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头就和我说香港和中国不是一回事,我excuse me这和你要拍的东西有一毛钱关系吗这个私货夹的也太搞笑了。
完全不懂这个故事和ptsd有什么关系,这明明就是一个军队退伍以后适应不了社会的人自杀的故事,女主角也真的够令人恶心的,做好的承诺完全没有兑现搞得自己朋友生日都不接电话,你这不内疚谁内疚,内疚也跟自我感动的表演一样我真服了你们美国白直男不要再以为改个主角性别就是在讲女性故事了,你看看你写的这坨有一点逻辑吗?
还有美国人有什么好拿战后创伤来博同情的,合着越南战争和阿富汗驻军是为了拯救世界是吧?你自己发动的战争自己的士兵受伤也能够美化成这样,导演能力也很糟糕,女主角一应激就去跑圈,你以为你拍日剧吗动不动日剧跑,整个片子跑了得有十回吧,我看你这心理创伤好了能去参加个马拉松。
乌鸡鲅鱼。 |
|
多一星给题材还有Ed Harris的演技。影片马马虎虎,但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喜剧。这个片名我也宁愿相信是作为吸引观众的一种手段,其实探讨的就是战后创伤这一广泛而普遍的美丽国社会问题,同时重叠了一部分亲情。 |
|
本来在想电影名和故事开头已经给定结局,是否会很无趣,但结尾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惊喜。导演说有人担心因为是讲美国军人的故事,所以怕国际放映没有共鸣。我想不止讲的美国军队,莫名其妙泪流不止。灵感来自导演自己参军的经历,所有人物都有原型。好奇导演把原型男性改成了女性主角,他在映后说是因为1、亲身经历所以想把自己抽离出来 2、有太多顺直白男故事,虽然自己军队没什么女生,但是他知道很多女性军人故事,所以决定把故事角色定为女性。 |
|
战争题材电影 不过电影的着重点居然是Zoe退役之后人生迷茫这件事情。感觉纯粹为了找一个新的视角而选择的题材,说是隔靴搔痒都有点抬举了。她这样的人生不是就算不是军队退伍,会有其他什么不一样吗?以及非常反感开头女主妈妈说 I'm in HK, not China. There is a difference.以及给越战老兵洗白,搞得好像他们是正义之师,大家都错误谴责他们一样。无语 |
|
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故事主要围绕Merit失去亲密战友后的ptsd以及患阿兹海默症的退伍军人外公展开,节奏和情绪铺垫都挺到位,但是看完的感觉就是看完了,片尾学重见光明弄了个special message和捐款二维码,有点反感。2.17 AMC开盲盒。 |
|
看到一半直接离场了 |
|
一分给夹带私货 |
|
这片是蹭《双影奇境》的热度吗? |
|
就不明白这么沉重的故事还拍得这么难过怎么还分到喜剧类别呢? |
|
所以说华生你遇到了福尔摩斯很幸运啊 |
|
一部温暧有爱的美利坚爱国主义电影,电影以过去与现在交织的叙事方式 - 阿富汗战场的画面与现代波特兰的场景频繁切换(如梅瑞特在波特兰街头奔跑时,画面突然闪回到阿富汗的沙漠战场,她与佐伊并肩作战的场景浮现眼前),串联起女主梅瑞特的过去经历与当下困境以展示其内心世界。影片在叙事节奏上有张有弛,在展现梅瑞特内心痛苦时,节奏较为缓慢,让观者能深入感受她的情感;而在一些回忆场景或与他人互动的情节中,节奏则相对明快,为影片增添了活力。PS电影配乐很好听,就算不看电影本身、作为工作加班的背景音乐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
|
911以后居然有12.7万退伍军人死于自杀这真是… |
|
题材疲劳 |
|
无论越战还是阿富汗战争,美军的ptsd我怎么会get到?我只知道老的得了老年痴呆,小的好友死了要死要活,最后参加谈心会就好了。而且这种幻想人物随时相伴类似人格分裂的拍摄手法,我认为拍得最好的是《搏击俱乐部》 |
|
不要把你生命的1.5个小时浪费在一部无聊的烂片上。 |
|
女主不是军人也说得通的话 这个故事就不值得说 |
|
今天看的第二部ed的电影,但是看得挺火大的…… 初衷很好,关爱退伍军人的心理健康很重要。但确实越战和阿富汗战争不是一个战争,更何况这电影的视角是从一个特权家的小孩展开的,退伍了还能继续读书,然而大部分入伍的年轻人都像zoe一样没有本科学历,退伍了生活难以继续。这个导演大费周章得讲这个故事,中间还穿插气死人的女主妈要逼着女主把女主姥爷送养老院。你的grief不是退伍军人的ptsd,这样隐藏真正的问题有点何不食肉糜了吧。 |
|
又有哥大校友Ed Harris,演有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爷爷,曾打越战,“杀害婴儿”。黑孙女则参加阿富汗战争做司机,因为执行任务分神而导致意外,要参加退伍老兵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分享会,执行法官下达的精神治疗命令 |
|
挺好的,拍得很细腻节奏掌握得很好。主角们的故事都很动人。 |
|
这年头看一部影片,里面有艾德哈里斯和摩根弗里曼两位老戏骨实属难得,多给一星,但又不安排演对手戏,可惜。前面两场戏,拍的不错,战友情和失去战友ptsd的双重信息给到观众,如果片名里不包含剧透信息的话,这个开场还可以。之后女主挣扎的部分,越走越右,直到祖孙二人在独立日听到军歌,我还幻想有反转,让姥爷不站起来,把这份荣耀和过往都忘掉,孙女顿悟并释怀,这样多好,结果姥爷他站起来了,还哼起了歌……紧接着女主被zoe阻挡后把姥爷弄丢,这才让女主坚定决心忘掉zoe,女主最后其实依旧是军人心态,保家卫国,卫国做不到,她就选择了保家,陪伴照顾姥爷。美军挑起战争的正当性,就不多讨论了,那么高的军费,那么多纳税人的钱被用,还在搞special message圈钱……臭不要脸的还在说香港和中国……看着就像毒草电影。 |
|
开头夹带私货的确让人不爽。然后结尾相当仓促,转折转的非常之突兀,而且突兀到有些没法自圆其说了。就像影评里面说的,最后结尾处的这个动机一下子和退伍军人就挂不上钩,联系不够紧密了。此外,美军的本质以及所作所为所带来的争议也给这部电影蒙上了一层阴影。但不得不说女主演技非常棒。总的来说,不值得专程去看,但也还可以一看。黑人女主演技很好,背景音乐镜头语言比较平庸。剧情有出乎意料之处,但是也有不合理之处,总体剧情还凑合吧。对白较多,推荐选open caption或者借closed caption device。 |
|
我觉得很不错,有些东西就是需要淡淡的,才更能显示揭露出残酷,不喜欢战争,ptsd完全能理解和共情,跟自己和解,亲情也得到了治愈。 |
|
节奏太差了 |
|
We all have a best friend. |
|
开头来一句香港跟中国不一样有点难评😥后面看到女主用疯狂运动来发泄情绪觉得感同身受🥹但是揭晓了zoe的死因以后又觉得这是女主应得的🫠 |
|
情怀是好的,但是这关于退伍老兵PTSD的故事讲的太差了... |
|
😓 |
|
就算不带政治立场看这部电影也是真难评。导演看似把ptsd作为全片议题形成对“边缘群体”的关注,还在片尾号召捐款。实则是票房不行——想要拿钱换推广度——没钱——那就找观众要吧。到最后已经被平行和交叉叙事给整烦了,好像没有剪辑女主ptsd的痛苦悲伤就表达不出来一样。总结:叙事无聊、蹭ptsd群体流量的中下流作品。 |
|
两星给最后对老兵的纪念…故事节奏也太慢了,太慢了!有必要吗?
还有印度人印度裔能不能滚出电影 |
|
感觉一般…hk再减一星吧 |
|
有够无聊的电影 |
|
平淡如水的一部电影,一直用朋友的死因做悬念,最后的揭晓没达到什么效果 |
|
美国老活了,阿富汗老兵ptsd。但宣传的点是这次聚焦了两个女主,ptsd的原因是在讽刺美国表面奉承文化吗?情感都很肤浅,ptsd也是一种自我感动的蠢,跟反战和不同意识形态一样(包括前面点的hk中国问题,一方面抵制战争,一方面又要强加意识形态)。遇到一个男crush和自己有暴力倾向和情绪控制问题的越南老兵老deng爷爷,就让自己忽略朋友和约定导致朋友自杀被救赎了一样…这主角是男是女有区别吗? |
|
女主退伍回来得病了,什么应激症,就是跟得了神经差不多,幻想出最好的战友还没死,跟她一起生活,然后就是治疗自己的幻想症,然后去看爷爷,然后……我睡着了,好无趣啊,没有紧张,没有搞笑,没有刺激,情节别说抓人,鬼见了都摇头~~~ |
|
看的挺伤心的,最后片尾说7/10的老兵会选择自杀,而且导演也说这个片子是nonprofit;放映结束看到方大同去世的消息,my heart is dead. |
|
演的很好…给我哭惨了,虽然zoe的部分没touch到我,但是外公的剧情我一点也崩不住…
btw倒是看到开头hongkong的那句台词我就猜到了它在豆瓣的评分不会高了,挠头 |
|
精挑细选的两个女孩的故事,没想到实际上又是老套的男本位叙事。导演莫非以为自己安排Merit她妈的所谓“强硬爱”很幽默吗?很低级又不传神好吗。最后Merit遇到了一个离婚男并决定留在小镇里照顾外公,然后就可以放下Zoe往前走了?家有阿尔茨海默老人的难题就这么解决了?oh,boring。 |
|
还挺好看的,讲的是退伍老兵的如何对待退伍后朋友自杀带来的创伤的问题。灵感来源于导演的朋友相同的遭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