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麦路人 麥路人 (2019)

    最近更新: 1080P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9 IMDB 7.2 正片
      五個小孩的校長
      2015
      剧情片
      香港

      可爱的你

      五個小孩的校長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眼窝浅的人,不用留意剧情,备好纸巾就对了。
      • 五个孩子的校长。校长,我可不可以不毕业。自信心和价值观的故事。
      • 在商业片抢占市场的当下,香港影人还在为现实题材作品而努力,就凭这一点给该片四颗星鼓励一下。香港演员的敬业精神,演技、颜值、作品数量都不差,只要有好剧本,还是能拍出高质量的影片的。
      • 强忍眼泪最后还是哭了 非常感人 得知是真人真事更是感到钦佩 做教师就是用生命去感动生命!我给四颗星!
    • 豆瓣 7.3 IMDB 7.1 正片
      窄路微塵
      2022
      剧情片
      香港

      窄路微尘

      窄路微塵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女主贫穷少女妈妈的人设为啥穿衣服像网店模特一直穿新靓衣服… 无法理解男主对女主的奉献,感觉好像当兵…
      • HKAFF 因為時空背景的具體, 更加接地氣,而沒有覺得很老套,平實動人而沒有做得做作。 映後談張繼聰說這一切可能都是個cycle,希望二十年後繁榮時代的人睇翻覺得:哦原來二十年前有過這樣的一段時間。 //有冇一種可能係我哋咁啱行緊嘅呢一段係喺歷史嘅中段,終點係喺好後面,你(可能)係唔會見到,但最終係會出現
      • 拍的算是近年港產片少有的踏實,但人物關係有很大的問題,甚至到第三幕後明顯不知道如何收尾,又要逃避張繼聰所飾演的窄哥對女主的私情,上價值寫成低層人士的互相扶持後匆匆結束,完全令人難以信服;Angela演mk妹算有進步,穿得漂亮也能勉強接受,但每日換造型確實太離譜了,房間可能都不夠她放衣服的;土瓜灣十三街的熟悉場景令人多了親切感。
      • 唯一亮点就是疫情视角了,两个角色写得都挺别扭的,男主完美人格,善良到缺乏真实感。女主则是可怕了,惹事又不能担。搞不懂这俩人是怎么写出来的,太人为了。
      • 香港电影越来越像日本电影了,让弱者活得有尊严。
      • 很意外地被感動到涕泗橫流。前半部分溫柔的街景已經很加分了,最後出現的那家奶茶店,唉,一個現實生活中我去過無數次而現在已經不存在的單位,那面memo紙連儂牆會永遠留在這部戲裡。說了這麼多無關劇情的,即係個故事橋段都幾有問題😂
      • 我们就像微尘,上天都未必看得到我们,但是,只要我们看得到彼此就行了
      • 疫情下的香港社會。第一部重點描繪疫情改變生活面貌的港片。百業蕭條、氛圍緊張,而許多人也逐漸落入困境,但這些人們的掙扎就像一粒粒塵似的不被重視。正因如此,"塵"與"塵"更該互相拉彼此一把。 女主角袁澧林生動靈巧,情感詮釋動人,外型也好。我對這演員並不熟悉,看了頗感驚喜。袁飾演年輕的單親媽媽,由於疫情,維生的咖啡廳倒閉,四處求職未果,只有男主的清潔消毒公司因缺工才錄取了她。其實很不成熟的人,周身小惡習、投機。跟女兒與其說是母女,不如說是大孩子帶著個小孩子...雖說如此,卻也看得見她真的有在努力,想要變好。母女關係讓我覺得有"The Florida Project"的神采。 男主屬於可能被說太聖父的爛好人,但不可否認確實善良。即使自身蒙受損傷,無關"收穫"時,他依然願意雪中送炭。這樣的人物是構築這故事(或說創作者期許)的根基
      • #75thEIFF# 窄路微尘 7 港版肯洛奇,港版我是布莱克。导演自己也讲他是肯洛奇的粉丝。故事讲的是疫情之下的“布莱克”生活。剧作上没有新意,但本土化衔接的很完美,高完成度,中规中矩。导演映后最后用粤语说,(只有这句最后没有被翻译)香港朋友们大家好,好好生活,我们没问题的。导演或许也适合拍类型片。
      • 新导演处女作加 1 星。疫情时代里的香港小人物故事。故事平淡但情感动人,视听娴熟,男主角表演很好,有质感有内涵。女主角略青涩,妆容过于精致,但也算在剧情内完成任务。香港电影能不断涌现这种新人,地域+文化意义上的「香港电影」的血脉就能延续下去。
      • 我们这几年的写照,唯独在外面的镜头下才能有血有肉地展现。生活很窄,镜头也很窄,人被逼仄了,成了连风景都不是的微尘,窄哥说得真对,微小到连上天都懒怠管顾,就只能彼此看到彼此。这么难的局,这么惨的人,一无所有还既往不咎,动人得有点不忍相信,毕竟这苍茫大地,容不得微尘把窄路走尽,莫说走宽。草根天后的男人,这些年演草根,好生贴切。窄哥说他母亲上一次旅行是在四十年前的蜜月时,说这些年大家忙来忙去,也没带着母亲离开过这个城市,又说他当医护人员询问时,他答不上是否有高血压,是否药物过敏……我也是同样共鸣地难过,却不知从何解起。
      • 想拍20年后的《柔道龙虎榜》,结果拍成了疫情版《麦路人》。口罩经济学背后的贫富阶级道德,香港廉租房单亲妈妈的挣扎求生,移民潮背景下香港人去留选择的徘徊失落……“饿不死就做下去吧,有选择的话,谁想改变?”。可所有的议题只是停留在展示社会新闻,用老港片思维的“简单角色”处理新港片模式的“复杂生活”,不痛不痒,没头没尾。最大的意义,可能就像是电影开头“口罩短缺的时候,穷人会晾晒口罩重复使用”的细节刻画,给疫情时代留下正确的集体回忆
      • 你买不起,也不是你能偷人家的,还这么理直气壮,观念太可怕了
      • 香港亚洲电影节开幕电影。这几年脱离了大陆资本的香港本土小制作电影越拍越好。一个简单的疫情下香港普通底层人群的故事,不刻意煽情,也不做作,却见温情,看完不禁想问,为什么我们大陆再也拍不到这样的电影。
      • 相比以《中国医生》为代表的这种利用民众苦难为意识形态唱赞歌的大陆疫情题材电影,香港制造的《窄路微尘》可以说是华语电影中为数不多的真诚且不做作地表现疫情环境下社会底层人员生存现状的作品。大陆是全世界受疫情政策影响最深远的地区之一,也曾经自诩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但我们却没有办法从电影中看到我们自己的这三年,因为我们不配拥有这样的作品和这样的创作者。
      • 普通人的生活总是艰难的,不觉得艰难往往是有家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有些评论吐槽女主的穿着我很不理解,影片拍的很写实,穿着也很符合现实,为了博噱头完全可以把剧情发展成两个人最后在一起了
      • 没刻意煽情,没有男女硬绑在一起,女主好看
      • 疫情期间,经济低迷,市井长巷,窄路微尘。两段各自相依为命的人生(母子与母女)邂逅相逢,相扶相持暧昧至极引而不发。努力博取碎银几两,方能解这世间慌张。新生儿嫌少,大学生嫌多,35+嫌老,60+退休又嫌早,这个社会既现实又魔幻,“饿不死就做下去吧。”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各有各际遇,或许赚钱的姿势不太优雅,但总有一些感动的瞬间与温暖的时刻,会让人觉得人间值得。“我们一粒尘也不如,上天不是常常看见我们。不过不要紧,我们能看见对方就可以了。”阳台有花,窗台有灯,灶台有汤,红尘俗世烟火气,此心安处是吾乡。这片子可以看做是温情版的《佛罗里达乐园》。
      • 活到了这个年纪,看不进去天马行空的造梦电影,唯有讲述人类生存困境与困顿,关照每个渺小平凡的生命个体如何在时空隧道里自处的电影,才是当下觉得好的。
      • 因为女主很漂亮让本片丧失一部分可信度,针对年轻而贫穷的女性,特别是漂亮的又想方设法搞钱的,有一条直通地狱的堕落快车道
    • 豆瓣 6.6 IMDB 6.3 国语(720P)
      黄金花
      2017
      剧情片
      香港

      黄金花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吕良伟是个老戏骨了吧!女主还行,三星吧
      • 影片确实结尾处理得不太好,三观太正煽情用力过猛,但前面大部分我看得都十分过瘾,用略带夸张的戏谑展现出一个自闭症母亲的复杂处境。毛姐真人实在太美了。
      • 还不错
      • 家长照顾自闭孩子的心酸,个中状况全面表达。重心在母子关系,感情层次和角色冲突有条不紊。主线不够辅线凑,中段的复仇大计一度走偏,且在行动前没有为儿子的未来考虑,破坏了电影的现实感。父亲最后的回归也欠妥,会认为他只是暂时收了玩心。用了很多鱼的意向隐喻束缚感,可是没有随情节来贴人物。
    • 豆瓣 7.5 IMDB 7.1
      2018
      剧情片
      马来西亚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今年冬天第一份小惊喜,一股来自东南亚的清新暖流。自闭症家庭做骨,生活琐碎做肉,导演哥哥真实故事做血液,流淌的都是兄弟间那种割不舍的亲情,爱一直都是世间最平常而特殊的存在。另外,这是一部非常成熟而有风格的作品,同样来自马来西亚,和《误杀》的导演柯汶利一样交出了令人满意的处女作。
      • 一部冲突痕迹略重的影片,多余的解释性对白和镜头语言非常多。记得有篇文章说过,自闭症人是真的存在缺陷且大多生活不能自理,但这几年的媒体,却要把他们包装成是某些领域的天才,变相消费和过度美化自闭症,但其实这样的自闭症天才,少之又少,而且根本不能代表自闭症人。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影片中的文光是不能代表自闭症人的,影片只是一部成人童话的谎言,导演说是根据自己哥哥的故事拍的,有这么好的真实经历,为何不拍一部纪录片,或者更贴近真实的电影,都比编织一个自闭症天才的故事要感人。
      • 自闭版手工耿
      • 一点都不像处女作,很成熟的作品,跟奇迹男孩相似,故事也没局限在患病的哥哥身上,知道影片要以情动人但就是无法防备,看了三部亚洲新人这部是最喜欢的。见了主创,导演好喜感,男主圆了好多……
      • 以为哥哥是吃水草的飞狐,将自己的人生啃食。却不知哥哥是发出不同频率的鲸鱼,自己竟然毁掉了他的声音。母亲去世那天,弟弟被迫变成哥哥。哥哥离开那天,自己竟然无法庆祝。他不是自己想要的哥哥,却参与自己人生。你是正常不是特别,他是自闭不是白痴,你只知道黄药水不能喝,他却用玻璃杯创造世界。
      • 电影本身也和这个自闭症的哥哥一样 虽有几分笨拙却又格外真挚
      • 把哥哥设定成学者症候群,其实已经是在美化这个群体面临的困境。但如果从导演记录自己和哥哥的故事的角度来看,虽然有堆砌泪点的嫌疑,但很多光影交叠的镜头仍然有被美到,如果自闭症患者的世界真的有那么美就好了。单从电影角度讲,就是个全方位中规中矩的处女作吧。【20201101英皇江湖观影团,我冠出道舞台哈哈哈!
      • 哥哥深陷音频的内心世界的戏富有想象力,也是全片最值得称道的部分,但是那些煽情的段落全部都落了空,几乎引不起任何有效的共鸣
      • 真得好。感觉一个人在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身上会散发出【光】主题曲太好听了!看完满脑子都是“呜呜呜”
      • 算是马来西亚电影里比较成熟的作品了 看了这部以后觉得也许自己还一直觉得马来西亚没有好电影 摄影不错两个男主的演技都不错 很难得一见的好作品 导演有潜力!
      • 我个人而言不是很能接受他们的表演方式,语言也是我出戏的原因,剧情有点硬煽情
      • 完成度很高的处女作,虽然有些刻意煽情,打光也太做作,但还是很动人,像《沦落人》那样有笑有哭,简单而美好。弟弟好帅啊~
      • 技术没问题,但是整个剧情的冲突和矛盾都在赶着观众走,反而难以动情。#导演竟然是郭修彧的二哥!
      • 倾斜活着,水平留恋着。
      • 以前有一部钢的琴,这是部湿的琴。
      • 难得又有一部观照自闭症的电影在内地上映,勾画细腻的感情之余,也没有回避生猛的创伤。被日复一日的照料责任捆绑的弟弟,不被理解也没有人想去理解的哥哥,某种程度上,也像极了我们熟悉的父辈与子辈的关系,扑心扑命给予必要的物质,却在情感上无从下手,所以扔掉杯碗的痛,能在太多人心里破开,又所以达到理解的那一刻,有太多柔软叫人心酸。在人人都可能被当做怪物、少数派、边缘人群的世界里,缺的是把所谓“不正常”视为“特殊”的包容,以及不被主流机械审美价值绑架的勇气。很可惜,好些俚俗的粤语和闽南语没有翻译出来,而这其实与略微涉及到性话题的自闭症角色形成了很真实的生态。可见,我们还是有太多不自在的禁区。(谢谢江湖观影团邀请交流)
      • :你不是怪物 别害怕谁来欺负 不必为别人丢了幸福🎶 他们跟我们一样啊 只是需要更多的关注。认同。被理解 被迫在这个世界定义正常的人群里生存 其实他们比我们更努力想要被接受。甚至不被开玩笑 真实故事改篇 很马来西亚 很平凡很生活的电影 笑中带泪 用兄弟情互动带出 没有太多的电影特效 但灯光跟音效却很是用心 灯光都是不刺眼的阳光 暖暖的像是要说些什么 音效有轻轻的钢琴声。配合角色听力敏感的效果 还有中间插播贴切故事的插曲就足够让眼泪直飙
      • 真人真事改编剧情片。弟弟郭修篆把自闭症哥哥郭修锴的故事拍成电影,拍得温暖感人。妹妹郭修彧制作并演唱主题曲,唱得深情动听。自闭症者不是弱智,也有自己的天赋与爱好;自闭症者也不是圣人,会为了内心的执念不惜去偷东西。以处女作来说完成度很高。第三幕视角由哥哥切换到弟弟并由此引出过往的回忆,十分巧妙。但仍有剧情上的缺陷。黄药水风波、女配故事线等情节交代并不清晰。最重要的哥哥演奏音乐桥段,杯盘轰鸣的美妙磬音却被精美而刻意的背景乐替换。实乃煽情催泪有余,细节设定不足。男主男配表演可圈可点,值得一看。三星半
      • 没想到,这部马来西亚导演的处女作如此纯熟完整。摄影和用光非常漂亮到位,把世俗小民的生活拍得有滋有味。影片是个很温暖的故事,却没有特意煽情,以充满想象力的镜头拍出了诗意。几处透过玻璃、窗户的变形画面,让我们看到一个扭曲的男主角,但在他的世界里,一切正常,扭曲的也许是我们的视线吧。结尾有一点点反高潮,倒是不落俗套。当男主角找到一只音准完美的杯子,举起高呼“B”的时候,群鸟飞起,让我想起那部试图飞翔《鸟人》!光,无处不在。
      • 其实还是没有逃出自闭症电影的套路,底层的生活和不被家人理解的孤独,但是拍得质朴又感人,还不乏幽默。最后文光弹奏自制的玻璃乐器真的是技惊四座,真没想到还可以这样创造,可惜配乐太过煽情了一些,收敛些会更好。遗憾的地方在于男主表演上有点让人困惑,看起来应该是非常高功能的谱系却演得有一点点智力障碍的感觉,相比之下觉得弟弟的表演更有说服力一点。感谢#江湖观影团#
    • 豆瓣 8.0 IMDB 7.2 HD国语
      幸運是我
      2016
      剧情片
      香港

      幸运是我

      幸運是我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部2017年度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获奖作品告诉大家,忘了什么使徒行者和反贪风暴之流,港片真的还没有死。
      • 芬姨看亚视只习惯二频道,那是记忆的印记;阿旭的耳后胎记,那是血缘的印记。人与人之间的纪念物,从来都不只是我买来送你的3D电视、你给我煮的没放米的稀粥,甚至也不是我递给你的一盒鸡蛋、你赠予我的全部遗产。人与人最珍贵的纪念物,是你留在我身上的,如同河川留给地形的,那些你对我造成的改变。
      • 粤语版。好几次跟自己说,这才是今年在内地电影院真正看到的,第一部能称之为“香港电影”的港片。几乎要放弃人生的年轻小伙,被动放弃人生的老阿姨,他们因为买鸡蛋相遇了。看亚视,调侃3D,打边炉的修车朋友,失败父亲钱小豪……有意思的细节不少。结尾大陆女操国语的总结陈词是败笔。
      • 不幸是没有排片。
      • 陌生的幸福。真以为今年找不出什么好港片了,幸运碰到这一部。无法跟《天水围的日与夜》和《桃姐》比,但作为导演长片处女作,值得5星鼓励。群戏全部加分,尤其是红姐和陈家乐,不像演电影,而是真的在拿生活飙戏。“人生是有不同阶段的,没有可惜,只有珍惜” 人生苦乐,春风化雨。
      • 她满街奔走寻他,好像他阿妈。他语气臭地关心她,好像她个仔。他终于删掉了生父的手机号,和她头偎一处,这两个孤独的人,幸运找到彼此,好像一对母子。
      • 太不容易了,感觉好久没看到过这么好看的院线新片了。戏剧化范围内,对于情感的表达有层次,对社会关系的探讨依旧惹人深思。人物塑造赖于红姐强大的表演牛逼得不行。陈家乐亦表现亮眼,且帅。
      • 被那个短发女演员的一段社会主义内心戏毁了。
      • 温暖的港式小品,不刻意煽情却能做到以情动人。惠英红和陈家乐的表演都很优秀;剧本打磨的也够精致,节奏一张一弛拿捏的刚刚好,虽然是独居老人罹患阿茨海默的题材,却不沉重。作为导演处女作来讲完成度非常高,建议观赏粤语原声版。
      • 喜欢由小人物串起的世间百态,以及电影传递的“生活就是你帮我,我帮你”的理想,虽然有些乌托邦,还是容易戳中习惯了冷漠的都市人。不刻意的煽情点到为止,有人说题材像《桃姐》,倒觉得更像《天水围的日与夜》,在点滴的生活琐事中,让人相信人与人之间,尚存一丝互相取暖的温馨。
      • 和红姐聊了1个多小时后,再看一遍,反而觉得这样刚刚好....坐等红姐第三座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 奶奶也有阿尔兹海默症,病发时和红姐演绎得非常相似,为此加一星,导演不煽情不洒狗血的想法也深得我心,剧情看似平淡,却可以回味很久,就像阿旭对芬姨的陪伴
      • 后半段比前半段演得好。一星给主题。喜欢 “我怎么舍得离开香港?” 这句台词。背景音乐不错。
      • 抱四星期待,获五星感触,其实幸运是我。红姐演技早已娴熟自若,此番再度突破,台词、动作与眼神都是满溢的戏。陈家乐与张继聪等人亦非常出彩。老年痴呆这个带有伤感性质的题材,处理得舒朗开阔、温馨暖人。最后一刻瞬息灿烂,仿如万物花开。大爱,希望锁定明年影后。
      • 难得的还是题材与话题性,在当下的香港,对底层的关注。不过总觉得有些遗憾,总有些过于戏剧性和夸张的地方,不是太舒服。
      • 时至今日,还能看到这样细腻的港片,我觉得幸运是我才是。
      • 八月的最后一天,在电影院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看了这部电影,好在竟然结局是美好的,恰到好处,没有虐心的生死离别。电影里每个角色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物,每个人都有着脆弱的善良的心,若非生活所迫,谁都不愿意做个没心没肺的人。
      • 《桃姐》的叶德娴,《天水围的日与夜》的鲍起静之外还有《幸运是我》的惠英红。少掉非常多的波折剧情,认真刻画了芬姨和阿旭难得的忘年友谊。我大概能懂需要插入刘雅瑟的原因,但不得不说她是全片最弱一环。陈家乐的医院戏,惠英红看冰箱的鸡蛋还有说着“亚视是2 是2” 是全片印象最深刻又感人的地方。
      • 如果说这部电影是成功的(至少我认为),全部要归功于导演对角色的塑造以及两位演员自己的精湛演技。芬姨从过去风光无限,到历经大半生的起伏,尽管身边无人,但孤独却并不孤单,因为她内心丰富,性格可爱,与人为善。旭的角色也有显而易见的成长,在所有精致的小事中,体会到对人好的温暖。广州女败笔
      • 自香港北上的导演除极个别,都是来骗钱的大忽悠,反倒是本土一些导演和演员处理起像《桃姐》和《天水围的日与夜》这类电影真的驾轻就熟,香港也是一个特别适合出现在电影里的城市。如果说《心魔》里惠英红是因为最后一段分不清是绝望怀疑还是奸诈的表情拿的影后,那《幸运是我》里她有太多场戏好的惊人
    • 豆瓣 7.9 IMDB 7.2 HD1280高清粤语中字版
      一念無明
      2016
      剧情片
      香港

      一念无明

      一念無明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种窒息性原生家庭,可能真的像二儿子一样直接远远抛开比较好吧。不要期待能从中翻出零星的爱了,没有的。
      • 喜欢这个电影的平常心,不拔高,不过度批判,也不追求什么“终极真实”。用很让人舒服的镜头语言和表演关注市民生活和弱势群体,延续了老粤语电影的精髓。“不是什么都可以外判给别人来做的”,非要找深刻主题的话,这就是了。
      • 港版Manchester by the sea,看着阿东的关系链一个个断裂…已经很棒了,教堂那场戏太狠了,然后下一场曾志伟小心翼翼地照顾他情绪,我就泪崩了。余文乐真棒啊!只是前半段有些台词显得多余,人物会松弛下来。有些片段会不会刻意科普?但普世价值挺大的,现代社会啊真的有病
      • 希望大家,有话好好说,不要摔东西,不要大喊大叫,不要吵架,好吗?由精神疾病衍生到港陆关系,城市生存空间,金钱怪兽,移民问题,看似说了很多,实际上又只停留在交代问题存在,而已。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