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故事。还算不错,郑中基不正经好男人的扮相很讨喜。 |
|
浮夸式的表演,还是让人很出戏。人物的转折还稍显生硬,爱情的套路也是落俗套了~~主旨音乐还是不错的 |
|
冯志强第三部作品 野心是很大的 想借一个俗套的蛊惑仔绑票故事 去讲音乐的力量 骤眼看来 这是两个很难平衡的元素 很难处理得宜 主题是清晰的 用上郑中基主演 他是一位可塑性很高的演员 可以很疯狂胡闹 也可以有深度的去塑造一个角色 而且这部影片的主题曲也是由郑中基来演唱 他的声音依然那么富有磁性 |
|
飞机特供片的特点应有尽有,反正看了让你不讨厌,而且催眠 |
|
配乐真好 |
|
2.5 |
|
颜卓灵、白只、蔡瀚亿都属于被商业片滥用的好演员 |
|
好的音乐确实能够直击人心,不过本片的主题歌只能算一般。 |
|
可以说是为郑中基量身定做的电影,将他近年来在影视作品上营造出的无赖气质,以及被大家遗忘的优质歌手身份融合的相当成功,他也因此提名了影帝,以片中表现而言,不失礼。画面极尽唯美,剧情既有黑色幽默的部分,也有商业气质的设计感,片中最印象深刻的一段戏,是将交响乐融入到黑帮打斗的节奏里,很精妙。有意思的是,同样有颜卓灵主演的另一部电影《六弄咖啡馆》也有相同的一段设计,但比前者更进步了一点,那就算是学习,不算抄袭。颜卓灵是现在纯港片很偏爱的女主,实在也是没有更多选择,目前她仍有很多进步的空间,但是希望她能把握机会,真正能让自己升华。主题曲得到了金像奖的认可,实至名归,无论在编曲和基调的格局上,乃至郑中基的唱功上,都是去年影视歌曲中的最佳。 |
|
周秀娜应该很感慨吧,虽然颜卓灵很灵,但禁室培欲什么的,十年前自己当女主或许更有看头。 |
|
颜卓灵怎么感觉变样子了?果然发型很重要。娜姐演了个尽忠职守的警察,不过这种电影里这样的人总是有点讨厌的。没想到最后居然是个HE,emmmmm.... |
|
比較有新意的類型片結合,外表是以綁架為主線的警匪片,內裡竟然是以做歌為副線的音樂片。被綁架後竟然能一起做歌,整個故事聽起來就挺新奇,實際拍出來的效果也比較令人滿意。兩條線相輔相成,不但沒有互相打架還結合的挺巧妙。就是鄭中基和顏卓靈這個年齡差是不是太大了一點?演感情戲實在是有點勉強了。不過好在全片花最大心力鋪墊的主題曲還是挺好聽的,但是感覺女主唱的版本要比鄭中基的版本更好聽一些啊,很可惜到最後都只有男聲版,沒有女聲版的,要不然有兩版對比一下也挺好。香港電影確實是越做越差了,這部在當時和更老的電影比肯定比不過,但已經比之後的很多電影要好很多了。連能拍的這樣自然流暢的香港電影,現在都已經不多了。當一個小清新音樂片看,觀感還是不錯的。 |
|
故事很不错 |
|
各方面都很幼稚的电影,居然能入围金像奖? |
|
别的先不说,最没想到颜卓灵演技退步这么厉害。 |
|
前半部分很好 |
|
小魔女愛大力妹妹, 好歌喉, 好舞藝, 結果大力妹看上了四眼肥仔.....9.1/10 那個鋼琴海屋要保留, 可做香江一景..... |
|
本来以为是一部普普通通的音乐剧,还想到融合了惊心动魄的绑架戏+清新脱俗的感情戏。特别是女主角被绑架后,在鱼排上得到灵感,音乐创作中各种细节的特写,细腻而令人感动。和黎明的《缘邀知音》相比,这部电影在剧情方面更胜一筹,强烈推荐看粤语原版! |
|
人类的语言来自音乐 音乐的起源来自求救 |
|
香港片整体下滑,这种集结多重元素的小情调也不错啦。低开高走,故事基本还能圆起来,细节也不错,最强的设计感就是那个最后幻化成钢琴的阀屋,还有拆车的舞蹈秀,其他就比较简陋了,片名的那个大乐师舞台跟学校剧场差不多。唯一吐槽的就是片头似乎对讲国语的内地人有歧视。 |
|
斯德哥尔摩作曲家和歌手 颜卓灵还是灵啊 |
|
故事老套也就算了,为什么主演还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些甘草老演员,真是没救了 |
|
音乐可高雅可通俗,充满了无限可能,一部电影想要传达音乐的灵性,不是简单靠一首歌就可以的,而本片的主题,似乎更在爱情方面,虽然编导没这么讲明,但无论在哪方面,演员之间过于生涩,很难达到融合,颜卓灵明显不适合这个角色。 |
|
6.0 看的断断续续,这就是斯德哥尔摩 |
|
其实还行,故事虽然俗了点,拍的还算用心。绑匪与人质,因为音乐结缘,依旧是绕不开的斯德哥尔摩,要是去掉一些不太必要的搞笑桥段,再包装一下至少也能秒杀每年内地院线能看到的一大半港产片。看到近年几个最喜欢的HK演员(白只、周秀娜、颜卓灵)凑在一部戏里也一本满足了。 |
|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
|
期待久矣,你就给我看这个?颇有港片的浪漫幻想基因。也因此显得老套。96分钟,故事却很短。最后一曲炸裂,此外完全浪费郑中基。失望。 |
|
演員鄭中基和歌手鄭中基回來了,如果沒有他,電影真的是一無是處,最令人氣憤的是顏卓靈靈氣全失的糟糕表現。 |
|
还不错,有点跳脱又不算荒诞的爱情片,还带点音乐剧的意思,挺有趣的。可惜女主不是薛阿姨,伐开森。另外有个败笔,就是郑中基唱的这首歌,太普通了,根本没有那么片子里展示得这么好听。一口嘻哈的小鲜肉劈腿,不知道导演想说什么,笑。适合吃午饭的时候消遣一下 |
|
其实就是一个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典型案例!音乐从头到尾就一首歌,而且也就一般般,但是反反复复的放,最后竟然有点不耐烦。其他内容也没啥意思。就最后一个镜头把房子变钢琴挺带感,顺带看看颜卓灵…… |
|
勉强两分。故事很俗套,对音乐敏感的小混混郑中基偶然参与了绑架网络歌手颜卓灵,之后当然是二人合力完成了一首歌,颜卓灵的男友掏了赎金但也移情别恋空出了位置。但成品问题很大,一开场写郑中基对声音极度敏感,有时表现接近精神病人(武疯子),但之后他与颜卓灵合作歌曲的过程里,又实现没什么出人意表的表现,就是剧本让这个人起势了,但却没后续了。颜卓灵的创作能力就是一首写了两年还没写完的歌,这个设定跟全片的基调一样,显出了编导冯志强的自我感伤,小家子气又没什么才华。为了表现音乐让一个人对事物的感受完全不同,插入的郑中基第二段幻想镜头,在角色情绪和叙事节奏上都是硬插的。郑中基住的那个船屋在布景上也是十足小清新了。像这种矫饰、扭捏,呈现一幅傻白甜面孔的电影人,实在担不起观众的什么期望 |
|
没听过的歌 |
|
郑中基的歌声,颜卓灵造型出事,关于音乐的片,从来都赶客,诚意有,技术不足。 |
|
港式快爽轻喜剧,加入了音乐元素。颜卓灵妹妹太可爱了!虽然薛凯琪再年轻十岁这个角色就是她的,但比较的话颜卓灵更自然。 |
|
2 個 世 界 |
|
相当无聊的现代童话。当时的颜卓灵已经是从被寄予厚望的灵气少女到行业期望消失殆尽的最后一刻了吧。郑中基当时的身材还保持得不错,依然在他这种柔情痞子的舒适圈里打滚。 |
|
两星全给郑中基那首歌,其他一文不值。 |
|
音乐才是刚需
经典即刻召唤
学友少安毋躁
墙内就快专场 |
|
等了一个多小时,Ronald终于开嗓了。在香港公映,在大陆只能变网大,田启文给冯志强做监制,不知道我星帮了啥忙。音乐治愈的出发点是好的,完成得还是不行,表演浮夸,故事难以令人信服。《那年夏天》之后,颜卓灵这是得了爱上绑匪的病了吗 |
|
女主演技太屎,虽然郑中基把声系得,不过铺排成出戏来演示有d假咯 |
|
故事簡單,有小小童話化,憑一首「沒聽過的歌」而貫穿整套戲。鄭中基演這些小無賴但又有情有義的角色手到拿來,劏車場的交響樂一幕幾有感,而爛琴襯主題曲目亦非常到題,看得令人愉快的一套。 |
|
剧设挺美好,但实拍却捉襟见肘差强人意,但瑕不掩瑜——因为音乐让这部影片在我心里勉强达到了三星。 |
|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浮夸爱情,音乐不错,不过听多几次就烦了 |
|
“我喜欢你 你却喜欢牛欢喜!!!”全世界都希望你是个歌手,只有你自己想认真地做一个演员。 |
|
熟悉的港片的娱乐配料,中规中矩的港式爱情喜剧,一般般。 |
|
故事本來動人,但重點係搞咁多野首歌唔夠好聽。 |
|
那首歌确实好听 |
|
17/12/2017 @ the sky。美術和配樂方面都看得出有花心思,廢車場歌舞也很有創意,但可能是小說改編緣故,情節和角色背景上都過於單薄。如果像導演分享時所說想拍出音樂治療的效果,但現在拍出來也未免太過理所當然了吧?另外求顔卓靈不要再演無知少女的角色了。 |
|
不太行。 |
|
打架的时候突然起舞,那段还是有灵气的。整体故事比较简单,歌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