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少女 The Young One (1960)

    最近更新: 正片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7 IMDB 7.7 正片
      Nazarín
      1959
      剧情片
      墨西哥

      纳萨林

      Nazarí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超現實主義標籤下實質是現實主義,據說是塔可夫斯基的十佳之一,冷靜而流暢的鏡頭控制,對教會的批判及對牧師的聖人形象樹立實際上並不矛盾,將攝像機對準最底層最真實的世界,與羅西里尼的新現實主義遙相呼應,裡面也有許多有趣的實驗,比如雙眼眨動的抽幀,幻覺裡的浮動影像,都讓人想到,這依然是布努埃爾.
      • 对于代言上帝的教会来说,你的灵魂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对教会权力的影响;对于碌碌生存的世人来说,你的崇高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否从你那里得来好处;世人的善恶选择是一念飘忽的,欲望是游离的而理性是模糊的,是以单纯的善意是与尘世扞格不入的【8】
      • 8。Nazarín教父在这世界里,该说是虔诚,愚蠢还是天真?
      • 9.1;昨天晚上我可能死了,是怎么死的我也忘了
      • 布努埃尔墨西哥时期作品,戛纳电影节金棕榈提名影片。“导演意思是,(影片出品时的那个)世界真正所需要的,不是另外一个基督式的虔诚无用的好好神父,而是一位怀有爱心的革命者!”
      • 你在美好的一边,而我在不幸的一边,但你我的结果都不美好
      • 牧师纳萨林是一个现代版的耶稣,他有着坚定的信仰,在科学的基础上实施善行,哪怕自己挨饿受冻,也要将东西给予他人,替他人承受痛苦。但这些善行却没有赢得人们的尊重,反而害得自己的房屋被烧毁,成为了包庇犯,被教会开除了教籍。最后被世人唾弃被同行的犯人殴打,讽刺了社会的不可救药以及无法救赎。而阿特家人在寻求牧师帮助时,所有人都在祈祷,却摆出了各种异教徒的手势。阿瓦在病重时向圣像祈祷,最后逃走时将圣像烧毁。这些都体现了人性的自私,他们不是真正的信仰上帝,而是为了可以去病免灾。老神甫批评男主:你的行为不符合牧师的习惯,是在与教会作对。讽刺了现代宗教已经被离了最初的教义。男主在监狱里被殴打后,开始质疑自己的信仰。但在结尾一个老妇送给他一个菠萝,代表着上帝依然在,男主获得了回报。也说明还有人有信仰,实施善行。
      • 神甫被自身的缺陷所苦痛有所罪责,又在此之下产生了对既定的传教和宗教模式的疑惑。最后路边的老夫人无意的一句轻描淡写却击垮了神甫的神经。一位不在乎他是罪犯与否的人施舍给一个被世人构陷成罪犯的神甫,这份施舍没有源头,即神甫的要求。最终还是指向了权力的倒置,是力量掌控的归属问题。宗教不是最基本的,最基本的是人愿意相信。
      • 比起那些满怀基督教情感的导演,这位哪能讲,好像没有很多爱心哦,一个安贫乐道却本质上很教条其实不太能与人共情的神父,改不了愚民的迷信却身不由己被捧为圣人甚至跟耶稣似的有了马大姐妹追随,简直黑色幽默。富恩特斯的第一任老婆Rita Macedo演二女里被称为丑的那个斗殴妓女。
      • 迫害虔诚神甫的101种方法,世上恶人多不胜数,信仰不值一文,被抛弃被践踏,哪怕再造当世基督圣人,也只会被嘲讽被唾弃,被当作堂吉诃德式的怪人,沦为乞丐甚至被囚禁流放。 “我宽恕你,但我蔑视你,我因不知如何将蔑视和宽恕区分开而感到罪责。”
      • 看惯了布努埃尔明里暗里对宗教的嘲讽,再看这部,怎么都觉得对信仰描绘有其他的意思。与《维莉蒂安娜》对比很有趣,相同宗教人员身份,却有着不同信仰结局,如果说维莉蒂安娜是最终窥破现实,信仰崩塌,纳萨林则完全是始终坚持如一,并在最后如遇“神迹”,这一迥异相差,成为研究布努埃尔本身看法的最大入口,另外也体现出顽固的社会性别归属——神只能是男性。作为入选梵蒂冈推荐宗教片目的影片,可以很直接的看出,宗教在当代处理信仰与科学的立场。本片也是布努埃尔绝少真正“嘲弄”底层的电影,标志性的嘲讽中产阶级不提,即便作为叙事动因的《维莉蒂安娜》里也有现实性的人物依托,绝非嘲弄,但本部内的底层,作为宗教信仰中愚昧的代指,被构建成了无视真相、盲目崇拜的面目,一定程度上算是布努埃尔的现实主义叙事,但更多还是作为衬托群体存在。
      • 8.5/10。①如耶稣般高尚虔诚的教会信徒男主因收容反击杀人的妓女+为病重的孩子祈福(该孩子因此康复,女性B也因此崇拜他)两件事而遭受各种人(教会、世俗、B的前男友等)的打压。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他一度信仰动摇,但最终坚持了下来。②表意有力的高水平摄影(光影/构图);教科书般的运镜/场面调度的丝滑优美感很契合角色们或崇高或精致的气质。③文本上有些段落比较重复/冗余;叙事戏剧性不够。
      • 布努埃尔终究是只变色龙,披着左派激进分子的名声,却像珍爱鱼子酱和隐士身份一样地讴歌保守价值。据说是塔式的最爱之一,也在梵蒂冈钦定的伟大宗教电影之列,然而男主是无神论者,导演也拒绝分析影片,声称里面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唯一的解释是,60岁的布努埃尔,还像安达鲁狗时那样cheeky。
      • 9/9/2007 2:30pm HKFA
      • 洪常秀的影史十佳,确实也是他想拍的那种电影,万花镜般折射出众人对信仰的不同理解,那些追随者们,和不信的人又有多大区别呢?马车驶过这一幕已足够有力,但没想到从天而降的鼓点,终于将绝对中立的视角,导向一种难以言说却异常清晰的感受。
      • 布努艾尔宗教三部曲中批判性最弱的一部,布努艾尔塑造了纳萨林这样一个执着的信仰者,却对社会政治、大众思想和教会的伪善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三个主人公最后均没有得到好结局,被世俗社会打败,影片在导演擅长的无意识表现方面惜墨如金反而迎合了当时世界主流电影思潮,颇有新现实主义的风格。
      • 8/10。宗教题材处理起来都有点牢骚。男主角几乎是《维莉蒂安娜》的翻版,他徒劳的把慈悲带入堕落的世界,理想遭到惩戒,成了俗世贪婪掠夺的牺牲品。画面控制很稳定,适度的深焦镜头、克制摄影机运动和简单的场面调度,还有两段幻境,这一半是受限于成本一半是作者印记的节制性技巧所导致。 @2014-05-07 02:31:25
      • 与维莉迪安娜主动选择后信仰被击溃不同,纳萨林只是过着苦修般的生活,就被愚昧的群众推着做圣徒,但他从未沾沾自喜,因此他被信徒男友陷害,被教会营救出来后他只是迷茫,最后路边水果摊的老人送给他一个菠萝,他接纳了,暗示着人的善意和他不曾动摇!布努埃尔显然更激赏纳萨林的行为,做善事不图回报,同时相信科学,而他看不上的是如维莉迪安娜这样资产阶级出生相信善有回报,女信徒的无知和蒙昧!总之,布努埃尔大概不赞成很多东西,其中就有女信徒这类人!
      • 9.宗教三之一。主人公以绝对虔诚的仁慈心境,试图在堕落中种下慈悲,这一切的徒劳使得主人公落入惩罚情节,并在开放式结尾中或揭示出人物的理想主义幻灭。本片没有视觉上的超现实表现,采取了情景超现实手段,提出对宗教信仰问题的质询。550
      • 事实上,情人,善人甚至圣人,在布努埃尔的作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性,但在某种程度上来看,这还是次要的,因为男女情人,圣人本人,在布努埃尔看来,比错乱者和堕落者更加有害。熵的时间或者永恒回归的时间,这两种时间都要在原初世界里寻找自己的源头,因为原初世界赋予它一种无法补救命运的作用,发生在座位起始的和终结的原初世界的时间流逝在派生环境中,这几乎是时间的新柏拉图主义。
    • 豆瓣 6.6 IMDB 6.8 正片
      El río y la muerte
      1954
      剧情片
      西班牙

      河流与死亡

      El río y la muert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7。三代仇。布努埃尔怎么一直让人有种冷眼旁观的感觉。
      • 真是死亡的河流 血仇社会的慢慢消亡
      • 将犯罪问题简单归结为野蛮和文明的对立,布努埃尔觉得这种观点很操蛋。【6】
      • 布4:介于清醒和瞌睡之间,早期的布努埃尔如此无聊,看他片子的我又是有多无聊。。
      • 蛮傻的。何苦呢~ 生命微不足道,死亡毫无意义。
      • 布努艾尔的结尾倒总是很有力量
      • 居然是个拉美式的家族纷争剧,两个家族的代表是典型的设置(一方是留守乡村的未开化老派势力,一方已经在城市里接受了新式教育)。结局的处理突兀,两人的和解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剧情铺垫。
      • 2020098 最后的一抱略显尴尬,反倒削弱了讽刺的力度。缓慢流淌的河流是血缘的复仇,是死亡的承载,从片头字幕里的一滩死水到最终焕发勃勃生机,利用黑白摄影中光线的不同,布努埃尔从影像上完成了文本的转变。
      • 爱比恨强大
      • 一幅世袭血仇的恶性循环。复仇心理,带着强烈又誓死的意志。人,一旦染上此病,便难以更改。这是基因相传未根治的恶魔,也是久远恶习的使然。
      • 墨西哥的现代化注脚
      • 文明的社会将来临
      • 以回忆录的方式托出小镇杀戮史,描画代际家族复仇,河流意象不言自明。整体上偏自然叙事,偶有留白,前脚威望老者病重、后脚众人出殡抬棺的编排值得玩味,因病死亡是无法进入镜头画面(蛮荒编年史)的。
      • 生肉,剧情实在很一般
      • 血仇如不止的河流早已远去
      • yzm
      • 说实话没有怎么看懂
      • 54年威尼斯电影节。175
      • 一言不合就开枪。
      • 早期的布努埃尔……
    • 豆瓣 7.0 IMDB 6.7 正片
      La mort en ce jardin
      1956
      剧情片
      法国

      魂断花园中

      La mort en ce jardi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果然是金盔Casque d'or(1952)里的Simone Signoret~ According to Luis Buñuel, Simone Signoret missed her husband Yves Montand so much that "on her way to join us in Mexico, she slipped some Communist documents into her passport hoping to be turned away by American Immigration".
      • 上了孤岛才开始有布努埃尔的感觉(《泯灭天使》回来了);文明vs野性,两段式切分叙事的先驱(这么看阿比察邦都不新了),真有你的布努埃尔 @le champo 137
      • 死在伊甸园是吗
      • 前半部分是为制片人拍的,进入丛林后才渐入佳境。一条蛇的死亡昭示着邪恶的暂时被压制,因为邪恶的蛇身上爬满了欲望焦虑的蚂蚁。老丑的矿工用猎枪替代了不能勃起的性器,“征服”了女人“戕害”了良知,而终局不过是丛林法则的对决,最具破坏力和最具“被保护力”的人儿得以幸存。【7↓】
      • 人这种动物“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其人将死其言也善,至理名言。本性难移,也是至理名言。一切皆虚幻,虚无缥缈,尘归尘,土归土,金钱名利,既是身外之物,也是一把带上就摘不下的枷锁。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能生存,一为真正单纯的人,一为法外之徒。冥顽不灵、老实巴交、利欲熏心都没好下场。
      • 7。无奈下的版本比较渣,前半部分的反压迫是老生常谈了,后面丛林才是精彩之处。
      • 人的高尚和丑陋之间隔着什么?那就好比是在雨水充沛的热带丛林的夜晚,一位纯洁的少女伏于我的左大腿上,而另一边则趴着一个肮脏的妓女,包括我在内,就构成了圣三位一体。
      • 两部分作品,重点在第二部分,竟类似“丛林历险记”,几个幻觉细节可圈可点
      • 原本绝境中的一群人已经逐渐团结起来,但当意外的获得失事飞机里的物资后,人还是无可避免的走向了疯狂和残暴。
      • 史上最怨念憋屈神父,本想为民解难不料柳暗花明被民错当嫖客,情深款款故事开讲又被人当透明。布努埃尔的神职人员就一天到晚装逼被雷劈,好心遭狗咬!不过话说回来皮寇利尊顶未谢时还真玉树临风准型男一枚
      • 太精彩的一个故事,布努埃尔讲故事的水平太超群,寥寥数笔关键人物立刻成立,然后就是水到渠成一泄到底。热带丛林里的出走寓言,圣女妓女神父疯子强盗组成的流浪团,Chark实在是太太太太性感黝黑的肉体坚毅而温柔的眼神果断中带着的杀气心脏缺拍。
      • 前半程有些套路无趣 丛林里干脆利落 反思和对神职心性的拷问也更有效 蛇尸幻觉是先验 飞机残骸的一个镜头算是泄底了
      • 后面有《迷失》的感觉···
      • 男主角类似007的硬汉。森林里的生存不易,有飞机坠落剩余的物资救了他们。但他们还是互相残杀,神父也心怀鬼胎地藏宝。哑女的父亲神经错乱地乱杀人。困境下人越少不是互相帮忙而是互相攻击,哪里都一样。
      • 布努埃尔偏商业的作品,可谓克鲁佐的《恐惧的代价》之姐妹篇。殖民地的法国流亡者和掘金者,在仍可以使用丛林法则的环境中,以生命搏生存的故事。满足法国本土观众的猎奇心理,很可能也是那一代人痛苦的追忆。
      • 开场反抗布局段落明显没有中后段的热带丛林段落精彩,这个硬汉+妓女+处女(女性电影形象的简单两分法)+神父(布努埃尔嘲讽宗教的着力点所在,在丛林里还衣装革履地翻圣经)的生存故事很有进行寓言式解答的空间。
      • 情节较平缺乏生气
      • 历经文明的崩溃和自然的驱逐,亚当夏娃携手再出发。残酷温情、现实幻觉处理得不太平衡,冲淡了氛围。
      • 几处蒙太奇手法玩的不错
      • 逃出幻想丛林
    • 豆瓣 7.0 IMDB 7.2 HD中字
      Susana
      1951
      剧情片
      其他

      苏珊娜

      Susan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苏珊娜很诱人哦
      • 1、作为宗教道德的对抗者,苏珊娜的符号是老鼠、蜘蛛和蝎子;2、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在勾引男人,性符号漫山遍野:谷仓、蛋清、猎枪、野草、井口、大雨、黑夜、拱门;3、难产的母马=女主人=抹大拉的玛丽亚,分析在此: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630967/ 【7↑】
      • “你不是一个婊子,而是个荡妇,是毒蛇”,不过邪恶的不是苏珊娜,而是那些禁不住诱惑的卑劣人心。布努埃尔的墨西哥风情。
      • 最后,太阳出来了,母马正常了,Jesus留下了,这家人又愉快地继续生活在天堂般的牧场。
      • 布努埃尔早期的剧情片也是如此精彩!象征性的东西很强,魔鬼险些战胜了上帝,幸亏最后的一分钟营救。一些情节和象征手法让我想到了《榆树下的欲望》。
      • 看老布这么狗血我实在忍不住笑
      • 7。除去开头和结尾,中间大段有些没意思。各种勾引,衣领一扯就勾引成功。。。
      • 不知道布努埃尔回过头来怎么看这一部。
      • [2020年3月布努埃尔√] 相当纯熟也相当精彩,制片厂摄影棚里拍出的大庄园家庭情节剧,带有毁灭力量的“外来者”模式(开头逃狱的段落倒是让人想起布努埃尔的前作[大赌场])带有一定悬疑惊悚的气氛(暴雨),以及人物之间的戏剧张力。不过价值上还是挺保守的,人物塑造也比较套路;但通过精湛的细节的编排和视线引导,尤其各种小动作和眼神的处理来引导观众情绪,体现了布努埃尔的高超掌控力。
      • 4.0。
      • 7.6/10 结局妥协了,不过对于female fatal 刻画的还是相当传神
      • 一个外乡女人从监狱逃生到一个墨西哥农场,分别和长工监管,农场少爷,农场主发生情戏纠葛,差点闹翻天。。。3.7星。看完布努埃尔这部寓言式作品4小时后,我又看了《白鹿原》。
      • 115
      • 老布中规中矩的作品。Susana最杯具的一点在于她没有明确自己的重点,广泛撒网却没有重点捕鱼。另,那时候的连衣裙真不错,抓把一下就能变一字领。
      • 3.5;苏珊娜是魔鬼的化身,探测人心欲望的镜子,一个“闯入者”颠覆既定局面;神的恩赐并未激发良善,人类需要神的庇佑时又缺席,布努埃尔对宗教的讽刺十分明显。
      • 平铺直叙、小格局的艳女传
      • 到底是上帝的旨意,还是撒旦的旨意
      • 布努埃尔世俗起来拍狗血也如此精彩,和《不良少女莫妮卡》一样有种掩盖不住的色情,喜欢质疑上帝的老布和老伯其实都很懂人心对性的幽微之处
      • 看似是对一个浪荡女人的惩罚,上帝对魔鬼撒旦的惩罚,实则是对那些容易受到诱惑的有产阶级们的讥讽与失望。
      • 苏珊娜的三样武器:锁骨、香肩、酥胸半裸
    • 豆瓣 5.7 IMDB 5.9 HD中字
      Gran Casino
      1947
      剧情片
      墨西哥

      大赌场

      Gran Casin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欣赏不了里面的歌曲,节奏也有些慢,但感觉情节是《西部往事》的前身。电影3.5星,半星给导演,谁让他是布努埃尔呢?
      • 6。老布在墨西哥的第一部作品,很平庸,还是部歌舞片,蛋疼。。。
      • Luis Brunel,1949。很难想象布努埃尔还会拍这样的电影,是他的第一步长片作品。这是一部黑色电影性质的作品,和他后期的超现实完全不同。电影本身有很多缺憾,尤其结尾草草结束,令人遗憾。电影意义很小,就想那种看过一遍就可以立马忘掉的片子。
      • [2019年10月布努埃尔√] 布努埃尔在西部片框架里套了个这么标准的歌舞片也是蛮奇怪的(上一部不标准哈哈),墨西哥和美国的电影工业之间从工艺到语法的连接可能真的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各唱段没有字幕挺影响理解剧情的。大资本家=反派黑恶势力,“民族油田”只能自爆以逃脱被恶意收购的命运,这点还是不太歌舞片套路的。开头监狱段落比较没必要。男主角在各个场景都自带三个和声可能是最布努埃尔风格的地方了。
      • 因为达利自私肆意的行为,布努埃尔失去了纽约现代美术馆的工作,混迹街头穷困潦倒病痛缠身,这次拍片机会可谓救命稻草,也是布努埃尔转入墨西哥时期的契机,让他渐渐学会了如何去制作小成本短周期的影片。很多人抱怨他的作品重结构而轻表演,我想这个特点是源于长期的无演技人才可用的经历吧!【5↑】
      • 轻喜剧歌舞向的黑色电影,结局当然也是大团圆了。剧情稍显无趣,但是布努埃尔的起承转合已经做得相当成熟了。尽管给女主角加了个歌手的身份背景,但其中加入的歌舞唱段看起来还没有《卫兵!警戒!》来得自然呢。
      • 布努埃尔来到墨西哥的第一部商业片,票房大失败,但其实没有传说中那么差。
      • “我们至少从失败中赢得了一点东西”,带着一丝黑色,然整体偏歌舞向melodrama,太过轻佻。男主衣橱伤人那段蒙太奇倒是很纯熟。
      • 3.5。
      • 7.5/歌舞+喜剧+黑色,整体剧情还算挺连贯挺完整,氛围轻松欢乐。歌舞部分虽然占比不多也的确对剧情没什么作用,但好在质量还挺高,男女主表演的几段都很棒,Libertad Lamarque的舞台表现真的很吸引我;倒是黑色元素明明贯穿主线,却像是闹着玩儿一般,稀里糊涂就凑成了合家欢大结局。一大疑问是两男主越狱后居然没有追捕的人?打四星主要还是因为观感意外的不错,甚至莫名感觉有一丝希胖的味道在里面。
      • 布努埃尔墨西哥第一部。这歌舞真有必要吗?
      • 西部、悬疑、犯罪和歌舞的融合,这一部的确不太像布努埃尔拍的电影,显得有些平平无奇。看短评说这是布努埃尔到墨西哥以后的第一部电影,回忆录还没读到这一段,读到以后可能会了解更多幕后故事吧。
      • 爱美人不爱油田...老板的妹妹拿着手电在舞台上唱歌嗯啊嗯啊的,当时就动了心吧
      • 我的第三部翻译
      • 这部片子真心不太好看,但是奠定了布努埃尔的批判态度
      • 早期墨西哥melodrama,布努艾尔最差作品,九分平庸,一分巧思。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