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母校啊! |
|
看完电影对北师大历史有了更多了解,也第一次知道了教师节的来历。ps:参加映后莫言老师说:“余华演技越来越成熟了:)” |
|
真的只是宣传片而已,有些情节设计很尬!(每一次不恰当的形塑一定程度上都在消解原本可能拥有的荣光) |
|
余华莫言你们收了多少钱!!!!浪费了人生中的三十分钟……但还是祝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
|
非常应景地在今天看了。前两个部分有挺多细节,尤其《师说》还是很感人的。然而《青春》篇真就是师大宣传片了,不如讲个未教赛的故事,让学生做主角才是前辈当年“无负今日”的收获啊。莫言余华当然名气大,宣传效果好,但说实话和师大的日常没有太多联系哦。 |
|
看过 |
|
九月的第一部影视,来北师大看的第一部影视,也是关于北师大的。没想到是这么几个小部分,黄少诚老师那段最好看,算是北师大的历史纪录片。学生太有现代气息了,其实很多时候都很出戏,有些台词说教味太重。Anyway, 祝北师大120岁生日快乐! |
|
猫说我才是主角 |
|
校庆电影至今只有两种走向,一是学校成为背景,讲述人的故事。或是人成为背景,讲述学校的故事。《无问西东》是第一种,《无负今日》是二者的混杂。前两个篇章演的有多么卖力,最后一个篇章就有多么可笑…前辈的意志在前两个故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个故事急转直下卖弄两位文坛红人的名气。余华离不开《活着》,莫言离不开山东故事,北师大也离不开余华和莫言,不然为何要两位压份量成为总监制。这是否也体现着北师大百年来价值取向的转变,从为国为民,到为校为名。其实这个片子只值两星,第一个故事一星 第二个故事一星,剩下一星送给学校,算是一句迟到的一句生日快乐。 |
|
说实话真的比较一般…除了《师说》那段确实是有打动人心,其他大部分都是场面很美但没啥干货硬煽情,而且表演意味太浓很不自然实在尬。不过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整部片子和北师大的校风很符合,远看巍巍在上,走进发现也不过如此。 |
|
救命🆘!除了北师大的学生应该没人想看了。莫言余华真的是全场最佳! |
|
零散而没有主线主题,为大师们的精神加两星 |
|
宣传片里的巡洋舰,校庆类电影的小木船。
PS,马书良扮演的启功先生一出现,我就感觉他手里那张纸画满了麻将牌,然后对面有宋丹丹的画外音:胡一统,你给我站住! |
|
可以直接拖到中段看余华讲小说创作课,莫言跟猫咪对视,这个猫的戏份跟鲁迅持平,比梁启超多 |
|
希望果然是手制的偶像…… |
|
北师大的宣传片,感觉要比无问西东好,很舒服,而且是属于文科生的片子 |
|
巍巍师大≠一部网大,谢谢。 |
|
【无负今日】北师大宣传片,感觉也就是因为这个表现形式导致一些桥段挺尴尬的,不过请了很多厉害的演员,看他们演戏真的舒服,曹磊老师的鲁迅先生太有感觉了,越来越喜欢听余华老师讲话了。 |
|
但愿我们无负今日,不再纠结。 |
|
北师大百年校庆电影,教师节上线,全片仅有1个小时,三个部分三个时代,分别介绍了早期师承,教师节的起源,最后一部分余华与莫言的部分,光是这个就值四颗星。网上流传的余华讲述关于《活着》的片段和截图,就是出自这部电影 |
|
为了看王劲松随便看看。这个不是电影,是个纯粹的北师大宣传片,可能是因为想要假装一下是电影,所以拍得乱七八糟的,非常割裂的四不像,第一段是觉醒年段番外,第二段是建国大业风格的建教师节大业,第三段又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余华大师公开课,一部分是摆拍的莫言日常,一部分是演的师生日常。但不管怎样,王劲松的段落可以剪出来单独看。 |
|
人物个个油头粉面,又端又装,说起话来又酸又腐又臭,这电影拍的什么玩意儿。
伟大的是这些人,而不是这个职业,老师里面垃圾多了去了,人渣多了去了。 |
|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学生们尊敬老师,先生们治学严谨,鞠躬敬礼谈吐不凡。LIVE FOR THE DAY. |
|
七分 |
|
2022.8.10 希望不但无负今日,也无负期望
————————————————————
2022.9.10[B]已看,希望破灭 |
|
不知所谓啊?俩人自吹自擂啊😂这也不能叫电影吧 |
|
六十分钟宣传片,只剩空洞口号。 |
|
莫言的推文中被安利到的+1 可惜真的有点难看 选择了60m的电影这种尴尬时长的形式 多数时候流于人物介绍和喊口号 真的怪怪的 余华的那一段不错 |
|
我觉得学校宣传片就不要随便拿出来公映了,北师大是不是看着人家清华拍了《无问西东》,也要赶着时髦拍学校的电影?找一群演员走过场有意思吗?是觉得曹磊的鲁迅火了,才非要有这三分钟的迅哥吧?余华和莫言还真是为母校拉下脸了。你们不如拍个纪录片,都比这种片段稀碎的东西有意思。 |
|
20240229,QQ,看了余华的那段,31:12;一小段,莫言的;摆拍的有点厉害的纪录片 |
|
其做作,丧心病狂,令人发指。 |
|
有些割裂的观感:前两段→传记剧情片,余华部分→采访纪录片,莫言部分→半纪录半剧情片,后面→校园宣传片。附注:莫言在《活着》书上签余华名的段落是我观看本片的一大原因。★★★☆ —— 02.17《我在岛屿读书 第二季》→ -莫言:我们去年这个师大一百,前年了 是吧?余华。-余华:前年吧?-莫言:一百二十周年那个那个校庆纪录片吗。-余华:对对对啊,《无负今日》。-莫言:我们两个也上去演了那个。-苏童:你们俩就是因为这个成了两个大“网红”。-王尧:就是那个写这个签签名那个,就那个签名吗?-焦典:对对对。-莫言:就是梁振华设计的这个细节,他说有一个同学拿了一本《活着》让你签名,你说余华的书我不签。后来我一想不好啊,得罪了余华。而且我凭什么不签啊,我要亮亮我那个字吗。我就说,我写的“余华”比余华写的“余华”还好看。…… |
|
喵喵,从1925年活到了2022年,掉了两根毛~【关注点错。启老一柜子的毛绒玩具~【关注点又错。 |
|
北师大的宣传片,穿过百年时代的沧桑,寄语年轻人无负今日,朝气蓬勃,老师们率先垂范,奋发有为。 |
|
真的很烂,从刚开始滤镜就不对,这就是个一小时的广告片的拼凑。 |
|
时不时的要用一些慢镜头和音乐来煽情。整体还是一个宣传片,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莫言签名的名场面~ |
|
师大有很多可讲,但这篇命题作文讲得不好。 |
|
偏公益宣传片风格,剧情片段和伪纪录片访谈片段的杂糅,使故事性明显没有《无问西东》强。前两段的故事还不错,第一段算是《觉醒年代》的番外篇作为一个楔子,第二段是本片情感的巅峰。 |
|
余华莫言cut,基本余华在书里都写过。32岁的我属于活着,35岁的我属于许三观卖血记 |
|
只喜欢余华部分。 |
|
教师节献礼片。不懂就问,无负今日是北师大的校训吗? |
|
120周年校庆,拍出这么个东西,作为宣传片都是烂的。 |
|
“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宽阔的地方去。”一首献给师者的赞美诗。在无数个过去与未来的重峦叠嶂之中,只有今日,是我们每一个人值得全情投入与把握的时刻;只有现在,是充盈着青春的丰沛与生命的力量的时刻;只有当下,是满怀着对未来的希冀和向上的意志的时刻。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当下。 |
|
小品。——更让人感动的是莫言老师那只,为爱奔袭200公里的猫妈妈。 |
|
精神永存吧 |
|
题材是不错的,但却拍得过于唯美和散文化,而无实质的内容,形散神更散,三段故事被强行拼凑,却与不负今日的主题无丝毫关联,莫言的那段更是尬出了天际。不妨作为学生们励志宣传片吧,作为电影,确实不及格,辜负了片中的这些伟人形象。 |
|
王劲松和乔振宇的民国扮相真正点!片子拍得唯美,偏宣传片方向,相比之下《无问西东》的质感真心难得; |
|
莫言真的是社恐,念台词真是难为他了。。。 |
|
从电影成品的角度看,它确实不太好,但有一种向上的力量,过去那些为理想情怀奉献的人和事,令人感动。何惧流年匆匆,但求不负今日。 |
|
穿过斑斓的树叶,阳光落在身上,此时今日,便是希望!(我喜欢最后的那段《无负今日》) |