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像干净,把这样一个不知道是小男孩的恋母情结,亦或是中年女人的恋童情结处理的如此纯情,不愧是老祖母... |
|
瓦尔达这个当妈的心也够狠,将自己未成年儿子向珍宝金阿姨亲手奉上 |
|
阿涅斯是一个念头丰富又及时付诸行动的人,在拍摄千面珍宝金的途中,萌生了本片的构思,于是让自己的儿子与带着两个女儿的简·伯金上演了一出禁忌之恋,在艾滋与套满大街普及的当时,他们的爱像街机游戏一样简单,是脱离了世俗的对于内心的解救。 |
|
“你淡褐色的双瞳,简直就像秋天的颜色”。 |
|
电影的结尾是女儿和母亲的重聚和谅解,她们获得了平等和理解,就像母亲和外婆。这部电影不难看出瓦尔达的女性主义宣传,但这女性主义是真正的、自然的,瓦尔达讨论了大部分女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她们因为这两件事而迷人而伟大:爱情和家庭 |
|
瓦尔达居然致敬了一次洪金宝!片名《功夫大师》来源于一款1984年的街机游戏,游戏创意来自于洪金宝导演的电影《快餐车》,由成龙扮演的青年托马斯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救出女友西尔维娅。当年这游戏在中国被翻译成《成龙踢馆》,街机和FC都有移植,其中FC我通关了,街机玩过几次都在第二关挂了。影片中的15岁小男孩,痴迷这款游戏。而当时也正值街机的黄金年代,连巴黎街头的咖啡馆里也都会摆上几台,就像今天中国的咖啡馆里摆着租充电宝的机器那般。本片另一个看点是女主Jane Birkin和她女儿Charlotte Gainsbourg真实扮演了一对母女。40岁的大姐和15岁的小正太,在电影里不算啥新鲜事了。结尾很有意思,女人的放不下和男孩假装的放不下,都耐人寻味。 |
|
游戏的8bit音乐声扫过街道,cos成游戏人物的男孩。瓦尔达尝试着通过游戏的拾得影像(对于东方主义的再造)来完成某种游戏性叙事,并从中超越集体性的社会焦虑。
游戏结尾,But Their Happy Day didn't last long的彩蛋显示在游戏画面之中。必然消亡的倒数计时。在《功夫大师》中,瓦尔达反而通过以消亡性质的禁欲主义(Only Love No Sex的爱欲)来完成一个不伦恋的故事,因此,当身体没有在影片中出现,那么色情快感将恣意地,能产地在影片随处转移。从电子游戏的媒介到巴黎的空间。 |
|
鲜明独特的画外音过渡,引导观众无须去“体会心情”,只需跟随进入故事片段的节点,这算一种非常女性的触觉;而对于影片的人物关系,从同年作品“Jane B. Par Agnès V.”可以得到一定启示,瓦尔达所站立的女性立场想要探寻的只是一个单身母亲的内心世界,用一种更唯美想象的手法表现,这并不是出自道德或情感关系的考量,与之相对,应是Bertrand Blier的男式的“法式浪漫关系”; |
|
母女俩 |
|
D5 BB |
|
阿涅斯和简铂金就这样波澜不惊的把少男跟年长女性的爱情给交代了。剧中简铂金的亲妈妈的表现也是这种, 女人那里就没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儿。这个片子里简铂金和阿涅斯的孩子也都太出色了。真的不能跟孩子演戏,他们不是在演,他们太真了。阿涅斯儿子那个小眼神,太像他妈妈了。 |
|
看到了華達對雅克達米滿滿的愛,一種不顧一切都想要的愛,華達奶奶真的是好溫柔的一個人。 |
|
你们法国人拍片都这么拖家带口么=。= |
|
简伯金的每部片子都给我惊喜。Lou说“有个哥哥比有个姐姐好太多”,是的!大家小时候都好漂亮又可爱,简伯金的妈妈也很美。(怎么没有去拍过芙芙一家 哼 但是明明拍过芙芙和姐姐 还不止一次呀 |
|
夏洛特·甘斯布 |
|
简伯金的构思来的,里面她爱上了比她小二十岁的女儿的同学,不是母爱,是匪夷所思的纯爱,太法国趣味了。 |
|
这个casting加这个剧情哈哈哈哈 |
|
让人着迷的不是禁忌之恋而是三代母女之间的关系 |
|
太可爱了,Wes Anderson肯定爱死这个片,Rushmore里致敬师生恋,而Moonrise Kingdom则显然受启发于小岛上的部分 |
|
有千面珍宝金之一,有少女夏洛特·甘斯布,有闪动长睫毛的正太····跨越年龄的爱,爱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多玛和西鲁薇娅沉沁在幸福中,久久拥抱在一起……………简直迷恋她…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去找她。这事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像我那样的,如果太小了就会觉得恐怖,结局到最后还是各走各路。…” |
|
【A+】(居然和《毕业生》有剧情的重叠。。一不小心一天看两部忘年恋)像是失去了锐气的《幸福》,不再有先锋的剪辑、大胆的色彩表意,但却更加舒适随意、与忧伤。同样将道德情感置之不理转而冷眼旁观的隐忍,一部是残酷,一部是凄凉,以游戏媒体介入,最后不过一样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情感处理的干净利落,瓦尔达的美学系统太舒服了。 |
|
即使观影中不断响起道德警报,依然觉得这段「不伦恋」很纯粹美好。
瓦尔达在镜头外「操纵」儿子与简伯金的忘年恋,简伯金亲女儿在电影中目击母亲与同学接吻,以及不断穿插的艾滋病(德米此时应该已经患上艾滋),现实的信息介入过多,导致严重的出戏感,却也为故事增添了一份虚幻的实感。 |
|
依我拙见,瓦尔达奶奶为新浪潮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对电影类型的丰富与延伸,现存的框架往往无法限定瓦尔达的电影。如果没有跳切,个性的戈达尔依然是戈达尔,如果不再模糊电影的界限,可爱的瓦尔达却会泯然众人。这样游走在虚拟与真实、电影与生活、故事与人生中的能力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本片中所有演员都扮演着自己,住着自己的房子、有着自己的朋友,他们活在电影中,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电影以游戏开始,又以游戏的通关为止,瓦尔达用一场游戏带过了那段不可言说的禁忌之恋。
“在这一生中,是不是所有女人都会爱上一个少年呢?” |
|
231014 不讨论年龄、身份甚至情由,瓦尔达只关注了感受和状态!甚至只是中年女性一个人的恋爱状态,同时伴随地理意义的移动(法国都市-英国都市-英国海岛)现实里的身份算是一种彩蛋。 |
|
任何年龄都需要爱情,但是我总觉得爱情来的很奇怪。。。不过处理的倒是比较纯情 |
|
结局到最后,还是各走各路... |
|
中年女人的少年迷恋
简·伯金带着两个女儿一起演跨年虐恋,在这种开放的表演环境中熏陶成长,难怪会成就甘斯布这么不拘一格的表演风格 |
|
7.8/10。单身中年妈妈A与爱玩电子游戏(尤其是“功夫大师”)的14岁男孩之间的忘年恋(最终分开),以及A的女儿被卷入这场风波后她们俩的母女矛盾与和解。
摄影美术是高水平,很美很多彩但并不甜腻(不过考虑到影片情爱的禁忌性质,似乎这种风格会表意不够有力?);开头模仿电子游戏的角色互动方式挺酷挺有意思(不过影像意义不大)。但作为传统故事片叙事散了。 |
|
一场游戏。 |
|
Loved the way it was handled; color and music, well attuned to its lightness and simplicity. Fortunate or not, that lack of chemistry—sexual attraction—between the boy and the woman, gives it a touch of pure intimacy. Avoiding social issues and moral judgement as if of its own accord, it lies in a personal melancholy that creates real individuals. |
|
这妈让人无语,让我想到《天地无伦》。虽然一个基于爱,一个出于性,却都是老女人与小男生不得不说的故事。这种事情,似乎出于性的更容易被人理解。仔细想想,爱情本身最不可理喻。还是外婆牛逼,一切都看在眼里,一切都了然于心,一句爱是最伟大的奥秘。点睛妙笔。 |
|
Agnès Varda自己亲儿子、Jane birkin和她俩亲女儿…我都怀疑出演在伦敦的外公外婆就是Birkin的亲爸妈… 就差Serge Gainsbourg来友情出演了。看得我都晕了。 |
|
哎呦呦 |
|
“结局到最后,还是各走各路” |
|
又见纯爱啊亲 |
|
5.0 細膩幽美,一直有種極親密的氛圍。對白有趣。印象最深的是向左移動的海面鏡頭接連著珍寶金走在街頭,也是一組平移鏡頭然後就進入了秋天。很美妙的過度。瓦爾達對女性的理解怕是大部分所謂女權主義的女性們都比不上的真摯通透。(太喜歡瓦爾達兒子的表演了,眼神裡的純真和成熟糅合得那麼天然,確實很有魅力的一個小男孩呀) |
|
多么美丽而又充满内在力量的一部电影,除了我实在接受不了16岁以下的。 |
|
最动人的反而是里面对于女性关系的刻画,充满了相互的理解 |
|
15或者25的游戏男孩都是那个样
|
|
瓦尔达也太先锋了,1988年拍了这个男版洛丽塔,结尾也很棒,喜欢。简伯金年龄大了也还是可以的,大女儿在多年后出演了拉斯冯的《女性瘾者》 |
|
开场即为“功夫大师”的呈现,男孩打杀敌人,女人困于楼上。裹挟彼此的是世俗道德的不容与社会身份的时刻在场。这段爱情关系带着游戏的冒险色彩,它无比的真挚热忱却解构了游戏暗含的玩弄象征。角色间与演员间的现实关系同一,是对虚拟与真实的进一步模糊与把玩,也让演员跟角色一道与生活对话。
全片的行为与象征丰满又多义,但两人的爱情是直接且纯粹的,其醇厚的感受性令人沉醉回味数日不止。
太多迷恋的细节:避孕套承载不住他膨胀的欲望,仍然稚嫩所以需要她助其宣泄,她娴熟地引导,他彷徨地凝视;伊甸园偷尝禁果,AIDS与禁忌同构:‘’你愿为爱而死吗?‘’;小女儿既是至始至终的羁绊,也是与两人相容的陪伴;最后的心碎时刻:男孩被家庭壁垒阻隔的无声告白,他对“游戏”的终结也是自我的“坠落”。没有对象聆听的曾经终被铃声打断。 |
|
太厉害了,既嘲笑了男人,也嘲笑了女人,唯独没嘲笑爱(?)。 |
|
好平静的畸恋啊。 |
|
+ |
|
本來最怕忘年戀。這部倒是頗喜歡。小男孩是Varda的兒子。 |
|
瓦尔达是觉得让自己的孩子出演一段忘年恋也是cinema verite的一次突破吗?她可能有点走火入魔 |
|
看完此片最大感想:基因好才是真的好!大家都長得那麼好看,又隨性又chic,mathieu demy迷死人了戲還那麼好。關鍵是這樣的一段關係居然這麼清新,又很性感,又有點可愛和天真,完全不猥瑣。看看別人外婆說的話:【Love is the biggest mystery in life.】哎,生活背景氣質距離太遠太遠了 |
|
看完又想到珍宝金里瓦尔达默默的吐槽:“一个女人和一个男孩去宾馆能干什么嘛~”没想到,就是在电梯里互相扇巴掌。
新浪潮导演的精神就应该如此,或拓开爱情的边界,或探索我们对最遥不可及事物突然产生的迷恋。伯金会突然爱上女儿同学里个子最小、最瘦弱、对一切无所用心的游戏男孩。或许,女人在男孩身上看到了天真的理想主义的残影,而男孩则对她略带梦幻般的孤独感感同身受,或许是因为彼此足够截然不同。
瓦尔达说,这部电影的所有演员都是导演和主演的孩子,所以它就像一场“野餐”——代际之间的沟通方式也格外“电影”。恋情曝光后,女儿哭着警告母亲,“不要爱上男孩,你会受伤”,外婆说,人生就该为爱情荒诞一次,于是送他们来到避世的荒岛。影片最后,伯金和甘斯布拥抱,两个女人在秋日的台阶上和解,或者说,她们从未怨恨彼此过。 |
|
这么一故事拍得这么云淡风轻,真不愧是老祖母 |
|
But their happy days did not last long.
“男孩很伤人的,你想好了再爱啊。”问题在于爱根本来不及思考,它就发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