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着历史轨迹疯狂恶搞,加拿大人掉书袋式的自黑。德里克·贾曼应该会对这种酷儿实验笑而不语吧~~~~~ |
|
现在的老大哥不仅无时不刻地看着你,还管天管地管你性交自慰,因为他们太明白了:
权利是春药,欲望是奴隶,只要掌控和引导住你的欲望,就能让你心甘情愿做奴隶,他们就能吃春药般无限扩充自己的权利。
绕不绕?其实很简单的道理。 |
|
由几何图形构成的至上主义空间是一种纯粹的指示性,在《二十世纪》中,一个能指在影片中漂浮,狂欢性地在空间之中嬉戏。
母亲的空间是被闭锁,不可进入的,尽管她是一个戴着假发的老男人。《二十世纪》是一种怀旧性质的先锋,以一种古典主义的风格开场——没错,它是古典主义的,产出方式和米高梅的那些棚拍并无任何区别,只是语调更为反讽。但是绝非《二十世纪》复兴的仅仅是那些蒙太奇,Propaganda,至上主义,阿贝尔冈斯这些电影史叫的上名字的东西。与此同时,无数的柱状物古典弗洛伊德式地将力比多和political ambition联系在一起,但进入那做《1984》的三角形空间,首先第一件事却是阉割。就在影片结尾,Mr.King逃出《上海小姐》般的镜阵杀戮之后,他进入的是那个不可进入的空间,如同俄狄浦斯。 |
|
好他妈诡异,风格很棒但是架不住90分钟这样。 |
|
好久没看风格奇诡的电影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很爽。童话、梦境、邪典疯狂炸在这则政治回忆里,越简陋的地方越见机心,越节制的地方越有张力,越乖戾的地方越显才情,讽刺有了童心的点缀,批判有了迷幻的惊呼,悲鸣有了恣意的扑棱,真有点舍不得这怪鸡故事走向鸣金收兵。贝尔尼把那种妈宝的烂漫拿捏得如此精妙,性欲喷张的几段放肆简直要让屏幕爆掉。四星半。#桃花岛观影团# |
|
影片对19、20世纪之交加拿大的历史进行戏说,将一个男人如何争夺权欲成为首相,背弃一切而达到目的的过程狂躁呈现。影片最有趣的,是把一个直男的权谋故事,用尽LGBTQ文化、装置艺术、Cult元素、性文化进行解读,诡异而满是笑料。 |
|
电影使用了大量的布景、动画,像舞台剧般架设了加拿大的历史时期,把加拿大历史上就任时间最长的总理威廉麦莱昂肯锡金的脑内小剧场(据说根据他的日记改编)变成了一场梦境,变态的口味处处把电影的queer气氛推向高潮,可能是近几年最queer的电影。各种讽刺、笑料和梗源源不断,就像导演所说,他的故事“既有趣又悲伤,充满了歪打正着(被安排)的宿命感,这很加拿大。” |
|
手淫戒断所hhhhh |
|
7.4 以完全戏谑的口吻讲述二十世纪初的加拿大政治史,fetish与queer情节植入史云梅耶式粘稠特效和舞台剧式几何布景,视觉效果极具眩晕感,充满了异想天开,有点惊艳但多看还是疲劳了。观影过程中多次想到《狼屋》 |
|
这种片子真的不适合我,根据网友口碑买的票,其实应该选德国电影视角单元的纪录片的。 |
|
超好玩的。一种guy maddin与mandico的融合。 |
|
新颖,滑稽。 |
|
7.5/10。二十世纪有变得更好吗?换了一个人有变得更好吗?换了一个阵营有变得更好吗?奇思妙想很像佐杜洛夫斯基,但没有他疯狂。在这个世界里,政治像过家家,男女性别模糊,唯有痴情是真的。母权阴影下男性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不断的反转是这魔幻故事里最现实的。尿名字、打海豹、阳具闹钟、一角鲸。 |
|
在叠加中预先拟定的视觉风格已然是最先涌入视线的一类要素。且大多都是没有过滤后的场景糅合。有趣的是置立在几何嵌合的人物领域好像都处于空间排列的主体位置,传达出属于对古典追忆的意识杂糅,其弥漫出浓郁的色彩逐渐沦为既定历史的假定描摹。我们尝试在棚景的设计之中解读出些真正的言语,却只能从瘫软的文本内容后获取些仅仅只是交融了性别模糊、政权压迫、荒诞符号的浅略且闭塞的虚无寓意。影像好像从始至终都存在戏谑的基调,它好像在述说着一种介于传统与前卫的不确定性话语,让人始终无法定义这种复杂的类型... |
|
7/10。导演将二维平面绘画和几何形状的事物外观结合,视觉闪烁的跳动剪辑和蓝色笼罩的塑质图景,突显了男性阳性政权的暴力与沦丧,金的母亲身处充满门锁的房间,卧病在床并奴役护士,戴着卷曲型黄色假发,甚至有些男性化,住在下层的父亲整天与假鸟做伴、对儿子语气卑微,母权灌输的服从性象征英国极权统治对他性能量的压抑,每当金闻靴子自慰,房间里的仙人掌就会喷射呕吐物,在精神病医生给他装配梦遗时响铃的机器阳具、从肛门灌输海鹦奶后,被培养成一个思想健康的傀儡领袖。而怪诞的选举上比赛打海豹的血腥和粗俗,总督府上方的菱形视窗展示的黑白宣传片中,英格兰母亲被象人打扮的布尔人开炮攻击,伴随着胖总督的讲话向即将出航和下方的群众发出狂热的战争动员,借此反思威权下疯狂人格的形成,金背叛了爱人的救赎和女神的呼吁,升上旧政权的旗帜。 |
|
恶搞却用力过度,很多的反讽结果还是「脸谱化」的,无论是手段还是主题也是老生常谈。 |
|
【D+】仿古,cult,与表现主义。经不住对隐喻味儿喜剧文本的不耐受。 |
|
形式大于内容。恶心恶心的。 |
|
奇幻、讽刺、变态、真压抑 |
|
#桃花岛观影团#好久没看cult片以至于刚开始爆血浆的时候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把海豹宝宝都揍成肉浆也太爽了。整片都在荒诞和复古,视觉冲击过大导致看到后面不免疲乏,但还是会让人虎躯一震,导演恶趣味的集中展现。期待接下来的作品了。 |
|
C+/ 放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去讲述一个“不正常的人”实在是太有趣了。不过最终还是缺少了一些脱线的时刻,一根试图给出人物的绳索仍然收得太紧。因而《野小子》式的人工性最终输给了一种仿自然的伪饰性。 |
|
3.5 Forum 风格大于内容,中后段有点塌。场景设计十分喜爱。如果能多一些加拿大历史知识应该会看得更愉快。候选人比赛桥段最高。 |
|
讽刺、寓言、廉价布景、Jumpy Fantasy、歇斯底里的人物表达,一同作用…完全把King转化成了一个animation character,整部电影都太神奇了!!! |
|
老派的畫面質感糅合狂野後現代的想象,對麥肯錫•金和那段歷史的重新塑造。這個被稱為“Rex”的戀母 戀足的外強中幹的殖民體系的傀儡總理,用自己內心的“善”調解了布爾戰爭之後魁北克人的訴求,維護了國家統一的故事? |
|
人物和事件都取自現實,其間的關係卻經過重組,所以才能在超現實佈景下一面無厘頭,一面又好像正兒八經地講述加拿大精神史。像蔣一樣留下多年日記的金被據此塑造成沉湎於擼管的膽小鬼,他的室友哈珀的意外死亡卻被故意提取出高濃度的道德意味,成了追求獨立、獻身自由的理想主義符號。 |
|
彩色卓别林。极尽讽刺之能事。🇨🇦威武。手动赞制片人出品方。 |
|
蛮带劲儿的cult片,对政治领导人形象的戏谑我觉得蛮精准的,真空生活里的人上人,岂不就是这样矫揉、空洞又低智。 |
|
A sense of loneliness, undignified |
|
恶趣味 |
|
7.5/10 |
|
真cult |
|
寓至真切痛彻之人世体悟于一狂暴迷乱、荒诞戏谑的图景与结构之中。“要么肩负这个国家的熊熊怒火,要么就被它燃尽吞噬。”在一张从出生起就由从母亲到国家首脑而重重编织的谎言之网中,严肃与戏说也不过只是悲凉的两种面目。 |
|
#bifan2020#天馬行空的cult片,古典外觀,場景setting舞台劇感,劇本荒誕各種反轉。領導人選拔競賽highlight。Boot fetish、手淫戒斷tool以及裝置之類,讓人聯想到早期的Jodorowsky。光頭boss就像是煉金術士。看完回想起來會有生理不適感,尤其是那個巨大的🌵。0714cgv소풍 |
|
2.4/10 一种不知所谓且使人不知所措的自我狂欢,依赖于一种特定角度的解读来生效。 |
|
#MUBI 很愉悦的观影。对“加拿大”的精神分析,在康定斯基/马列维奇式的音乐空间里跳跃,不断出现的倒三角永远指向下体。 |
|
这是一部非常考验执行力的电影,哪怕故事情节上我认为像许多喜剧一样有原地兜圈的嫌疑,但同时具备了许多视觉上的看点。4;3的画幅和你适合三焦元素的运用,整个画面处理的干净利落,而阴郁柔和的动画风格叠出了加拿大本身的气质,最有意思的是那位亚裔人的造型,无袖厨师服内衬紧身皮衣,非常记忆点的设计,场景上我很喜欢家外的动画效果设计,镜子迷宫也十分璀璨。 |
|
我没有context |
|
#Berlinale20-12 表现主义的场景设计风格一以贯之,荒诞有趣。人物形象上肆意运用反串,令人啼笑皆非。总理候选人大赛的奇思妙想是影片的高光段落。一部基于真实政治人物的传记能在形式上玩出这等花活儿,作为处女作,导演也是个人才了。各种阳具象征的怪味道具,和政治讽刺剧的主题十分贴合。新晋邪典之作无疑。 |
|
很生动的历史演绎(借古讽今),自由意志在意识形态博弈和权力规训中消亡,作为在当下回顾加拿大摇摆定位的作品足够清晰(官僚主义,阶级剥削以及魁人党的崛起);形式架构有机化用了表现主义和装置艺术美学,找寻政治讽刺喜剧与酷儿实验间的连接,杂乱的元素堆叠是个体感官放大的具象化,可看性不低,至少在同方向内强于盖伊马丁和芒蒂格的新作,期待月底参加导演本人出席的新作放映 |
|
喷薄的想象力在既成事实的政治轶事的压迫下尴尬的被排挤出真正的叙事话语。 |
|
80/100,纵使我对加拿大历史不甚了解,也足以满足对形式的迷狂,仿古肌理,几何置景,影棚空间,段落设计也足够有趣,年度级愉悦体验。//但换种角度,这样的形式却要退而其次为政治书写,似乎又有些可惜呢。 |
|
借着“传记”的外壳大玩形式,复古画面与荒诞场景很有趣味,满心期望望向政治前途及新世纪的主角,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超越了画面呈现的各式癖好本身。而作为一个世纪后的观众感觉人类真是不行。 |
|
4.5 以加拿大担任最长总理的开端讲了一个史诗级嘲讽的事,所有场景都像概念堆砌一般,感觉并不是在用实验手法拍的,而是先锋表达主义去标新。人物古怪猎奇,棱角分明的砖块,升起的旗帜,所有的阴谋似乎都消失殆尽,只剩“我”踏上了那锋芒之路~! |
|
初看我想起贾曼的《维特根斯坦》,表现主义地传记舞台剧,贯穿各种精神分析要素(屈从于母亲、恋鞋癖);并以冷色调+低饱和+胶片的颗粒感创造出“怀旧”。但贾曼好歹是就着历史或轶闻而演绎,而本片中的Mackenzie King显然跟历史没有太大关联了,甚至有些无厘头(比如总理竞选的方式),难怪有人说这片很Monty Python。不过King重新升起旧加拿大联邦旗(第一次得知加拿大人称这旗为“The disappointment”)这个结尾,似乎又多少与历史相照映(团结法语区和英裔?) |
|
动画布景远远不足以描述这部电影的奇葩,大量隐喻讽刺搞怪,但又极其一本正经的腔调讲述加拿大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一小段历史,将一本正经得胡说八道又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话说获泰迪熊奖是因为男女反串角色和那个~~~手淫戒断所吗~~~~捂嘴~~~~~正经点~~~~ |
|
boot sucker |
|
布景结合了绘画,非常装置性的虚构空间,对孤儿院小孩的虚伪善意,选举的荒谬比赛:腿打架、尿写字之类的,自从生育后一直卧床的男性母亲,对臭鞋狂热的仙人掌爆发窒息感,分不清是竖琴还是吉他总之“美”就是一个符号,放在哪里,存在就可以,单纯而肤浅的表面拥有、抢夺。宴会压力中妄想把生殖器跳上餐桌,为了履行职责给生殖器装上定时炸弹,只有日本人当医生才能把变态的禁欲变成权力,事实上离开这个念头非常容易,赢得胜利的竞争对手即便瞎了也能得到女神,在到处都是镜子、布满泳池的隧道里她们一起殉情,按下按钮就死去了几百万人,无条件的服从国王得到的是他的女儿用臭鞋勾引。非常有观赏性的趣味,好玩的同时又带着非常轻挑讽刺的批判性,对于各意义类话题的探讨和点题很敏锐,混乱之中却有让人欲罢不能的趣味,期待如何演绎已经存在的工具。 |
|
目前最惊喜的一部,cult至极,各种恶搞和讽喻,"打海豹"和"尿签名"都什么鬼,神经病啊啊啊啊,甚至某一秒想到了布努埃尔,就一秒;forum单元算是领教了哈哈哈,导演映后交流超!能!侃! |
|
#桃花岛观影团#
虚实结合的场景
梦幻的配色
荒诞的台词
乍看惊艳
毫无余味
|
|
巨蟒剧团与动画元素相溶,调制出的怪味鸡尾酒。印在钞票上的人物传记可以这样拍,这本身就是值得庆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