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eetah是猎豹,Leopard是金钱豹,Jaguar是美洲豹 👌 |
|
地球最大毒瘤被抑制的一年 |
|
爱登堡爵士真是向人们兜售虚假希望、报喜不报忧的专业户了。这片的信息量和拍摄都低于 PBS 油管纪录片的水准,而偏重第三世界的叙述也显得片面。看到本地民众为野生动物所做的让步使人欣喜,但不用质疑的是在疫情结束后,国际层面上的经济行为会一切照旧甚至变本加厉。消费、污染、不必要的旅行只会更多,直到下一场疫情的到来。Lockdowns 或许让野生动物少受人类的干扰,但实际却让更多的生灵来到这个世界受难。 |
|
给人类的两点建议:1.别生了别生了 别生了别生了 2.早日进入母系社会 |
|
多年以后,奈良的梅花鹿站在游客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它去市区吃草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
|
神做了个测试,实验结论如下 |
|
看这片会让人感觉,病毒可能是大自然自我调节的产物。 |
|
家里闷的第16个月,能换来几只平安长大的企鹅/海龟/猎豹cub也值了! |
|
整个文本主旨翻译成一句话就是:人类影响力减弱的一年使得地球重归美好。艾登堡爵士的灭霸主义倾向越发明显了。 |
|
只有48分钟,却从开始到结束几次几乎流泪,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一年作为对比,都意识不到其他生物已经被人类的活动影响到了什么程度。我们标榜自己爱动物,把观看它们当成一种爱,宣称某些行为对动物不至于有伤害,然而实际上可能它们已经被那些自以为爱它们的人逼迫到了难以生存繁衍的境地。最动人的是看到野生动物父母们终于不用再挣扎着喂养孩子,可以相对轻松地让自己和更多孩子们都吃饱、活下去,真的太希望这样的状态可以从此维持下去了。所以疫情之后我们真的必须要想想该怎样改变,哪怕先改变自己,不要再做那些人类中心主义的事了。 |
|
我深知这改变背后有很多人离开世间的悲痛事实,这是硬币的背面,但这场疫情是人类无可避免需要付出的代价,只有我们汲取教训更好地尊重地球敬畏自然,才能告慰这些被randomly chosen的人类同胞们,否则他们真的die for nothing了;以及才能让后代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悲剧。
在听到” In many cases, they’re actually better off without us”我是难过的,虽然David是以非常雀跃的语气在说,但这句话也证明了,在过去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整体与自然界是决裂开来的较对立状态,我们依靠它们,它们却不能依靠我们。我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本应是相互依靠的,但现在只是我们在单方面地索取。
以及感谢那只放过摄影小哥的金钱豹\( ´▽`)/ |
|
沒有人類打擾的自然美得讓人驚嘆。人類確實應該謙卑一點。 |
|
所以说嘛,人口减少是多么美好一件事。每当看到又有人盯着七普数据上蹿下跳的时候,我只感慨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
|
事实证明没有人这个物种之后,所有物种都能活得更好,大卫·爱登堡的旁白一如既往亲切。 |
|
是人类耽误地球了。 |
|
全人类 lockdown 的 2020 年,金门大桥下的白冠麻雀有了新的求偶音调;印度Jalandhar 的人们在 30 年的雾霾褪去后突然在家中望见喜马拉雅山;没有鹿饼以后,奈良年老的鹿带领小鹿找到寺庙两公里外的小时候觅食的草地;南非的河马、金钱豹、特拉维夫的胡狼、智利的美洲狮、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水豚在曾是栖息地的城市里闲逛;座头鲸、海豚和虎鲸开始以新的方式交流和一起捕鱼;佛罗里达 Juno 海滩上有海龟产卵;小企鹅不必等到晚上才能吃到为了避开人类活动而迟归的成年企鹅带回来的食物;没有游客的干扰,肯尼亚的猎豹能够更容易召唤和保护幼崽;印度的大象有了缓冲区的食物。金钱豹和摄影师在南非的度假酒店里相遇仅有一步之遥,金钱豹和摄影师对视了片刻,然后静静走开。 |
|
人类以后没事就在家宅着吧。 |
|
看到奈良的鹿还有非洲的猎豹叫人流泪。但是听到African Jackass Penguin又不好意思笑了。开头是空荡荡的城市,结尾是自然环境,都是对称的布局,但相互呼应。这个世界太美了。 |
|
新冠可能是地球的白细胞。 |
|
“生而为人类,我很抱歉。”这句话应该对所有动物说。 |
|
影片质量一般,素材不多,论据都不充分,论述都靠剪辑。可能pendemic期间取材受限,再有时间确实也只有一年,不够证明很多事情。最受不了大篇幅拍印度的环保项目,因为见识过他们张口就来、特会做表面工夫的本领。印度保护象群、专门种粮食让它们吃那一part就当玩笑看看就过 |
|
以前,观鲸、去看猎豹,都在清单上。现在意识到,观看是可恶的,是能杀死他们的。远离他们,不看他们,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以及,地球的未来可能无需担心,随时都能净化,抹掉人类轻而易举。 |
|
非常牵强附会。如果导演“有幸”住在闹市区,并且有失眠的习惯,会发现凌晨四五点,不论白天多喧闹的城市都能听见悦耳的鸟叫声。说豹子呼唤幼崽的时间变短,请问动物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和对声音频率的感受会和人类一样吗?而且对此也并没有科学的疫情前后拍摄数据对比。另外,梅花鹿改变觅食本就是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做出的改变,没有优劣之分,否则疫情封山过后,峨眉山的猴子应该继续待在山上享受绿色食物,而不是再次下山抢游客手中的垃圾工业食品。提倡环保没问题,但缺乏科学精神,强牵附会地把人类批判一番,too young too simple! |
|
应该让更多人看看这个片子,才会知道国外的疫情封闭措施也是很严格的,不是满大街游行抗议,无法无天。 |
|
人类就像地球身上的癌细胞,这场疫情像一场化疗 |
|
拍的景色挺好。但感觉不好:完全把人类和自然对立起来,却自己出去拍电影,说人类活动少了就是好。典型的美国人思维。所以其观点也不是很合乎道理。 |
|
比以往的纪录片更深刻更令人反思更具现实意义,让人产生共鸣,被感动被治愈 |
|
仅仅从环保角度,没有什么能比对人类按下暂停键更好的事情,越是惊人的生态恢复能力,越是证明了人类破坏的原罪 |
|
人类的浩劫,是自然的和谐。 |
|
人类不出门,万物得喘息,鸟儿唱新曲,座头鲸唠嗑。宅,是种好的生活方式,值得推广~ |
|
人类是不会长记性的 |
|
比起纪录片,更像是宣传片,需商榷处颇多。题材本身还是不错的,乐观地看感想就是丁仲礼的“有的是”名言,悲观地看感想就是毁灭吧赶紧的,当然,应该先从祸害地球几百年的资本主义列强毁灭起。 |
|
人类就是地球之癌。相信今后几年科学家、研究员们有更多的研究报告来呈现这个特殊时期的各种有意义发现。 |
|
人类被自然关禁闭反思的一年,地球万物喘息复苏的一年。 |
|
虽然心情可以理解,但一味称人类是地球之癌,不是在逞毫无意义的口舌之快,就是在推卸自己行动的责任。当真如此相信的人,唯一严肃而勇敢的选择其实就是自杀。人类是一个拥有理性的物种。但要跨越“一个有理性的个体”和“一个能够有效运用理性的群体”之间的鸿沟,却是难之又难。看完电影,再看看IMDb上散布于对立阵营中的极端言论,更觉未来堪忧。对人类而言,比起运用理性去发现解决之道,更难的恐怕在于,如何让理性战胜短视以及我们对于彼此的蔑视与愤恨。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恐怕是肯定的:人类杀不死地球,人类只会杀死自己。 |
|
过度解说… 过度选择… 新闻片一般 |
|
确实是人类需要自然,而不是自然需要人类。。。(动物们都太可爱了 |
|
感觉大自然就是任BBC打扮的小姑娘, |
|
大自然从人类魔掌中的短暂喘息,可惜太短了。 |
|
拍摄到这些高清画面和那些思考都很好,不喜欢的是那种你们都必须宅在家而我们却可以出去随便乱拍,并且连口罩都不戴的优越感。这些改变,是以几十万人命的代价换来的。批判人类自己已经成了一种无脑政治正确,如果这些改变是以作者家人得病去世换来的,你还会思考这些吗? |
|
大自然对人类:脏手拿开已分手勿cue别再吸血 |
|
单纯记录下来是挺好的想法,内容大部分也不错。
唯二觉得不妥的,一个是提到中国空气居然是用有毒气体来表达空气质量,印度这种空气质量最恶劣的都没用这种词汇,另外一个就是疫情后的想象或者动作可以说个人持悲观看法,看看清明五一这种旅游业反扑,放眼全球如果疫情全球缓解就是这个状态,而且如果疫情没能平稳解决世界走向更加极端的大规模大范围战争,后果可就是地球更遭殃的未来了 |
|
之前看过北美白冠麻雀(颇似我国常见的白头鹎)叫声变化的研究,纪录片相当于做了个专题视频报道,启示肉眼可见,从海龟到公驴企鹅到猎豹到海马,估计都会产生一波婴儿潮(但未来焉知非福),人类一休息,地球就呼吸,倒也不是说人类如癌,只能说从农业到工业,指数级杠杆一加,演化优势太爆炸,冲决了自然生命算法,其实自然算法更鸡贼,就和奈良鹿或那只占领lodge的金钱豹似的,大胆试探,小心保命。不说PPT式列案例,我觉得建“缓冲带”的寓意挺不错,刹车是创痛性的,但换档可能更可持续,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大堡礁珊瑚恢复。PS,自然的comfort真的无处不在,前不久看电影间隙,在人民公园里坐了会,美美地听了一耳朵鸟叫。 |
|
归根到底,地球上人太多了。只要两代人不生育,其他物种的生存会变得容易很多。朋友们,千万别生小孩。真的喜欢孩子,请考虑收养。 |
|
人类遭殃,动物才得以喘息。 |
|
当人类暂停下来,地球得以再次呼吸。没有人烟的地球真美。就连人类文明的产物——城市,在灭绝了人迹之后都美得不可思议,如同哈维尔“从未来发来的视频”。 |
|
制作粗糙,内容单薄的一则报道。 |
|
换个视角看疫情。总是很容易跳到《当人类消失后的地球》,但这个小短片更积极更乐观。好喜欢水豚和猎豹,想rua |
|
人类真的很自大,还是把地球还给小动物吧。 |
|
如童话般美妙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