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有两条线索。主线扣题讲弟弟的成长与爱情,邮缘对面巧相逢;辅线则是在说姐姐的事业与情感困境,有缘千里再相会。邮票成为绝对叙事核心,既是剧中主人公的职业或者爱好,也是导演桑弧施展各种戏剧手段推动剧情发展的构思出发点。只是着重叙述的主线部分反而过白偏硬,特别是知识竞赛意外露脸的桥段。反倒居辅的姐姐与爱人的几次鸿雁往来才真正达成了与喜剧轻触借物传情相匹配的含蓄美感,其中双飞燕八方连让人瞬间想起了那两串幸福的黄手帕!……三星半。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036954821/ |
|
清新,可爱。郭凯敏活泼,帅。陈燕华明丽,美。 |
|
好纯朴的年代!真是我心目中的完美世界!现在谁他妈还集邮啊。。。 |
|
邮票传情结良缘,充当红娘牛不羊。 |
|
以集邮为媒介 描写了青年工人丁大森与邮递员周芹一段饶有情趣的故事 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 丁大森的文化知识极度的贫乏 可他又经常不懂装懂 引出了不少笑话 与周芹结识后 他为自己的无知而感到羞惭 开始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简单朴实的情节 含蓄的爱情 积极的进取 纯真的真善美 还有勾起人记忆的年代符号 |
|
我那时候也集邮,所以很喜欢这片,还有我现在不太确定我是看的电影,也许我是看的小人书 |
|
混蛋 白天混哪了? |
|
陈燕华不错。1985.05.02 |
|
凯敏大哥这一部里直接化身小流氓。。。 |
|
非常有爱的集邮片,非常集邮的爱情片。 |
|
2.5星 |
|
轻喜剧,就是为了看郭凯敏和陈燕华。不知道那时候是不是他们有绯闻来着? |
|
回顾我看过的老电影。反映的插队落户,待业青年,顶替工作,两地分居,现在的人还能懂得么。文化大革命是多么罪恶,改革开放才是正确选择。 |
|
小豆喜欢大森,要不然怎么说“有了女朋友不要男朋友”,为什么故意写女名字气周芹,为什么在大森要出丑时叫女主角过来看。完全是女儿对情敌女一的做法啊 |
|
摆放邮票的顺序,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嘛,嘿嘿 |
|
女一号陈燕华是文化名人许子东的夫人,俩人的千金许多毕业于哈佛大学,还记得陈燕华在这部戏里的一句台词: 「没文化就算了,还骗人?」,怪不得,早矢志嫁人就得嫁高知/公知啊 |
|
电视,高楼,单元房,当时的城市让人羡慕。 |
|
参观上海邮政博物馆的时候看到了零星片段。桑弧导演的晚年作品竟然能把邮政事业的宣传电影拍得乐观向上,轻松活泼,传递80年代积极向上的时代气息,不容易。 |
|
很好玩的~喜欢男主角! |
|
丁大森原本玩乐丧志后来改邪归正不做迷途羔羊,其姐丁慧娟因母阻挠只能和心上人鱼雁来往折磨有情人。整个片子的风气都是积极向上的,丁大森的遭遇很具体,所碰巧知晓的让他出了彩,现实生活确实需要更多的知识才能走的更远。 |
|
桑弧还是老辣,不得不服(实在太会拍女演员了)。完全没想到这片里邮票除了剧情要素之外还能有这么强的视觉要素在,直接搬演红楼梦小型张和杂技那套邮票也是太服气了!木偶剧也相当之厉害,然后还借了黑便士诞生故事的梗,可谓是预叙乃至元叙事了。然后竟然还有[贫民窟百万富翁]这种知识问答(又是很高级的预叙-元叙事)。丁大森幸好性格比较开朗,否则就妥妥变成[本命年]里的李慧泉(文革失学少年确实是个值得重视的社会现象)。影片挺好地传达了新时期的主旋律,也不算特别说教。郭凯敏是真萌,然后“你有了女朋友就忘了男朋友”这是什么尺度的台词哈哈哈哈。 |
|
这个系列好好看啊。真情实感,细腻动人,又不乏跃跃欲试崭新蓬勃的新风气。行业、人群和故事选得都很好,既是接地气的市井小民,又是站在新时代浪尖上的风流人物。讲感情谈恋爱却不迂腐腻歪,讲社会时事又不空泛说教。老中青三代人互融互补,充满生活的朝气,让人赏心悦目。燕子姐姐真的是大美女啊。 |
|
丁大森这个性格和对朋友的态度是怎么留住小豆这么死心塌地又可爱贴心的“男朋友”的? |
|
郭凯敏还有美丽的陈燕华。 |
|
人都是会老的啊。什么意思?难道他等的不耐烦了。女人啊女人。 桑弧的本子好啊。 |
|
好喜欢郭凯敏,好活泼,长了一双鹿眼,委屈巴巴的,总觉得他像小木偶 |
|
2011.9.17 九亭DVD |
|
大陆喜剧的一大问题是巧合太多 |
|
郭凯敏啊,小时候的回忆 |
|
当年的陈燕华红到发紫。 |
|
部分情节值得商榷,知识竞赛碰巧连中三元一段属于集邮爱好者自嗨,姐姐的牺牲与母亲窥探、破坏隐私的部分无法得到认真处理(结尾姐姐更是亲手把承载私密纪念意义的八方邮票交托给弟弟满足集邮欲——没必要吧?),展示现代化农场与黄山观光的部分是潦草的过场戏。不过由于所记载的内容完全是已逝之物,鱼雁、集邮、邮递员、少年宫统统烟消云散,这便首先成为一部直击时代生活的独特记忆的影片。 |
|
笑点在现在看来有些过时,不过当时看应该是颇为轻松的爱情喜剧,男主为求得姑娘芳心学习集邮,并且误打误撞还赢得了知识竞赛,这些喜剧桥段在搞笑同时无疑还是正能量的,副线里姐姐在家乡与爱情的二选一里选择后者,也是响应当时支援农村建设的号召,两条线又以邮票作为牵线也是点题。 |
|
小时候看过的,邮票传情 |
|
记得,里面有提到越剧62版电影红楼梦~~~~哈哈 |
|
燕子姐姐真漂亮啊! |
|
那时的人们,闪亮的日子。 |
|
桑弧还真是擅长这种活色生香的轻喜剧啊。电影里还有几张熟面孔,比如程之、王苏娅。像见老朋友。 |
|
上海电影代表 |
|
纯真年代。 |
|
那年代的片有这么欢快的调子很不错了,当然了,中国文化符号的强行输出过分生硬了点 |
|
谁能想得到尼国也曾有过这么轻松、诙谐、自然的电影,有着80年代国片特有的清新向上,故事十分成熟完整。不愧是49年之前接受青少年时代教育的导演,不一样。 |
|
开头很不耐烦,觉得不是个好故事,看完之后,真香。不愧是桑弧,温和隽永,一枚小小的邮票,牵出了多少有趣有意思的事情啊。一方小邮票也是一片天地。跟着怀念的还是那个时代,那个用邮票牵起很多感情的时代,那个时代的邮递员真是香饽饽呢。郭凯敏很嫩,陈燕华漂亮。情感真挚,细节动人。膜拜桑弧导演。 |
|
20年前cctv6. |
|
桑弧老爷子八十年代的片儿《邮缘》延续了四十年代《太太万岁》的喜剧风~“牛不羊”!!哈哈哈哈啊~各种关于家常里短的“逗”~ 里面还有我美丽的大黄山~女主像极了年轻时候的我妈!!八十年代真是美妙啊~从前慢 要得一人心得像集邮一样一点点慢慢收集…… |
|
现在很少那么淳朴的电影了。 |
|
那时的电影真是纯,没那么功利,真好 |
|
3.5 八十年代的偶像电影,虽然其中有政治宣传,但男生的上进心总是令姑娘获得安全感的源头 |
|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明朗万物可爱,看了就能懂为什么晋江上那么多言情小说要穿回70和80年代。 |
|
那时候,就是这样一家一家的送信,再一张的攒邮票。邮票都是盖过邮戳的。哪里家象后来一套一套的买,更不是一年一年的订。 邮票真的能结缘呢。 好漂亮的陈海燕啊。 |
|
1984年
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