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草间弥生的生活 Kusama - Infinity (2018)

    最近更新: HD高清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3 IMDB 7.5 高清
      ≒草間彌生-わたし大好き-
      2008
      纪录片
      日本

      草间弥生之最爱

      ≒草間彌生-わたし大好き-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28-10-2008 7:30pm agnes b cinema
      • “我最喜欢自己和自己所创造的一切了!”
      • part1:t9195f4ea1 part2:t9ab85940 没字幕没看懂
      • “小时候爸爸去找情妇时妈妈要我跟踪他,好几次我拿着灯笼跟着他走进红灯区。有一天晚上我哭着回家,在铁路边我想跳下去。我的确跳了,但对于一个小孩来说,当时的风太大,于是我摔了一跤,头撞到了旁边的树干上。”
      • 看似奇葩迷糊的斑点老奶奶,其实是在清醒和疯癫之间自控自如。先为艺术家后为画家,画画是一种自我冲动用来描绘草间弥生很合适,画到一把年纪真心幸福。
      • 看到草間彌生玩弄北野武,笑死我……這個藝術家系列超正!期待有前衛音樂家的介紹!
      • 自杀未遂的前卫女王,一个可爱的资深少女心爆棚的艺术家。将自己的幻觉当做灵感,也是很奇葩的创作行为了。艺术是她一生中唯一抓住的东西,天才和疯子之间只有一线之隔,无穷无尽的圆点和条纹,艳丽的花朵重叠成海洋,混淆了真实空间的存在,只有阵阵眩晕和不知身处何处的迷惑。很想临摹她的作品呢!
      • 精力旺盛,语速非常快。非常不日本,很少说那些客套话,非常直接的谈论金钱、市场运作对于艺术家的作用。确实很前卫,尤其是年轻时在美国的作为。皮肤状态非常年轻,她可以烫头发啊,年纪大了,自然直发恐怕不太好了。
      • 说真的,佩服。80高龄还能保持这么旺盛的创造力。而且都是徒手画的,落笔既成,有风格又完全不重复。而且永远的爱系列50幅画完,到19年回复的邮件里衍生系列“我的永恒灵魂”都已经已经550幅了。以及改变了对她凶相的印象,纪录片里意外地非常可爱,尤其是笑起来,完全是个耿直而可爱的老太。非常喜欢她的诗,用日文慢慢念出来,有点惆怅,有很美。
      • 波尔卡圆点看到后来会很想吐 眼圧 すばらしい人間
      • 边看着自己的画边赞美真好看,读完自己写的诗后感叹从未读过如此美妙的文字,还严肃认真地说自己就是天才艺术家,自信心太佩服了!最后两队人马手举波点作品分列道路两侧,她自己端站在中央,俨然艺术女王。和北野武上节目那段太搞笑了!长命百岁,保持精力,不断创作!创作!采访者有时候挺没水平的。
      • 入门科普向。并没有什么自己的观点,或者是关于草间这个人的新的细节。
      • 片子本身拍得不太行,大量无关紧要的素材都选进来了。我本身对草间弥生也没有多大的感觉,比起她的作品,我会觉得她的经历要有意思得多,可惜本片对此着墨甚少。
      • 步履維艱的,帶著紅“帽”的前衛藝術家。讀出一种對於宿緣的情願與宿命的不甘。好玩的橋段,貼了北野武一身波點,然後攜手翩翩起舞。Ps.老太真像黃一飛。
      • 拍本片时已是年逾八十的草间弥生,嘴上说着自己比年轻时吃力,做起事来干劲十足,没有半点老态。密集恐惧症患者会对她的作品敬而远之,一生狂爱波点和网格,亲历亲为手工描绘。你可以无感她的作品,但是要承认,她本人是个性强悍不服输的怪婆婆。
      • 执着并且持之以恒...这是历来成功的必备品质...艺术家有想法是因为他们把想法实质性地传递了出来...那一幅幅的画耗费的心血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吧...喜欢就要坚持下去...加油!
      • 太喜欢你了这个怪婆婆,你的世界是如此的卡瓦伊,而你却把这些带给了世界,愿我们的每一滴泪水都带给你FOREVER,因为我的眼里只有你!
      • 看着她画画 很有力量~厉害的艺术家 自身生命里就特别顽强的感觉 那样的排线 那样高密度的仿佛无止尽的一笔又一笔 让人敬佩 另外 说到密集恐惧 我想说一个我个人的想法和感受 我觉得有密集恐惧的人 恐怕是缺乏和自然的沟通 或者说是一种自然缺失症 因为密集本身是自然界的一种非常普遍存在的形式 不只是昆虫
      • 就是没有聊到她的婚姻状况 但她应该也不需要婚姻这种俗气的东西吧。
      • 宇宙,星星和雲彩,還有每個人的生存方式和價值。你是一個求道的人。嗨,你好嗎。 將幻象與夢境抒寫,奉獻光陰,為一個夢,和全世界共同的愛與和平。草间弥生:我觉得地球就是一个圆点,月亮是一个圆点,太阳是一个圆点,我们人都是宇宙中的微型圆点。
    • 豆瓣 8.4 超清
      Tadao Ando: Samurai Architect
      2015
      纪录片
      日本

      安藤忠雄:武士建筑师

      Tadao Ando: Samurai Architec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保利剧院那段太逗了。当地政府对奇思怪想设计的一路绿灯,把自嘲转译成奉承的翻译,还有安藤忠雄直到建筑落成时犹在惊呼——从没想过它会实现!打不死的武士精神遇到中国速度,真是一场好戏。#hkiff
      • 很感动,最后一幕,不久前知道自己患胰岛癌的建筑师,心满意足参观着自己的作品,在楼梯上两步一迈地小跑,置身体与度外,与开头拳击首尾呼应,安藤的人生呐,真是武士的一生。
      • 看似冷峻的混凝土,也能因设计和流动的光线生出别样柔软。之前只晓得光之教堂,看完发现对他的设计都挺喜欢的,对人更是钦佩。结尾一溜小跑上楼梯简直帅气可爱。
      • 棕熊君的执念:「将来有机会了,我就要把玻璃去掉!我还一直惦记着呢!」
      • 清水混凝土,简洁之美。保利剧院是最丑的安藤作品吗?有机会去看看。
      • 如果掐去上海保利这一段,我会给满分。我喜欢安藤忠雄的设计,混凝土的设计非常人类,但是他又很低调地把混凝土融合在自然中,会让我们感觉自己也是大自然中很普通的一个小动物。但是上海保利剧院的设计,感觉就是在出个难题抛给中国人,当然中国人也有自己的问题,一幅财大气粗、唯你独尊的姿态。安藤忠雄面对意大利人时在跟他们“暗斗”,在面对中国人时有“无所谓”的姿态。不是纯粹的设计师,配不上日本武士的称号。
      • 看完以后更加喜欢安藤忠雄了,太鲜活的人,有理想也愿意为之努力投入,又难得的诙谐有趣,有单纯的好奇和勇气。他说,建筑竣工以后就有了生命,他说要融入自然要用阳光赋予建筑生命感。这种生命感,我感受到了。好奇光之教堂的玻璃最后会不会被他拆掉呢哈哈哈
      • B站貌似少了20分钟,不是科班出身的安藤挺可爱,比我在上海做美术记者时候了解的更具象:“失败了大不了道歉,也不会杀了我”(哈哈)“一定要做心底里真正觉得有趣的,生命只有一次”。他的作品《光之教堂》很有名,但灵感还是始于柯布西耶。结合日式庭院,与自然融为一体,混凝土,都是他的标志。以前以为去直岛参加濑户内海艺术节(还可以看草间😊)是迟早和轻而易举的事,结果,此去经年谁料连国门都出不了。只能凭记忆回忆过去旅行点滴
      • 清水混凝土ww 住吉长屋 罗马万神殿 光之教堂 司马辽太郎纪念馆 威尼斯的俩 普利策基金会艺术博物馆 濑户内海直岛 水之教堂 上海保利 要运动啊 码一下勒柯布西耶,巴拉甘
      • 前几天去顺德和美术馆,立刻被这种与自然共生的建筑吸引,遗憾的是这种亲临的体验感用照片无法完全呈现,因为建筑不仅是建筑本身,如安藤老师所说「建筑一定要考虑场地因素」,「周围的环境也是建筑的一部分,建筑与自然,内与外浑然一体」。 我对和美术馆的清水混泥土墙一见钟情,纪录片中,清水混凝土也始终贯穿着安藤的作品,无论是商业建筑还是民居住宅。 片中记录了大阪的光之教堂,这个作品也是安藤作品里我最喜欢的(大量私人情感带入),安藤太会利用光带来强烈的空间体验,这点在18年去上海明珠美术馆时就有感受。他还反复说有机会一定要把十字上的玻璃拆掉,太可爱了。 片中还记录了他在意大利、中国和日本濑户内海的建筑作品。 「竣工后,建筑就有了生命,会一直存在下去」,一定要去现场感受安藤作品的生命力啊!
      • 安藤比想像中还幽默一些。做小建筑他还是挺不错的。有很多早期视频资料。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20048/?from=search&seid=17500349472835136587
      • 住了benesse house、访问了地中美术馆和benesse museum再来看安藤,真的能感受到他的『建筑与自然融合』的观点。
      •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120908/
      • 出乎意料很欢乐。水之教会和光之教会比较美。直岛倒是和贝聿铭的美秀理念相似。保利还是挺丑的。
      • 看于去直岛的前一天。地中美术馆让人感动。
      • 我到现在都想把玻璃拆了 hh 可爱的大阪おじさん
      • 罹患胰脏癌。从大阪到威尼斯,从直岛到上海。
      • 小建筑都超有趣呢
      • 圈粉了
      • 简练
    • 豆瓣 8.8 IMDB 7.8 正片
      Marina Abramović: The Artist Is Present
      2012
      考驾照
      美国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

      Marina Abramović: The Artist Is Presen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原来微博很火的对视视频就来自《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ulay很帅,略有点杰瑞米·艾恩斯的样。詹姆斯·弗兰科也去了,想想好莱坞演员确实他最有可能参与这种高逼格活动。然后就看到了一闪而过的奥兰多·布洛姆。凝视确实很容易让人感动,因为它会让你慢下来,而且那种环境会激发人的表现
      • 我最赞同的一点是Marina说“艺术家必须是个勇士,必须一直在战斗。”所以爱情可以毁灭,生活可以崩塌,可以被世人背叛误解遗弃,但不能放弃战斗。我在国内看过几个老艺术家的展览,他们无非是回顾、总结然后等待最后谢幕。而Marina是真正用生命在践行她的艺术,这是为什么她的艺术能一直鲜活而年轻。
      • 1、那个作品:只需凝视,无需解释。大音希声,震耳欲聋;2、那个瞬间:距离在我们中间,是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和二十二年的时光;3、那个女人:有些人,行为是行为。有些人,行为即艺术;有些人,活着便活着。有些人,活着成传奇。
      • 原来听说过走长城,MOMA的对视牵手,觉得这个人有点意思。看完片却发现这个女人根本就是自我表现欲太强烈+自恋狂。宣言里写着不搞个人崇拜,结果影片着重描写观众彻夜排队、一票难求等情节。这个老女人脸部皮肤保养的好,穿着设计师时装,展现自己的美丽性感。却也掩盖不了脸上透出那种粗鄙乖戾的气质
    • 豆瓣 8.5 正片
      El Bosco
      2016
      剧情片
      西班牙/法国

      博斯,梦幻花园

      El Bosc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是一部可以不停重复观看的纪录片,因为它是一幅画。梦幻的人间乐园,是冥想与休憩之地抑或代表混乱?仔细看,留意眼睛,处处都是启示与隐喻,处处都有旋律,不同的视觉,不同的观看者,对于这个花园而言,可能就有鲜明的天堂或地狱之分。暗藏的表达究竟有没有真相?画家的真意究竟是什么?对此,也许只能说一点:透过表面看本质。--“大多数人看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影子。”其他的,不解,原因是这幅画,它想被人理解,又不想被人完全解读。换句话说,这幅画具有人的心理,而人的现实也如此,没有人可以完全理解一个人。不过,也有这样的说法,绘画就是给事物正确命名,那么真相还是在画中的。这令人联想到这部电影的形式,虽说是纪录片,存在感却像奇幻片。迷思无处不在,我们需要不停阅读,把它当做镜像,当做梦境,当做一场尚未发生的欢愉。
      • 相比归纳梳理的科普,我还是爱这种心神游荡的浸没。理性的感性的智性的神性的,缺一不可。观者的姿势比作品本身更有趣(拉什迪帕慕克艾奥迪出镜!),内外皆复调。惊艳一刻,与清明上河图重叠,镜头倾斜从亚当角度看出,相同元素聚合,以及打雷的Gods and monsters!兴奋得唱了出来!
      • 电影很好睡,画作很神奇。
      • 蔡国强怎么这么闲
      • 17年就M,居然现在才看,以为没那么久。也就500年。 这部纪录片真的,我能舔屏!!!拼完1000颗拼图、入手博斯大开本以后,这部纪录片几乎每帧暂停舔屏。从各国艺术家、博斯研究者的解说、分享到BGM,放大最细节的局部,都充满惊喜!常读常新。 性隐喻、每个细节的无限解读可能、每个时代语境下的阐释……还能更博大吗?
      • 伟大的作品是一面镜子,这大概是我最喜欢的一幅画了,很多年了,常看常新,无需多言。
      • 站在那里看一下午也看不够的“人间乐园”。对艺术不是很懂,了解有限的西方名画里私心最喜欢博斯这幅。诡谲又邪恶。有点厌倦成人世界振臂高呼的非黑即白。梦不是无辜纯粹的,生命也不是,艺术也不是。
      • #SIFF# 作为镜子的『人间乐园』。很有揭示性的多重(古/今,不同职业/年龄/文化)视角。
      • #2017SIFF# 比那个佛罗伦萨美术馆好多了……围绕一个主题,有史料有争论有分析有观点,还有各种大牌出来客串分析。提供不同的角度观察这幅艺术史名作(估计去普拉多看最多看五分钟吧)。艺术史纪录片就得这么拍才对。
      • 可怜我贫瘠的美术史知识,一生能看懂这幅画就够了。
      • 对于画这种从无处簇生花团,向异域途往心灵的媒介来说,画出的本是我们自己,看到的也终是我们自己。尤其像博斯这样的画家,穿过数百年时空看他的画作绝不止是时代之眼,而更像创造了一种语言。天堂有所美好也有所孤寂,地狱有所折磨也有所欢愉,人间有所缤纷也有所无趣,天堂就是人间,世间都是人间。
      • There’s a wonderful quote from Andrei Tarkovsky:Touched by a masterpiece, a person begins to hear in himself that same call of truth which prompted the artist to his creative act.
      • #SIFF第四场 纪录片不好拍,尤其是古灵精怪的大神博斯。最关键的几个点都没讲到。那个树人是博斯自画像啊居然没提!!更多还是围绕画面兜圈子~~但是在大银幕上细节看得很爽~~好想再回西班牙啊~~~PS:那个银发的艺术史家太美了,虽然是半百多的妇人了但是特别仙!!我的目标~~~
      • 普拉多是欧洲我最喜欢的博物馆,人间乐园是普拉多里我看得最久的画。Earthly delights, heavenly delights
      • 光是大量高清画作细节就觉得值到不行……太特么牛逼了!
      • 9。无论画面、音乐、意蕴都很棒,看的起鸡皮疙瘩。
      • 202001,B站上有正版的,有细节有说明,很好。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198990?theme=movie
      • 每个人都可以在这张五百年前的画上看到自己,当然也可以看到历史和现实。 比如2020年正在上演的一切,折磨和挣扎。
      • 五星都是给画本身的。太喜欢了。
      • 这片本身拍得就跟梦一样美好啊,从观察观众的视角开篇,展现这幅画的迷人魅力,然后就是介绍同样谜一样的作者身世以及这幅画的主人都有过谁。接下来就是对这幅画的介绍了,画家为什么这么画,这么画能表达怎样的含义,这幅画给当时和现代人心灵怎样的触动,说到触动,请了多位现当代的文学艺术和观众,来谈他们对这幅画的感受,弱弱地说一句,感觉蔡国强讲得有点浅、不够深入。不仅当代的艺术家受到这幅画的影响,从他问世来,就有很多艺术家和作品受到他的影响。最后画面看向观众,BGM是bach的曲子,余韵悠长,让人脑海里还在消化着Bosch的这幅画,和他想要通过画表达的思想与内容,当然我们也在思考我们自己。
    • 豆瓣 7.6 IMDB 7.2 正片
      Salvador Dalí: In Search of Immortality
      2018
      纪录片
      西班牙

      达利:不朽之旅

      Salvador Dalí: In Search of Immortalit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达达万岁 到今天还在养活拍电影的人
      • 作为介绍达利生平的纪录片,还算不错,留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可居然没有讲达利和洛尔卡的八卦!如果你对达利不感兴趣,就可能像我身边的先生不经意间偷偷传出轻微的鼾声。
      • 作为纪录片来说,不怎样,21个小章节就像流水账,更别提片中诡异的三人对谈。However,片子给出的信息很有意思。毕竟之前只看过达利的作品,不太了解他这个人。很意外,他如此勤奋、痴情,而且,“哥特”。隐身的老婆Gala empower了达利。也协助他的艺术生涯(包括建筑),如生物体般不断进化。晚年,Dali送了Gala一座自己需要接到书面邀请才能进的城堡。而Gala对城堡的设计,充满了神秘学符号,让我很好奇。想去西班牙~想好好再看看达利所有的画~期待VR里那个Dali的世界更新~(电影节)
      • 拍得好无趣呀。。
      • 虽然达利画的是超现实,但感觉画家本人很入世。
      • 这部电影在纪录片中是中规中矩的,以略微老套的语言追忆了达利作为艺术家的一生,但是达利本人的思想家式的言辞、绘画、生活方式保证了这不是一部会让观众陷入昏睡的电影。一旦达利和他本人的绘画直接向观众言说的时候,电影就饱满了一种诡异的不安定感。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永生的向往支配了达利日常冲动的核心,而他对超现实主义与古典精神熔为一炉的追求更使他超出同侪,并延伸为对几何般精确造型的关注,笔法细致精微如布鲁盖尔。他毕生致力于一种经由20世纪的媚俗和反媚俗中介了的“典雅爱情”;他渴望光,为自己的画室设计了很大、很别致的窗子;他很少自我怀疑,热衷于宣传自己;希区柯克说,达利的画就是潜意识本身。曾经发现戈达尔是一位在某个时刻极像埃兹拉·庞德的人,如今又发现了另一位,萨尔瓦多·达利在各方面都是绘画领域的庞德。
      • 3.5星吧。中规中矩的一部达利纪录片,不全面。21个小节,大量照片。好在达利年代晚,有很多真实影像资料留存。同性爱人的内容是被删除了还是本来就没有?今年没有前年乌菲齐美术馆或去年葛饰北斋那样的纯艺术片儿了……这片子也能售罄啊!临时收票 9th北影节D7-11 美嘉欢乐影城中关村店
      • 照片,历史影像,故居和博物馆,生前好友,研究者,信息量很大,一手资料很足,最惊讶的是,当时的人像追逐明星一样追逐达利。达利是个非常自觉且商业化的艺术家,对世界永怀好奇心,除了绘画装置戏剧建筑,还研究数学和科学,很早起床工作直到晚上,果然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和达拉的爱情美好得不像真的,又与现实深深纠缠得像是与俗世的爱情也无异。
      • 非常节制的讲述。把几个观点讲得极透彻。把达利生命的隐线一条条剥出、展开。生命的节点和偏执,在生后看来是如此明显。性格与命运。
      • 达利在艺术上当然是个天才, 但他的“赤诚”比起洛尔卡的赤诚还是可鄙的,注定达利是商业成功的艺术家, 而洛尔卡是那个早夭的诗人——我更倾心后者。当然,也因为达利的自觉和成功,这部纪录片比洛尔卡那部多了太多一手资料
      • 超现实主义天才艺术家Salvador Dalí(11 May 1904 - 23 January 1989)的传奇一生。讲到他遇见自己灵感缪斯Gala时用羊粪球来催情真是有点雷到我。其余时间陶醉在动人的快语速英文解说中。看完想亲自去西班牙🇪🇸菲格雷斯瞻仰达利博物馆。BJIFF20190414
      • 看完最大的感受,竟然是,有钱真好,我承认跑题了,实在被一位伟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搞建筑搞装修搞装饰,给震撼到了,以及,今后还能不能好好面对米勒的《晚祷》,天堂不在上面不在下面,天堂不在左面不在右面。
      • 达利很真诚。有钱真好。(小学生感想两则
      • 按照线性的顺序讲述了达利的一生,童年、创作、爱情直到死去。之前看电影史的时候知道达利和电影的缘分,这部片子里还看到了希区柯克对于达利的赞美,当然还有和布努埃尔、维斯康蒂的片段。不得不说达利是有超前的意识并且巧妙的运用了影像的巨大传播力。看完很想去达利博物馆、海边小屋和只能获得书面同意才能前往的城堡。
      • 达利的博物馆和卡达科斯,是年少时的梦想,也是很久以前第一次出国探世界的目的地。今天在大银幕上重逢,觉得很感动。小时候喜欢达利,只是爱他与众不同。这一部纪录片,却读懂关于他和他的作品的更多。
      • 太牛逼了,看哭好几次,值得消化的地方太多了~伟大的艺术家终其一生都在思考,有比生死远的决定~偏执的人也可以拥有完美的爱情,也可以完完全全的依赖于这种感情,保持好奇心,有趣的人会和有趣的人相识~
      • Keep moving forward in the search of yours, the world becomes small
      • 建筑改造的ppt
      • 7 顺着时间线用访谈和作品串联起了达利的整个人生,对于我这种不太懂艺术的人来说是很好的科普了。看完想去海边细胞小屋,达利博物馆和他写申请被批准后才能进的古堡里看看。
      • 一般的纪录片,奇妙的达利!
    • 豆瓣 9.3 IMDB 7.8 下部
      Varda par Agnès
      2019
      纪录片
      法国

      阿涅斯论瓦尔达

      Varda par Agnè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既是解构,也是谈心,瓦尔达奶奶的最后呢喃依然是关于电影。从构图、动作、视角、节奏到剪辑,顶着奇妙发型的她让电影成为一门写作课程,最终却轻轻推开了作业本:累了,不写了,再会...
      • 让人如沐春风的一生,光影流年,完美谢幕,她知道从一个世纪通往另一个世纪的通道。
      • 瓦尔达的公开讲座选录+CC碟访问选录+创作实录。她真的是创作欲极强的人,平面照,纪录片,剧情片,行为艺术,装置艺术一个不落,思维又是如此开阔和敏捷,言行又是如此风趣和睿智,这一切奠定了她的独一无二。希望这不是瓦尔达的最后一部片。
      • 不只是瓦尔达的一场电影课、讲座汇编、作品巡礼,更是一次人生回顾、促膝长谈,一个送给自己的90岁礼物。奶奶又交出一部好自由、好从容的纪录片,是五彩斑斓又极度坦诚的“电影书写”。在对过往作品的重温和分析中,还继续做出新的形式探索。她真的好可爱,心态仍然年轻,拍片充满活力。我还是第一次发现导演的人格魅力能成为电影本身的魅力。从电影到静态摄影再到视觉艺术,艺术家总是用各种方式做自我表达。 晚年同样视力下降的她,好像在用本片与伊文思《风的故事》对话。不管是不是“收官之作”,这部超有趣的作品都不是句号,只是完美的自我总结,她的精神将永远影响爱她的观众。——我们用温柔回应温柔。如何抵抗变老,如何面对可怕的世界?拍电影吧!电影创作者们,记住新浪潮祖母提出的三个关键词:“灵感、创作、分享”。#HKIFF43#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