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年轻时候的梦想是接受高等教育。现在?梦想?现在只想有好的收成。 |
|
海报完全是典型东方主义的误导好吗,海报上这是个只有一场戏的极品老太太,主角其实是个中年胖大叔呀……网飞买这个也是……还全球配音……结构倒是还不错,很简洁,观察也蛮准确,不过片子本身其实也有点东方主义了。 |
|
贫穷不会让男孩的大眼睛停止闪烁发亮, 而却能让他说不出梦想。 |
|
拍的很美丽很质朴,封面的奶奶没有钱也没有土豆好可怜想送她一个礼物 |
|
网飞出品的一部格鲁吉亚题材的纪录片,片子的主创也都是格鲁吉亚本国人。不同于内战、民族冲突、社会变革这些沉重甚至有些陈腐的话题,电影只是简单的记录了一个当代货郎的交易过程。他在Tbilisi的旧货市场淘来各色各样的杂物,开着车到乡下贩卖,而在乡村,通用的货币不是拉里,而是土豆。与这种看上去落后过时的交易方式类似的是,那些世代依附于土地的人们似乎对世界的变化也不是那么的敏感。贫穷也好,朴素也好,忽略掉这些外界强加于他们的标签,普通人的生活或许就是这样,平淡无奇,但同样有着为人知晓的意义。 |
|
这个纪录片就好在十分朴素没有匠气的风格 |
|
从田埂远处走来镜头的女人, 那个不知道长大可以做什么,却带着牛小跑的男孩, 还有只想用一块钱换个削皮器的老奶奶,让人印象深刻。我好想让他们都安装一个咸鱼,我把我的旧物便宜卖给他们,土豆给我也行 |
|
买刨丝器的老奶奶好心酸,被询问理想的小男孩真腼腆,小孩子们连海绵都没见过,以物易物其实在我国农村就是到现在也还有吧,走乡串户的货郎,夏日卖瓜的小贩,挑担子卖豆腐、咸菜的,甚至锅碗瓢盆的,几乎都可以以物易物,用小麦,黄豆,玉米等农作物来交换。 |
|
画面很美,贫穷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件消耗与折磨的事。 |
|
虽然短,但是真好看啊! |
|
在我每天出门不带现金的时候还有人用着原始的等物交换,世界真是神奇。 |
|
选题好,可惜只有23分钟。而且为什么连个小巴全景也不给??? |
|
这样一部短片,让人相当惊喜,非常真实地展现着格鲁吉亚的一角。恶劣的环境,粗砺的生活,在镜头前一览无余,也留给人许多的余味。 |
|
平淡静止的画面,有一种苍白无以言说的力量。 |
|
以物换物,淳朴简单 |
|
西亚的忧伤与荒凉 |
|
真实 |
|
如何从一个贫穷荒凉的村子中最贫困的人身上挣钱,镜头干净简练,进到村子时,用的是一位盛装的男孩坐在秋千上盯着镜头看,第二个镜头是一堆孩子跑过来跳席梦思又跑开,没有跳剪,需要跳剪的地方用环境补上,避免突出的方式,是在之前垫一个镜头,比如两个老头问东西的价格,跳的是赶牛的年轻人,前面垫了一个这样的镜头,还以为故事要跟着这个年轻人走。买不起东西的老奶奶应该是磨了好久,以至于镜头有时间下车拍不同机位,再就是利用不同人物的镜头构建逻辑,买鞋子的女人问了价格之后,换作之前买柿子围巾的女人进屋子,下一个镜头则是买鞋子的女人拿着土豆走出来。如何拍开车,值得学习,做到手不抖是基本的,充分利用自己的位置,捕获合适的镜头。镜头和剪辑都很用心。 |
|
Living |
|
偏远山村里,交易货币是马铃薯,另一部脸庞,村庄,可惜太短了只能蜻蜓点水。 |
|
可能因为这个环境离自身太远而有些猎奇吧。镜头尽量友好而克制,非常自然地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 |
|
格鲁吉亚倒爷。“以物易物最原始的交易方式”,可能是因为贫困与落后,也可以是因为资本主义下人们的乌托邦假设。预设结果的制作人和高高在上的观众。 |
|
紀錄片《格魯吉亞商人》,從一個駕駛小巴的商人,帶領我們深入格魯吉亞,從城市到農村的人民生活樣貌。對農村的人來說,馬玲薯就是一切,是美金、歐元也是拉里(格魯吉亞貨幣),更是他們獲取一切生活必需品的主要來源。是的,這裡仍然過著以物易物的生活。商人拿著平日我們習以為常的日用品,村民要用一公斤、二公斤的代價,換到他們所需的用品。孩子們看到商人來,露出發亮的眼神,對他們來說,商人的到來代表可以看見新事物。但如果你問他們,長大想做什麼?大大的眼睛發出茫然的訊息,凝望著你並露出害羞的笑容,問到老人最想做什麼時,他說:「年輕時還想上大學,現在我只想有個事做,不要讓我一天到晚只坐在這裡」憑這部紀錄片拿下日舞影展最佳短片評審獎的女導演,她用真摯的拍攝手法,以及動人的鏡頭,留給我們深刻的印象 |
|
劳作的农夫,打闹的孩童,孤苦无依的老妇人,无所事事抽着烟想要逃离农村的老汉,似乎全世界的农村都差不多,但雾雨氤氲的风景很养眼...欧元,美元,拉里,以物易物,赚取信息差的生意...但土豆才是硬通货。 |
|
土豆代替货币,以物易物。那些捡土豆的人让我想起瓦尔达老奶奶拍的《拾穗者》,题材是好的,可惜是短片,拍得太浅了,近乎单纯纪实……在路上其实可以挖掘出更多故事来。 |
|
为什么不给老奶奶刨丝器!她无依无靠啊 |
|
恰巧去过格鲁吉亚,这个国家自然风光还是挺舒服的,不过真的很穷,但生活得算是踏实吧,尤其是山上的,简直活在世外桃源似的。 |
|
除去穷困的生活,那蓝天老房子旧车穿着有点过时西装荡秋千的小孩甚至工业风的垃圾桶,都有独特的美感。可是要以马铃薯当货币交易仿佛和中世纪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差别。现世的拾穗者,并不美好。 |
|
黑土地与商品经济。 |
|
街上的牛走位好骚 |
|
边看边想 如果中国人都去格鲁吉亚会是怎样 |
|
土豆成为硬通货,格鲁吉亚的动荡和贫瘠。 |
|
小老板看着是有故事的人,表情丰富的可以去当演员了 |
|
格鲁吉亚人均GDP只有中国的一半不到,对于一个人口300+万的国家来说真的很低了。以及我今天才知道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 |
|
2018.12.01 |
|
想起了鸡毛换糖。6 |
|
空旷的乡野风景真美,但若人能生活得容易一点就好了,腼腆的小男孩挑拣着货车后厢的小商品时眼中的闪耀的光芒让人叹息。光是看着女人们猫着腰在地里捡土豆我都快腰疼了。 |
|
7.3 |
|
真实的东西总是动人的 |
|
钱都不算什么土豆才最重要。 |
|
局部真实博人眼球 |
|
土豆,土豆 |
|
贫穷的无奈,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是相同的。差别,可能只是硬通货是土豆,或是大米,或是玉米。PS封面有内容欺诈的嫌疑…… |
|
以跟隨和觀察的方式揭開格魯吉亞鄉野的一角,与土地之間依戀又逃不脫的聯結,男女与孩童的愛美与好奇,以一位走街串巷的賣貨郎的行走串聯,巧妙的設計,沒能再深入一些有點可惜。這種半介入的隨機生活體驗也讓我有些無措,孩子們對鏡頭有些膽怯的不迴避与成年人的樸素的接納与鏡頭背後強設計感(目的性)的提問相比,短片的體量不僅讓人生疑:這是否又是某種凝視的奇觀?看完覺得之前給《臉龐,村莊》的打分低了…/海報誤導性太強。 |
|
2019.03.28【B】 |
|
很真实啊 |
|
观于即将road trip thru高加索山区的前一天、在第比利斯的第二晚❤️ |
|
短短二十分钟,窥见一个从未想象过的角落 |
|
每次想到男主说话像青蛙我就哈哈哈哈哈哈 |
|
1拉里=2.6元,二手靴子15拉里,40元;商人在首都第比利斯收二手衣服还有小百货,到周围郊区换土豆,再回首都倒卖。就说明这个国家好穷!郊区都不完全通行货币,而且换的还是二手的;看到他们郊区的冷清没活力,为我们国家的欣欣向荣而高兴。感觉他们都要被世界遗忘了。特别是老奶奶的1拉里换刨丝器。。;百货里没看见中国字,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