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十年前的片子。里面很多台词都非常犀利,面对的困境也还是一模一样的。家庭、工作如何平衡?能干的女性,怎么摆平丈夫的怨气?靠什么,智慧、还是隐忍?还是在风中飘… |
|
很新锐,很犀利1945年的片子现在看起来还津津有味。 |
|
没想到香港电影里的老妈子专业户欧阳莎菲,竟从民国时期就从影了,失敬失敬!屠导夫妇合作的这部《摩登女性》完全打脸阮玲玉《新女性》:再厉害的职场女性没有完整的家庭,仍然是一种遗憾! |
|
以一大场外景戏开场真是清新舒服。表面上是女权主义,实际上还是讲夫妻关系与家庭生活的。另外还顺道讽刺了富家小姐所谓的女权,不过是借着这名头吃饭跳舞演讲作秀罢了。那时候的喜剧总有相声段子的感觉,不光对白,站位都像。 |
|
放在今天这个话题依然不过时,电影有趣… |
|
反女權? |
|
中国的娜拉从来都不是因为出走家庭而成为“新人”的,从这点看,30年代的《女儿经》,40年代的《摩登女性》和50年代的《万紫千红总是春》可以构成有趣又连贯的互文性阅读。《摩登女性》中的喜剧元素,构成一幕幕生活轻喜剧,云珍美云,褒谁抑谁,一目了然。当然,仆人般的主妇,同样不被赞扬。 |
|
追求事业的女人一定当不成贤妻良母?摩登女性的归宿还是要以丈夫子女为主? |
|
电影妙,只因剧本比较强!婚姻的契约或许并非是一个如新女性假想反抗中的对立物,但也并非是一个两人从一开始就可以直接看清楚弄明白的赤裸真相。反讽的未必是摩登女性,生活有多个回合的转折,多重反复的的较量,多个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打成的偈子。你明白不能做生活的奴隶,但做了“主人”又怎样?夫妻关系原没有主客之分,男女连合也本仅是生灵谐趣的一种。太执着的,最后获得的必定都是反过来对自己的否定。 |
|
粗暴打脸新女性,但导演还是把这个saucy的角色给了相好欧阳莎菲。 |
|
中国人对待一切事物的看法终归回到中庸圆融,对女权,对家庭、对新时代都是这样。 |
|
40年代对于“伪女权主义”的批判,挺有意思。其实女主角也可以看成是女版的“华威先生”。 |
|
对女性面临的家庭和事业的两难选择作了汇总展示。最终落到家庭才是女性的最终归宿,虽在今天看来是“落后”,但女强人对家庭的疏忽往往仍被用遗憾的口吻提及。抛弃男女平等层面的考量,持家其实是个技术活。所以主内未必是落后,向外也未必就是解放。一切还要看个人是抱着怎样的觉悟去做。 |
|
感觉女主还是小孩子脾气,心性不定,或许也是许多人的通病。欧阳莎菲最后一套衣服撞衫白虹,一模一样。 |
|
有几个演员是棒读啊。 |
|
中国的娜拉还是走不出家庭,走出去还会走回来,心甘情愿大彻大悟地走回来。跳跳舞吃吃饭是富家小姐的女权,极具讽刺。导演的主观意识太强烈了,对云珍和美云的褒贬太明显了。典型的男性视角里的女权——浪子回头金不换。 |
|
被架空的摩登女性,本质上还是居家过日子。娜拉出走也只能走到楼上去的年代。(为什么说电影原著是张爱玲?张爱玲的什么?我是失忆了吗?) |
|
哈哈真跟演电影是的 |
|
欧阳莎菲 严俊 |
|
补.初二寒假时看的。
(中学时候寒暑假时看的老电影按时间顺序都笔记上了) |
|
固定镜头加上大段的感悟式台词实在让人难以忍受,老电影浓厚的说教意味现在看可能是最让人讨厌的特点之一了。值得看一看的地方可能仅在于当时的社会风尚、人思考的议题以及对此的观念,包括创作者的态度。 |
|
对女性要求太苛刻,真正的女性独立不应该是这样的 |
|
妇女解放没搞成 还是要又顾外又顾内 |
|
张爱玲编剧?幽默感十足,观点倒是前卫,但最后还是回归家庭。可以好好研究这个。 |
|
说白了这里的摩登女性不过是男人眼中应有的摩登样子罢了,既要有新女性的独立意识,又还必须是贤妻良母以家为天。所以与其说是对女权主义的反抗不若说是男权的霸权(三个摩登女性和摩登女性原来是俩部…就这样…看错了) |
|
虽然说教味浓,但不失现实意义 |
|
b站搜《三个摩登女性》搜到这个片子,本来以为就是它,结果发现不是。说教位较浓。价值观走向值得讨论。 |
|
太喜欢影片最后一个主观长镜头了。像云珍这样最后改变价值观的人太多了,但能支持夫人事业的角色,在电影里不可能出现吧。 |
|
《新女性》 |
|
“男人哪拍得出女性主义电影。” |
|
里面对女性主义的探讨还是挺有深度的 |
|
影片想说,新女性的天职就是要组织一个甜蜜的家庭,否则你的孩子没人照顾,你的丈夫将弃你而去,你的家庭变得冷若冰霜,而且新女性应比男性更要担起家庭的责任来,这不过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再次确认。当然这可能又不仅仅是女性的问题,影片确实提到了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如果你要追求新的未知的事物会让你失去原本可能拥有的不能不说是幸福美好的事物,那么你会怎么选择呢,当然本片是突出了后者的重要性,从而否定了前者,但这种语境下的新女性定义当然是很片面的了,毕竟并不是所有人原本就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 |
|
2014.01归家下午榻榻米/2020.01.29 |
|
开头的城市环绕角度变化宽阔地环视了摩登的城市。演员表演更为喜剧幽默化,“话不投机半句多”原来这么早就在说了。此摩登不只是追求物质生活和外貌时尚的摩登,是一代女大学生的知识女性,但依旧在影像中塑造成本质相同的追求名誉的女性。“回归家庭”是符合社会传统和社会背景的核心,呈现比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更为彻底的女性社会权利的争取,所以追求后的结果的表达意图也更为强烈。 |
|
新时代的女性,还得需要导演这样的男人来教导?现在看了真是…… |
|
女性回归家庭 |
|
这部影片自我标榜为摩登新思想,实际仍然没能跳脱出封建旧传统枷锁,就仿佛在说:“现在都提倡女性解放,所以你们家庭主妇要做一些自己喜欢吃的菜”。 |
|
中年男性幻想之只要我年轻老婆回归家庭不搞女权我就能再次爱上她她就不是不可理喻不可交了的;女权女大化身恭顺家庭主妇何尝不是一种恶堕(。云真这个角色倒是很有小仙女的味道是个加分项,只不过导演一厢情愿的觉得都是女权害了她,实际上本身元珍就是个挺令人嫌恶的人而已 |
|
话剧腔好明显啊/最终结论竟然还是要回归传统回归家庭,不知道当年的新女性们有没有因此掀桌 |
|
老电影太好玩啦哈哈哈哈 |
|
女性解放之所以时常发生在女性(导演)的梦里,大概是因为女性一直活在男性(导演)的想象当中。你听,虽文不能缝衣服,武不能劈柴烧饭,可说点话的能力「新女性」倒是还有。按《不见不散》的话说,这是「爱情」的力量。其实呀,借助爱情抑或电影艺术所展示的极具迷惑性的魔法,这部简短的喜剧小品以反讽的语气道出了中国传统男性心里的美梦。他们对于《摩登女性》的认知既怀有该死的刻板印象又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期许女性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进得了卧房,并希望娶个贤妻良母式的变形金刚。结果当然是被一边坐享封建文化红利,一边空谈女性解放与进步思想,擅长弄虚作假的少奶奶们戏弄、嘲笑和鄙视。而眼镜先生与高知女性的结合就是男女平等了吗?最终,出走的娜拉又因乡愁回到了她的安乐窝。哈哈,这种门当户对的《一地鸡毛》还真是彼此彼此呀。 |
|
开场上海街景,地标建筑的全景俯拍,让观众沉浸于对都市景观的想象与认同,几乎忽略了沦陷之都的事实。 |
|
无论多成功的女性没有家庭都谈不上成功。本片很多良莠不齐,总体故事框架清楚。有想表明新女性的独特意识但还是无法突出,埋没在长期的主流意识中。 |
|
说到底就还是用男性视角来定义和塑造符合男权规范的女性,成熟起来,破镜重圆,新时代对女性的驯化不再明目张胆地用铁链和大棒,而是采用更加隐秘潜在的方式告诉你要安心作家庭里的奴隶。“你怎么不问男明星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呢?” |
|
兩位四零年代女性、兩組家庭作對照,討論新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以雲真而言,宣揚女性不成為家庭奴僕的思想,不過是為了反傳統而反傳統,未有成熟的思考。至於表姐,新女性意識僅止於思想,行為上仍停留於傳統認知的安全區,持家的成功便是她全部且唯一的成功。新女性的議題至今依然值得探索。 |
|
这里已经出现核心家庭了 |
|
不愧是朱石麟的弟子,屠光启学得是有模有样的 |
|
很有时代性,从2020年来看挺搞笑的 |
|
这片子放到现在看 讨论会更多吧。。。女主表现的就是现在的女权主义 |
|
等哪天看修复版吧 珍贵的史料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