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关不住的春光 (1948)

    最近更新: 2025-03-17 正片
    • 主演:赵丹 王人美 凤子 王苹 中叔皇
    • 导演:王为一 徐韬
    • 编剧:$$$Yuqian+Ouyang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中国大陆
    • 年份:1948
    • 更新:03.17
    • TAG:剧情,爱情
    • 别名:Spring Scenery Can’t Be Shut Up,Spring Couldn't Be Locked
    • 片长/单集:99分钟
    • 豆瓣评分 7.5 (405票)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中国大陆电影《关不住的春光》的免费在线观看,《关不住的春光》是对白语言为国语,属于剧情,爱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5分,有405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在抗战期间,华声歌咏队积极参与前线的宣传活动。在黔桂撤退的过程中,女队员梅春丽(王人美 饰)与大队失散,与投机商人吴警之(赵丹 饰)相遇。在共同面对困境的过程中,两人结伴同行。吴警之对梅春丽献殷勤,并在抵达重庆后与她结为夫妻。   然而,事情并不如表面看起来那样美好。梅春丽后来收到了歌咏队的来信,希望她能尽早......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百度云盘 《关不住的春光》百度云网盘下载.BD1080P.国语中字.(1948)[579MB ] 详情
      《关不住的春光》百度云网盘下载.BD1080P.国语中字.(1948)[579MB ]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HD/DVDrip

      百度云盘 .关不住的春光 详情
      .关不住的春光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其他

      百度云盘 关不住的春光 详情
      关不住的春光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抗战期间,华声歌咏队在前线进行宣传活动。黔桂撤退途中,女队员梅春丽与大队失散而与投机商人吴警之相遇,患难之中,两人结伴同行。吴警之对春丽倍献殷勤,抵重庆后,即结为伉俪。  后春丽接获歌咏队来信,盼她早日归队,她即覆信表示同意。吴警之也佯称赞成,而私下却把这封覆信撕 成碎片。而后,他阻绝春丽与外界的一切交往。抗战胜利后,他们回到上海,吴警之因发了国难财,生意更趋扩大。他在与春丽结婚四周年之际,大宴宾客,酒酣之后,他的干妈起哄要春丽登台献歌,春丽不从,致宴会不欢而散,夫妻间矛盾由此加剧。  几天后,他为稳住春丽,满足她的要求而陪她去实验农场参观。不少原来歌咏队的队员,复员后自愿加入农场工作。故友重逢,气氛十分热烈。  而警之则大为扫兴,归家途中两人争吵更加激烈。后春丽被他骗去禁闭于僻远的别庄。在一个风雨之夜,春丽将长窗帘撕成布条连结起来,从窗口缒身下去,逃往农场。不久,农场举行盛大游艺晚会,春丽主唱的《关不住的春光》,博得全场掌声。吴警之带领一批流氓打手前来,企图抢走春丽,农场场员群起护卫,吴警之等抱头鼠窜。春丽又回到大众中间,获得了新生。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3 超清
      姊妹劫
      1948
      剧情片
      中国大陆

      姊妹劫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1948年的作品,理想中的女权是蠢猪。上海不愧为时尚之都,女人从那时就流行丝袜和包包了。
      • 观摩课②No.6
      • 又名《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大同电影企业公司出品,欧阳予倩编剧,郑小秋和洪深联合执导。镜头语言很贫乏,甚至有一些都缺少逻辑,譬如最后一个终场镜头,当高氏姊妹在病床前发表独立宣言时,他却将摄影机对准了站在一旁的余子昂的儿子(如果是个女儿还讲得通一点,是“女性必须独立行走于世”这一性别哲学的传递),显得有点莫名其妙。舒绣文的演技值得单拿出来表示赞美。
      • 男人变坏也有钱,女人有钱也变坏。7.0/10
      • 男人靠不住 钱靠不住 连男人都知道的事实。
      • 姊妹劫原来就是《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 欧阳予倩 大同公司 洪深 郑小秋
      • 几个镜像的运用还是蛮显眼的
      • 好故事给讲乏味了
      • 娇憨泼嗲,朱琳可爱死了!舒绣文表演不错
      • 女权。“在上海大贸商业公司任职的李宗敏因公不幸遇难。公司念旧拨款抚恤李妻高礼芬。礼芬对抚恤金的处理很为难。在感情上她认为这是亡夫的卖命钱,应该用来做些有意义的事业,所以她把一些钱捐给丈夫生前挚友刘校长,购置校址作为纪念。她又考虑到在上海这个地方没有钱就无法生存,物价飞涨,妹妹丽芬又是一个不能自立的学生,这使她不能不为活着的人打算,最后决定把余下的一些钱托丈夫的另一个朋友、某商行的经历俞子昂代为经营。俞因投机失败商行亏损甚巨,急需敛财弥补,为了挪用这笔钱作为经营资本,他同自己的妻子离了婚,而和礼芬结合。”
      • 好现实 舒适演的很好
      • 如果郑正秋还健在,那么他和洪深的合作一定会比他儿子更出色的。那时一定会是性别意识与家庭情节剧的完美结合!舒适反派演的还不错嘛!
      • 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当时的上海很多女人靠结婚依附男人和金钱不是和现在一模一样吗?舒绣文演得真好,舒适的男主前后反差也好!
      • 直白
      • 舒绣文的演技和气场啊!话剧皇后朱琳不知道经历淬炼了多少年才够得上她功力的一半。2014.02/2018.09.27
      • 渣男语录:“感情的事我也是没办法的。” 企图依靠男性的女性,还要靠另一位男性来点醒。那个刘校长气质也不像好人。 喜欢舒绣文~
      • 本以为男校长肯定是要扮演人生导师的角色了,但其也不尽然是圣贤品格。电影的这种避免简单对立的做法也算惊喜了-如同女主说的,女人的名字叫弱者,然而弱者指的也不尽然只是女人。很dramatic但逻辑也不是说不通。个别男性导演的观念可能还真是胜过将女奴观念奉为圭臬的女人。做个中国女性主义电影史研究也是不错
      • B站资源,不完整,结尾我猜测大概是:负心汉终伏法,两姐妹获新生。 呀,好长的一场演讲啊 安全感是自己争取来的。
      • 命题作文
      • 主题很经典。关于女性独立,经济独立是基础,思想独立是核心,安全感要自己才能给。男主演舒适活现了一个品格低下的男人,感觉他演技比其他人都自然生动,特别台词水平更是明显高出一截。
    • 豆瓣 7.4 正片
      如此繁华
      1937
      剧情片
      中国大陆

      如此繁华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民国时期的剧大都是苦大仇深,又或者贫家女富家公子类型的俗套剧情,又或者大学生窘迫命运。如这般浅幽默,跳脱出俗套剧情的戏真是少见。欧阳予倩在京剧和话剧方面集大成,甚至当时同梅艳芳并列为“北梅南欧”,本来担心传统戏剧及话剧出身的他导演电影会不会拿腔拿调,如此看来,他把三者关系的界限划分明确,导演电影在当时也属于大师级别。整部片子丝毫不做作,已经有了脱离中国古典主义的味道,甚至有一种香港六七十年代的电影感。很是难得。电影故事围绕着黎莉莉一角展开叙述,将两个家庭的问题逐层揭露,最终闹出偷钱一事。而黎莉莉的进步独立大胆的人设至始至终逻辑性都是非常强的,也让最后一幕勇敢曝露真相的她极有说服力,为剧情画上了完整句点。完成度很高,故事很扎实,演员表演很具现代感,只能说欧阳予倩牛逼大了。
      • 以前我们总说《太太万岁》是早时候讽刺喜剧的代表,殊不知还有《李太太万岁》(《如此繁华》)呵呵呵。ps.感觉因为剪辑黎莉莉的专辑,要爱上她大喇喇的性格了,现在反观以前觉得只阮玲玉美,却好像只有脸小忧郁并没什么讨喜的性格欸。
      • 有一点神经喜剧那意思,全片充斥着对好莱坞大腿电影的模仿,尤其是黎莉莉往上面挽丝袜那一幕。但是也正如神经喜剧一样,缺少一个有吸引力的冲突核,不过是人物之间唇枪舌战,都是些两性之间鸡毛蒜皮的事,容易让人分神。
      • 讽刺喜剧,贪财好色的官僚与爱面子的富人,贵太太们之间的攀比。结尾多少有点理想主义了,这个其实挺难的。还有就是外景的录音大部分都丢了,可惜了
      • 一个阔太怎样跟随小学同学参加革命的故事。
      • 最后一幕里黎莉莉的村女装扮,让人一下子就想到了都市风光,俏皮灵动。
      • 如此繁华,美丽无瑕。黎莉莉的歌声太洗脑。富太太之间的攀比。玉成真的不是喜欢女主吗?!背黑锅的理由实在是让人接受不能。最后“改良主义”的“光明尾巴”其实很违和。
      • 男人之间的金钱与面子,女人之间的暗斗,内心戏十足台词的言外之意,照镜子拿衣料晒首饰。六个男女之间几组暗自牵绕的关系始于男性的好色,全片以人物关系推进。女性作为男性的首饰和招牌,成为升官发财的工具。《如此繁华》《我爱自由》两首歌曲一软一硬,人物仓促转向较为肤浅处理。最后李揭露面孔,离家追自由,火车成为物化的反抗和前进进步。
      • 挺不错的电影,在细节上做得很好,例如两个女人暗中比较,男性的心理等等
      • 没想到结尾这么有趣。从温室里的家猫到抛弃一切荣华富贵的野猫。黎莉莉从华丽的“阔太太”到吃着甘蔗有些粗野的村姑,她的转变可以说是本片的最大特色和主线。走出华而不实的家庭,在37年抗战前期这样的影片也迎合了当时保家卫国得思想热潮吧。附逆影人梅熹在《春江遗恨》也演过积极进步的先进抗日份子。和刘琼是好友关系,而在两年后的《少奶奶的扇子》和刘琼则又是情敌关系。你看是跟得上还是跟不上呢?
      • “就这样,李四维一家人搬进了豪华的洋楼里。陶春丽拥有美丽的外貌和开朗的性格,同时也十分的懂得穿衣打扮,在她的影响之下,张太太也开始在一起自己的样貌来。陶春丽没有忍住偷了张家的钱,于是对方请来了侦探赵有为调查案件的真相,哪知道赵有为宣布小偷是玉成,为了保护陶春丽,玉成担下了这份罪名。”
      • 有意味的台词:“算八字,是中国的社会科学”。“彼此彼此,一样一样”。“首饰是女人的招牌,老婆是丈夫的招牌。”以及新市民电影的特征: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和细节的用心呈现。电影的室外空间可视作为左翼思想空间,地理有了政治含义,总体观感不错。
      • 跟主流的电影有所区别了 讽刺喜剧的元素尽管运用不太够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批判了当时资产阶级的荒淫无耻的生活 最后结局人物的情感得到释放 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 也算是人放弃了一种虚假的道路寻找一种人性解放的道路这一含义
      • 黎奶奶这部实在太可爱了,又娇媚又聪明又豁然又潇洒,演技超级赞。三句“跟得上跟得上跟得上”简直可爱炸了。2015.11/2018.08.30 相当高明诙谐的编剧,在一众同时期上海国片中出类拔萃,轻松快意又讽刺,还是要给黎奶奶疯狂打call。2020.09.13-14
      • 张三畏,李四维
      • 城市文学和城市社会学。旧时代的左翼思想。蛮有先驱性的。想起夏衍的《上海屋檐下》。
      • 暴露那个阶层的“游戏规则”,可贵的是不那么进步,这才深刻。
      • 原来之前看过一部分。今天又看了一部分。1937年拍的电影真大胆。
      • 3.5 外表如此繁华内里如此干涸,就是一群暴发户和姨太太们的拼比争锋,大众向娱乐片吧
      • 黎莉莉,一个真正的乐天派
    • 豆瓣 7.2 正片
      迷途的羔羊
      1935
      剧情片
      中国大陆

      迷途的羔羊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联华电影公司出品的《迷途的羔羊》是蔡楚生导演1936年的电影,也是中国第一部儿童电影。打开这部电影看,显而易见的是左翼派导演对底层劳苦人民特别是孩子的关切。雨中这场戏尤为出色,先后以狗,麻雀来代指小三子的悲惨童年。再往后小三子进豪门一梦,成了那个荒唐年代不可或缺的时代镜像。
      • 联华
      • 残片,结合1936年出版的《联华画报》《迷途的羔羊》特刊号,及1984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电影集(第2卷)》分镜头剧本,算是大致梳理了完整故事。导演在当时使用了少有的切入角度,纷乱时局中自然是风花雪月的影片当道,大众不一定想在影院里又看到愁眉苦脸的社会纪实,剧组又大胆起用了新人演员与大量小演员,其题材与拍摄组织的开创性对影史的发展由此显得这般重要。赤裸描绘社会的残酷、不公与荒诞,又不乏戏剧性的夸张对立处理,很好的抓住了观影者的注意力;把悲情格局掩饰到喜剧手法中,以笑果引导出泪珠,巧妙传递出对社会的讽刺与真挚呼吁——弱者的声音,借助胶片,让大家都耳闻目睹、亲身感悟、产生共鸣,这正是悲喜剧的高境界。2020首届明日青春电影展 @ 万象影城深圳湾万象城旗舰店3号厅
      • 小时候读的《三毛流浪记》诚不我欺。戴铜盆帽的胖警官突然就在脑海里复苏了|明日青春影展@ 万象
      • 90分钟的电影放到65分钟突然就没了,资料馆一个解释的人都没有,傲慢
      • 资料馆修复的真差,30年代的片子放现在看挺无聊的。12.11@深圳湾万象影城
      • 已有版本画面还是有点模糊,叙事手法很经典好莱坞,对于人物塑造运用了大量对比的手法,通过多线叙述呈现故事,虽然很多都很多描绘太过直白,但2、30年代真的跟得上全世界电影的发展的。
      • 小孩子的表情好夸张!!!!!!那么小就和翠儿抱在一起!!!!!
      • 情节上参考了《三毛流浪记》,手法上使用默片的喜剧表达,小演员们的表演生动感人,看得人笑中带泪,却又悲从中来。
      • 少一本(开头和结尾都有缺),上海一段,模仿了城市交响曲。无声片和有声片的过渡阶段,技术上不达标,画面空间和角度拍摄流畅。郑君里,殷秀岑表演佳,葛佐治后来正如片中一样,流落街头惨死。早年间的三毛流浪记。
      • 剧作非常工整,能看到很刻意的设计,好人坏人每个角色各司其职。表现“残破”表现得非常好。拷贝失去了很多桥段,包括天灾人祸如何让孤儿成为孤儿,最后老仆死去孩子们的艰难处境等等。影片开头指明要探讨教育问题,片中两处被学校的驱逐和冷眼与最后老仆的教导形成对比,说明如何教育小孩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坚强幸福的人。
      • 默片,挺花脑细胞的。亮点是各种台词。好人好,坏人坏。歌颂贫穷欢乐的好人。
      • 残片,《三毛流浪记》从这借鉴了不少啊
      • 跟《三毛流浪记》情节还比较相似的轻喜剧,不过看起来并不好笑也没那么有意思,左翼路线表现贫富差距和社会问题,开头农村的生活细节还是听生动的,情节散漫,小演员表演也不够真实自然
      • 4.1/5 左翼时期联华出品的儿童片,有《操行零分》的味道
      • 早期儿童电影,就是从乡村转向城市那一点有一点太突然了吧……批判阶级,批判上层社会的阴谋,不过这种不适必然通过阶级彰显
      • 嗯 差不多弄懂蔡楚生的影片风格了 这部片把影戏戏剧化冲突的特点放的很大 切入点很新颖很深刻 但感觉这部片的商业性更浓一些 看的是残片不知道和原片的剧情有什么出入 小演员们表现得太好了加一星
      • 影片是在不停地走调,不停地走神,儿童的形态!
      • 流浪的孩子就算被富人收留,贫苦的出身仍旧不被上流社会所容,阶级固化到水火不容。在那个年代,因为贫穷饥饿战乱压迫所致的流浪儿不在少数,人们对流浪儿的偏见也根深蒂固,这使得领养流浪儿,让这些街头孩子有个归宿难上加难。该片深刻描绘了社会问题,可惜仍旧没有给出答案,这是民国电影共有的弊病。
      • 还蛮可爱的,要是遗失片段还在就好了。
    • 豆瓣 7.6 正片
      天堂春梦
      1947
      剧情片
      中国大陆

      天堂春梦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越看老电影 越觉得现在的电影是扯淡~嗯 上官和蓝马又一种完全不同的角色形象 真是太优秀的演员!
      • 抗战胜利的民族矛盾虽然消弭了,阶级矛盾的幽灵又回来了。。。上官云珠饰演的这个贵妇留下印象很深 女人到什么时候都是牺牲品啊。。。我也是地下工作者
      • 与张骏祥《还乡日记》某些故事情节很像,而且还是同时上映,据说该片曾在1946年写成电影,发表于期刊,或许还乡日记有所借鉴。抗战胜利了,可是体制没有改变,抗战前的民国现状没有改变,甚至还不如那时。他们从重庆回来,本以为能够享受太平,可是政治混乱期,每个人都在盘算,有人欲寻求后路,有人欲乘机发财,宵小们搞得社会乌烟瘴气,却活得比好人滋润的多。这是体制的锅,两部电影均没有去动摇上层建筑,这是民国电影普遍的问题。最后丁氏一家尝尽龚府势利之后,只留下流落街头的背影。
      • 还地下工作者,我才是真正搞地下工作的好嘛,结果连一毛铜佃都没有
      • 胜利了,反倒失业了。……我在世事如麻、万分辛酸和百般无奈中,将所闻所见结合自己的遭遇逐渐构思为一串串情节,一个个人物形象,倾泻于笔端。一旦有了具体形象和切身感受,用不着苦思冥想,写起来并不困难。……老汤不仅精于分镜头,把剧本里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蕴通过开麦拉的眼睛展现给观众。同时善于启发和调动演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上官云珠遇上了他,象一粒种子碰上了春天和沃土,很快地发芽、抽蕊、开花结果。……“丁建华,他属于我们社会中的知识阶层,他有自己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他绝不可能单纯地走自己孤独的路。”//徐昌霖.影片《天堂春梦》的前前后后[A]刘果生责编.上海电影史料:第1辑[C]上海:1992.171-183
      • 当时中央电影摄制场摄制的电影,一开始就讲到抗日胜利,丁建华满心欢喜投入祖国建设的,还以为是当时中央政府抓的主旋律电影,后来慢慢的转向了对住不起房子,养不起孩子,好人艰难维生的控诉。电影的一些情节表现和表演有点僵硬,突然发现石羽那张脸似乎还有点演喜剧的潜质。
      • 上官还是适合演介样的角色。。。。富太太,姨太太,交际花才是她的款儿
      • 不能说是抗战胜利后劫收乱象里的知识分子悲剧。这种没什么害处,也没什么用处的知识分子在哪个年代都必是尴尬境地。
      • 是物价逼死人还是没房子逼死人还好后面拉回了点分
      • 生活像美梦,春梦也破灭。
      • 真是很经典,让我对那个时代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话说国民政府的电影审查制度没那么严嘛
      • 叠影 现实【http://dou.bz/1zwbQt】【http://dou.bz/2qxPwK】
      • 7.5,战后各种批判国民党的片子里面,这部应该是批得最狠的,一个建筑工程师养不了孩子必须送给有钱人,你说这社会已经堕落到什么程度,比起丁建华跳楼的结局反倒觉得现在这个结局讽刺性更强,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章志直演的管道工,一句我也是地下工作者可以算是年度电影金句(讽刺所谓的汉奸曲线救国)。
      • 石羽的下颌线,美;章志直的上海话,嗲。
      • 当局官僚腐败,官商勾结,工作难找,物价飞涨,百姓买不起房,生不起娃(包括住不起院,看不起病),有钱人却过着奢侈淫靡的生活——这是在说民国卅六年。
      • 又是一部住房电影杰作。石羽真的适合演忧郁不得志的角色,王萍也出色发挥,谁想到多年后她与汤晓丹合作南征北战。
      • 里面三套房子都很漂亮。
      • 重庆回来的人“乐园难建”的母题在张骏祥的《乘龙快婿》中出现过,只是该片中丁建华建筑工程师的职业身份更突显了战后上海这一尖锐的社会矛盾。为众人造屋者无立锥之地,“这是一个好人无法生存的社会。” 片中龚先生住的别墅与《寄生虫》中的别墅很相似,可见阶级矛盾是每个社会的顽疾。准歌唱片在战后一度流行,片中先后出现三支歌曲,还偶有淑兰哼唱小曲声音。我看的大概是电检会修改后的版本,结尾不是豆瓣剧情介绍中丁建华坠楼而死的灰色结局,而是丁家三人消失在大路上。
      • 1.电影展现了两个当时的社会现实,抗战胜利后老百姓在物资短缺极度通货膨胀下的艰难日子与曾经为日本人做事的汉奸摇身一变成为地下工作者的离谱;2.同样是演员,蓝马与上官云珠的演技(特别是台词功底)比其他三个演员好太多太多了,曾经上官也是一个不会说普通话的演员,在这个阶段她的普通话已经非常流利了;3.上官演技真的好,但可惜她演了太多这类反面的角色,以至于当时的观众很容易把她认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4.这部电影可以跟《十字街头》并肩,都是非常写实的现实主义题材。5.建国前的电影看起来真的好舒服,没有歌功颂德刻意政治宣传洗脑没有突兀的背景音乐,一切看着都是那么真实感人。
      • 战后阶层流动中的暗黑一环:马首转向物价飞涨人情社会投机万岁,实业报国安居乐业立只能是小知识分子的春梦,更严酷的冬天还在前面。蓝马上官首作之合,以动撑起静默不堪为主的另一条线。海上居大不易。挖阴沟“地下工作者”唯一沪语出演兼戳穿,神笔;整体调性却依旧是小知识分子的苦楚、彷徨甚至自嘲。(是日恰闻新冠弃子,叹乱世顺时亦各有所属)
    • 豆瓣 7.1 IMDB 6.9 HD国语
      丽人行
      1949
      剧情片
      中国大陆

      丽人行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意识形态淹没了人之常情。
      • 《三个摩登女性》的十年后版本。叙事、人物处理成熟。几句台词掷地有声,很合妇女节的主题,“脂粉女子不过是家庭的奴隶,变相的娼妓”“苦难将给我们创造民族的女战士,时代的新女性”。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没有正常人的生活会平静安乐,除非甘心作汉奸或亡国奴。性别意识远胜绝大多数当代中国导演。
      • 若英的角色非常好,抗战时期并非好人英勇坏人卑鄙这样的单纯符号划分,有很多像若英这样无所适从、既害怕想求全又往往被时代cao着玩的人。黄宗英气质很棒,上官云珠演苦女让人好生怜悯,完全没有了贵妇调调,老电影中的女明星很多这样的厉害人物。故事整体戏剧性强,小故事间联系紧密,叙事完整流畅。
      • 整部电影戏剧感太强, 上官的旧社会悲情小媳妇也算是我最看不下去的一类角色, 可演得实在太好, 让人不忍心选择五星以外的等级. 那眼泪那不得不上绝路的胆怯真不知是表演还是真实心情. 另外, 也算终于见到了黄奶奶的书生气^^
    • 豆瓣 7.4 IMDB 5.6 HD中字
      腐蚀
      1950
      剧情片
      中国大陆

      腐蚀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黄佐临(导演)和丹尼(主演)夫妇共同完成的一部代表性电影作品,问世于1950年。这部电影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一部时代史的映照——在国统区的上海,因为题材的左翼倾向,而无法正常拍摄;而到了解放之后,则又因为意识形态表达不够坚定,而被禁止放映。在那个非国即共,没有第三条道路的时代里,丹尼主演的女特务角色,与影片拍摄方——文华影业公司在新中国电影场域中的尴尬境地之间的互文关系,以及影片一方面用极度夸张、炫目的画面与蒙太奇语言,来表达既定政治观念,另一方面,又通过丹尼等演员的精彩表演,来展现自由天性、丰富人性在救亡图强至上、政治理念主导的动荡时代里的格格不入,都让身处当今这个时代的观众,为之震撼、感慨与悲鸣。
      • 在电影资料馆看了《腐蚀》,非常主旋律,不过还行。近期对老电影兴趣大增。每个人身上都有时代的烙印,而人又把它印在了艺术作品中,通过作品和人,能够对历史有一种新的认知,这种认知不一定来源于电影的主题,而是源于那个时代的作品和演员身上都散发着当时的味道,很容易就能闻到。
      • #3900,导演夫人演技不错,但是大部分戏都很过。黄佐临老师戏剧出身,没事儿跳个轴也在所难免,包括石挥在内,表演上非常靠近舞台剧。两个半小时看的真崩溃,有些场也过于大了(也是像戏剧的重要原因)。从第10分钟开始困,睡醒了48分钟,正好第二幕石挥重新出场……这点卡的,果然是石挥的粉丝。
      • 3.5。1.佐临拍茅盾,石挥被活埋。2.摄影超赞,极具黑色电影气质。3.导演夫人演技很有层次,虽然被某童鞋吐槽颧骨太高。
      • 这戏当年拍出来简直就是找批判,文华的电影人对于政治总还是太天真。石挥戏份不算多,但是表演好过所有人。故事有点拉杂,最后的就义一场太多余,喊口号也换不来通行证。
      • 被指责“太过同情女特务”实在不冤枉,颇多理解的态度。女性正常欲望——爱慕虚荣——必然走上反动之路。话说地下工作者对她的利用也大大的。
      •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4MjA2OTUy.html
      • 如果中国电影如此片的发展,现在的中国电影将是何种面貌。影片把女特务当成一个人来写,当成一个女人,一个女特务,讲一个在诱惑与妥协里出卖良心挣扎的痛苦女人的心理写了出来。片子的影调黑白明晰的,配乐紧张激烈,人物的表情特写,场景细节的入微刻画,黑夜雾蒙蒙的氛围,人物表演的精致把握。石挥
      • 不知道茅盾的原著写的怎么样,那时电影的节奏现在看来真是有点慢。女主角丹尼的长相也一时很让人难以接受。石挥的角色发挥余地不大,原不如《太太万岁》里的角色。这本是一个女人的史诗,但是从哪个角度来说,它又是让人觉得有点别扭的。
      • This time, corroded by seventy-three article? Zha zha zha...
      • 资料馆2015.10.14.7pm 两条道路的抵死缠绵与生死交错。影片的开头极为有趣,重庆大轰炸的炸弹变成了女主人公内心羞愧的修辞,化成一缕烟的自怨自艾,变成了等待旧日情人/旧时同学、等待治病救人的奇迹时刻。如同《青春的脚步》一样,这里还有拯救的机会。略显宣教的角色,石挥却让人亲切。
      • 窦大仙推荐的片儿,能不朋克么
      • 茅盾的小说风格立现啊~女主演的不错的 在那个年代有这么复杂的人物 这么激烈的内心冲突 也是因为在那个年代 所以被禁也不稀奇啊
      • “不到重庆,真不知道中国黑暗到什么程度”对白一出,众人会心一笑。
      • 6/10。黄佐临的布景和灯光调动没什么才华,一般都是简单剪辑猛犬叫唤、集中营的暗无天日和雾茫茫的街道、骷髅叠化等意象,通过恍惚迷离的气氛象征抗战最黑暗的时期,小昭脸部打光而惠明委身阴影中来表现心理挣扎,巡逻兵长长的影子从围栏反射进特务领导办公室,影像化了惠明精神遭受的堕落和压迫。改编上保留了日记体对惠明自嘲、自我辩护的正面处理,与老同学的情感瓜葛、特务集团内部的阴谋勾结这些繁杂的人物关系尽量简化,明确了惠明与进步青年小昭重逢、营救所产生的核心冲突。受政治形势影响,黄佐临塑造小昭时勾勒出更清晰的政治面貌,戏剧性增加了众多青年在刑场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看着小昭就义的场景,结尾也安排了惠明与同病相怜的姐妹坐长途巴士逃离重庆的自新之路,透露出希望。内省式的情节结构缺少刺激事件、过于僵硬,非常不紧凑。
      • 2012.3.14,资料馆。这就是大陆拍不出《色戒》的实例了。
      • 政治电影,长的有点没必要,但国歌也可以唱的俏皮!女主是颧骨很高的非典型美女让我想起墨菲。
      • 明晚资料馆我有课去不了,今天先看看
      • 那个时候的中国电影才是电影。
      • 沒看懂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