 |
|
好片! |
|
这是我可以免费看免费听的东西吗 |
|
找到适合自己的脉络就成了 |
|
“大部分人都苦于找不到自己,你找到自己了,还要折腾。”“你不要找别人,你要找自己,然后把自己做到最好。”没错,这些不是心理咨询师说的话,是一个书法老师教学生写字的时候说的话。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平淡天真”,背后的审美哲学正是:做最好版本的自己。你做了那么多的努力,一打又一打的练习,正是为了去芜存菁,呈现那个最高版本的真我。 |
|
七天速成的想法和需要磨练心性才能练成的书法本质上是有冲突的,冲突造就了纪录片的趣味。 |
|
原来寻找手艺3的片头就是这里写的呀,真的不错。不过我不喜欢第二人陈,虽然有意思,但就是不喜欢,没有代入感。不过张导的纪录片还是依旧真实可爱,渐渐地也带着只属于手艺人的坚持和莽直。而且,我也好想有一方印章呀~ |
|
大师不愧是大师啊 讲的太好了太通透了 就是作者菜菜的 不是说作者技术菜 是作者的性格菜 浮躁且自卑 格局小 想要速成 反而限制了老师 如果不是老师牛 这个视频和做了个vlog也没有区别 |
|
确实厉害啊 好的老师能点透问题 让人破门而入 线条符号、用笔、找自我、审美 |
|
陈老师的方法又有效又有趣,外行人根本看不明白,一开始看还以为他是个青铜,导演的进步说明他是个王者。这种反差性让整个片子的娱乐性和可看性都拉满了。很有意思的一部影片! |
|
特别有意思的一部片子 |
|
如果说最有启发的一点是把字当成符号,好像太敷衍;要是加上审美培养,又感觉太虚幻。无法寻求名师,普通人还是可以坚持笨办法,以勤奋促成功。毕竟这部纪录片告诉了我们——书法并不是一件神秘的事。 |
|
看得人想练字,不是说看看自己能写多好看,而是想感受肆意挥洒的酣畅淋漓。 |
|
呼吸吐纳之间的自然释放,而不是工整规范的标准 |
|
跟着老师说的方法练习控笔两天,结果硬笔写得更有力道,更好看了,好神奇!以下是短评里一位uu的总结,精髓:1、盲写,划圈 2、欲下先上,欲右先左,藏峰3、切蹲走 4、结构 (画画一样去写)5、快速临摹草书,小圈大圈 蹲了以后画两圈(正反)左往右后右往左尖角状,弹性的感受 6、定框架再写 7、线条练习 照着写字 |
|
高!我也想练毛笔字! |
|
挺有意思的纪录片,艺术家与普通人想法的碰撞,其实有些事情,就是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偏偏被人为地拔高到不可及的位置。
普通人也可以享受自己创作,享受艺术。
艺术家也可以很可爱。 |
|
重要的是理解原则和方法
原则:
遇右先左 遇下先上再回上(力量)
写什么字不重要
蹲(制造反弹力 入木三分 力透纸背 调峰)布算先搭字的框架+再去精装修 (大小框框)
美学教育(知道什么是好)
每一里面写得好的在增多就是进步(整体看起来会好很多)
选字帖的时候选择和自己写字气质相似的
方法:
先选一个字帖盲写(不在意写的怎么样 对一个字帖写完整 连着写每一个字)
找到自己的风格
玄肘运笔
练习圆和横和竖
练字笔峰:笔尖不动 完成S状 (切 蹲 走)
倒临帖(削弱字的概念 看形状)
画圆圈(小的-大的-枯笔)
找到自己书写的感觉
画圆圈 八面出锋(蹲)
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向
字帖
再次练习线条(加速度练习)
字帖
找到字之间整体的关系
盲写
|
|
有点意思! |
|
1.画圈 2.藏锋 3.发笔动作(切蹲s形)4.收笔的势 5.左右摆动划线、加速 6.金文引出的章法布局 7.盲写 |
|
精彩,七天大师课,从字中能见我。 |
|
好妙啊 |
|
工匠不同于打工的根本就是,工匠之中可见自己,打工是一个去自己过程,日复一日的手艺中,日复一日的培养自我。 |
|
书法自学的时候看个人教学,有较多茅塞顿开的地方。 |
|
确实受到一些启发。1.结构和线条就像房子和装修。2.浓淡相宜和审美。3.快速练可增强肌肉记忆,且线条更流畅。4.盲写。5.每次都从最基础的线条开始。 |
|
有意思极了,两个人的人生铺在纸面上之感,一师一徒。 |
|
这个纪录片拍得很有意思,能让没接触过书法学习的人对书法课有基本的了解,而且拍摄过程中的一些吐槽有的时候也是我想说的哈哈,简直深入人心。
我觉得对于学书法而言,首先还是要先爱上,如果只是抱着拍摄任务或是实验的想法来,确实是很难学成。
对于临摹字帖的选择上,每个人的审美确实都不一样,很私人化,别人觉得好,自己却未必能产生共鸣。有的书法家确实很有名,但你可能就是觉得这种风格不对味,其实也很正常。
书法本身是一个需要沉下心来钻研的东西,不能急于求成,也是一种心性的磨练。
20小时入门,如果能因此爱上,继续研究,或许有更大的收获。 |
|
好像悟了,又好像还没有。 |
|
!!! |
|
的确是讲到了很多书法入门的小技法,见效也很快,但说是7天带出来这个还是有些夸张。纪录片信息量较少,整体基调轻松平淡。 |
|
已经想买纸试试了,1、盲写,划圈 2、欲下先上,欲右先左,藏峰3、切S蹲22:59走 4、结构 (画画一样去写)5、快速临摹草书,小圈大圈 蹲了以后画两圈(正反)左往右后右往左尖角状,弹性的感受 6、字的大小形状,框架 ,定了框架再写7、线条练习 照着写字(规整认识的笔锋不明显的字) |
|
原以为看一部纪录片,却意外上了一堂书法课,学习了。 |
|
这么详细的书法课记录,对于入门的人培养美感很有帮助。 |
|
七天时间,一个从没接触过书法的人能学到什么程度,影片真实地记录了这个过程。
书法艺术深不见底,浩瀚无穷,同时又是那样地平易近人,一支笔,几张纸,足以令人沉寂在点画的世界里。 |
|
跟着tony看的,有一年了吧,突然想起来 |
|
玄之又玄不是书法的智慧,丰富的经验积累所提炼出来的原理才是。 |
|
还得是有好老师啊 |
|
很多aha moment,原来书法是这样的,原来大师课是这样的。了解到一些书法训练技巧、理念以及书法审美方式。横线,画圈小大小,切墩走,盲写,倒着写,临帖。工整并不是最高级的,节奏韵律变化,不仅是每个字,也是整体。金石气,外放,精致。有的人想找到自己,有的人想远离自己。了解来龙去脉历史积淀才能理解的美与一开就觉得是美的美,关系、区别、影响是什么。之后想要进行书法实践的时候有必要再看一遍。陈文明(大宽)老师,记录一下。 |
|
教授让书法小白学习一周,成为能写作品的人。小白一直纠结自己写得不好,老师一直鼓励和放大小白的进步,还会用针对性的控笔练习来指导提升。最打动我的话是:写出像自己手写体的字,才能找到方向。对呀!我们学书法,精进手写体,就是为了日常能用出来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