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伊拉克战争 The Iraq War (2013)

    最近更新: 高清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9.2 IMDB 6.4 第2集
      The Gulf War
      1996
      纪录片
      美国

      海湾战争

      The Gulf War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非常好的纪录片。全面呈现了海湾战争发生的背景,美国及其盟国、苏联、伊拉克及阿拉伯世界、以色列等各方势力的解决危机的决策、谈判进程以及谋划、准备、启动战争及作战主要过程。美国从越战结束带来的恐战慎战和害怕巨大伤亡,而即将到来的高科技战争首秀带来的极低伤亡鼓舞人心,唯一的问题是,这也导致了后来小布什冲动连续发动阿富汗战争和第二次伊拉克战争。
      • 虽然是美方拍摄,但是这个自我表扬伴随着自我拆台真是有趣。受访阵容太强大,美国总统、国务卿、作战计划官员、飞行员、战俘、伊拉克发言人什么人都出现,就差采访到萨达姆本人在片子里骂美国了
      • 更贴近深度新闻,除了老布什之外的各路大佬纷纷现身说法;海湾战争并没有真正改变地缘政治面貌,但却成为了一战后再度改变战争形态的里程碑,更关键的是:当萨达姆决定入侵科威特的瞬间,他就已经亲手将自己送上了一条不归路。
      • 补记一下~数月前看见有豆瓣友邻强烈推荐本片的B站资源,虽然对军事史毫无兴趣,但也很想了解下自己刚出生时发生的这件世界重大事件。家中有一台现在看来很平常的收音机,父亲说是当时为了收听海湾战争报道专门花大价钱买的进口货。据说当时这场争端就像如今最红的影视剧一样,是国内人人谈论的话题,大部分国人也因此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叫伊拉克的国家,萨达姆的胖胖脸八字胡形象也由此家喻户晓。听父亲谈到这些事,我感到十分神奇。这部纪录片也真是厉害,似乎除了萨达姆和老布什,当年参与其中的所有重要人物都有出镜,连伊拉克的高官也有采访。而且美国人自揭其短,每每反映他们内部的混乱纠纷,而且坦诚自己也是稀里糊涂没想到的几乎零伤亡大胜,这也是我们至今不敢想象的论调。
      • 除了萨达姆没采访到
      • 能采访到这么多大人物首先这片子就赢了,而且能从史实的角度而不是政治倾向的角度去观察,让观众了解各路势力的斗争以后自己去分析和思考。
      • 二十年前的纪录片现在看也不过时,PBS的确业界良心。越战打怕了于是在决定出兵之前小心翼翼精心准备最后发现对方菜的一比hhhh“我们的目的是光复科威特不是占领巴格达”真是个太好的克制和理性的时刻了,这个也能很好回应米尔斯海默那本书里批评自由主义只是为了解放全人类的幼稚想法,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是可以有重叠的,对自由主义而言人权是其一,石油同样也是重要的,可惜911之后全丢了。
      • 第一场信息化高科技战争,完全碾压,可惜对于平民,没有赢家。库尔德人的奋斗至今方初见结果,走向如何,仍是未知。
      • 齐格弗里德的葬礼贯穿,开始不明用意,看到最后才晓得其深意。新旧秩序的更替,理想化的新秩序提前寿终正寝。
      • 除了老布什和萨达姆,大概能采访到的人都采访到了。弹幕比片子本身更有看头,譬如粉红相信全世界媒体都是政府喉舌。印象最深的是老布什一句“为什么没有二战胜利时候的感觉”。沙漠风暴对中国的影响可以单独再拍一部了。
      • 这个片可以当影像文物了,拍的很好
      • m2121:库尔德妇女在逃亡的山路上控诉:“我们和你们一样也是人,为何不帮助我们?”,这就足以让美国政客在海湾战争的胜利表面后蒙羞!伊拉克阿齐兹很强硬。开始的妖魔化对手用以获得支持以便出师有名,防以色列参战破坏阿拉伯联盟又夸大“爱国者”威力,轰炸平民防空洞后又信口雌黄,最后又靠短视的军人去解决政治问题被进圈套。鲍威尔的保守虽说是为了防止军队的过度杀戮但让更多的南部什叶派和北部库尔德人陷入苦难。政客为了石油,只驱不除根,没有改变政治秩序,疗越战伤再聊以自慰。
      • 原来现代战争已经这么打了啊
      • 叙事清晰,资料丰富,很不错
      • 中东乱象有宗教基因,肇始于奥斯曼的分崩,并在二战和海湾战争后持续发酵。本片制作精良,PBS去年推出的十集《越南战争》维持了同样的高水准。
      • 全景展现,但采访的重量级政治人物太多,他们在镜头前似乎并没有完全真诚,让整个片子的真实性变得有些吊诡
      • 马基雅维利式的世界里,弱国再怎么挣扎也脱不出强国布下的天罗地网 面对米蒂这个霸主,不能存一分侥幸,必须用困难度最高的最顶级招式…… 不是儿戏,万分敬畏 军种利益和将军个性也是重要考量 冷战刚结束还知道节制后来变得贪婪无度 一定要推翻西方的统治,一定会有一个更好的世界秩序
      • 哈哈,那个时期的爱国者导弹的作用完全是吹出来的。
      • 一首采访比较可贵 但拍的尚早萨达姆很多决策的动机仍不可知
      • 对话偏多 中间看睡着了
    • 豆瓣 9.5 IMDB 9.1 第10集
      The Vietnam War
      2017
      纪录片
      美国

      越南战争

      The Vietnam War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上乘之作,感觉看的人不多啊...
      • 彻彻底底超现实的十年。最魔幻的时刻之一,是春节攻势时越共夺取南越国家广播电台,准备播放胡志明讲话,但技术员却播放的是维也纳华尔兹和披头士。当大街小巷正经历枪林弹雨,披头士的歌却响彻全国。但是更多的则是欺骗、幻灭和最终的尝试和解。伟大的纪录片。
      • 20个小时,今年纪录片看得多,这部大概是我今年看的第二好的。纪录片最难把握的是度。太随意会信息量不足比如某些nhk,太主观了就偏离了“记录”比如某些BBC,太客观了又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冷漠和傲慢。学到了很多。
      • 战争的过程之前知道个大概,但是一手的资料和亲历者的解说让我们了解更多当年的决策细节和战争的残酷。第十集的后半部分对战争的反思很好,这是之前很少看到的内容。了解更多关于越南内战也会很容易联想天朝。强烈推荐
    • 豆瓣 9.0 TMDB 6.00 第10集
      한국 전쟁
      2010
      韩剧
      韩国

      朝鲜战争

      한국 전쟁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绝对客观,没有立场。尤其是看完第七集之后我开始怀疑到底国家是什么?国家的尊严是什么?难道不都是统治者的私心?什么TMD的民族主义、爱国都是狗屁,苦的最后终究是百姓!!
      • 所有人都宣称自己胜利了,却已经经受六十余年的煎熬并将继续下去。
      • 一声叹息,战争的受害者永远都是流离失所、辗转无助的平民,以及不得不冲锋的麻木士兵,只有焦土之城沉默如斯;那些身在和平年代还狂热鼓吹战争的人,想以正当杀人为乐的人,真该感谢自己祖先运气好在一次次战乱中苟了活下来,才换来了他们的无知无畏、骚动粗鲁的昆虫之躯,如果地下那些无辜的游魂、不安的白骨,泉下有灵,会跟这些狂热的鼓吹者说“来,我们互换人生,你死我活,很乐意”!
      • 10集共九个半小时。开战之前的内容梳理的挺好,南北各自建国对抗的同时,选举统一的可能随着金九被暗杀而逝去了。三十多岁的金日成杀伐果断,垂垂老矣的李承晚像嫉妒邻居富二代一样胁迫自己的美国爹爹——有趣的是韩国人认为这挺正常,更有趣的是国军捡来日军留下的军装、武器仓促上阵还挺萌的。开战后的混乱梳理的挺好,抓了几个关键事件,汉城的四度易手,以及随之而来的针对汉城居民的轮回仇杀。在南方坚持到60年代的左翼游击队,济州岛惨案,逼迫国军俘虏阵前换军装的人民军,让训练了一周的学生兵上前线的国军,犬牙交错,天地不仁。相对十集的体量,志愿军的作战还真没怎么讲,也没有什么动画演示战役经过的手法,倒是后面的战俘营站队讲了几乎一集,除了韩国式“人民正确&无辜”的民粹立场,本片不可避免的夸耀了一下白马山攻防。
      • 看了6集,后面没字幕了,可惜
      • 详细而且忠实地记叙了战争的全貌,最后一集尾声略显重复,不过考虑到突出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不幸遭遇,也可以忍受。看完以后最深切的感触是:历史上那些所谓的伟人,英雄或是上层精英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进行争斗,筹码却是广大普通人民的生命和鲜血。从这个角度来看,金和李都是历史的罪人。
      • 史料详尽,做到了韩国视角的尽力客观。为反战主题点赞,尤其是讲完战争始末后能专门拿出笔墨看看战争中的普通人生活,有境界。制作上略粗糙,经常能听到配音老师呼吸和咽口水的声音哈哈哈。一些段落,尤其是最后一集,实在是有些拖沓。
      • 比较全面,还算公正客观,就是信息量小了点
      • 客观的让我了解了38线的由来,南北韩的形成,抗美援朝的实质。遗憾的是后三集没字幕
      • 【不管是走了的人,還是沒有走的人,都不可能在血跡斑斕的戰爭記憶中自由】有一次廚房沒開燈不小心踩到一隻壁虎,它骨頭斷裂的脆響一下子攫住我的心臟,想起片子裡一位老兵說,成堆成堆的尸體,坦克車從上面壓過,那聲音他現在還能聽見
      • 主演是谁写的2333
      • 对国人而言,多个角度看朝鲜战争。
      • (9/10)强烈推荐。虽然是韩国角度,但不影响它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录片。视野广阔,并不局限于朝鲜半岛,而是结合整个冷战背景讲述这场战争。视角也比较全面,采访的对象包括了中美俄韩朝各方人员。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中国人完全不熟悉的,比如战前半岛的社会局面、战时双方底层百姓的痛苦、双方士兵忍受的饥寒、普通士兵向父母说的话、还有停战瞬间中美士兵互相挥手……涉及韩国的部分也没有过于宣泄民族情绪,相反这部作品有着非常强烈的反战色彩,描述战争经常是用某某城易主多少次突出战争的悲惨,后半部(尤其第7集)很值得一看,反映战争对平民的伤害(谴责对象包括韩军)。没有丑化中朝,对卢泰愚和中朝修好关系持正面评价。对战时很多半岛人来说,朝鲜战争并非【美韩VS中朝】,而是【百姓VS中美韩朝】,他们只是农民,哪懂得什么左翼右翼
      • 韩国人眼中的韩战,比较客观。战争倒霉的还是老百姓,韩战期间 平壤 汉城都分别被对方占领过,战争形势发生逆转后双方干的事情都是杀人。很多学生被征召入伍,结果很多人连武器番号都没有就阵亡了。纪录片采访了很多战争亲历者。
      • 跟其他类似题材纪录片比,居然很中立很好看,KBS的这版始终秉持着人民史观,除了前线的史实,也看得到炮火下万千平民的悲苦,另外了解了几方有关战俘的许多避而不谈的信息,算是很好的补充。
      • 第7集很让人印象深刻。个人对韩方立场表示理解,然而弱国在那个时代卷入大国博弈只能任人宰割了。韩国现在确实是发达国家了,这足以说明朝鲜民族的了不起。然而在下一次东亚秩序大洗牌之前,在六方中韩国的自主性和日本一样,依然是最弱的——这一点有可能会摧毁他们至今取得的一切成果。
      • 太恐怖了,太悲惨了,一场无解的战争。
      • 史料和采访都很丰富,几个人的权力、欲望就能让无数人失去生命,他们都是罪人。看到了很多战争里的细节,令人失语。
      • 十年前朝鲜战争爆发六十周年时候的纪录片,叙事沉稳严谨,资料详实珍贵,采访对象有学者和政客但大多是亲历者细节动人,冷静的旁白与残酷的画面构成的强烈反差,帝王将相在此多属丑角,普罗大众一次又一次地被历史的巨浪碾过,令人屡次落泪。首尔和平壤的多次易手和接踵而至的人去城空,洛东江防线的悲壮、仁川登陆的霸气和长津湖大撤退的羞辱,中国志愿军五次攻势的残酷勇气和美国海军在兴南码头收留20万难民的义举,后期拉锯战的毫无意义的政治面子和战俘谈判中的毫无人性,战争越打到后头越没底线,第8集和第10集对普通人生活的展示和野蛮的屠杀实在是不忍看下去。这样的纪录片水准,放在BBC/PBS/CNN/NHK的一众纪录片中毫无逊色。
      • 这个纪录片最可贵之处在于,不只讲大历史,也讲战争阴影中的芸芸众生——老百姓永远是战争的“失败者”。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虽是同族,但战争中杀红了眼,互相报复,诛连亲属,比比皆是,永远不要高估人性中的魔性。南韩的许多学生兵,刚摸枪就上战场,连部队番号都没有,是实打实的炮灰啊,太惨了。兴南撤退,为何有如此之多的民众跟随?不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只是害怕对面杀过来会报复性大开杀戒。
    • 豆瓣 8.5 第08集
      The Cuba Libre Story
      2016
      纪录片
      德国

      古巴自由故事

      The Cuba Libre Stor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偶像格瓦拉
      • Una revolucion!!良心制作~看完更想去古巴了(海报应该换成fidel才对...
      • 西方意识形态色彩比较浓厚,采访对象以流亡者偏多,可能对卡斯特罗时期有所丑化。古巴的人均GDP在拉美一票号称皿煮的美帝傀儡国中并不算低。老卡和老切是名副其实的英雄人物。涨姿势很推荐。
      • 3.5颗星,这部Netflix纪录片在豆瓣评分8.7我觉得有个主要原因是:占了古巴纪录片少的便宜;对古巴历史的讲述比较全面,时间线从原住民,西班牙殖民者贩卖黑奴,到美国崛起后介入古巴摆脱殖民,再到一个接一个古巴统治者,能清晰度看到作为小国,在自身无法工业化的情况下,只依靠农业(蔗糖雪茄等),和旅游业是多么受制于人;和JFK的阴差阳错,为了独立自主、时也命也的全面倒向苏联阵营,苏联解体后经济差点崩盘,幸好和委内瑞拉一拍即合;讲述的立场在二战前还算中立,但卡斯特罗横空出世后可以说很不中立,与PBS的纪录片《越南战争》差的远了,无法走出意识形态的圈子,这就是大国宣传机器强势地位带来的优势,让古巴这样的小国基本没有自辩的空间
      • 切格瓦拉,真正的革命者
      • 补古巴历史,盛产投机者和真汉子的国家!
      • 虽然有洗白肯尼迪的嫌疑,总体上算公正
      • 说的很浅的一部 不过这片里居然还有upf的教授~ (翻译成神秘古巴就是错误的 这就是永远不待见某些地区翻译的原因)
      • B+
      • 剧评
      • 祛魅
      • 我德做纪录片还是很赞的,比Netflix许多白左味儿过重的夹带私货片好太多。历史是多么有趣无语的细节集合,卡斯特罗的所有狗屎运全靠愚蠢的美国人成全,能傻成这样也不容易。
      • 原来南美人民搞革命是这样的放荡不羁。。。采访了半天都是异见者让后面的故事看着很无趣。。。
      • 举起手中的自由古巴干杯🍻salud
      • m2135:1492年哥伦布发现加勒比海上的明珠后几百年的革命历史。2018年,劳尔卸任总统留任书记到2021年,迪亚斯-卡内尔上任2界10年,并留任3年书记直到2031年,古巴人民的自由和生活将会是什么样?
      • 乱世出枭雄,讲述一个弱小的岛国如何在一个地痞流氓一般的领导人手中投机倒把将自己从殖民者手中解脱并与美国对抗的历程,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果然名不虚传。
      • 从古巴被殖民说起,重点放在了卡斯特罗执政后的年代。古巴这一路走来真是命运多舛,先是被独裁,又是找苏联盟友,又投靠委内瑞拉。被“穷”蹂躏多年。终于这些独裁者们发现全球化后,他们再也无法控制和洗脑民众了。非常好奇古巴的未来和谁会是新的执政者。
      • 从西班牙殖民时期讲到05年与美国关系解冻 可以说是最全面详尽的古巴纪录片了 Fidel Castro作为有全球主义理想的dreamer最终为人诟病 Che Guevara因悲壮一死成为流行文化符号 不得不为之扼腕 (ps:听特工奶奶讲她年轻时候受美国指使给卡斯特罗下毒没忍心最后竟然滚床单了 现实版史密斯夫妇吗😂)
      • 把从哥伦布时期到古巴革命的历史完整梳理了一遍,还请了一批亲历者采访,非常珍贵了!
      • 我们要如何拜托共产集权主义的怪圈呢
    • 豆瓣 8.5 IMDB 6.9 第03集
      The Ottomans: Europe's Muslim Emperors
      2013
      纪录片
      英国

      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The Ottomans: Europe's Muslim Emperor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那些腦中只有“洗白”、“吹”和“黑”的無腦人士還是趕緊閉嘴吧
      • 原来中东和巴尔干地区的各种事都是奥特曼惹的祸…想到现在的中东和欧洲局势,只想说真的什么叫风水轮流转,一报还一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话说海的庇护真是大英大美耍起赖皮来不考虑后果也不承担后果得天独厚的条件啊…
      • 看到最后才是最唏嘘的,凯末尔强制摘掉头巾和帽子,强制实行投票民主,最终人民拿着他给的民主,又把头巾给投了回来。这算是幸事,还是不幸?
      • 当动荡的中东让人头疼不已时,稳定繁荣的土耳其自然会被西方人塑造成穆斯林国家的榜样,讽刺的是,当初插手中东埋下祸根的不也是你们么。
      • 頭上包的都是什麼呀。。。// ME is so fucked up..//Hew Strachan !!
      • 继先知和安达鲁西亚之后,Rageh Omaar再次主持伊斯兰相关纪录片。The Ottomans: Europe's Muslim Emperors讲述奥斯曼帝国,一个令人着迷的主题。不了解奥斯曼,就不会明白今天近东中东北非和东欧巴尔干国家的各种逻辑。三集的份量对于这样一个主题来说实在是太短了。希望BBC的多元化可以更加发扬光大。
      • 挺无聊的,三集中东游记而已
      • 论脚本文采故事讲述方式制作拍摄风景展示不如Simon那部,它更加厚重更侧重于历史观的构建。不得不说,奥斯曼真的像大清啊!这部拍于2013年,结尾对于土耳其抱有极大期待,希望他能成为魔法棒,点亮整个中东地区,少些宗教的牵绊,现在三四年过去再看埃尔多安在土耳其做的事情,真是令人唏嘘。
      • 补课。世俗与宗教,宗教与宗教,民族主义等等。在历史里,我们往往看到当今世界的镜像。
      • 600年历史的奥斯曼帝国,以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地跨亚欧非的强大帝国,面积广阔,宗教宽容,可惜的是没赶上工业革命的浪潮,可能是因为财富人口来的太容易没有动力吧。落后的帝国被称为欧洲病人,在一战后被胜利者瓜分,奇特的是帝国的中心竟然被保留,这就是土耳其。在欧美眼中,土耳其是中亚国家中成功的典型,伊斯兰和现代化的完美结合。这个国家最近拍摄的一部讲述帝国16世纪历史的电视剧引发了强烈的两极化的讨论,有人追忆帝国的荣光,有的觉得那就是腐朽落后的历史。主演说,好处是大家现在去讨论去学习,得了解自己的历史,才知道未来在哪里。
      • 虽然是BBC出品,但是对英国在一战前后对中东格局的消极影响做了挺深刻的检讨。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对于多宗教多民族的兼容并包的态度令人想到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王朝以及当朝。补了一个知识大盲点是,原来当今的中东地区全部隶属于奥斯曼王朝
      • 观看的日子里巴以再次冲突,窗外枪声不断。片子里有位学者说,如果世界会发生第三次大战,最大可能就是在这里。短评有人吐槽英法当初的领导人不够英明才扔下这么个烂摊子,又有没有想过也许就是人家太精明了。纪录片或多或少都会有主观倾向,更何况涉及到复杂的宗教、民族等,这部比耶路撒冷那部好点在受访者的立场和角度非常广,可以同时看到不同的故事版本跟观点。以史为鉴是句真理,由整个奥斯曼的兴衰到近现代有欧洲火药桶的巴尔干地区和冲突不断的中东都在告诫我们:警惕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以及别被西方忽悠瘸了。P.s.虽然主持人各有倾向,但bbc这个时时刻刻都要声明下英国是搅屎棍的作法很会了。
      • 加里波利的惨败一带而过,亚美尼亚大屠杀倒是讲得多些;不过看英国人自己谈英国人给阿拉伯人的空头许诺,对一周后奥斯曼的瓜分,然后在雄伟壮阔的配乐下推出了阿图卡,嗯,帝国主义都是大话精,救国还靠国父,还蛮有意思的....
      • 轮廓清晰,细节不足。
      • 还是比较中肯的。A站英字三集全。
      • 走马观花式的简单解说。只是大致说明了奥斯曼的历史,并没有详细介绍讲解
      • 1299年Osman一世建立奥斯曼王朝,穆罕默德二世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并定都, 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嫁给了莫斯科大公,所以以后俄罗斯的皇帝从伊凡雷帝开始才能称凯撒。苏莱曼大帝时期,奥斯曼国土扩大到更大的欧洲和亚洲地区。详细读书笔记转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802883/
      • 啊我对土耳其历史显然比对俄罗斯历史的兴趣要弱多了。。。(当然也跟我的宗教知识的贫瘠高度相关- -
      • 难免有欧美希望美化土耳其式民主以期宣扬欧美式文明的中东桥头堡形象之痕迹,但其纵贯奥斯曼与土耳其史今分析中东与巴尔干现状的思路还是稳、准、到位的。不得不佩服BBC御用史家的笔杆子,能够把多元驳杂的史料与思考维度融汇在一个非常准确的切入视角上展开叙述,棒棒哒。
      • 第三集
    • 豆瓣 9.0 第03集
      Inside Europe: 10 Years Of Turmoil
      2019
      纪录片
      英国

      欧洲内部故事:混乱的十年

      Inside Europe: 10 Years Of Turmoil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脱欧、债务、难民,要不怎么说是欧洲研究的黄金十年呢,研究一个国家/政体,关键不是看他风调雨顺的时候,而要看山雨欲来或者支离破碎的时候。BBC也是真牛逼,全明星卡司,看到开会都是开到后半夜也觉得政治家挺不容易的。两个笑点,1.欧债一集,开会开到凌晨4点,新闻发布会说“欧盟一般都在夜里做出最好的决定”。2.难民一集,好不容易达成了强制性难民分配体系,但是难民没听说过卢森堡,都不愿意去。卢森堡总理亲自去难民营说服,自己说“卢森堡也没那么穷”,笑死
      • 非常好看。英国跌宕起伏的脱欧,希腊“牵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欧债危机,从土耳其/匈牙利漂洋过海到希腊/德奥fresh off the boat的难民。三场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捋得很顺,第一次系统性了解到how decisions are made inside EU(就问最倒霉最惨的欧洲理事会主席是不是Donald Tusk)。这部纪录片最令人惊叹之处在于访问了大量的时任总统/总理/主席,决策人的自述让人仿佛切身体会到政治家们热锅上蚂蚁式的焦虑,锅真的好热好热......同时,这些时不时做出糟糕决定的人又有种令人晕头转向的领袖魅力(看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萨科齐已经不是总统了=。=Matteo Renzi可爱小胖,默克尔女士近乎圣人)。小萨和默克尔的真情流露感人,“因为我们都是大陆人”?🤔🤔
      • 最强卡司汇集的欧洲政治大戏,你BBC还是你BBC。
      • 首、末两篇分别可与《欧洲:他们还是我们》、《出埃及记:难民的欧洲之路》两片作姊妹篇。中篇,希腊债务及退欧危机。
      • 从会议室到街头海上,清晰的叙事,顶级政客自白,珍贵的纪录片段和照片,人性被政治左右,政治里又掺杂人性。一定有人说这都是命定,但既然有那么大的平台和空间,飞蛾扑火也值得。摄制团队NB无疑,但有魄力布置这么宏大的作业,也就BBC。
      • 欧洲扩张太快,各种不同国情政治人口问题早已给欧盟混乱埋下伏笔,最后一根稻草是默克尔大批量接收难民,不是嫌弃他们,去看看当上伦敦市长那个穆斯林市长就知道下面社会的难民和移民都会是些什么货色。本来有个帮助英国的提案,美国做东五眼联盟组建无门槛互相通商就业居住旅行,5个国家都是极度相似和富裕的国家很合适,就是因为伦敦被安置百万难民,加拿大接收了几十万难民很可能造成恐怖分子蔓延就此作罢,如果没这事,英国还会苦于脱欧么?欧洲的混乱是对自我感觉良好的欧美左派一个警示,但很明显他们并不觉得自己错了,只是责怪改支持右派政党的人民不理解他们,欧美必然会毁在这些不切实际的梦想家手里
      • 意大利难民危机,希腊债务危机,英国脱欧危机背后的决策,看起来主角就只有默克尔和法国两个国家,其他国家不过是搅局,但是默克尔总是要其他成员国风险分担,责任共担,确实过得挺憋屈的,敢脱欧(其实也不敢)的也就是英国。
      • 三集的主角是英国、希腊和土耳其,可见这十年来,对欧盟的冲击,来自边缘地带,其欧陆核心法德的合作,依然稳固。变数在于马克龙和后默克尔的法德政治和民意走向。
      • 补课欧盟近几年矛盾的来龙去脉!
      • 找到了,A站有全部3集的资源
      • 原来在欧盟事务中默克尔的影响力比想象中大多了,当之无愧的主角,出身东德的她操碎心,镜头也热衷于捕捉她,溜出峰会去吃街头小吃的默克尔,被自己的央行惹哭的默克尔,奥巴马搂着安慰的默克尔...看来当领导人也是个力气活儿,动不动通宵开会且必须保持清醒和紧张,毕竟讨论的议题都是涉及国家命运的大事,领导确实不是一般人可以当的;三集三个重大议题,每一个都不是简单黑白二元可以讲清的事情,个中复杂困境难解,讲难民问题的一集最揪心甚至泪目,难民移民问题给当地带来的社会矛盾不可能无视,可是面对死去的上万人面对爱琴海边溺亡的三岁男孩,政要们作出的决策已经不可能只建立在利益和自己的政治前途上,而是首先是建立在一个人的人道责任之上;感觉归根到底经济形势衰退加上欧盟内部不同国家差距太大,有些理念虽好可惜现实残酷
      • We are probably witnessing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真是能/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光是看他们不停开会看了几个小时就觉得心力交瘁
      • 相当精彩的纪录片,围绕欧洲过去十年的三大议题Brexit、金融危机和难民展开。在法生活的一年中能切身感受到这些历史事件对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渗透和影响:对难民有口难言的不满,街角顽固的Frexit涂鸦,经济下行的颓丧写在许多人脸上。欧盟内部各国实在是差异巨大(不止一次在旅行途中怀疑:这也配“第一世界”?),众口难调;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出于共同利益/理想结成的联盟,势必要面对日后渐生的分裂和利益纠葛;当然,放长来看也不过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欣赏的是片中展现了一些政治人物的personal character,萨科齐耿直boi, 言谈间自带法国人一惊一乍的情绪,不过还算有点人魅力;默克尔奶奶隐忍负重,真的是扛了太多不容易;意大利总理眉眼里充满了(不知哪来的)自大与傲慢;荷兰总理很典型的理性、务实、利己。
      • 再一次感慨别人家纪录片都拍到这个份上了,而我们的纪录片除了吃还是吃/后面两集绝了
      • 如果说脱欧是纯粹偶然,欧元体系内在的设计以及欧盟国家之间的分歧是欧盟没法持续的一个必然
      • 很喜欢!很难想象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就这样过去了,透过英国的视角来看这个曾经身处其中的混乱十年欧洲,是有点奇妙的体验。从欧盟磋商和决策过程的层面讨论了脱欧/欧债/难民三个主题,叙事完整度和节奏都把握得非常棒。第一次意识到culture background 和personal history是如何左右一些关键事件的决策(默克尔在欧债/难民问题上对是否坚持既定规则的不同立场,很大程度上是她东德成长的背景影响的),也再一次明白信任是人类活下去最重要的力量(这个意义上讲欧盟实在是意义重大的尝试)。
      • 比任何poli drama都更精(惊)彩
      • 2011-2020欧洲是怎么一步步没落的。大厦将颓的故事
      • 欧盟的成立,听上去是为了一个更团结的欧洲,实际上是为了各项资源自由流动以达到资本利益的最大化?欧洲好像变成了一些互相联手做生意的企业组织。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欧盟本身更优先考虑其利益而非责任。
      • 非常好看。回顾欧盟的十年,真是惊险刺激,从英国脱欧、希腊债务危机、难民潮三个方面,展现欧盟如何应对,期间的来回博弈过程真是艰难曲折。片中也鲜明地看出德国和法国是欧盟的核心,其他国家政要都只是背景。而默克尔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各国政要流水也似的换,拿主意的都还需要她。她的确是一个有魅力的政治领袖。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