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亲吻地面 Kiss the Ground (2020)

    最近更新: 正片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3 IMDB 7.2 正片
      Anthropocene: The Human Epoch
      2018
      电影
      加拿大

      人类世

      Anthropocene: The Human Epoch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看过所有纪录片里,画面最末世的,每一帧凄厉的超美的画面都在讲述同一个母题:人类,地球之癌。
      • 画面真漂亮,取景和取材功不可没
      • 整体偏弱,里面的东西没有任何新意。在观影半个小时后终于忍不住睡着。等到醒来之后是动物灭绝的部分,这个部分直接就是幻灯片的程度。从里到外都没有任何诚意的片子。在同题材的纪录片中算是做的比较差的了。
      • 飞机上看的 是我想拍的题材 可惜,执着于唯美的呈现问题。 不停的想起桑塔格的话:摄影里的美学倾向使这传播苦难的媒介最终变成消弭苦难的安慰剂。
      • 地球癌:人类。
      • 人类纪:几乎是人类的终点的代名词。作为开发采集、耗尽、逃离——现代技术理性和消费主义的无意识——的后果,用影像和事实让反思成为集体意识变更的起点,从而明白逃离的不可能性进而激起积极的行动,是一个值得被更多人看到的纪录片、尤其在天朝。A capable man should live as caregiver not consumer.
      • 總覺得那些成千上萬的象牙是燒了成灰回歸大地好,還是建一個博物館,像建奧斯維辛博物館一樣留下呢?
      • 寄生对美好宿主的向往,就是下一代奋斗的目标。
      • #Berlinale2019 披着环保外衣的风光摄影作品
      • 人类活动对于地球的影响已经超过整个大自然的自然之力,将被永远留在地球历史之中。在地层、氮循环、生态系统以及各方面留下的证据,在这部纪录片中一一呈现 —— 人类活动创造了新的地质纪元,人类纪。
      • 2021第一部。以壮美的影像为主体,以画外音罗列数据的冷静方式呈现环保问题的纪录片,全片充满一种邪恶的美感。德国掘土机的科幻画面真的惊到我了,中国的胜利油田、猛犸牙雕艺术家叨陪末座。为自己的毁灭性工作自豪,甚至骄傲于自己生活在“东非最大的垃圾场”的小人物们发人深思。片尾字幕说工作组还在争取将“人类世”列入地质纪元,却不知时髦的学界已经翻新出“资本世”、“克苏鲁世”了,我呢,只是觉得“hello-kitty-cene"的到来显然不可避免。
      • 一切有始皆有终
      • 取景真是美得不行啊... 看过几部类似的环保片,这是最美的。
      • 不同于继续深刻的挖掘,只需要跟随摄影机移动,满眼的疮痍就已经将人类行为的破坏力呈现殆尽。
      • 说实话目前不是很喜欢 technofossil, technosphere 这些词,反而让人增加了疏离感。观后感是,一些人类个体实在值得同情,但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来说真是太恶心了。
      • 在ago看完特展之后去tiff看了纪录片,觉得人类渺小又强大,哪里都是孤独感,人也是,动物也是,整个星球都是。画面很壮观,美的凄凉。 1.焚烧象牙鼻,和香港象牙商的采访。让我想到奇遇人生第一集小s和阿雅去非洲做大象志愿者; 2.kenya的垃圾场,隔着屏幕都好像能闻到臭味。永远有自己无法想象的工作,但有一批人在做; 3.全程20min的隧道,欢乐的开幕仪式。人类不知道此刻是喜事的工程,可能百年之后会是灾难; 4.意大利采石山,镜头从近处缓慢拉远,一整座山被整齐切割,从米开朗基罗时期开始; 5.第三世界的城市交通,没有红绿灯,道路混乱拥挤,但无形中人们似乎又极为默契,任意穿梭。他说,越贫穷的地方越没有隐私,镜头肆意延伸进他们的生活。
      • 感觉从地质学角度而言,影片并没有给出“人类世”概念的有效理论或合理论证。但片中的内容全是“论据”,发挥了电影手段的表达优势,拍摄出许多珍贵震撼的场景。之前在书店里还看到有本片的摄影集,大概是最合理有效的副产品了。
      • #HKIFF 画面超美。但对「人类世」多少点到即止。
      • 人类的症结。关于环保,无关政治。
      • 如果物质素材本身也是一种身体,技术可以透过反身没入,突显信息样式的即身存在。
    • 豆瓣 8.8 IMDB 8.1 正片
      Rising Phoenix
      2020
      纪录片
      美国

      浴火新生

      Rising Phoenix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08年时学校组织看轮椅男篮改变了我对残奥会的看法;十年以后我在轮椅上度过的一个夏天真切的让我体会到每时每刻都要战胜自己的不易。Paralympic的para不代表paralyze而是parallel:每一个运动员都是与自己和世界抗衡的heroes, movers, and shakers
      • 现在的奥运会如果不看新闻不看热搜不看朋友圈还好,但要是看这些地儿的话就基本是舆论角逐场,且带有极强阵地排外意识。而看平行奥运会or我们习惯说的残奥会才更容易能看见奥运精神本身在熠熠生辉,我们看见的是个体,其他大的身份标签都退居其次。
      • 残奥会的本质是平权
      • 奥运创造英雄,残奥召集英雄。
      • 任何一个觉得残奥会无聊的人,都推荐看看这部。这部纪录片完美的呈现了残奥会的意义,以及其对大量残疾人产生的正面影响。群像式纪录片,拍的一点都不散,同时每个出场的运动员都能给观众留下其独有的印象,水准很高,同时也有运动类题材特有的精彩,配乐尤其出色
      • 对残疾人最大的帮助永远是让他们和健全人一样生活,做所有健全人也可以做到的事。如果奥林匹克精神包含着对自己的超越,对完成不可为之事的挑战,那残奥会可能比奥运会更能体现这一点。意大利妹子因为脑膜炎失去了四肢,她拿到花剑金牌兴奋不已的时候我也要哭了,真的厉害。带一个人逃离黑暗最好的方式永远是运动。每个人的残疾都是无数的故事,有出生的残疾,有后天的事故,疾病,种族大屠杀的幸存者,虽然距离他们能完整被这个社会接纳还有很远很远。奥运会是创造英雄的地方,而残奥会是英雄聚首的地方。
      • 浴火凤凰,壮志凌云
      • 很喜欢那句话,“如果说奥运会是创造英雄的地方,那么残奥会就是英雄聚首的地方。” 这部纪录片不仅仅讲述那些在残奥会上英姿飒爽的运动员,更将他们的身世,残奥会它本身的创立背景和途径的坎坷娓娓道来。所以我们不仅能从这部纪录片看到那些用于突破自己的人的故事,更能看到那些勇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斗士们的故事。 也让我们去直面了最本质的问题:真正的残疾并非身体上的缺损,而是去排挤残疾人的社会。
      • 作为前职残疾人运动员,看到这个纪录片真的很燃
      • 还蛮励志的,几届残奥几个运动员的群像零而不散,Avengers 画风建模大理石雕像也很燃呐。片名翻译成“凤凰涅磐”比较好吧
      • very inspiring, a tad repetitive and too much in its voiceovers
      • Great Man
      • 故事和影片架构有点一般,但是残奥运动员们真的震撼人心!Bebe的击剑动作像雕塑一样有美感,美国那个马拉松运动员家乡的镜头非常漂亮,豹子和南非的那个运动员的镜头,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的水下片段都美到不行。
      • 看着看着就会流泪
      • 鸡血片 但感觉中国运动员跟其他personal struggle真是direct contrast(国家来敲门hhh east asian碾压自我+真.soviet
      • 正如纪录片中所说的“残奥会是一个挑战世人对残疾人刻板印象的非常重要的工具”,残奥会能在一定程度让残疾人群体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而不是“被”社会隐藏起来,每个普通人也应该放下刻板印象,身体残疾的人不是相对于健全人的“他者”。
      • 几度泪流。身体和大地连在一起 运动和世界的灵魂连在一起 心灵 头脑 宇宙 渺小可怜 但是无所不能 真正的最好的奥运精神都在残奥 在每一刻战胜自己 以及 其中好几个运动员被收养的命运(从苏联的残疾孤儿到卢旺达大屠杀的幸存者…)创办者逃离纳粹(到了一个“别让孩子站在风口的世界”从此我对人类的信心就没有消退过…)救治残疾伤员、包括“他为自己赢下了这一局”和“papa为我感到骄傲” ,都让我觉得,能拯救个人的道德才是好的。个人说的就是每一个人。
      • Netflix 2020 best documentary 普通人想成為職業運動選手要付出的血汗已經令人震撼,而殘疾人想成為專業運動選手需要付出的東西是我無法想像的東西,而我無法想像恰恰證明了這種堅韌、不屈以及健全才是我最羨慕的人類特質 The Olympics is where heroes are created. The Paralympics is where the heroes come.
      • 因为我当时看到了天鹅湖 by 艾利科尔 (澳大利亚)每个人都有恐惧的东西 难得的是能正视能战胜那个恐惧胆小的自己。parapara
      • 希望这个社会能对这个特殊群体能有更多尊重与包容!!!
    • 豆瓣 9.4 IMDB 8.9 正片
      David Attenborough: A Life on Our Planet
      2020
      纪录片
      英国

      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David Attenborough: A Life on Our Plane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大卫爱登堡是地球母亲真正的儿子。本可以安享晚年的老爵爷94岁仍为拯救地球来回奔波,只为心中的那份愧疚和真诚。片子结尾,老爷子转身走进切尔诺贝利重生的森林里,坚定的步伐让rewild的主题寓意更加深刻。片尾的问题问的最好,who else needs to see it? 无需回答,答案都装在拥有像老爷子一样如孩童般真诚的心中,就像老爷子回望一生,就像从太空回望我们的蓝色星球。老爷子是幸运的,在这一切美好消失之前,至少还曾经经历过。
      • 让老爷子费心了,虽然给出了希望,但也不会有国家那么去做。人类这个种族该灭亡就让他灭亡吧,地球上再多一个灭绝的物种也不算什么。
      • 一个一辈子为自然奉献一生的老头子的呼吁。1缓生优育;2使用再生能源少用化石能源;3改变以肉食为主的饮食习惯(几乎不可能)。航拍视角加之老头子的诗意独白有种俯揽众生的悲悯,从容但却孤独,任人类自生自灭吧却又难以割舍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年轻时的诗性奔放到现在却全然迥异。环保的本质其实是保护人类自己,地球曾经遭受比这更大的“灾难”,我毫不惊讶下个世纪可能会出现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毕竟人类这种物种征服自然“硕果累累”,当然对此也可以毫不珍惜。想起《银翼杀手》那段独白: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我目睹战舰在猎户星座的端沿, 起火燃烧。我看着C射线,在D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失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时刻到了......
      • International treasure再度苦口婆心劝人类迷途知返及时止损亡羊补牢开始自救 而且不同于一些纪录片只赤裸裸展示地球被破坏的惨状 这部花了1/3的时间展示提出了不少正面例子和解决方法 不知道老爷子是真的乐观主义者还是只是想为这个一辈子热爱的生态世界最后再努力一把 反正我是很难对人类这个在死亡人数达到七位数的瘟疫大流行期间连减少聚众戴上口罩这样举手之劳的小事都无法做好的自私族群抱有希望 地球觉得该重启时就重启吧 We are not worthy
      • 疫情已经证明了,缺少人类涉足,自然会用怎样的鬼斧神工将世界恢复至她最初的模样。
      • 一生都在探索世界,去过的地方比任何人都多,见证了七十年来我们生存环境的变化后,他说我们还有希望去补救,我们不仅需要知识还要有智慧,不要把目光只放在自己的利益上,因为自然无论有没有人类都会重新恢复生机,而我们需要自然来拯救自身,我们还有机会去重新融入于自然互利的系统里,请想象一下这样的未来吧
      • 更加坚定了我不要后代的想法。
      • 当爱登堡先生随时出口成章雅思满分作文,娓娓道来地展现这颗孤独的美丽星球,环保和动保难道不是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吗? take action right now吧
      • 我哭了但仍觉得有些刻意煽情但我还是决定少吃肉并准备好了下次遇人问独生子女政策怎么回答
      • 本来以为是传记,后来发现是“witness”(证词)形式的对环境变化的见证和呼吁。你说大卫老爷子都 93 岁了,人类自我毁灭八成他也看不到了,不好好退休,抱着对世界和生命的热爱,一直这么苦口婆心鞠躬尽瘁,过的真是梦想中的人生啊。
      • 人类破坏自然与保护自然全都是出于人类自身存续的自私考量,人类已不可救药,马上灭绝吧!!自然自能恢复如初,
      • 毫无疑问,Attenborough是最适合“活着的传奇”这一称谓的人。旅行家也是梦想的职业之一,最近的目标——去一趟古巴。
      • 传奇偶像,太太太敬佩了!老爷爷是最热爱这颗星球的人类吧。我也要做一个环保主义者。需要被拯救的不是地球,而是我们人类自己。“Now we don’t need intelligence, but wisdom.”
      • 人类赶快毁灭吧😂地球累了 人类快点毁灭 地球早点恢复
      • 从切尔诺贝利起始,又以切尔诺贝利结束,整部纪录片非常震撼。我们每年砍下一百五十亿棵树;我们过度捕捞,把30%的鱼种推向灭绝边缘;我们在河流湖泊上建起水坝,污染和超采水源导致80%的淡水生物消失。现在的地球俨然变成了一个人类为自己经营的地方,野生动物的数量平均减少了一半,能留给其他生物的资源少之又少。我们拿家畜代替了野生动物;地球上一半的肥沃土壤如今已变成农耕地;地球上70%的鸟类都是家禽,其中肉用鸡占绝大多数;人类占所有哺乳动物数量的三分之一,另外有60%是人类畜养的产肉动物,而其他动物,从老鼠到鲸鱼,只占4%。蔚蓝的地球,脆弱又孤独。人类有义务用自己的“智慧”来保护它,而不是用“智商”想方设法地消耗它。David是我迄今为止最敬仰的人没有之一。事实上,需要被拯救的不是地球,而是我们人类自己
      • 跟瓦尔达奶奶一样,他这是按照遗作来的呀。
      • 很遗憾豆瓣仅有1470个人看过。希望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到。“环保”、“保护生态环境多样性”,不是什么时髦的口号,而是直接决定着我们的下一代人类有没有灭绝的风险,还能不能平安无恙地走完他们的人生。
      • 没了人类,就会很好
      • 今后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过更环保的生活方式
      • 太好看了,好多镜头让人美得流泪,感动于大自然的美和脆弱,也佩服老爷子的传奇人生,退休了还在普及环保♻️年轻一代又有什么理由继续忽视问题不起来行动呢。老爷子说,大自然的修复能力是无穷的,就像切尔诺贝利的旧址, 而人类不是,继续浪下去就该玩火自焚了。喜欢这个老爷爷的叙述,温柔平和却十分有力。另外,老爷爷一生都在野外生存,为啥皮肤还保护得那么好呢?
    • IMDB 6.8 o-HD中字
      Time
      2020
      纪录片
      美国

      时间

      Tim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LFF2020# 在对“时间”的感受无比明确的今年,今年看所有和时间有关、“雕刻”时间的电影都有种别样的滋味。《时间》中用了很多剪辑手法(倒放、慢速)对“时间感”做了很多的修饰,让整部电影除了核心故事之外,多了很多在画面上的丰富美感。仿佛“时间”在这当中有了自己的情绪,时间时而感性,时而有着哲思的深度。这当中故事核心的女主人公有着非常charismatic的个人魅力,让人无法不被她20年的坚持感动。
      • 借用最朴素简单的家庭录像形式,炮制了很是震撼的情感回响。时间—这一极为抽象的概念于Richardson意味和承载了太多。她手无寸铁,却靠着爱与信念不断支撑下去;他接受处罚,出狱已是另番模样。纪录片的目的不在于为当时年少的错误开脱粉饰,也不全然集弄炮火对抗制度性歧视…它展示着一家人如何对这件事虔诚、相信并且保持愤怒,也力图捍卫着他们所珍视的所有东西。
      • 非洲裔固有印象(犯罪行为、信仰与福音、美国社会对有色人种的不公平)与新的颠覆(类比“假若比尔街能说话”,除了相对“温和”的叙事和风格化视觉处理,时间为载体(服刑时间、成长时间、现实世界时间)的空间创造了为伸张正义/平权控诉发声的永恒状态)
      • 导演花了很长很长时间去记录和制作。看完以后 我觉得我不是它的目标观众。有一个点有点不太理解,故事纪录者的男朋友抢了银行被关进了监狱,纪录者不断的控诉美国的司法系统,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她一个月才能看到一次男朋友?我个人觉得哪怕是因为各种原因 比如走投无路而去犯罪,既然犯罪就要接受犯罪所带来的后果 必然会失去许多。大家都是成年人,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考虑后果 把监狱当家吗 想探望就探望?
      • 他们在自由中狂奔 亲吻。观众在时间的倒带中嚎哭。
      • NYFF2020
      • 在揭露美国办事等待期长做事不严谨的同时,也确实给美国的法律和监狱机构扣了一顶帽子。我认为犯罪需要付出代价,片中很多言论与我的观点不同。
      • 一言难尽,没必要这么progressive,而且有些段落煽情过度
      • Aesthetically appreciated. Didnt agree with its value at the beginning but it successfully changed my mind at the end(empathizing
      • 标记
      • #LFF20 命题作文,写的还行就是没什么情感张力。以后遇到这种题材的我可以避开了...
      • 噱头大过于成片
      • 开头十分惊艳,但看着看着就困了,所以不小心又睡了一觉,不好评价。
      • Music like a current flowing beneath the image
      • "Desperate people do desperate things." 也许是我过于保守和安逸吧,这句美化犯罪本身的托词于我听来,毫无触动。
      • 片子很美、基调黑白体现题材的沉重➕近二十年的时间。配乐钢琴小调。只是对于整部电影的第一个论证点我就不是很理解。因为抢了银行、女主角一直在争取丈夫减刑释放,同时把这种长期服刑比喻成仿佛奴役奴隶。抨击社会服刑法治系统等、sorry 第一步是不是要把抢银行这事儿的三观矫正下再去说其他的。
      • 还不错
    • 豆瓣 6.5 IMDB 7.0 HD1280高清中字版
      2040
      2019
      纪录片
      澳大利亚

      2040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Berlinale69# 本届电影节第一退,导演肯定没学过社会科学方法学,用中国美国作排放污染的case,用孟加拉作解决方案的case…用澳大利亚作太阳能发电成功典型作全球推广,我就想知道,像柏林这样冬天没太阳的靠啥发电?靠爱吗?
      • 拍出来就是和瑞典小姑娘一样的极左环保主义 根本没有任何可行的方法,和全球零碳排放目标一样可笑。 It's Propaganda. Not Documentary. 环保技术科普部分有积极意义,加一分。
      • 2.0。
      • 我虽然不相信你的梦想,但我由衷祝福它实现。
      • 雖然預視未來的呈現有點三八,但抓到的重點都滿讓人期待改變的1.去中心化的電網,每個人家裡都可以發電 2.控制私有車,發展更便捷環保的大眾運輸無人車等等空出大量空間與石化工業的消失 3.飲食/農業的改變 還有超強的海藻 4.這個非常讓人意想不到, 就是全世界的性別平權! 如果女性都能得到完善的教育,世界會有巨大改變很多地方仍然非常失衡...然而最大的問題依然是掌握金錢與權力的人
      • 真会玩儿
      • 为下一代假想一个绿色的未来
      • 爸爸给女儿拍的2040的一个片子,特别颖欣~特别是开头。后面数据有点多,但是也挺有意思,关于全球危机问题,解释得也很谦和,都是各种解决方案的实施。平时看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会试着逃避,不敢面对。这个并没有~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 纪录片的手法很纯熟,不过真的没有很喜欢连绵不绝的配乐。光有理想主义是到不了彼岸的,而且娃儿们的心声总感觉是被引导着说出来的。
      • 把它当做一个父亲讲给女儿的童话吧。
      • 与《我们在这里:生活在地球上的注意事项》有相似之处,可做科学阅读课配套影像使用。
      • 童话故事
      • 为这样的父亲点赞无数,至于远久的危机和仿佛能证明一切的数据,我持保留态度,万一中间人类被别的危机消灭了呢
      • 什么玩意儿
      • 想的很美
      • 生态生活
      • 清晰地阐述了一些目前的环境气候危机以及背后的原因,描绘的未来虽则美好,但夹杂了太多私货以至于失去了作为纪录片的客观态度,给人一种propaganda的感觉
      • 节能减排 今年夏天真热
      • 如果太阳能风能能支撑全国所需 谁又愿意集中发电。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痴人说梦
    • 豆瓣 7.5 IMDB 7.1 HD1280高清中字版
      After Truth: Disinformation and the Cost of Fake News
      2020
      纪录片
      美国

      真相之后:造谣与假新闻的代价

      After Truth: Disinformation and the Cost of Fake New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从震惊、愤怒再到无奈,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日渐失去了如何甄别真假信息的能力,一方面是有些人只给人们看他们愿意让你看的,另一方面则在于普通人们更愿意相信他们所相信的。虚假新闻“武器化”,谣言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甚至在政治斗争中不得不被“正当化”或者“刻意忽视”。越来越感到沟通和信息传递的绝望和失效,尤其是在当下的环境,看到这样一部纪录片,更是五味杂陈。但在美国,至少还有那些媒体记者、学者以及对真相不放弃的人还在战斗,而我们呢,我们还有什么?@PC
      • 1.言论自由必定意味着阴谋论的昌盛,只能希望自身能保持独立思考,这个世界可真是恐怖。 2.片子过于偏向民主党,看完更加认识到川普是多么的聪明。 3.感觉片子太过冗长,可以剪去一半。
      • 我们不需要区分新闻真假,因为高高的防火墙已经过滤掉了很多潜在的“有害信息”,剩下的就是它们故意放出来的了。
      • 媒体的公信力被一再消耗,迎来的是社会的不信任感和茫然,我们是否将成为迷惘的一代。当美国社会不断走向两极化,人们不相信与自己异见的观点。疯狂、歇斯底里,难以想象这是文明社会的处境。
      • 2020的春天。当谣言与官方结合。
      • 和研究生论文写的misinformation一个方向 很多时候这些新近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假新闻大行其道 真的是日积月累、可大可小的素材 慢慢侵蚀大家对信息的信任度。毕竟大家对是否要禁掉咪蒙这种烂号都曾经大吵过几轮呢。
      • 为我们有一个真实的信息环境而战斗
      • 愚民和谣言就像病毒一样污染整个社会
      • 假新闻假消息已经不只是失误那么简单 更是一种手段。只要假话说的次数足够多 似乎真的足以乱真 至少已经足以给某些行凶者以动机。愚弄是小 可是你真的愿意成为别人的炮灰吗?请对任何言论都报以警惕之心 请尽量多了解不同意见 请充实自己的大脑(绝对不是几分钟读懂什么什么那种充实) 请勿人云亦云 请理智 请思考。
      • 舆论的高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
      • 川大大的幕僚们是真的能整概念——“Post truth”"Alternative facts"……看完之后更觉得美国和中国相像了。微博和Facebook、pinky和MAGA命中注定终会相遇。
      • 最近出的纪录片怎么看都有一种大选造势(民主党反扑的趋势……是之前被特朗普伤的太狠了吗
      • imdb6.9
      • 超越真相,欢迎来到后真相(post-truth)时代!
      • comet披萨店的事情给我直接看哭了 basically people are really nice in general. They want to stand for justice and rights. 但是很多错误的信息或是带有诱导性的信息又会利用这种人性 带来一些利益集团所期待的结果。真相不会因为人为因素而改变 但人们所接受到的讯息 往往是被包装过的 想要被你看到的信息 甚至有些信息本身并不重要 而是要让你在潜移默化(例如ads)产生一种两件事物的联系 从而影响你现实生活中的选择。FB到底敢不敢去筛查信息真伪 作为private company当然可以控制平台上的信息流 但是背后资金链的诱惑和威胁 各种利益集团的交织 受众到底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总指望别人替你做决定。
      • 当主流媒体身处的环境充斥着政治渲染,真相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得愈发狭小。
      • 喉舌的作用,知道有啥用了吧
      • 真相,的确很难确认,尤其有时只说一部分事实,Jack Burman说的对,后真相时代,真相就是观点,真假自个判断,然后承担结果。老美的传媒技术确实牛
      • 意义不大,多是事件回顾兼带罗列。
      • 胡思乱想捕风捉影造谣生事弄奸使诈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