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昌元 - 战台风 |
|
四十年前真的出了不少好东西啊!有股精气神一种清新气质和现在的靡靡之音不一样。各民族文化,东西方文化融和再创造,如此巧妙,恰到好处,这才是中国艺术所应有的表现力。简直是样板戏的高度,一百年内难有企及。全都是大师级的演奏,和一般专业者都不是一个级别。只能说高山仰止。
看的时候基本上30秒一个卧槽,30秒一个牛掰,30秒一个太厉害了。只能感叹改革开放到如今快四十年了,人都太浮躁了,静不下心来,丢掉不少好东西。
10分制的话9.7分,剩下的0.3分没能给,其中0.2分归结于艺术一单承载了太多了非艺术化的东西,会降低他的纯粹性。还有0.1分是出于对于未知的敬畏。 |
|
无论是节目还是表演者,个个儿都是色艺双绝国宝精品。 |
|
厉害了,我的1976。原来《芳华》里模仿的《草原女民兵》舞蹈,最早是从这个集子里流传出来的。 |
|
1080p,北影厂,找的注释版的(反正我需要)。王昌元那么年轻啊!殷承宗(这时候可能叫殷诚忠,不过都不写演员名的)还不知道他马上要被审查四年.... |
|
传统艺术集锦 |
|
刚刚看完整部纪录片,心潮澎湃,内心的激动无法平静。整个纪录片非常的“简单”没有任何可以称之为华丽的道具、舞台、服装、甚至灯光都那么朴实无华。但是每一个作品却是华丽非凡!艺术家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串联起了每一个艺术价值极高的、既经典又精彩的艺术作品,每一个作品都使我感到震撼、让我赞叹——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民精神是多么的充盈与高尚,情趣审美也是极高,工作标准也高。我捕捉到台上艺术家们的每一个精雕细琢的技艺都让我深受感动,一次次不禁潸然泪下!我为自己能看到这样的作品而感到荣幸。感谢他们的辛苦专业的演出,我看到那个时代人民的精气神以及对艺术的尊敬,那样的时代确实在这个世界上真实存在过。 |
|
不得不说一句,那个特殊年代的一大副作用就是给艺术创作带来了一种特有的认真的氛围。作品也好,演员也好,潜心钻研、刻苦训练成就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尤其是没有歌词的舞蹈和器乐演奏作品,出现了《渔舟凯歌》、《战台风》这样的民乐经典,包括《胜利花鼓》、《草原女民兵》,虽然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作品中随处可见,但还都能给人带来非常纯粹的艺术享受和感动。《草原女民兵》里女民兵们手握马缰,脚下模仿马的步伐的那个形象、动作,绝了。《渔舟凯歌》的演奏方式源自“奉化吹打”,奉化人第一次知道还有“奉化吹打”这么个东西…… |
|
看过 |
|
社会主义民族歌舞艺术,技术精湛。虽然是传统民族艺术,但不在天桥,庙会和戏楼,却是西方式的歌舞剧场演出形式。这也是改造。 |
|
筝是中国歌剧团的演奏员康绵总和东北乐器厂的工人改造的,弹战台风的王昌元是个上海女青年。殷承中真红啊,倒数第二个,最后的胜利花鼓里的演员真帅啊,衣服也好看,还有红绸舞,草原女民兵太好了,谁给他们配的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啊。舞台上不超过十个人,却有千军万马的气势。 |
|
民族乐器盛宴 |
|
纪录片聚集了上个世纪最优秀的一群艺术家,是非常珍贵的视频,精彩纷呈。对于我这个中年人来说,里面都是耳熟能详的歌曲,基本能哼上两段。许多老艺术家都是第一次见真容——他们之前只存在我的磁带或者CD里,只闻其声。能看到本尊现场表演和歌唱,尤其是这么年轻时候的他们,人人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很是欣喜。建国以后到70.80年代,可以说是音乐文化井喷的时代。虽然当中带了非常重的时代烙印,但歌颂人民群众是永不过时的,还有大量民间风俗的采风汇编,不仅朗朗上口,也质朴的表达了群众心声。首首都是难得的传世经典,有较深的艺术造诣。 |
|
非常牛逼 |
|
乐器太厉害了,1905电影网看的。 |
|
早期的这种又红又专的样板戏拍得演得还挺像那么回事 至少都是认真在演 |
|
这是红色民乐一个权威版本,如我要再细听下《江河水》或《战台风》,很少网上视频比它更谨重可信。然,不胜哀。好比举全国的天才和黄金,造一个“富强文明民主二十四字真言”纯金带玉石纪念品。或赠送给三胖的二胖雕像。 |
|
非电影,电影制片厂参与制作的舞台音乐晚会。简介准确,整台晚会由民族音乐演奏,民族歌曲演唱,民族舞蹈表演构成,艺术纯度相当高,适合音乐舞蹈专业人员研究观看。 |
|
无敌 |
|
草原女民兵我翻来覆去看,太神了。。 |
|
《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绝对是20世纪中国最好的舞台艺术,当然还有话剧《雷雨》和《茶馆》,以及一些京剧作品。 |
|
超一流的!
《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 |
|
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
|
这样的水准以后再不会有了,刘德海先生的十面埋伏也成了绝唱。 |
|
绝无仅有 当年就是看这个爱上刘德海的 每年都要再看上几遍 |
|
从芳华扒过来的,时代特色明显 |
|
网络高清版资源 76年集合了当时最著名的一批表演艺术家呈现了这么一台晚会 各种民族乐器齐上阵 吹拉弹唱 名家荟萃 虽然歌词有时代烙印 但是音乐都非常棒 闵惠芬的江河水是永恒的经典 |
|
那时候的艺术家,厉害👍🏻 |
|
这群老艺术家到今天会如何回顾这一生 |
|
几段民族器乐演奏真是强中强,高中高,神中神!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有诗赞曰: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感谢笑志狂谈制作的详解注释字幕~ |
|
艺术团专业水准的演出,弹,奏,唱,跳,各显绝技,演员妆造也非常精致,但要是比起职工参演的《红花遍地开》就显得更加高雅,题材还是那样的题材,只是更注重形式了。 |
|
民族精魂完全折服在意识形态之下,迷醉在拂晓报晨的金黄色光晕里。正因为执着地深信,才能够全情投入奉献出全部。 |
|
都是大师 |
|
我还能再dream一个这样质量的晚会吗 |
|
艺术造诣高 |
|
明显看出是对标东方红,想着比肩东方红甚至超越东方红做的!但不好意思直说,这台文艺汇报演出,肯定是完爆现在的各类晚会的,但是跟东方红,从立意、形式、内容,都差了不少!这部就是完全剧场里汇报演出的架势,但东方红虽然是在室内拍摄的,但一看就是给全国人民看的,面向的是全国!境界气场,高下立判呢!看到头发如此茂盛的吴雁泽,还有些不适应呢!女表演者的衣服不就是百褶裙+Dior new look风嘛?! |
|
这部舞台艺术片是大陆1976年的部分最优秀的音乐舞蹈工作者的大汇演 |
|
很欢乐。 |
|
太美了 |
|
百花争艳,争奇斗艳 |
|
印象比较深的有闵惠芳的《赛马》,王昌元的《战台风》以及那个唢呐《百鸟争鸣》 |
|
神仙开会 |
|
单独的节目,当背景音了,只记得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让太阳的光辉照耀在台湾岛上。然后是结尾钢琴曲听到了激昂的国际歌。 |
|
胸怀万里山河,笑迎千里风沙 |
|
影片里王昌元古筝独奏《战台风》、刘德海琵琶独奏《十面埋伏》、闵惠芬二胡《江河水》《赛马》都特别经典 |
|
百花争艳.1976.m1905.HD1080P.详解注释字幕.笑志狂谈.mp4 1.97G |
|
笑志狂谈详解字幕帮助太大了 |
|
看过留痕 |
|
真百花争艳,什么时候才能再达到这个水平 |
|
大师涌现的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